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时间怎样地行走 迟子建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时间怎样地行走            

迟子建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在童年时,每天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却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它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在我的想像中,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古板。但有时它也是温情的,在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的打几个滚。

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给放在挂钟里的。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奏,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时间藏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雨雪、潮涨潮落。

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我们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手表里的时间给我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少了几分气势和威严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台历上镶嵌着时间,玩具里放置着时间,至于电脑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地驼了背。时间好似变戏法的魔术师突然让一个活生生的人瞬间消失在他们曾为之辛勤劳作过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能在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

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伴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童年时,我对墙上的挂钟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在我的想象中,它只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古板,它常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

B.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总是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因此手表里的时间在我眼里便少了几分气势和威严,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C.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也就多了。时间像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D.梳头时的一根白发,刺痛了我的眼睛。这根银发的头发让“我”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惊叹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凋零。

E.时间是永恒的,永续向前,无论你知与不知、愿与不愿。人类的生命在时间长河里是有限的,我们总是以一种感伤的心绪接受生命的流逝。

2.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我”对时间的感受也在发生变化,请概括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为什么“我”对墙上的挂钟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4.“时间怎样地行走”作为文章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选C 项,D项各得2分,选E项得1分。 2.①童年时代,感受到人的生活和快乐受时间的支配;②青少年时代,由漠视时间到感受时间无处不在;③成年之后,由感知时间隐藏在生活各个角落里而领悟到时间引领生命。 3.①严苛,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②温情,在除夕夜里,它给我们带来快乐;③执着,它不贪恋美景,不屈服于逆境,能禁得起诱惑,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 4.①从题目本身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题目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②从形式上看,是全篇的线索,对“时间怎样地行走”的思考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浑然一体。③从内容上看,暗含“人与时间关系”的思考,人在时间的长河中应持积极心态,要有所作为。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它只是”表述片面,它有时候也是温情的;B项强加因果;E项表述不完全妥当,在面对时间时人要有积极的心态,要有所作为。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此题的选项均考核内容,其中ABE理解或分析出现偏差。 2. 试题分析:此题注意传主人生的“童年时代”“青少年时代”“成年之后”三个阶段进行概括。 【考点定位】情节的概括是散文常见的命题方式,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此题注意传主人生的“童年时代”“青少年时代”“成年之后”三个阶段进行概括。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物象特征的题目,注意结合文章找到文中的关键的词语。此题主要是“严苛”“温情”“执着”。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物象特征概括的题目可按以下步骤操作:明确题干要求,在文中锁定区位。针对题干要求,在锁定的文段中摘录重点句子。对重点句子分类、概括,得出特征,答题时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中的修饰性词语。 4. 试题分析:注意从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作用。从形式上看,是全篇的线索,对“时间怎样地行走”的思考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浑然一体。从内容上看,暗含“人与时间关系”的思考,人在时间的长河中应持积极心态,要有所作为。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从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收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此题从形式上看,是全篇的线索,对“时间怎样地行走”的思考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浑然一体。从内容上看,暗含“人与时间关系”的思考,人在时间的长河中应持积极心态,要有所作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2)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3)_________________,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念刘和珍君》)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诗经·氓》)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棉衣。

1.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怨”?

2.从表达技巧上看,此诗后两句妙在哪里?请简要赏析。答出一种主要手法即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焉。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是之时,之于子乎?                 属:同“嘱”,嘱托,托付。

B.公叔为相,魏公主,而害吴起。         尚:尊崇。

C.明法审令,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捐:弃置。

D.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坐:因犯……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妾不知其死                  小人

B.此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度我至军中,公

C.试延公主                      既替余蕙纕兮

D.吴起走王尸而伏之              项伯乃夜驰沛公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文侯听从了李克的建议,任用吴起为将,结果大败秦军,夺秦五座城池。

B.士卒的父亲在战场上不后退,勇往直前,就死在了敌人手里。

C.吴起在魏时,遭魏相忌恨,魏相用仆人计策,在武侯面前进谗言,然后又让公主当面斥责吴起,吴起于是离魏入楚。

D.吴起在楚国受到了楚悼王的重用,他的军事才华得到了施展,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没有善终。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2)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查看答案

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幅有关新春和清明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目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雨洗杏花         踪不定          芳洲拾翠                红欲注

野踏青         绿将浮          日烘杨柳                影无移

【新春】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明】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