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三则广告词,从中选取两则,对其创意或效果进行评析。 ①不溶在手,只溶在口...

阅读下面则广告词从中选取两则对其创意或效果进行评析

①不溶在手,只溶在口。(某巧克力豆)

②自12月31日起,大西洋将缩小一半。(美国某客机)

③一毛不拔。(某品牌牙刷)

序号:       评析:                                                        

序号:       评析:                                                        

 

①这则广告既反映了巧克力豆不沾手的特点,显示了它与别的巧克力不同,又暗示了该巧克力豆口味好,以至于消费者不愿让巧克力豆在手上停留片刻。含义丰富,耐人寻味。②这则客机广告,不正面说客机飞得快,而说大西洋面积缩小了。这种“侧面”说法,巧设悬念,引人入胜,曲径通幽,意味深长。③牙刷质量的好坏,主要看牙刷毛的耐用程度,“一毛不拔”可以说是质量的极致。这里贬词褒用,幽默风趣。(选取其中两则进行评析,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从手法的运用,产品的特征和语言的风格角度进行赏析。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文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此题主要是从广告语的特征的角度进行分析,从手法的运用,产品的特征和语言的风格角度进行赏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

修鞋的

筱敏

火车站喘息着吞吐人群,浓烟般的人群从甬道里喷出来,在广场上骤然散开。他便是一星尘末,随着气流的裹挟,被喷吐到城里来了。

他在广场张目一望,就失了方向。广场是令人心慌的大,像黄河出海处的淤滩,失了流速的泥沙一时张皇,也就失了方向。阳光是一种陌生的气味,它不是沁进去烘暖人和庄稼,却是在表皮上白晃晃贴着,镀银一样只管四处制造白晃晃的反光。方砖是这种反光,路面是这种反光,楼墙、街衢、汽车,每一扇门和每一页窗都是这种推拒人的反光。

他梦里的目的地确是这样银光熠熠的,但银光熠熠的城市并不认识他。他没能把自己做颗种子种进那些光里,到底还是途中的流沙,在虚拟的目的地茫然地流徙。于是,他蹲在路旁看见许多流徙的脚,于是,他成了一个修鞋的。

鞋摊占地一平方米,但这一平方米是城里人的,不是他的。他只是个非法闯入者,非法逗留者,他必须随时提防那些身着制服手提棍棒的管着这儿每一平方米的主人,他必须能在眨眼之间卷起他的摊子消失。在梦境之城里,他是一个必须以不断的逃亡证明自己不存在的非人。

这会儿修鞋的栖在一株路树下面。这树据说叫榕,大叶榕还是菩提榕,他不大认识,然而树荫倒是密密的结实。他的修鞋摊子张开,没有一点儿声响,他半蹲半蜷的坐态,更没有一点儿声响,惟独发出一点儿声响的,是那晨露一样的目光,在浑浊的街市里,以一种清澈的期待盯视着路人。

最好听的是鞋钉敲进鞋跟的声音,还有麻线纳过鞋帮的声音,还有粘合胶的小罐扑地一下撬开盖子的声音,还有卖烤红薯的女子的胶轮车吱吱呀呀来而复去的声音……

土地的气味从他体内散发出来,很浓郁,让他瞌睡,但土地这件事他是不想的,他就是被冲走了的土地。关于土地,如果说他也曾有过,他所能记起的就是荒旱,一颗汗珠子滴下去,溅起来的不是青苗,而是黄扑扑的浮尘。好容易有一场雨,却不是滋养土地的,而是毁坏土地的,他看见一片一片土地被冲走了,剩下一棱棱干枯的不长东西的沟壑,接着又是荒旱,接着又是一片土地被冲走了,最后他也被冲走了。不会再有一道水流反转过来,把他重新带回去。

他的腿屈起成一个作坊台面,在那里侍弄各色鞋子,他宁愿膝头不断地长出来鞋子,他宁愿鞋油的气味盖过去土地的气味。土地对于他永远是个神话。他的卑贱不可以耕耘神话,惟愿能平平安安侍弄那些游走在神话之上的鞋子。

他惟一理解的是这棵他叫不出名字的路树,他想对于这棵路树,他也已经是个面熟的人。他听见人说这种树命贱,贴着墙缝也能长,树身上挂下来的每一条气根都是一条命,触到地面就能长成新树,甚至可以独木成林。于是他时常欣悦地数头顶的气根。那些气根真是多啊!而且每天都有嫩生生的端尖冒出来,垂挂着向地面奔去。但修鞋的还是担心,毕竟这些气根不知道,它们要去往的土地,已经是水泥封严了的,水泥很光滑,一丝缝隙也没有,他不知道那样的地面怎么样挤得下一条命。他这么担心着,那些气根已经悠悠然垂到他的眉棱处了。

有一天,穿制服的人出现了,修鞋的卷起摊子拔腿飞逃。现在他知道他不必逃得太远,钻进一条岔道很多的小巷子大体就躲过去了,他还能找到一处断墙,掩着自己向外张望。他看见穿制服的人今天颜色不大一样,更不一样的是他们手里抄的是特大的剪子,扬手间金属声刮着空气刺骨地响,他们熟练地一路剪过来,把路树垂挂的气根和低斜的枝杈全都剪干净了,路面瞬时宽敞明朗,像灯箱广告里的画。修鞋的明白,无论有多少条命,也无论命有多贱,那些气根是再也扎不到地里去的了。

(节选自《捕蝶者•角落三章》)

1.第一段中“喷吐”这个词隐含怎样的意味?

2.理解文中划线句的含义。

他宁愿膝头不断地长出来鞋子,他宁愿鞋油的气味盖过去土地的气味。

3.简要概括修鞋者的遭遇和生存状态。

4.作品的最后两段关于路树气根的描写,有怎样的用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

联想意义也是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引诱性最大,人们对它的抵抗力最低,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作诗文的人都依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外“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套板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就根本与文艺无缘。

(选自朱光潜《咬文嚼字》)

1.“乞灵”一词的本义是                                 。(不得多于10字)在文中具体指                                        。(不得多于15字)

2.文段中列举了一些常用的“套语”,你还知道哪些?请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各使用一个四字短语填空。(只选其中三处作答)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            ”,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            ”,叙离别不外“柳岸灞桥”“            ”……

 

查看答案

文言文

晋焚楚军,火数日不息,文公叹。左右曰:“胜楚而君犹忧,何?”文公曰:“吾闻能战胜安唯圣人,是以惧。子玉犹在,庸可喜乎!”子玉败而归,楚成王怒其不其言,贪与晋战,让责子玉,子玉自杀。晋文公曰:“我击外,楚诛其内,内外相应。”于是乃喜。

……

七年,晋文公、秦穆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围郑,欲得叔詹。叔詹闻之,自杀。郑持叔詹告晋。晋曰:“必得君而甘心焉。”郑恐,乃令使谓秦穆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选自《史记·晋世家》)

注:①子玉:春秋时楚令尹成得臣字子玉。    ②叔詹:春秋时郑国公子,郑文公的弟弟。晋公子重耳流落到郑国,郑文公不加礼遇。叔詹劝郑文公善待重耳,郑文公不听。叔詹又建议杀了重耳,以免成为后患,郑文公还是不听。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其不其言        用:采纳,听取

B.让责子玉            让责:让人责备

C.乃令使谓秦穆公    间:暗中

D.君何不郑          【解析】
解除围困

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闻能战胜安唯圣人       予之及于死

B.我击                   还也

C.子玉败而归               然五人当刑也

D.子玉犹在                 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泣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春秋时期的大量史料。作者在选材、描写和议论时,往往带有自己的褒贬和爱憎,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

B.“疏”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是臣子向帝王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以浅显的比喻引出中心论题,向太宗李渊说明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C.《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主要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他既反对无原则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的倾向,主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品质》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了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的高尚品质,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作者是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死生,昼夜事也。                        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B.①吾为巡船所物色。                       ②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C.①然吾微以自文于君亲。                    ②夫晋,何厌之有?

D.①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②质明,避哨竹林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