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菜根谭》是儒家通俗...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菜根谭》是儒家通俗读物,采儒、道、佛三家之精髓,以儒道为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菜根谭》以众多富含哲理的名言警句教育世人出世入世之法则及为人处世之道,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且耐人寻味。

①它是一部陶冶人之情操、磨炼人之意志,催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

②“咬得菜根者则百事可为”

③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

④它似随笔,却拥有随笔所不及的整饬

⑤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

⑥它似语录,却拥有语录说没有的趣味

A.①③④②⑤⑥   B.③⑤⑥④①②

C.④⑥⑤③②①   D.⑥⑤①④③②

 

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句式特点和标点符号的提示,可确定③与⑤应排在一起,④和⑥应排在一起。②与语段末句衔接紧密。据此,答案应选B 。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此题注意③⑤、⑥④衔接紧密不能分开,②与语段末句衔接紧密,因此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A.钱学森亲自参加了研究和制定包括国家火箭技术、导弹技术在内的12年科学远景规划,对推动建立几个重要的研究所起了很大的作用。

B.今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市场石油供需平衡格局被打破,油价以令人震惊的速度下跌,点燃了这场不见硝烟的“石油战争”。

C.中国调整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结构,从出口驱动型转向内需消费驱动型,这是必然的趋势和选择,而且对中国和其他国家有益。

D.对于12月31日夜发生的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台湾海基会当天第一时间致电大陆海协会,请其向罹难家属及伤者转达海基会深切的慰问之意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还有一种坏处,是一做教员,未免有顾忌;教授有教授的架子,不能       

②对于房地产“救市”的话题,人们有不同的看法,问题一提出,人们就争先恐后地       

③除非把这事        ,再添上些枝叶,或者可以激怒于他,稍助一臂之力。

A.和盘托出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B.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和盘托出

C.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和盘托出

D.畅所欲言  和盘托出  各抒己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

朱德群,饮誉世界的绘画大师

苍鹘

3月26日,朱德群在巴黎逝世。朱德群贵为法兰西艺术院的第一位华裔院士,其画作注入了浓郁的西方抽象审美理念,以及淡雅的东方古典色彩,其间那隐隐约约、清清浅浅的乡愁,是他留给这个世界耀眼的谢幕词。

朱德群出生在江苏萧县。萧县是中国著名的书画之乡,“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曾经寄居于此,为这里留下了“尚艺”之风。朱德群的祖父、父亲世代行医,知书达理,喜爱丹青。父亲闲暇之余,常作画自娱,他也时常随父画画,临习草书。家里收藏的书画作品,也成了他的艺术启蒙教材。朱德群5岁就和两个哥哥一起在私塾里学习《三字经》《千字文》和唐诗,识字习帖。他临摹了欧颜柳赵各体楷书,私底里他还练习草书。

初中毕业后,朱德群考上杭州艺专。杭州艺专讲究中西兼修的学风,开阔了朱德群的思维和视野。2008年,88岁的朱德群被记者问及为何对母校杭州艺专念念不忘时,他说:“杭州艺专的教授非常好,鼓励学生向前。那里教学严格,办学方法、路线与欧洲相接。当时学校的图书馆可以见到几乎所有的巴黎艺术杂志,学生们都晓得巴黎绘画、画派等的转变,这样到巴黎学习就不存在衔接问题。”

杭州艺专的学习氛围很浓,人人都是“画疯子”。入学次年,才气过人、目空一切的吴大羽给朱德群所在的班级讲授素描,他对学生不遗余力地鼓励。朱德群每天都去西湖边写生,风雨不误,哪天朱德群没有画拿来给他点评,吴大羽便会“神色顿显失望”。一次,他察觉朱德群的习作有取巧趋势,便当头棒喝道:“作画要老实,不要卖弄小聪明,不要出风头。”他的老友、著名法籍华裔艺术家熊秉明提起他时,曾说:“我看德群写字,写完一张几十、几百字的书法,只要发现有一笔败笔他就毁掉。他就是这么个顽固追求完美的人。”

60年代中期,朱德群产生了与前辈大师对话的愿望。他特意跑到台北故宫的珍宝库,去看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回到巴黎后,他就画出了与范宽对话的抽象巨幅《源》。接着,他又创作了一幅与北宋画家郭熙《早春图》对话的抽象作品《早春》。

凭借抒情而充满诗意的抽象绘画,朱德群被法国现代绘画史家称许为“把东方艺术的细腻与西方绘画的凝练,融会得最为成功的画家”。他的作品采用油画的表现形式,却深得中国艺术之精髓,画中透出了水墨画的痕迹。因此,深受法国画坛的敬重。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苏利文,曾问过朱德群创作时的感觉,朱德群答道:“看画和绘画,觉得在聆听宇宙的天籁。”这个“宇宙天籁”是什么?朱德群在院士加冕的演说中说:“我是一个汉家子弟,可我一直在追求将西方的传统色彩与西方抽象画中的自由形态,用中国的阴阳和合的精神键组合成新的画种。”

但凡进入上海大剧院的人,第一眼所见的,必是进门的巨幅绘画《复兴的气韵》。这是朱德群毕生最大的一幅作品,也是他艺术生涯中的一幅抽象画代表之作。画作色彩瑰丽,气势宏伟,内涵丰富,充满艺术想象力,其千变万化的层次如同音乐般流动,象征着艺术的多元,更表达了一种复兴的理念。

无论是他的写实画还是抽象画,东西方评论家都众口一词:朱德群是用油画画出了中国水墨画精神的大师,他用浓郁泼辣的色块轰入画的深层,追求深远的宇宙空间感和无限激情的笔墨之韵。

(选自《羊城晚报》2014年4月1日

【相关链接】

①朱德群(1920~2014),生于安徽萧县(今属江苏),1941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1945年任教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1951年任教台湾师范学院。1955年定居巴黎,从事绘画创作。1997年当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终身院士。(摘自“百度百科”)

②法兰西学院院士就职大典,著名雕塑家、艺术院士让·卡尔多向全体颂扬朱德群院士:“您是一位创作力雄浑博大的艺术家,您驾驭和完成了如此多的极其稀有和高品质的作品,您卓越的智慧和性格,给我们学院投进了一片新的光辉。您的作品是世界性的,因此这片新的法兰西光辉所照耀的范围,已经超过了国界。”(摘自周瓦《朱德群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朱德群的画作融入了浓郁的西方抽象审美理念与淡雅的东方古典色彩,他用油画画出了中国水墨画精神,深受法国画坛的敬重。

B.萧县是中国著名的书画之乡,故乡的“尚艺”之风,祖父、父亲对丹青的喜爱,都深深地影响着朱德群,使他也爱上了书画。

C.朱德群在巴黎学习非常顺利,是因为他在杭州艺专的图书馆见到了几乎所有的巴黎艺术、杂志,晓得巴黎绘画、画派等的转变。

D.朱德群的巨幅绘画《复兴的气韵》是超越国界的作品,是他毕生最大的一幅作品,也是他艺术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抽象画。

E.这篇传记,作者不仅寓褒扬于叙事之中,还引用权威评论,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与表现力。语言雅俗交融,有较强的文学性。

2.母校杭州艺专曾对朱德群产生过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为什么说朱德群的作品“深得中国艺术之精髓”?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让·卡尔多盛赞朱德群具有“卓越的智慧和性格”,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

明月寺

叶弥

“山上有一座明月寺,寺里头就只有住持夫妇两人。两人本是城里人,七零年春天来的,不知道为什么要来。来了快三十年了,从来不见有亲戚来看他们……男的叫罗师傅,女的叫薄师傅。两个人虽说是寺院住持,但从来就是俗家打扮,一直夫妇相称。你说奇怪不奇怪?”因了这话,我走进了竹林掩映里的明月寺。

    这是一座小庙,进了门,眼前一黑,过了片刻才看清室内的陈设。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摆在屋子正中的木龛里。

    薄师傅从木龛后面走出来。一看见她,我就知道这是薄师傅。她是个清瘦的老妇人,薄薄的身体,薄薄的头发,皮肤是暗白的,带着一点灰,与这幽暗的屋子很相配。她的眼神很特别,清而亮。她看人的时候,眼神专注,让人感到里面仿佛有许多要紧的内容,但仔细一看,里面什么都没有。

    她看了我一眼,说道“要不要求签?”又补充了一句“我这寺里的签,和别处不一样,不分上中下签。只要签上说的话对你有些用处,那就是上签。”于是我在观音面前焚香,磕头,在竹筒里抽了一支签,上面说道

    “海市蜃楼,过眼云烟,落花流水,浮生若梦。”

    我突然无可抑制地感到悲戚。

    薄师傅又注意地看我一眼,说“求签就像读书,在信与不信之间,最好。”

    我问她“那到底是信还是不信?”

    她素白的脸上略略有些笑容了,她说“这个我说不清楚。”又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像你这样喜欢泾渭分明。”

    我突然有个感觉,薄师傅以前可能是个教师,如果她是个教师的话,她一定是语文老师。我立刻把我的感觉对薄师傅说了。我看见她先惊后喜,喜悦之色在脸上一掠而过,代之以淡淡的悲戚。

    当我陷入无言的时候,薄师傅却说话了“我领你看我种的花去。”

    薄师傅对我说,大部分是她从山上移下来的。譬如这种花,叫“剪春罗”。

她特地用手指向我指示。

    我对薄师傅说“哦,我知道了。‘剪春罗’里面有个‘罗’字,‘罗’,就是罗师傅--这花是你为了罗师傅种的。”

    她蹲在菜地里,不看我,脸冲着一地的菜笑了。她笑得十分真心,脸有些红了。看见她的笑容,我知道她平时不大笑的,凭她窈窕的身影,我又可以断定,她年轻时就是一个人人宠爱的大美人。

    罗师傅在院子里扫地,薄师傅走过他的面前,也不看他,像自言自语地说“小囡说,‘剪春罗’是我特地为你种的。”罗师傅也像是自己咳嗽一声似的说“我说也是。”他俩已经默契得用不着神色和眼光交流了。

    我们三个人就在厨房里的小桌子上吃晚饭了。“小囡。”薄师傅叫我了,她那如水的眼波看着我,“吃菜。”她对我说。

    罗师傅说“你莫叫人家老是吃。你叫人家看看窗子外边的云。”

    厨房的西墙上有一面窗子,窗子外面是满山的姹紫嫣红,姹紫嫣红的上面--天空上,有更绚丽的颜色。只是一天的结束,天空却像再也不回来似的,拼足了力气灿烂地谢幕。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美丽的云霞,甜甜的,甜得怅惘。

    我说“罗师傅这么浪漫,怪不得薄师傅给你种‘剪春罗’呢。”

    两个人都看着我微笑。

第二天早晨下山,罗师傅送我。温暖的纯金色的阳光照着满山的露珠,我走了老远,还能看见薄师傅站在庙门口朝我们张目眺望的身影。

    罗师傅送我到山脚下,郑重地问“你什么时候再来?”

    我说“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吧。”

    他又说“我和薄师傅等你来。”

    一个月、两个月弹指一挥。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轰轰烈烈地开始,我这才突然想起我的许诺。

    在山路上就看见明月寺被脚手架包围着,许多匠人在脚手架下忙碌。

    我预感不妙。我说“那罗师傅和薄师傅呢?”

    匠人头领说“薄师傅死了有两个月了,罗师傅走了也有一个月了。薄师傅是病死的,一个劲地瘦,瘦得像掉在地上一个冬天没烂的树叶子。罗师傅到孤郎岛上的香花寺正式出家了,法名慧尘。”

    往事里的往事,我已无可猜测。他们到底是谁?有着什么样的秘密?没人知道。

明月寺不会说话。(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第一段借他人的一番话,交代了两位主人公的离奇身世、故事发生的缘起及时代,开篇设置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对签上所说感到悲戚,薄师傅却说出“信与不信之间,最好”及年轻时喜欢泾渭分明的话,对比之下,表现出她经历世事变幻后的大彻大悟。

C小说以“我”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写明月寺中罗师傅和薄师傅的俗家生活,观察细致,语言平淡舒缓而又生机充盈,不动声色却又自然真实。

D下山时,薄师傅和罗师傅盼望“我”再来的情节,暗示二人其实并不想隐遁在明月寺,渴望有人来发现他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E罗师傅和薄师傅的爱情是一种逃遁在外的爱情,看似世外桃源,其实却仍然承受着俗世的痛苦,而对他们痛苦的谜底,“我”也无法揭破。

2.小说中的薄师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作品以“明月寺不会说话”为结尾有何用意?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子用“                      ”来表明自己对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绝。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                      ”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花: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表意一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