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名句默写 (1)《短歌行·对酒当歌》中借《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的句子来比喻渴望得...

名句默写

(1)《短歌行·对酒当歌》中借《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的句子来比喻渴望得到人才,其句子是:                                              

(2)《赤壁赋》中形容箫声让人感动落泪句子是:                                       

           

《赤壁赋》描写苏子与客酒后状态的句子                                       

(3)《兰亭集序》中描写作者阅读古人文章有感句子是: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3)美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本题中涉及的如“子衿、幽壑之潜蛟、嫠妇、枕藉、嗟悼”都是要特别注意的。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饮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①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②。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③尘羁④?

[注] ①殄(tiǎn ):灭绝。②远望时复为:即“时复为远望”。 ③绁(xiè):拴,捆绑。④尘羁:尘网。

1.诗人主要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塑造松树的形象?请赏析。

2.请分析本诗末四句表现了诗人哪些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赤壁赋》节选)

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后赤壁赋》节选)

1.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托遗响悲风

B.今安在哉/掠予舟西也

C.此非曹孟德诗乎/俯冯夷幽宫

D.槊赋诗/江东来

2.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B.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3.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赋》写出了苏子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后赤壁赋》借问答的方式,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赤壁赋》选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后赤壁赋》写出了赤壁夜游之景,使作者产生凄清之情、忧惧之心。

4.翻译下列句子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各种艺术都各有它特殊的筋肉技巧。例如写字、作画、弹琴等等要有手腕筋肉的技巧。要想学一门艺术,就要先学它特殊的筋肉技巧。

学一门艺术特殊的筋肉技巧,起初都要模仿。“模仿”和“学习”本来不是两件事。姑且拿写字做例来说。小儿学写字,最初是描红,其次是写印本,再其次是临帖。这些方法都是借旁人所写的字做榜样,逐渐养成手腕筋肉的习惯。但是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学写字最得益的方法是站在书家的身旁,看他如何提笔,如何运用手腕,如何使全身筋肉力量贯注在手腕上。他的筋肉习惯已养成了,在实地观察他的筋肉如何动作时,我可以讨一点诀窍来,免得自己去暗中摸索,尤其重要的是免得自己养成不良的筋肉习惯。

推广一点说,一切艺术上的模仿都可以作如是观。诗文上也并不是例外。诗人和文人常欢喜说“思路”,所谓“思路”并无玄妙,也不过是筋肉活动所走的特殊方向而已。中国诗人和文人向来着重“气”字,我们现在来把这个“气”字研究一番,就可以知道模仿筋肉活动的道理。曾国藩在《家训》里说过一段话:“凡作诗最宜讲究声调,须熟读古人佳篇,先之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奔赴腕下,诗成自读之,亦自觉琅琅可诵,引出一种兴会来。” 从这段话看,可知“气”与声调有关,而声调又与喉舌运动有关。声本于气,所以想得古人之气,不得不求之于声;求之于声,即不能不朗诵。朗诵既久,则古人之声就可以在我的喉舌筋肉上留下痕迹,到我自己下笔时,喉舌也自然顺这个痕迹而活动,所谓“必有句调奔赴腕下”。从此可知从前人所谓“气”也就是一种筋肉技巧了。

诗文都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做诗文的人一要懂得字义,二要懂得字音,三要懂得字句的排列法,四要懂得某字某句的音义对于读者所产生的影响。这四样都是专门的学问。前人对于这些学问已逐渐蓄积起许多经验和成绩,而不是任何人只手空拳、毫无凭借地在一生之内所可得到的。自己既不能件件去发明,就不得不利用前人的经验和成绩。各种艺术都同时是一种学问,都有无数年代所积成的技巧。学一门艺术,就要学该门艺术所特有的学问和技巧。这种学习就是利用过去经验,就是吸收已有文化,也就是模仿的一端。

古今大艺术家在少年时所做的功夫大半都偏在模仿。米开朗琪罗费过半生的功夫研究希腊罗马的雕刻,莎士比亚也费过半生的功夫模仿和改作前人的剧本,这是最显著的例子。中国诗人中最不像用过功夫的莫过于李太白,但是他的集中摹拟古人的作品也极多。

艺术家从模仿入手,这正如小儿学语言,打网球者学姿势一样,并没有什么玄妙,也并没有什么荒唐。不过这步功夫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创造是旧经验的新综合。旧经验大半得诸模仿,新综合则必自出心裁。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即创作亦难尽善尽美。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匠人虽比诗人身分低,但亦绝不可少。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下面关于“模仿”的表述,不符文意的一项是

A模仿是学习艺术的初级阶段,学习书、画等各种艺术都是从模仿各自特殊的筋肉技巧开始,以前人为榜样,可以避免自己走弯路。

B.诗文艺术也需要模仿。中国诗人注重的“气”可以模仿,语言文字的运用可以模仿,其实这种模仿也是一种学习。

C.艺术家从模仿入手,但如果要谈创造,就不能只做到这一步就停止,因为创造是旧经验的新综合,新综合则必自出心裁。

D.匠人是艺术家的前期,能够惟妙惟肖的模仿是匠人必有的本领,有了这样的本领,再加上一定的妙悟,就能成为艺术家。

2.下面解释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学习艺术特殊的筋肉技巧,起初都要模仿。练书法时,只有站在书家的身旁,模仿他如何提笔、用腕,如何养成筋肉习惯,才能学得诀窍,练好书法。

B.朗诵能让古人之声在我们喉舌筋肉上留下痕迹,待到我们写作时,喉舌也自然顺这个痕迹而活动,必有句调奔赴腕下。

C.前人在字义、字音、字句的排列等方面都有了专门的研究,并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成绩,我们用一生的时间都难以学完这些经验。

D.我们对艺术家的模仿,正如小儿学语言、打网球者学姿势一样,并不玄妙,也不荒唐,李白也曾集中摹拟过古人的许多作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想学到一门艺术,就应该了解并学习它的特殊的筋肉技巧,若能很好地模仿和借鉴他人,就会逐渐养成好习惯。

B.每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种学问,因此在学习某门艺术所特有的学问和技巧时,我们应利用自己过去的经验,吸收已有文化。

C.米开朗琪罗费过半生的功夫研究希腊罗马的雕刻,莎士比亚也费过半生的功夫模仿和改作前人的剧本,这也可说明,模仿是创造的始基。

D.艺术家要有诗人的妙悟和匠人的手腕,妙悟可让人有所创作,手腕可让创作尽善尽美;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林语堂先生说过:中国人的脸面,不但可以洗,可以刮,还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面子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可以倾家荡产而为之。

材料二:时值暑假,来自京沪一些医院的整形外科统计数字显示,青少年占到了就诊人数的60%至70%,就诊的青少年除了极少数因为无耳、兔唇等原因必须进行修补以外,绝大多数是为了“锦上添花”,甚至有的举着一些名模明星的照片前来就诊,照片上的形象就是其整形标准。社会心理学家指出,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和渴望被周围人承认的双重原因,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被“面子”观念困扰。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你的感受和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写出其寓意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