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无论iPhone因为什么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无论iPhone因为什么而震动,都不如此刻你的眼神交流更有价值。

-----道格拉斯·拉什科夫

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请以“最有价值的交流”为话题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架起交流的桥梁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低头族”随处可见,手机本为我们建立了沟通的平台,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却阻碍了我们面对面交流。曾有网友这样调侃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低头玩手机。”网友的论述,道出了: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依赖手机,把自己束缚在小世界里,忽视了面对面交流。当今时代,手机已成了我们的生活必需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是否感受到,和亲朋好友一起聚餐,围坐在一块,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拿出手机,刷朋友圈、聊微信等,宁愿在手机上交流,也不愿面对面交流。对于亲朋好友的主动交谈也做出心不在焉的回答,这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而且在情感上却已渐行渐远。 如果说交流是小草,那么语言就是那和暖的春风,可以让小草更加青壮;如果说交流是黑夜,那语言就是夜幕中那明亮的繁星,可以让天空更加明朗;如果说交流是风帆,那么语言是风,可以将人与人之间的小船传送到恬静的港湾。钱钟书教授曾这样婉约地拒绝一个很想跟他见面的记者:“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味道很好,你会想去见那只下蛋的母鸡吗?”这是一句多么巧妙的语言,它既不失幽默又表达出了自己拒绝来访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这句话没有使钱教授与那位记者的交流陷入僵硬与冷漠的气氛之中,相反它使那位记者更加敬重这位渊博的老人了。也许你还会记得《红楼梦》中的史湘云,她的那句“爱哥听得让人心生好感。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它让人的心贴得更近,让文化的交流变得更融洽。德兰修女莱丝一生中曾挽救过很多处在绝望与痛苦中的人,当人们惊奇于为何她能通过个人的力量挽救那么多人时,她只说了一句话:“我并没有做什么,我只是不断地用语言向他们表达我的关心,我的祝福。”就这样,凭着关爱的语言,莱丝打破了一道又一道沟通的铜墙,在战火纷飞的岁月,让人们从痛苦中走出,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如果不会正确使用语言,人的心灵将是怎样荒芜的一片沙漠?那样的心灵,将失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共鸣,失去“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震撼,失去“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坚贞,失去“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情。 语言是伟大的,它如阳光般把人与人之间那座冰山融化;它如和谐的音符般把冷漠孤寂的心唤醒,它如湿润的春雨般滋润人们的感情。 【解析】 试题分析: 要写好这篇文章,首先得深入挖掘“交流”的意义。交流是什么呢?交流是情感的桥梁,能够缩短心灵的距离;交流是情感的火焰,能够融化心灵的冰块;交流是情感的纽带,能够建起相互的信赖。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这样的交流却屡屡被忽视,取而代之的是电子交流甚至是没有交流。打开思路,是写好本文的关键。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思考。一是从交流的对象上看,可以写亲人、朋友或师生的交流,也可以写自己与书本的交流、与自然的对话、与动物的沟通,前者取材容易,但耳熟能详,后者难度稍大,但新颖别致。二是从交流的方式上看,我们要找到一个适宜展开情节,抒发情感的载体,如用一串伤心的泪水,来引出自己与父母沟通的故事;用一声轻轻的问候,来叙说解除师生误会的过程;用一张小小的卡片,来拾起同学久逝的情谊等。三是从交流的过程看,要在情节上多下功夫,生活中正因为有隔膜、有矛盾、有误会,才需要沟通,我们应该把那些或离奇伤感,或波澜曲折的故事真实地再现出来。要将情感展现得活灵活现,必须恰当地运用各种描写手段进行刻画:或用动作、肖像描写表达人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伤感,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或用语言、景物描写状出“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的兴奋感,把内心的“情”,自然地渗透到外物之中,真正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合一、水乳交融。这样文章就会从细处闪出诱人光彩。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语句重点思考。针对题中材料内容特点,可采用“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句,或分析其中的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从中提炼出一个中心来,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如此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三、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九、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十、寻互补法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此外,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学生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要综合运用。此题主要运用抓关键句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面的文字和图表,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文字。

美国心理学家布克和诺非尔想通过心理学实验来探究学习成绩的知晓情况与学习动机间的关系。他们将两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通过18天实验,观察学生在这期间的学习成绩变化来找寻基中规律。学生在前九天,A组知道自己的成绩,B组不知道,从第十天起,再用相反的方法对两组学生进行实验,(见下面图表)①结果显示___________,②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_。(每处限25字以内作答)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依照下面例句,对“笑”进行合理的想象,把想象的内容填在下面的方格里。

笑也是一种运动,它能不断地变化发展。笑有大有小;□□□□;有冷嘲的,有热情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在晚清那个思想大动荡的年代里,王国维投湖自尽的原因应该说是落在了一愚忠上,____________。在极度的矛盾痛苦中,他只能紧急刹车,用生命代价,画上了自己人生和思想的句号。郭沫若说王国维头脑是近代式的,而感情却是封建式的,这话不无道理。

A.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能够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但作为一个大智者,他又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

B.作为一个大智者,他能够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又不能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C.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但作为一个大智者,他又能够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D.作为一个大智者,他能够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又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经济日报》称,中国经济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不会减弱,仍将是全球投资者向往的地方。

B.我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目的在于为我军及早识别、发现和实施空中拦截行动提供条件,强化国防安全。

C.普京表示,俄中关系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成果显著,俄方希望充分发挥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抽制,有力推进重大项目合作。

D.公共文化乳臭体系是政府的各种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旨在保障大众的多层次、多样化、整体性的公共利益。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只要不犯的原则性错误,在小事情上,我们大可不必________。

②真理是发展的,求真务实不可能______,更不可能一劳永逸。

③有点成绩,他就满脸的_______,令人厌恶。

A.锱铢必较   一挥而就   洋洋得意

B.斤斤计较   一蹴而就   自鸣得意

C.斤斤计较   一蹴而就   洋洋得意

D.锱铢必较   一挥而就   自鸣得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