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小题。 野水孤舟 梁栋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题。

野水孤舟 

梁栋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

孤洲尽日少人采,小舟系在垂杨岸。

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

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鹂鸟自浮沉。

[注]粱栋,南宋诗人。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

1.首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赏析。

2.颈联中的“空”字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1.描写了雨水过后溪水乱流,道路中断的迷乱景象. 2."空"意思是"徒然""白白地",诗人有心渡河,但门前水势日益浩大,无法渡过.一个空字,写出了诗人壮志难酬的失落和无奈之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诗歌景象。开头两句写“水”,着重写水的“乱”,以切合诗题的“野”。“迷漫”写出了水的漫无边际,“间断”则写出由于地势的高低不平,被淹没的道路时隐时现,观察是很细致的。这两句写眼前实景,是赋,也是比,暗示了由于时代狂风骤雨的侵袭,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前途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前程茫茫,杳不可知。两句诗描绘了雨后溪流烟水迷漫的景象,从中也透露出作者的彷徨、迷惘的心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题。首先要解释并指出活用或修辞,然后代入句中描述,第三步写景效果和表达感情效果。颈联亦赋亦比,南宋末年,国势飘摇,每况愈下,诗人即使有恢复中原,振兴国民族的宏伟抱负,也完全没有施展的可能。在黑暗的现实面前,诗人深感自己无能为力,着一“坐”字和“空”字,写出了诗人心情的绝望和愤惋。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小题。

顾和,字君孝。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子也。”时宗人球亦有闻,为州别驾,荣谓之曰:“卿速步,君孝超卿矣!”

王导为扬州,辟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顗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顗既过,顾指和心曰:“此中何所有?”和徐应曰:“此中最是难测地。”顗入,谓导曰:“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导亦以为然。和尝诣导,导小极,对之疲睡。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叶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和为下传还,同时俱见,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

顷之,母去职,居丧以孝闻。起为尚书令,遣散骑郎喻旨。和每见逼促,辄号兆恸绝,谓所亲曰:“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故不得不体国徇义。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于万分,只足以示轻忘孝道,素冠之义耳。”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阕,然后视职。

时南中郎将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荷文武之任,不能为国惜体,平心听断,内挟小憾,肆其威虐,远近怪愕,莫不解体。尚忝外属,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尚,皇太后舅,故寝其奏。

永和七年,以疾笃辞位,拜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尚书令如故。其年卒,年六十四。追赠侍中、司空,谥曰穆。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三》)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宗人球亦有             令:美好。

B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叶中宗     赞:辅佐。

C素冠之义耳                 贻:赠送

D去职,居丧以孝闻         忧:父母去世

2.下列选项加横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体不安,令人喘息      学而大遗

B.疾笃辞位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耶

C.族叔荣雅重            蚓无爪牙利,筋骨

D将何以补万分          青取之于蓝,而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和二岁丧父,童年便有美好的节操,同族的叔叔顾荣平素很器重他,并用他来激励同族中的人,顾和以后的经历及去世后追赠侍中、司空,验证了叔叔顾荣的话。

B.顾和“捉虱子,坦然不动”的故事,在不经意中道出了一个世情常态:人心难测。人的意识深处是最难看透的。只有阅尽世情、胸怀宽广的人,才能如此透彻地一语道破。

C.顾和去见王导,王导在谈话间睡着了,顾和利用与同座王导的对话,既达到了叫醒了王导的目的,又委婉的进行了规劝,连同后来“独无言”的做法,都受到王导的称赞。

D.顾全资质优异出众,机警有锋芒,对当时南中郎将谢尚,收捕、杀害泾县县令陈干一事,不畏谢尚是皇亲国戚,敢于再次正言直谏,分析的入情入理,但没被采纳。

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子也。”

(2)“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故不得不体国徇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以下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

1.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B.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C.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

D.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

B.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仅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

C.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D.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

B.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

C.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

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

 

查看答案

下列加横线字的解释正确的是(   

A.五十步而后止                或者

B.涂有饿莩而不知              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C.顺风而呼,声非加          疾:快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山东:中国东部沿海的省简称鲁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D. 威振四海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树之以桑

C师不必贤于弟子

D为天下笑者,何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