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 A.近期被网友们调侃为“中国式过马路”的国...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近期被网友们调侃为“中国式过马路”的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不只是行人的错,恐怕某种程度上与“路权不平等”、与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之间也难脱干系。

B.用“爱国”来感召年轻人投身工科没有说服力,这并不是说年轻人缺少爱国情怀,或者爱国已经成为一种大而无当,而是将“投身工科”与“爱国”扯在一起存在致命的逻辑缺陷。

C.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建筑是一座城市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标志,与之紧密相关的历史传说和故事,让这座城市具有了浓厚的人文氛围和历史品位。

D.“哥是江南Style”一夜之间成为韩国最流行的时尚短语,中年歌手鸟叔极具感染力的“骑马舞”更是风靡一时,被大人、孩子们竞相模仿。

 

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句式杂糅,应为“恐怕某种程度上与‘路权不平等’、与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有关”,或“恐怕某种程度上‘路权不平等’、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也难脱干系”;B项宾语残缺,“大而无当”后缺少宾语中心词“的口号”等;C项搭配不当,“浓厚的”不能修饰“历史品位”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主要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A“恐怕某种程度上与‘路权不平等’、与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有关”,或“恐怕某种程度上‘路权不平等’、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也难脱干系”两个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学者认为清明节成型于大唐盛世是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三者    而成的节日。查阅典籍可以发现唐代的正史、野史、诗歌文论中关于清明的记载比比皆是向我们展示了时人过清明的真实图景。

②唐诗和宋诗孰优孰劣在后代引起了          的争论。对唐宋诗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           。其实两个朝代的诗歌各有千秋不应该用一种固化的标准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

A融合     经年累月    南辕北辙

B融合     旷日持久    大相径庭

C融汇     旷日持久    南辕北辙

D融汇     经年累月    大相径庭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睡在芬芳的稻草床上

周志国

①睡在稻草上。小憩的庄稼人。贪玩的孩子。阳光洒在温软金黄的草堆上。花儿一样的梦。

②我睡在稻草上,是睡在用稻草铺垫的木床上。

③从农村出来后的每年春节,我是雷打不动要回老家去的。回到乡下,回到父母的身边。有一年冬天,大雪齐了膝盖,我就是连滚带爬回去的。人回去,心也回去。

④父母家里就两位老人,至今没有舍得添一件时尚的家什,没有音乐,没有电视。除了吃饭,我们就从早到晚围着嗞嗞燃烧的木柴火塘,嗑母亲炒的南瓜籽说话,常常要说到夜深了才想起该去睡觉。

⑤这么多年,我只要回去,都和父亲抵足而眠。今年春节回家的第一个晚上,我们说到家里的公鸡都叫了头遍。临睡了,母亲说被子床单什么的,都是新洗了的,还用米汤水浆了。父亲抢过话头,特别补充说,垫絮下面的稻草全部换了新的,是他从草垛里选那壮实金黄的稻草,把袍叶撸干净了,再用菜刀切齐整,一把一把,一层一层铺在床板上,平实,厚实,松软,睡在上面,不比席梦思差。

⑥我的脑海里,迅速出现了父亲做这一切时的情景:视线在草把里探寻,双手在草垛里翻找,拉出来,一只手捏着草尖处,另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张成梳子样顺着草身一次次往下撸,袍叶撸干净了,手上就剩下了金黄的草梗。看看撸得差不多了,就顿齐了用刀切,然后抱到床边细细地铺好。稻草铺好了,再铺上棉絮,铺上床单。看看自己精心忙活打理一新的床铺,只等自己的儿子回来。老人家的幸福像蜜汁样从心底里往周身流淌。

⑦脱去臃肿的外衣,钻到被窝里躺下去,一股熟悉的稻草的气息顿时向我袭来。稻草的味道,稻谷的味道,泥土的味道,甚至父亲的味道整个包裹了我。我没有说话,我调动自己所有的感觉器官、嗅觉器官一起感受,一起回味,一起品尝,重温自己生在稻草铺上,睡在稻草铺上的那些过去了的岁月和生活。

⑧我也种过水稻。收获金黄的稻谷,也收获金黄的稻草。季节熟了,把多数的稻谷卖给粮站,把够吃的稻子留给自己。想象着金黄的稻谷加工成雪白的大米去养育天下的生命。也有骄傲,也有自豪。稻谷都安排好了,成堆的稻草则留下来陪着我们过一年里剩余的日子。它的用处很多,切碎了洒上清淡的盐水用它做牛的饲料,晒干了用它来生火做饭,理净了用它来垫床铺,过去它还是庄户人家盖屋面的唯一材料。

⑨自打搬进城里,我们的生活就彻底告别了稻草。垫床的是席梦思,烧饭的是煤电气。我们把稻草扔在了乡下,把与稻草有关的一切都扔在了逐渐淡去的记忆里。甚至好多的日子,我们在梦里都不见了它的踪影。曾记得,第一次睡上席梦思,那一份当了神仙的感觉是何等的美妙。孩子们在床上玩起了弹跳的游戏,我们则在历数稻草铺的简陋与粗糙。谁也不知道,第二天起来,我们都喊腰疼。如今想来,那是不习惯的缘故,并不是席梦思的错。我们尽管对稻草铺还存有一丝留恋,但终究是不会再到乡下去拖车草来垫床铺了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早已经习惯了席梦思的软和,忘记了那些与稻草滚在一起的日子。

⑩户外有风,屋后的竹林在沙沙摇响。远处有几声狗吠起落。这个静谧温馨的晚上,我睡在稻草上,睡在父亲身边,我感到异常的踏实与香甜。我做了一个梦:田野里翠绿的禾苗翻起金黄的稻浪,从金黄的稻堆里淌出了白米的河流……在阳光照耀的田野里,我躺在芬芳的稻草上,幸福地睡着了……

1.赏析第六段关于父亲“铺床”的细节描写。

2.作者第九段写“席梦思”,有何用意?

3.结尾处,为什么“我”睡在“稻草上”和“父亲身边”,会感到“异常的踏实与香甜”?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完成

(1)壶口瀑布飞流而下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气势雄伟。《蜀道难》中与之情景相近的两句是:                                            

(2)李商隐的《锦瑟》一诗以“                           ”表示追梦已醒,只是当时不甚分明。

(3)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师生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学习,其原因是:“                 ”。

(4)荀子《劝学》中用“                                        ”表现君子能广泛学习反思自己,所以智慧明达而行为没有错误。

(5)《登高》中含有诗人咏叹生命流逝、自然永恒的一联诗句是:                             

(6)《琵琶行》中写诗人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相识而琵琶女又矜持矛盾心情的的两句是:                                               

(7)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 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注] ①颖师:是当时一位善于弹琴的和尚 ②尔汝:对话时你来我去,不讲客套,是关系亲密的表现。划然:忽地一下。

1.这首诗前十句准确地描写出了琴声高低疾徐的变化。请对音乐变化的层次加以概括。

2.清人方扶南赞誉韩愈的这首诗“摹写声音至文”。本诗写琴声琴艺,采用了比喻、通感、移情入声、侧面烘托的手法,试结合诗句选择两个手法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

五丁开山

蜀国弱,然道难,秦强收不能得之。秦王诈,责匠凿五牛,朝坠金于其后,曰:牛便金。许于蜀。蜀王贪,欲五牛。时蜀有五力士,千斤力,无人敌。王遣五丁开山迎牛。

五牛归蜀,成都怒。秦闻道通虽悦,然惧五丁勇,不进。

时三十二,秦悉其好色,故以胭粉惑之:“牛虽吾过今有女数五绝色国香愿许之以谢罪。”蜀王忘旧,闻之,重遣五丁,还到梓潼。 有穴见大蛇,为患。五人欲诛之,遂竭五人之力,以手揽之,抴蛇出洞。霎,山崩,即压杀五人及秦女,而山分为五岭。

闻五丁亡,蜀道通,秦无惮,军至,蜀王卒。

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秦王        诈:欺骗

B. 蜀道        通:通达

C. 有穴大蛇    见:通“现”,出现

D. 于蜀        许:答应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虽吾过 / 今有女 / 数五 / 绝色国香 / 愿许之 / 以谢罪

B  牛虽吾 / 过今 / 有女 / 数五绝色 / 国香愿 / 许之 / 以谢罪

C  牛虽吾 / 过今有女 / 数五 / 绝色国香 / 愿许之 / 以谢罪

D  牛 / 虽吾过 / 今有女 / 数五绝色 / 国香愿 / 许之以谢罪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责匠凿五牛,朝坠金于其后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