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互融:中西园林的趋势 王向荣 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互融:中西园林的趋势

王向荣

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是世界园林体系中最重要的两大瑰宝,它们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曾各自独立,后来又相互影响,到了现在更是互相融合。

中国是东方园林的发源地和发展中心。中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方,幅员辽阔,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明悠久,人们对美丽神秘的自然充满了热爱与崇拜。中国传统园林一方面源于古老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乐土,另一方面源于古代人对于自然的理解。根据古代传说,在昆仑之巅,有西王母的花园,有皇帝的悬圃;在遥远的东海,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海岛,找到这三座岛屿,就能从神仙的手中获得长生不老药,这些神话中展示的神秘山岳和美丽岛屿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一种雏形。另一方面,中国大地秀美山川的景色无疑是中国人心中最美的自然,并成为中国园林模仿的对象,这种风景也被称为“山水”,中国园林试图以象征的手法展示这种自然的本质,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追求“小中见大”,将大千世界的宏观景物微缩到小巧玲珑的壶中天地,这也是先秦以来中华民族“天人合一”人文精神与历史观念发展的结果。中国传统园林从商周的“囿”、秦汉的宫苑,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盛期,并在宋朝发展成熟,一直到明清,其造园思想始终一脉相承,在园林创作过程中强调“意境",追求诗情画意,寓情于景,寓意于物,以物比德,园林经常作为隐逸文化的载体,反映园主的情操和思想,展现心中的世外桃源。

西方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那里干旱少雨,只有沿河的谷地是绿色丰饶的,农业生产必须依赖于灌溉,国土的风景也没有中国优美多样。在这样一种环境里,有着充分水源和灌溉系统的田园成为园林的蓝本,表达了“人间天堂”的理想。这些园林也多为实用性的园圃,如果树园、蔬菜园和葡萄园等,形式也是几何式的。

随着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明经由地中海传到欧洲大陆,西方园林历经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但在几千年的发展中,西方园林与农业景观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式上也都是规则式的。只是到了18世纪,英国的园林才开始由规则式转变为自然风景的形式,后来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又影响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各地的园林艺术。

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多追求意境美,不追求逼真的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而是用写意的手法来模写和提炼自然,即“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西方造园艺术则多致力于对自然的改造和加工。但是东西方园林艺术也存在着深层次的同一性: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建造园林就是实现人们心中的理想,两种园林也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模仿。所不同的是,东方园林所模仿的自然是天然的自然,是秀丽的山川,而西方园林所模仿的自然是农业景观,是经过人类耕作的田野和牧场。

18世纪开始,东西方园林有了非常广泛的交流。18世纪英国风景园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中国哲学、文化特别是中国园林的影响。那时几乎欧洲所有重要的园林中都有中国园林的景致,一座塔、一座桥、一个亭或一组山石,在欧洲的园林中建造中国园林的片段曾是一种时尚。而在中国也出现了西方园林艺术的影子,圆明园中有西洋楼、颐和园中有石舫,广东的许多园林更是东西合璧的产物。

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中,每个国家的思想和技术都进一步融合,东西方园林文化的交流也更加密切。但是,中国园林的发展必须要扎根于中国的土地和文化,传承优秀的园林传统,保持自己独特的鲜明个性和特征。

1.下列关于“中国园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一方面起源于古代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乐土,另一方面起源于人们对于秀美山川的景色的理解。

B中国园林在创作过程中强调“意境",追求诗情画意,以写意的手法来模写自然,即“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C自中国园林形成以来,尽管朝代几经更迭,但是造园思想始终一脉相承,园林经常作为隐逸文化的载体。

D中国传统园林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盛期,在宋朝进入成熟期,到明清进入没落期。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起源时期的西方园林,多为有着充分水源和灌溉系统的果树园、蔬菜园等实用性的园圃。

B西方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历经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

C西方园林与农业景观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式上也都是规则式的,十分稳定,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D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建造园林都是为实现人们心中的理想,两种园林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18世纪,欧洲的园林中,一座塔、一座桥、一个亭或一组山石等中国园林的片段随处可见。

B圆明园中的西洋楼、颐和园中的石舫说明中国园林出现了西方园林艺术的影子,受到了西方园林的影响。

C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从它们形成之日起就相互影响,到了现在更是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D中西园林在创作过程中,追求“小中见大”,寓情于景,寓意于物,以物比德,展现心中的世外桃源。

 

1.D 2.C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与整合信息要特别注意:①表述同一内容时变换不同说法的同一信息;②分散在不同段落说明同一问题或支持同一观点的分散信息;③言在此而意在彼或有隐含意思的潜在信息。D项,“到明清进入没落期"错,原文无此信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基本思路是:①整体阅读,感知原文;②找到该题信息所在的段落或区间;③对该段落或区间的内容要点进行概括与分析;④将选项中的相关信息与这些概括与分析进行对照,从而得到本题的答案。C项,“一直没有发生变化”错,原文说“到了18世纪,英国的园林才开始由规则式转变为自然风景的形式”。 考点:归纳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项,“欧洲的园林中”范围有误,“随处可见”理解错误,原文是“几乎欧洲所有重要的园林中……曾是一种时尚”。C项,“从它们形成之日起就相互影响”错,原文说“它们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曾各自独立”。D项,说的是中国园林创作过程中的特点,而选项中说是“中西园林”。 考点:分析理解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歌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中的歌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引起了很多人的情感共鸣。

当然也有网友调侃,说这话应该倒过来:“生活不止诗和远方的田野,还有眼前的苟且”。

对以上两种关于生活的说法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大阉亦逡巡畏义,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张溥五人墓碑记》)

(2)故予与同社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张溥五人墓碑记》)

(3)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

(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韩愈《师说》)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赤壁怀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题。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②遥清渭,沈思忽自惊。

注释: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本诗属      (体裁),其中三四两句所营造的意境与唐朝诗人韦应物《滁州西涧》中“春潮带雨晚来急,           ”两句相似。

2.诗人登楼怀归,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用“惊”,情感变化过程清晰,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情感变化过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一)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节选)

(二)

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以民情上闻。旗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众益愤,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逾垣走。一鹭、吉不能语。知府寇慎、知县陈文瑞素得民,曲为解谕,众始散。顺昌乃自诣吏。又三日北行,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

(赵继鼎《明史·周顺昌》节选)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丙寅三月之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B.抶而                   仆:倒地

C.曲为解                   谕:解释,告知

D.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       国门:京城之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予犹记周公被逮                  师道不传也久矣

B.则噪相逐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手掷锒铛                      月出东山之上

D.顺昌自诣吏                      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面关于文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段文字都极力渲染了苏州市民反抗的激烈以及魏忠贤走狗们的狼狈相,表现了市民们不畏强暴,敢于同恶势力斗争的勇气和精神。

B.《五人墓碑记》中张溥认为:“大阉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作者认识到了平民百姓的作用,这是非常可贵的。

C.《明史·周顺昌》把斗争细节展示得更加淋漓尽致,这样写既交代清楚了人物事迹和斗争场面,又能把这一事件所起的作用揭示出来以达到表彰英烈、激励后人的目的。

D.为义而生,为义而争,为义而献身。周顺昌和五位义士的行为生动地诠释了孟子的一句话——“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2)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行善的最高境界

有一天,亿万富豪丹尼尔在散步时,发现一个小男孩蹲在路边,手里拿着一根草茎在地上摆动着。丹尼尔好奇地俯下身子,抚摸着小男孩的头,问道“小朋友,你在干什么呢?”

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说“我在为一只蚂蚁引路。”

丹尼尔听了,忍俊不禁地说道“一只蚂蚁需要你引什么路?”

小男孩认真地回答说“这只蚂蚁和同伴走散了,正惊慌失措地四处寻找它的同伴,我要把它引到它们的队伍中去,这样它才有生存下去的机会。”

丹尼尔这才仔细地看到,原来小男孩在用草茎将一只走散的蚂蚁慢慢地引到蚁群中去。在小男孩的努力下,那只走散了的蚂蚁终于回到了蚂蚁群中。见到同伴,走散的蚂蚁立刻欢快地和大家碰着触角,显得十分亲热和兴奋。

丹尼尔对小男孩这种心地善良的做法很是欣赏,他说道“谢谢你,为那只走散了的蚂蚁找到了同伴,也找到了生存下去的机会。”

小男孩抬起头来望着丹尼尔,眨着一双聪慧的眼睛,露出甜美的笑容。看着这纤尘不染的笑容,丹尼尔心里荡起层层涟漪……

离开后,丹尼尔一路上不住地自言自语道                      ”。

丹尼尔是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的大老板。他乐善好施,常常慷慨解囊,扶危济困,被人称为“大善人”。

一天,丹尼尔收到一封名叫雅各布的小青年给他写的信。信中说,他今年刚考入麻省理工大学,由于父母早逝,生活十分困难,上大学的费用到现在还没有着落,希望丹尼尔先生能资助他一下。

丹尼尔看了这封信后,想起了那个为蚂蚁引路的男孩,他想,为迷失方向的蚂蚁引路,使它不再迷惘、惊慌,真的是一种聪明的做法。行善,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这个道理。于是丹尼尔并没有像以前资助其他人那样直接将钱寄给那个青年,而是在回信中写道“你进入大学后,可以到我公司开在麻省理工大学校外的那家连锁超市分店打工,我将提前预支你一年的工钱。我会把你的相关情况向那家超市说明,届时你去办理相关手续就行了。”

几年后,已是一家软件开发公司老板的雅各布在公司成立仪式上说“当初,我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学生,我向丹尼尔先生求助,是他将我引上了一条自食其力的路子。倘若当初他只是给我一些钱,只能解决一时之急,甚至给我养成懒惰、不劳而获的思想。可以说,如果没有当初丹尼尔先生的高瞻远瞩,也就没有我今天的创业成果。”

在出席得克萨斯州举办的大型慈善活动中,丹尼尔对来宾们说了这么一句话“爱的根本宗旨,是要为他人找到一条光明、灿烂的路子,并且给人以人格尊严。这是一种道德底线,更是一种人格力量的升华。”

爱的出发点在于引路。引路,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心地坦荡的大爱!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03期)

1.根据文意,补写文中丹尼尔自言自语的一句话。

2.小说开头的小男孩“为蚂蚁引路”事件,在文中有何作用

3.小说最后第二段写丹尼尔在出席慈善活动上的讲话,有人建议这一段删去小说更有味道,你认为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4.分析丹尼尔前后“行善”的不同做法,然后说说你对小说题目“行善的最高境界”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