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不朽的失眠 张晓风 ①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不朽的失眠

张晓风

①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②船行似风,江枫如火。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③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并且眼睁睁地看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

④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起先,是睡眠排拒的他。而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已验伤,有何不可?

⑤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乌啼,粗嗄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⑥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

⑦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的,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种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福气去睡眠的一个。

⑧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惊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声自己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字照抄下来。我说“照抄”,是因为那二十八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

⑨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⑩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去的那纸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文章有删减)

1.结合文本阅读,你认为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并不重要。这侧面表现了封建社会考试制度的不公正,真正有才华的张继却无法得到朝廷的赏识。

B.本文语言忧思沉重,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对张继这一人物刻画描写,突出表现了作者对张继考场失意的同情。

C.作者在对张继进行描写的时候,并不注重讲故事,他巧妙的将环境和事件紧紧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起到烘托人物的作用。

D.文中引用了“枫桥夜泊”一诗,其作用一可以衬托出文章浓厚的诗意色彩,二可以交代张继之所以不朽的原因,点明文章的主题。

E.张继之所以成为不朽,是因为他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对于文学而言,我们只需要记住失意的张继,以及他的那场不朽的失眠。

2.文章题为“不朽的失眠”,请结合全文,解释标题的含义,并说说标题的好处。

3.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选文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

4.文章最后一段说:“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请你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失意人生”的看法。

 

1.D E 2.含义:“不朽”原意是永不磨灭,永远存在下去。文中张继因落榜失眠而写就了千古不朽的诗篇,故作者用“不朽”来修饰“失眠”。 好处:①“不朽的失眠”体现了作者命题之妙,这样命题,易于引起读者的思考,从而激发其阅读的兴趣。②借肯定“失眠”来肯定张继的《枫桥夜泊》千古不朽,并以此与他的考场失意相对照,有力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如果没有失意的张继,也就没有了那次失眠之苦,没有了那次失眠,也便没有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枫桥夜泊》。 3. ①从结构上说,此句由写张继京城落榜转而写他枫桥夜泊,完成了行文上的自然过渡(承上启下)。 ②从内容上说,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为下文描写“不朽的失眠”做铺垫。 ③通过对路途环境的描写,侧面烘托了张继落榜后急切离开京城,希望尽快摆脱令他羞愧沮丧的严酷现实,寻求精神超脱的急切心情。(每点2分) 4.提出观点2分,结合文本2分,分析2分,“人生”理解2分。如:相信自己,相信明天。(观点2分)张继是一个落榜者,他痛苦无眠,于是用诗记下了这一段心情,没想到却因此而流芳百世。(联系文本2分)张继考场上的失败只是一时的,面对考场带来的失意,张继需要的不是沉沦。失之桑榆,收之东隅。谁也无法料到,张继的不朽正是因为这场人生的失意,而因为这场人生的失意,张继和他的诗歌终于成为了“不朽”。(分析2分)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关键是我们要有乐观豁达的心态坚强面对一切困难,相信自己,相信明天。一切困难只是我们创造属于自己不朽人生的垫脚石……(联系现实2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综合考查文本的内容和技巧。题干要求选出“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可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从小说的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等三个角度分析,A文中未提到体现封建社会考试制度的不公正。B语言特点:环境渲染,笔法细腻。C不注重讲故事错误,冷静勾勒错误。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 2.题干问的是“文章题为‘不朽的失眠’,请结合全文,解释标题的含义,并说说标题的好处”这是考查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文章标题“不朽的失眠”为偏正结构的短语,中心词是“失眠”,因此需要重点分析的是“不朽”,原意是永不磨灭,永远存在下去。文中“失眠”的是张继,原因是他落榜了,“失眠”的后果是写了一首诗,而且这首诗还流传下来,得到然们的肯定和喜爱,因此作者说他是“不朽的失眠”。作用上可以从主旨、结构、情感等方面考虑,以“不朽”来命题,体现了作者对《枫桥夜泊》的肯定,与他的考场失意形成对比,更还得凸显文章主旨;而且这样命题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定睛】分析文章标题的角度①有的标题作为“文眼”有揭示文章中心或主题的作用;②有的标题从结构上看有文章线索的作用;③有的标题对文中的人物和主题有象征作用;④有的标题有比喻作用;⑤有的标题有虚实或双关两层含义。理解或鉴赏标题时:一是要分析词语,二是要注意修辞,三是要注意虚实,四是要联系全文内容(开头、结尾)和结构,五是要结合文章主旨和背景。 题型:设问方式: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②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③为什么以此为标题?换成另一个标题好不好? ④给文章取(换)个合适的标题。标题含义类: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内容(词语的含义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答题的步骤——标题含义类第一步,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第二步,体会标题的深层含义。即它的比喻义和象征义。第三步,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探究标题与文章中心的关系。第四步,提炼整合答案。散文标题作用:1.线索作用。2.突出叙述的对象(人、物)。3.点明主题、承载作者情感。4.象征意味、寓意。5.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6.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如本题可从标题的结构来入手进行分析。 3.题干问的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选文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这是一道段落作用题。“船行似风,江枫如火。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写张继回去途中,承接上文落榜“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从内容来看,点明了时间、地点,为下文描写“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做铺垫;有环境描写,烘托了张继的心情,想要急切的离开。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答题模式:结构上:常见的表现手法1.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由……转而写到……2.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为……进行了铺垫,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3.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4.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X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高潮 内容上:是为了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情感,表现手法、用得比较生动的词句及其表达效果 4.题干问的是“文章最后一段说:‘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请你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失意人生’的看法。”本题考查考生从文章不同层面层层深入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并要求考生探讨作品中意蕴的人文精神。从全文看,作者笔下的“失意”需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它代表着一种“苦难和屈辱”,但它也许更是一种挫折、一种磨砺,一种机遇;但同时作者也写出了“失意”的作用和意义,比如带给人“磨砺和锻炼”、另一种价值的体现等,抓住文章的这些内容便可以较为全面地作答此题。注意答题时一定要在作者的观点态度上,即对张继的肯定。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思路点拨】这是个开放性的题目,需要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见识来评价。注意评价时要观点鲜明、表达连贯、层次清晰,切不可模棱两可,观点模糊。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不能强词夺理,故作惊人之语。要能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日出春归,蕴含辞旧迎新道理的诗句是:“                     ”。

(2)苏轼《赤壁赋》中的“                           ”写出了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

(3)荀子《劝学》中写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简析开篇两句“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二字的妙处?

2.“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来护儿,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儿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 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 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客。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社交网络让我们更近了吗

 

渴望交流是人的本能,交流的形式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征。过去的交流是鱼腹鸿雁,千里传信;现代的交流是书信电话,片语真心;网络时代的交流是面对电脑一遍遍地刷屏,等待对方的回复。

网络丰富了人们的交流形态,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交流和沟通的渴望。社交网络的出现让网络的功能有了更大的扩展。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社交群,在动辄以万计数的好友和“粉丝”中,我们以为可以最大程度地对抗孤单、抱团取暖。

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注册用户数接近9亿;我国当前最大的社交网站人人网今年注册用户将超过2亿;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的微博用户有25亿。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正在慢慢张开,越来越多的人被粘到这张大网中。

按照“六度空间”理论,我们最多通过6个人,便可以认识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在社交网络里,你可以找到你多年不见的老友,可能被一个你喜欢的明星关注;只要你愿意,你甚至可以和一国总统成为“好友”。社交网络这种联络的作用让很多人觉得异常温暖,人类沟通的愿望也让社交网站承担了更多情感的使命。

然而,看似熟络的社交网络,却经常让人感受到刺骨的寒冷。一个网名叫“走饭”的女孩在发表一条微博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几天后,人们知道她的名字叫马洁,是一个“90后”的南京高校学生。翻看她的微博,你会发现她一直在网上“求救”,只是没有人听到。

我们不能把一个年轻生命的终结归罪于网络,但不得不怀疑,网络到底有没有让我们的关系变得亲密,我们对网络的情感期待是不是太高?

在网络上,我们有很多好友,却没有几个见过面的;加入了很多圈子,却没有几个真正有兴趣的;每天都在线上碰到,却没有几个会打招呼的。社交网络给了我们联系,却未必给我们交流;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却未必增加我们的亲密;激发了我们社交的天性,却可能磨平了我们沟通的能力。

牛津大学进化人类学教授罗宾·邓巴有一个有趣的“邓巴数”理论,即人的大脑新皮层大小有限,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使一个人维持与大约150人的稳定人际关系。也就是说,无论你在社交网络上有多少好友和“粉丝”,你最多能频繁交流的也就150人左右。

幸福感来自社交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来自于沟通的深度而不是频率。技术让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扁平和肤浅。我们简化了社交的流程,不再需要各种繁文缛节。但这种简化的结果是,我们只希望让人们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最幸福的瞬间,人们在网络上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快乐天使,变成一个隐藏自己真实情感的虚拟人。

提高人类的幸福感是技术最大的责任和价值,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在使用社交网络沟通时也关注真实世界的交流,正确驾驭技术带来的变革,而不是让技术编织的网络掌控生活。

网络连接不等于人际交往,沟通便利不代表关系的亲密,技术发展不意味着思想的进步。纸张比键盘更有热度,现实生活比虚拟社区更加阳光,真实的交流比数字的流动更温暖人心。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人与人之间真诚和真实的交流有更重要的意义。

1.下列关于“社交网络”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交网络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交流形式,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交流和沟通的渴望。

B.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注册用户接近9个亿;我国当前最大的社交网站人人网的注册用户也超过2.5亿。

C.在社交网络里,我们必定找得到多年不见的老友,也会被自己喜欢的某个明星关注;只要愿意,我们甚至可以和国家领导人成为“好友”。

D.社交网络给了我们联系,却不能给我们交流;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却不能增加我们的亲密;激发了我们社交的天性,却磨平了我们沟通的能力。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马洁的死虽然不能归罪于网络,但看似熟络的社交网络,却经常让人感受到刺骨的寒冷,让人对网络的情感期待产生怀疑。

B.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社交群,结识数以万计的好友或为“粉丝”,最大的限度地对抗孤单、抱团取暖。

C.根据“邓巴数”理论可知,无论你在社交网络上有多少好友和“粉丝”,你最多能跟150人左右频繁的交流。

D.人们在网络上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快乐天使,变成一个隐藏自己真实情感的虚拟人,是希望让人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最幸福的瞬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渴望交流是人的本能,不同时代有不同特征的交流形式,现代的交流是书信和电话,网络时代则是电脑刷屏。

B.网络连接不等于人际交往,技术发展不意味着思想进步,人们的幸福感并不来自社交的数量,也不来自沟通的频率。

C.根据“六度空间”理论,承担着沟通使命及情感期待的社交网络得以出现和推广,因为技术最大的责任和价值在于提高人类的幸福感。

D.网络技术的发展固然可以给我们的沟通与交流带来便利,但我们不能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因为真实生活的交流更加温暖人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无论iPhone因为什么而震动,都不如此刻你的眼神交流更有价值。

-----道格拉斯·拉什科夫

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请以“最有价值的交流”为话题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