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舒化,字汝德,临川人。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衡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舒化,字汝德,临川人。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衡州推官。隆庆初,三迁刑科给事中。帝任宦官,旨多从中下。化言:“法者天下之公,大小罪犯宜悉付法司。不当,则臣等论劾。若竟自敕行,则喜怒未必当,而法司与臣等俱虚设。”诏是其言。冬至郊天,闻帝咳声,推论阴阳姤复之渐,请法天养微阳,词甚切直。有诏言灾眚洊至,由部院政事不修,令厂卫密察。化偕同列言:“厂卫徼巡辇下,惟诘奸宄、禁盗贼耳。驾驭百官乃天子权而纠察非法则责在台谏岂厂卫所得干陛下不信大臣反信若属耶?”御史刘思贤等亦极陈其害。帝并不从。

时高拱当国,路楷、杨顺以构杀沈炼论死。拱欲为楷地,谓顺首祸,顺死,楷可勿坐。化取狱牍示拱曰:“狱故无炼名。有之,自楷始。楷诚罪首。”拱又议宥方士王金等罪,化言:“此遗诏意,即欲勿罪,宜何辞?”忤拱,出为陕西参政。

万历初,累擢太仆少卿。由南京大理卿召拜刑部左侍郎。云南缅贼平,帝御午门楼受俘。化读奏词,音吐洪亮,进止有仪,帝目属之。会刑部缺尚书,手诏用化。化言:“陛下仁心出天性。请饬大小臣僚各遵律例,毋淫刑。《大明律》一书,高皇帝揭之两庑,手加更定。今未经详断者或命从重拟议,已经定议者又诏加等处斩,是谓律不足用也。去冬雨雪不时,灾异频见,咎当在此。”帝优诏答之

十四年,应诏陈言。请信诏令,清狱讼,速讯谳,严检验,禁冤滥,而以格天安民归本圣心。帝嘉纳焉。帝虑群下欺罔,间有讦发,辄遣官逮捕,牵引证佐,文案累积。化言:“主术贵执要,不当侵有司;徒使人归过于上,而下得缘以饰非。”遂三疏乞归。帝不许。寻称病笃,乃听归。卒,太子少保,谥庄僖。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零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驾驭百官/乃天子/权而纠察非法/则责在台谏/岂厂卫所得/干陛下不信大臣/反信若属耶

B驾驭百官/乃天子权/而纠察非法则/责在台谏/岂厂卫所得干/陛下不信大臣/反信若属耶

C驾驭百官/乃天子权/而纠察非法则/责在台谏/岂厂卫所得/干陛下不信大臣/反信若属耶

D驾驭百官/乃天子权/而纠察非法/则责在台谏/岂厂卫所得干/陛下不信大臣/反信若属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冬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气,在古代,有在冬至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的习俗,谓之冬至郊天

B.辇,秦以后特指天子所乘车辆;辇下,常常成为天子所居的宫廷、京师等的代称。

C.赠,指在官员生前或死后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以表彰其对朝廷的贡献。

D.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明清两代,刑部是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舒化坚持原则,敢于据理力争。皇帝信任宦官与厂卫,处理罪犯、纠察百官等重要事务要跳过相关部门交付其直接办理,舒化等表示反对,皇帝并没有听从他们的意见。

B舒化刚正不阿。执掌大权的高拱想为路楷开脱罪责,而后又想加罪于王金,舒化都进言反驳并出示相关证据,由此得罪高拱,被外放任陕西参政。

C舒化崇尚法治。他任刑部尚书,向皇帝进言,建议皇帝命令大臣各自遵从法律,不滥用刑法,得到了皇帝的首肯。

D舒化正直敢言,得到皇帝信任。他应皇帝要求陈列多项刑律措施,以感动上天,安定百姓为宗旨,皇帝都高兴地采纳了,他多次请求退休,皇帝都极力挽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者天下之公,大小罪犯宜悉付法司。不当,则臣等论劾。

2)去冬雨雪不时,灾异频见,咎当在此。帝优诏答之。

 

1.D 2.C 3.B 4. (1)法律是天下的公理,大小罪犯应该全部交付给法律部门。不恰当的地方,则由我们论告弹劾。(判断句、“公”、“悉”“劾”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去年冬天不按时节下雨下雪,灾异频繁出现,过错就在此处。皇帝下褒扬的诏书答复他。(“雨雪”、“不时”、“咎”“优诏”各1分,句意通顺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B.C;“陛下”不是“干”的宾语,而是后两句的主语,排除A。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住虚词“乃、而、则”和反问句“岂……”即可断句。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2.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赠,追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子熙卒,遗戒不求赠谥。—《魏书·韩子熙传》”步夫人卒,追赠皇后。“《三国志·吴主传》”赠太子太保。“《明史》如:赠谥(帝王和大臣死后,依其生前功绩赐赠称号);赠公(帝王时代称官员已死的父亲为赠公);追赠(在人死后授予某种称号);赠官(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赠典(古代朝廷推恩重臣,把官爵授给官员已死父母及祖先的典礼) 3.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4.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参考译文: 舒化,字汝德,临川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职为衡州推官。隆庆初年,三次调任至刑科给事中。皇帝任用宦官,旨令多从宫中发出。舒化称:“法律是天下的公理,大小罪犯应该全部交付给法司。不恰当的地方,则由我们论告弹劾。如果全然由敕令直接执行,则或喜或怒之事未必恰当,而法司与我们都形同虚设。”皇帝下诏肯定了他的说法。冬天到郊外祭天,他听到皇帝的咳嗽声,推断阴阳相遇次数又增加了,请皇帝效法上天培养藏匿的阳气,话语很真切、耿直。有诏书称灾祸又来临了,是因为部院不处理政事,让厂卫秘密监察的缘故。舒化与同僚上奏称:“厂卫在京城巡察,希望查办犯法作乱的人、禁锢盗贼。驾驭百官是天子的权力,而纠察非法的人和事,则是御史的职责,岂能由厂卫处置?陛下不相信大臣,反而相信此类人吗?”御史刘思贤等人也极力陈述它的危害。皇帝都不听从。 当时高拱执政,路楷、杨顺因为诬陷并杀害了沈炼而 判死罪。高拱想改变路楷的处境,称杨顺是祸首,杨顺处死,路楷可以不处死。舒化将狱案文件向高拱展示说:“案狱中本来没有沈炼的姓名。他的姓名被加入,从路楷开始。路楷的确是祸首。”高拱又提议宽恕方士王金等人的罪过,舒化说:“这是先帝的遗诏的指示,假如想免罪,应该怎么解释?”与高拱相抵触,被贬出京城任陕西参政。 万历初年,晋升为太仆少卿。后由南京大理卿召至京都担任刑部左侍郎。平定了云南、缅甸的乱贼,皇帝驾临于午门楼察看俘虏。舒化宣读奏词,声音洪亮,抑扬顿挫,皇帝的目光盯着他。遇上刑部尚书空缺,皇帝亲拟诏令录用舒化。舒化上奏称:“陛下的仁慈出自天性。请求申命大小臣僚,让他们各自遵守律法条例,不要滥施酷刑。《大明律》一书,高皇帝在两厢房中阅览,亲手更改、审定。现在还没有经过详细审议的案子就命令从重治罪,已经审定了的案子又下诏指令加罪而后斩杀,这就是说律法不值得为根据。去年冬天不按时节下雨下雪,灾异频繁出现,过错就在此处。”皇帝下褒扬的诏书答复他。 万历十四年(1586)他响应诏令上奏陈述。请求皇帝讲求诏令的信用,使狱案诉讼清廉,迅速审讯定罪,严格检验,禁止冤屈和滥施刑罚,而以恪守天条、安抚百姓、回归本源的圣心。皇帝接纳并嘉奖了他。皇帝顾虑手下的大臣进行欺骗,间或有人揭发,就派遣官吏去加以逮捕,搜取证据,文书累叠积压。舒化称:“主上治政法则贵在抓住纲要,不应当侵扰相关部门;徒然使人将过失归咎于皇上,而下属反而借机掩饰过失。”于是他多次上疏请求回乡,皇帝不同意。不久他称病重,于是回到家乡。去世后,赠封为太子少保,谥号庄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黄土与中央集权

黄土给中国带来的一种影响是:黄河中游由北至南将黄土地区割成两半,其纵长500英里,同时黄河也在内地接受几条支流的汇入,其结果是黄河的流水中夹带着大量的泥沙。

通常河流的水内夹带着5%的泥沙已算相当的多,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夏季里可能高至12%,而黄河的流水曾经有过46%的纪录。其中一条支流曾在一个夏天达到了难以相信的含沙量63%。所以黄河经常有淤塞河床,引起堤防溃决泛滥,造成大量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可能。这河流的水量在洪水期间和枯水期间幅度的变化又大,更使潜在的危机经常恶化。按理说来,有一个最好坐落于上游的中央集权,又有威望动员所有的资源,也能指挥有关的人众,才可以在黄河经常的威胁之下,给予应有的安全。当周王不能达成这种任务时,环境上即产生极大的压力,务使中枢权力再度出现。

《春秋》中有一段记载,提及公元前651年,周王力不能及,齐侯乃召集有关诸侯互相盟誓,不得修筑有碍邻国的水利,不在天灾时阻碍谷米的流通。这“葵丘之盟”在约350年后经孟子提及,可是他也指出,盟誓自盟誓,会后各国仍自行其是。《孟子》一书中提到治水的有11次之多,可见其重要性。其中一段更直接指责当时人以洪水冲刷邻国的不道义。我们不难从中看出洪水与黄河暨黄土地带牵连一贯的关系。孟子所说天下之“定于一”,也就是只有一统,才有安定。由此看来,地理条件和历史的发展极有关系,尤其是当我们把地理的范围放宽,历史的眼光延长时,更是如此。

中国地区的降雨量极有季候性,大致全年雨量的80%出现于夏季3个月内,在此时期风向改变。并且中国的季节风所带来之雨与旋风有关,从菲律宾海吹来含着湿气的热风需要由西向东及东北之低压圈将之升高才能冷凝为雨。于是以百万千万计之众生常因这两种变数之适时遭遇与否而影响到他们的生计。如果这两种气流不断的在某一地区上空碰头,当地可能雷雨为灾,而且有洪水之患。反之,假使它们一再的避开另一地区,当地又必干旱。前人缺乏这种气象的知识,只在历史书里提及六岁必有灾荒,12年必有大饥馑。其实在1911年民国成立前之2117年内,共有水灾1621次和旱灾1392次,其严重经过官方提出。亦即无间断的平均每年有灾荒1392次。

在《春秋》里经常有邻国的军队越界夺取收成的记载。饥荒时拒绝粮食之接济尤其可以成为战争的导火线。《孟子》书中提到饥荒17次之多。公元前320年,魏国的国君因为他的辖地跨黄河两岸,曾告诉亚圣当灾荒严重时他须命令大批人民渡河迁地就食。在这时候鲁国已扩充其疆域5倍,齐国已扩充其疆域10倍。不难想象,当日各大国要较小国家占有显明的优势。它们所控制的资源能够在赈灾时发生确切的功效,所以在吞并的战争中也得到广泛的支持。当诸侯为了好大喜功而作战的时候,一般民众则随之争取生存。如是的竞争只有像螺旋式的使两种因素的加入越来越多、越大。

(节选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有删减)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中游纵长500英里,由北至南将黄土地区割成两半。其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中华文明的走向。

B.黄河在内地接受几条支流的汇入,导致其水中夹带着大量的泥沙,其泥沙含量甚至超过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夏季泥沙含量。

C.黄河经常有淤塞河床,容易引起堤防溃决泛滥,造成大量生命与财产损失,如何应对这种危险是当时民众和政治家必须要应对的问题。

D.在1911年民国成立前之2117年内,共有水灾1621次和旱灾1392次,平均每年都有灾难1392次,而且这些都是得到官方记载确认的灾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要治理黄河水患,必须要一个能统一人力物力的中央集权,当周王无力完成这个任务时,面对自然环境的残酷压力,必须得出现一个新的中枢权力。

B.公元前651年,齐侯召集有关诸侯互相盟誓,不得修筑有碍邻国的水利,不在天灾时阻碍谷米的流通。这一次会盟缓解了黄河水患带来的压力。

C.《孟子》一书中提到治水的有11次之多,可见解决水患是当时非常重要的政治问题,孟子所说天下之“定于一”,是指只有统一的中央政权出现,才能更好的治理水患,才有安定的局面。

D.中国地区季候性的降雨量影响着百姓的生计,大致全年所有的雨量的80%出现于夏季3个月内,降雨量过大会引起水灾,降雨量过少会引发旱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黄河水患的治理来看,地理条件影响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当我们放宽时空的界限,更是如此。

B.古人虽不能科学认识气候变化的规律,但是史书中记载六岁必有灾荒,12年必有大饥馑,可见当时中国地区灾祸的普遍和严重。

C.由于旱灾和水灾的交替出现,如何度过灾难时期,如何赈济灾民成了当时政治的重要任务,所有战争都因此而起。

D.大的国家随着势力的扩张,实力不断增强,抵御灾难的能力也在增强,民众也受惠于此,支持战争中的强者。

K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3岁的彭斯高中时曾就读广州执信中学,因为成绩优秀,高三时到美国学校交流一年。2013年考入美国北科罗拉多大学,修读会计专业。

今年,彭斯56岁的母亲陈雪梅因慢性重型肝炎晚期需进行肝移植手术,等待了两个月,却因器官供源紧缺,命悬一线。刚刚在美国大学毕业的彭斯闻讯后,立即从美国返回广州。因母亲坚决不要自己儿子的肝源,他瞒着母亲签字成为肝源供体,并在活体移植手术中切除自己60%的肝脏,移植入母亲的体内,挽回了母亲的生命。

根据主医师郭志勇介绍,对于提供肝源的供体,从统计上具有千分之四至千分之七的风险,活体移植手术向来把供体安全摆在首位。而这种风险主要是术后近期的并发症,远期来看影响不大。这次手术切除了供体约60%的肝脏,因为肝脏再生能力强,只需要3个月就可以长回原样。

手术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护人员送给了彭斯一份特别的荣誉证书——“彭斯,鉴于你帅气、勇敢、坚强的表现,已被授予最佳形象大使奖。”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面是科学家波特尔与罗勒曾提出的一种激励模式的示意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述这种激励模式,60字左右。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用排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画线部分。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数相等;③与上文语意连贯;④不改变原意。

长途跋涉后,我终于在林中寻到这幽深澄碧的水潭。这潭水,可以将我的容颜映照在它明镜一般的水面上;我把这潭水当作激发我诗兴的佳酿;这潭水还可以成为我的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查看答案

请为下面一段已打乱的文字重新排序。

①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②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

③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④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⑤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

⑥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排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