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天水冀人也。幼好学,清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天水冀人也。幼好学,清辩有志节。初适扶风马元正,元正卒,为玄盛继室。以再醮之故,三年不言。抚前妻子逾于己生。玄盛之创业也,谟谋经略多所毗赞,故西州谚日:“李、尹王敦煌。”

及玄盛薨,子士业嗣位,尊为太后。士业将攻沮渠蒙逊,尹氏谓士业日:“汝新造之国,地.狭人稀,靖以守之犹惧其失,云何轻举,窥冀非望!蒙逊骁武,善用兵,汝非其敌。吾观其数年已来有并兼之志,且天时人事似欲归之。今国虽小,足以为政。知足不辱,道家明诫也。且先王临薨,遗令殷勤,志令汝曹深慎兵战,俟时而动。言犹在耳,奈何忘之!不如勉修德政,蓄力以观之。彼若淫暴,人将归汝;汝苟德之不建,事之无日矣。汝此行也,非唯师败,国亦将亡。”士业不从,果为蒙逊所灭。

尹氏至姑臧,蒙逊引见劳之,对日:“李氏为胡所灭,知复何言!”或谏之日:“母子命悬人手,奈何倨傲!且国败子孙屠灭,何独无悲?”尹氏日:“兴灭死生,理之大分,何为同凡人之事,起儿女之悲!吾一妇人,不能死亡,岂惮斧钺之祸,求为臣妾乎!若杀我者,吾之愿矣。”蒙逊嘉之,不诛,为子茂虔聘其女为妻。及魏氏以武威公主妻茂虔,尹氏及女迁居酒泉。既而女卒,抚之不哭,日:“汝死晚矣!”沮渠无讳时镇酒泉,每谓尹氏日:“后诸孙在伊吾,后能去不?”尹氏未测其言,答日:“子孙流漂,托身丑虏,老年余命,当死于此。”俄而潜奔伊吾,无讳遣骑追及之。尹氏谓使者日:”沮渠酒泉许我归北,何故来追?汝可斩吾首归,终不回矣。”使者不敢逼而还。年七十五,卒于伊吾。

(选自《晋书·列女传>,有删节)

士业闻蒙逊南伐,命中外戒严,将攻张掖。尹氏固谏,不听,宋繇又固谏,士业并不从。繇退而叹日:“大事去矣,吾见师之出,不见师之还也!”士业遂率步骑三万东伐,距战于怀城,为蒙逊所败。左右劝士业还酒泉,士业日:“吾违太后明诲,远取败辱,不杀此胡,复何面目以见母也!”勒众复战,败于蓼泉,为蒙逊所害。

(选自《晋书·凉后主李士业传》,有删节)

【注】①沮渠酒泉:指沮渠无讳。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扶风马元正                适:嫁与

B.蒙逊引见之                  劳:慰劳

C.岂斧钺之祸                  惮:畏惧

D.众复战,败于蓼泉            勒:统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抚前妻子逾己生        庄宗受而藏之       

B.李氏胡所灭           击破沛公军

C.蓄力观之              使工药淬之      

D.不见师还也            臣壮也,犹不如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氏自幼好学,有志向,有气节,曾多次出谋划策,辅佐凉武昭王李玄盛创立国家,当地的百姓对她非常尊崇。

B.尹氏极力反对李士业进攻沮渠蒙逊,她深刻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指出这种做法会引火烧身,导致国破家亡。

C.尹氏的进谏不仅未被采纳,反而激起李士业的愤怒之情和好胜之心,这也成为他战败之后仍一味冒进的主因。

D.尹氏被俘之后表现得不卑不亢,赢得了沮渠蒙逊的尊敬,后又凭借自己的智勇,得以与诸孙相聚,终老伊吾。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靖以守之犹惧其失,云何轻举,窥冀非望!

(2)汝苟德之不建,事之无日矣。

(3)子孙流漂,托身丑虏,老年余命,当死于此。

 

1.B 2.D 3.C 4.(1)安定地守着还担心失去,为什么要轻率攻打,暗中求取希望之外(的东西)!(2)你如果不建立德政,过不了几天就要侍奉他了。(3)子孙们漂泊离散,(我)又寄身在敌人(之处),年纪大了,时日不多,将会死在这里。 【解析】 1.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文言虚词。劳:慰问。(劳:láo①<形>辛劳;劳苦。《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又】<名>辛劳;劳苦。《送东阳马生序》:“无奔走之劳矣。”②<形>劳累;疲劳。《殽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又】<动使动>使……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③<形>勤劳。《送东阳马生序》:“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④<名>功劳。《廉颇蔺相如列传》:“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之上。”⑤<动>操劳。《孔雀东南飞》:“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又】<动为动>为……操劳。《班超告老归国》:“使国家无劳远之虑,西域无仓卒之忧。”lào<动>慰劳;犒劳。《记王忠肃公公翱事》:“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D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立性。A项介词,比/介词,在。B项介词,被/ 介词,替、给。C连词,修饰或目的关系/介词,用。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其次,辨明词性。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焉”可以是代词、副词、助词。再次,对比古今。有的沿用下来,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最后,注意特殊虚词。兼词、虚词连用,如“何以”“孰与”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要求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准确把握文中的主要信息,从而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出符合指令的信息。可以根据选项中罗列具体材料,从中筛选。也可以根据选项中的观点对应题干选择。C项中,“激起李士业的愤怒之情和好胜之心”错误,李士业战 败之后不愿撤退,又继续进击的原因是“复何面目以见母也”,即出于羞愧之心。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四步骤:一、联系上下文,整体理解文意。二、落实重点实词、虚词意义用法”。三、关注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特殊语气。四、用通顺的现代汉语表达。第一小题:考查点有两部分。①重点词语翻译:“轻举”“ 窥”“ 冀”。 “轻举”译为“轻率攻打” ;“窥”可译为“暗中”;译对“进贤退不肖” 1分,“冀”可译为希望。②意思准确,1分。第二小题:考查点有两部分。①重点词语翻译:“苟”,译为“如果”,1分;“事”,译为“侍奉”,1分。②重点句式翻译。“苟德之不建”,宾语前置,第三小题,①重点词语翻译:“流漂”,译为“漂泊离散”,1分;“丑虏”,译为“敌人”,1分;②意思准确,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参考译文】 武昭王李玄盛的王后尹氏,是天水冀人。她年幼时就喜欢读书,清辩有志节。一开始嫁给扶风人马元正,元正死后,做了李玄盛的继室。因为是再嫁的缘故,她三年时间没有说话。她抚养前妻的儿子比养自己生的还要尽心。李玄盛创业的时候,谋划经略,尹氏给了很多帮助,所以西州的谚语说:“李、尹统治敦煌。” 到了李玄盛死后,他儿子李士业继位,尊尹氏为太后。李士业准备攻打沮渠蒙逊,尹氏对李士业说:“你这个刚刚建立的国家,地窄人稀,安定地守着还担心失去,为什么要轻举妄动,暗中求取非分的期望!蒙逊骁武,善于用兵,你不是他的对手。我看他数年以来就有兼并别国的圃谋,而且天时人事好像要归顺他。现在我们国家虽然小,但也足可治理国政。知足的人不受辱,这是道家的明哲训诫。而且先王临死时,恳切地留下命令,让你们深深地慎重用兵打仗,伺机而动。这些话还在耳边,为什么就忘了!不如勉力治理德政,积蓄力量观察他。他如果过于暴虐,人民就将会归顺你;你如果不建立德行,过不了几天就要事奉他了。你这次行动,不但军队打败仗,国家也将会灭亡。”李士业不听从,果然被蒙逊消灭。 尹氏到了姑臧,蒙逊引见并劳问她,她回答说:“李氏都被胡人灭了,我还再说些什么呢!”有人规谏她说:“你母子的性命还悬在别人手中,为什么还倨傲!而且国家败灭子孙被杀死.你为什么偏偏不悲伤?”尹氏说:“兴减死生,遣些都是道理的大体,为什么要等同于凡人的事情,涌起儿女的悲伤!我一个妇人,不能跟他们去死亡,难道惧怕斧铁之祸,请求做臣妾吗!如果杀了我,正是我的心愿。”蒙逊嘉赞她,不杀她,为自己的儿子沮渠茂虔聘娶她的女儿为妻。到了魏氏以武威公主的身份嫁给茂虔后,尹氏和女儿迁居酒泉。不久她女儿死,她抚摸着女儿的尸体,却不哭泣,说:“你死晚了!”沮渠无讳当时镇守酒泉,经常对尹氏说:“王后的各孙子在伊吾,王后能去吗?”尹氏猜不透他的话,回答说:“子孙漂流离散,自己又寄身在丑虏,老年余命,将要死在这裹,不能作毡裘鬼。”不久尹氏秘密逃往伊吾,沮渠无讳派骑兵追上了她。尹氏对使者说:“沮渠酒泉答应让我归往北方,为什么来追赶?你可以把我的头颅砍下来带回去,我是永远不回去了。”使者不敢逼迫她,祇好返回。尹氏七十五岁时死在伊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互融:中西园林的趋势

王向荣

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是世界园林体系中最重要的两大瑰宝,它们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曾各自独立,后来又相互影响,到了现在更是互相融合。

中国是东方园林的发源地和发展中心。中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方,幅员辽阔,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明悠久,人们对美丽神秘的自然充满了热爱与崇拜。中国传统园林一方面源于古老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乐土,另一方面源于古代人对于自然的理解。根据古代传说,在昆仑之巅,有西王母的花园,有皇帝的悬圃;在遥远的东海,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海岛,找到这三座岛屿,就能从神仙的手中获得长生不老药,这些神话中展示的神秘山岳和美丽岛屿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一种雏形。另一方面,中国大地秀美山川的景色无疑是中国人心中最美的自然,并成为中国园林模仿的对象,这种风景也被称为“山水”,中国园林试图以象征的手法展示这种自然的本质,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追求“小中见大”,将大千世界的宏观景物微缩到小巧玲珑的壶中天地,这也是先秦以来中华民族“天人合一”人文精神与历史观念发展的结果。中国传统园林从商周的“囿”、秦汉的宫苑,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盛期,并在宋朝发展成熟,一直到明清,其造园思想始终一脉相承,在园林创作过程中强调“意境",追求诗情画意,寓情于景,寓意于物,以物比德,园林经常作为隐逸文化的载体,反映园主的情操和思想,展现心中的世外桃源。

西方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那里干旱少雨,只有沿河的谷地是绿色丰饶的,农业生产必须依赖于灌溉,国土的风景也没有中国优美多样。在这样一种环境里,有着充分水源和灌溉系统的田园成为园林的蓝本,表达了“人间天堂”的理想。这些园林也多为实用性的园圃,如果树园、蔬菜园和葡萄园等,形式也是几何式的。

随着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明经由地中海传到欧洲大陆,西方园林历经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但在几千年的发展中,西方园林与农业景观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式上也都是规则式的。只是到了18世纪,英国的园林才开始由规则式转变为自然风景的形式,后来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又影响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各地的园林艺术。

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多追求意境美,不追求逼真的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而是用写意的手法来模写和提炼自然,即“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西方造园艺术则多致力于对自然的改造和加工。但是东西方园林艺术也存在着深层次的同一性: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建造园林就是实现人们心中的理想,两种园林也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模仿。所不同的是,东方园林所模仿的自然是天然的自然,是秀丽的山川,而西方园林所模仿的自然是农业景观,是经过人类耕作的田野和牧场。

18世纪开始,东西方园林有了非常广泛的交流。18世纪英国风景园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中国哲学、文化特别是中国园林的影响。那时几乎欧洲所有重要的园林中都有中国园林的景致,一座塔、一座桥、一个亭或一组山石,在欧洲的园林中建造中国园林的片段曾是一种时尚。而在中国也出现了西方园林艺术的影子,圆明园中有西洋楼、颐和园中有石舫,广东的许多园林更是东西合璧的产物。

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中,每个国家的思想和技术都进一步融合,东西方园林文化的交流也更加密切。但是,中国园林的发展必须要扎根于中国的土地和文化,传承优秀的园林传统,保持自己独特的鲜明个性和特征。

1.下列关于“中国园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一方面起源于古代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乐土,另一方面起源于人们对于秀美山川的景色的理解。

B中国园林在创作过程中强调“意境",追求诗情画意,以写意的手法来模写自然,即“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C自中国园林形成以来,尽管朝代几经更迭,但是造园思想始终一脉相承,园林经常作为隐逸文化的载体。

D中国传统园林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盛期,在宋朝进入成熟期,到明清进入没落期。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起源时期的西方园林,多为有着充分水源和灌溉系统的果树园、蔬菜园等实用性的园圃。

B西方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历经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

C西方园林与农业景观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式上也都是规则式的,十分稳定,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D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建造园林都是为实现人们心中的理想,两种园林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18世纪,欧洲的园林中,一座塔、一座桥、一个亭或一组山石等中国园林的片段随处可见。

B圆明园中的西洋楼、颐和园中的石舫说明中国园林出现了西方园林艺术的影子,受到了西方园林的影响。

C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从它们形成之日起就相互影响,到了现在更是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D中西园林在创作过程中,追求“小中见大”,寓情于景,寓意于物,以物比德,展现心中的世外桃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歌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中的歌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引起了很多人的情感共鸣。

当然也有网友调侃,说这话应该倒过来:“生活不止诗和远方的田野,还有眼前的苟且”。

对以上两种关于生活的说法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大阉亦逡巡畏义,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张溥五人墓碑记》)

(2)故予与同社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张溥五人墓碑记》)

(3)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

(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韩愈《师说》)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赤壁怀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题。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②遥清渭,沈思忽自惊。

注释: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本诗属      (体裁),其中三四两句所营造的意境与唐朝诗人韦应物《滁州西涧》中“春潮带雨晚来急,           ”两句相似。

2.诗人登楼怀归,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用“惊”,情感变化过程清晰,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情感变化过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一)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节选)

(二)

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以民情上闻。旗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众益愤,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逾垣走。一鹭、吉不能语。知府寇慎、知县陈文瑞素得民,曲为解谕,众始散。顺昌乃自诣吏。又三日北行,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

(赵继鼎《明史·周顺昌》节选)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丙寅三月之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B.抶而                   仆:倒地

C.曲为解                   谕:解释,告知

D.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       国门:京城之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予犹记周公被逮                  师道不传也久矣

B.则噪相逐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手掷锒铛                      月出东山之上

D.顺昌自诣吏                      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面关于文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段文字都极力渲染了苏州市民反抗的激烈以及魏忠贤走狗们的狼狈相,表现了市民们不畏强暴,敢于同恶势力斗争的勇气和精神。

B.《五人墓碑记》中张溥认为:“大阉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作者认识到了平民百姓的作用,这是非常可贵的。

C.《明史·周顺昌》把斗争细节展示得更加淋漓尽致,这样写既交代清楚了人物事迹和斗争场面,又能把这一事件所起的作用揭示出来以达到表彰英烈、激励后人的目的。

D.为义而生,为义而争,为义而献身。周顺昌和五位义士的行为生动地诠释了孟子的一句话——“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2)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