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历史应该记住谁 王兆贵 ①人们通常把那些为人类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历史应该记住谁

王兆贵

①人们通常把那些为人类社会进步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称为英雄。他们出类拔萃,是民族脊梁,大众楷模,人中精英。有许多英雄人物都有过失败的记录,有的结局还很悲凉,但这并不影响后世将他们视为英雄。滑铁卢战役的赢家是联军统帅威灵顿,但到滑铁卢镇参观的人,瞻仰的却是失败者拿破仑,没人去理会威灵顿。再如,人们提及麦城时,首先想到关羽,那个战胜关羽的吕蒙却被忽略了。

②为何会出现“不以成败论英雄”这种非常规的历史观呢?历史真相只有一个,然而,当它被还原为文化记忆时,往往会因见识不同而有所选择和补遗,甚至曲解和编造。经过时间长河的冲刷和积淀,思想潮流的碰撞和修正,民间流传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已不再是原初史料,而是集体无意识的公共作品。因此,提出“历史应该记住谁”,就不再是简单逻辑所能求证的“解”。人们之所以不用成败作为论定英雄的唯一标准、终极标准,不单是情感偏向问题,而是价值认同问题。

③拿破仑一生指挥过60多场战役,比亚历山大、西泽、汉尼拔、苏沃洛夫这些名将所指挥的战役总和还要多,滑铁卢一役一败涂地,并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失败反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更为高大”。后来的事实,印证了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提到的这些话。

④称得上英雄豪杰的人,其业绩可以不昭彰,但人格一定是高尚的。他们通常以坚贞的气节、刚毅的血性、不屈的斗志、无私的奉献而著称。荆轲失败了,但他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就像他朗吟的《易水歌》那样,传为千古绝唱。李广出击匈奴,屡战败北,死后未获封侯,但在人们心目中,他仍然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号称西楚霸王的项羽,不仅霸业未成,而且输得很惨。一曲垓下之歌,回肠荡气,长使英雄泪满襟。项羽尽管偏执自大,蛮横暴戾,但因他光明磊落,率直坦荡,向来为世人推崇。当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为世人所敬仰时,即便其最后结局是失败的,也不会动摇他在历史上的地位。

⑤在中国,正统观念根深蒂固,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解读。三国争雄,刘备尽管未能胜出,但因沾了汉室宗亲的光,身后享有“英雄之器”的盛誉。曹操尽管胜利了,但因有篡位之嫌,身后背有“乱世奸雄”的恶名。其实,曹操不论在军事、政治还是文学上都卓有建树,鲁迅说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⑥再高大的英雄人物,也不可能完美无瑕,英雄之过乃白璧微瑕,难掩其丰功伟绩。林则徐在中英商贸关系的处理上和对英军发动战争报复的判断上,均有不当之处,并导致清廷误判。我们不能因此否定林则徐的历史功绩,说他不是民族英雄。再者,对英雄人物是非功过的论定,并不存在终极标准,时代背景不同,审视角度不同,答案也不相同。比如说,将相中的袁崇焕、曾国藩、李鸿章,帝王中的嬴政、雍正,以及介于帝王将相之间的曹操,历来毁誉参半,说法不一。

1.简要概括“文化记忆”具有怎样的特征。

2.第③自然段在论述上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3.请结合全文,谈谈评价历史人物应持怎样的历史观。

 

1.①文化记忆加进了主观因素;②属于集体无意识的创作;③与历史真相不完全一致。 2.①选用拿破仑虽失败但形象却更高大的典型事例,②论证了价值认同是论定英雄的重要标准的观点,③和下文内容一起从不同角度论证观点,体现了严密的逻辑性。 3.①不能仅仅以成败论英雄;②要重视对历史人物人格的权衡;③要摆脱传统偏见的束缚和影响;④对历史人物不应求全责备;⑤对英雄人物的论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化记忆”是文中论述的重要概念,也是文章的中心词语、关键词。对于它的基本特征,在文中找到答题区域,分条概括即可。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找到“文化记忆”,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有内容和结构的作用。不同的文体,作用也不相同。根据内容的位置作用不同: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内容上主要是表现主旨,对比反衬下面的某一内容。而对于议论文某一例子的作用主要是论证中心论点。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第一步,宏观把握,整体感知作者的观点态度。即初读文章,思考作者在文中就何种问题持何种态度;理清思路,全面把握文章大致脉络。理清思路看似与解读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没什么直接关联,但有一定经验的老师都深深地懂得个中轻重。只有明了了文章的大体方向、大体思路,文后简答题的回答才不会“走偏”,才能做到怎么问怎么都能答在点子上。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一定要结合材料表达。 考点:分析理解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开荒第一天

韩少功

(1)手掌皮肤撕裂的那一刻,过去的一切都在裂痛中轰的一下闪回。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垦荒,把钯头齿和锄头口磨钝了,磨短了,于是不但铁匠们叮叮当当忙个不停,大家也都抓住入睡前的一时半刻,在石阶上磨利各自的工具。

(2)那是连钢铁都在迅速消溶的一段岁月,但皮肉比钢铁更经久耐用。钯头挖伤的,锄头扎伤的,茅草割伤的,石片划伤的,毒虫咬伤的……每个人的腿上都有各种血痂,老伤叠上新伤。但衣着褴褛的青年早已习惯。我们的心身还可一分为二:夜色中挑担回家的时候,一边是大脑已经呼呼入睡,一边是身子还在自动前行,靠着脚趾碰触路边的青草,双脚能自动找回青草之间的路面,如同一具无魂的游尸。只有一不小心踩到水沟里去的时候,一声大叫,意识才会在水沟里猛醒。  

(3)有一天我早上起床,发现自己两腿全是泥巴,不知道前——个晚上是怎么入睡的,不知道蚊帐忘了放下,蚊群怎么就没有把自己咬醒。还有一天,我吃着吃着饭,突然发现面前的饭钵已经空了四个,可裤带以下的那个位置还是空空,两斤米不知填塞了哪个角落……

(4)我也差点忘记了自己对劳动的恐惧:从那以后,我不论到了哪里,最大的恶梦还是听到—声尖锐的哨响,然后听到走道上的脚步声和低哑的吆喝:“一分队!钯头!箢箕!”这是我以前的队长哈佬吆喝开始劳动的声音。

(5)三十多年过去了,哈佬应该已经年迈,甚至已经不在人世,但他的吆喝再一次在我手心裂痛的那一刻闪回,声音宏亮震耳。不知为什么,我现在听到这种声音不再有恐惧。就像太强的光亮曾经令人目盲,但只要有一段足够的黑暗,光明会重新让人怀念。当过去的强制与绝望逐渐消解,当我身边的幸福正在消退,对不起,劳动就成了一个火热的词,重新放射出的光芒,唤醒我沉睡的肌肉。

(6)坦白地说:我怀念劳动

(7)坦白地说:我看不起不劳动的人。一个脱离了体力劳动的人,会不会有一种被连根拔起没着没落的心慌?会不会在物产供养链条的最末端一不小心就枯萎?会不会成为生命实践的局外人和游离者?连海德格尔也承认:“静观”只能产生较为可疑的知识,“操劳”才是了解事物最恰当的方式,才能进入存在之谜——这几乎是一种劳动者的哲学。我在《暗示》一书里还提到过“体会”、“体验”、“体察”、“体认”等中国词语。它们都意指认知,但无一不强调“体”的重要,无一不暗示四“体”之劳在求知过程中的核心地位。然而古往今来的流行理论,总是把劳力者权当失败者和卑贱者的别号,一再翻版着 劳心者们的一类自夸。

(8)一位科学院院士,带着两个博士生,在投影机前曾以一只光盘为例,说光盘本身的成本不足一元,录上信息以后就可能是一百元。女士们先生们,这就是一般劳动和知识劳动的价值区别,就是知识经济的意义呵。

(9)我听出了他的言下之义:他的身价应比一个劳工昂贵百倍乃至千万倍。

(10)问题不在于知识是否重要,而在于1:99的比价之说是出于何种心机,我差一点要冲着掌声质问。我当时没有提问,是被热烈的掌声惊呆了:我没想到鼓掌者都是自以为能赚来99%的时代中坚。

(11)一个科学幻想作品曾经预言:将来的人类都形如章鱼,一个过分发达的大脑以外,无用的肢体将退化成一些细弱的游须,只要能按按键盘就行。我暂不怀疑键盘能否直接生产出粮食和衣服,但章鱼的形象至少让我鄙薄,一台形似章鱼的多管吸血机器更让我厌恶。这种念头使我立即买来了锄头和钯头。买来了草帽和胶鞋,选定了一块寂静荒坡,向想象中的满地庄稼走过去。阳光如此温暖,土地如此洁净,一口潮湿清洌的空气足以洗净我体内的每一颗细胞。从这一天起,我要劳动在从地图上看不见的这一个山谷里。我们要恢复手足的强壮和灵巧,恢复手心中的茧皮和面颊上的盐粉,恢复自己大口喘气浑身酸痛以及在阳光下目光迷离的能力。我们要亲手创造出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在生命之链最原初的地方接管我们的生活,收回自己这一辈子该出力时就出力的权利。这决不意味着我蔑视智能,恰恰相反——这正是我充分运用智能后的开心一刻

(选自《山川入梦》,有删改)

1.作者写三十多年前垦荒时对劳动满含“恐惧”,作者写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2.第六段“坦白地说:我怀念劳动”,作者为什么现在要“怀念劳动”?

3.文中说“而在于1:99的比价之说是出于何种心机”,依据原文,指出作这种“比价”的人的“心机”是什么?

4.文末作者描写了自己“充分运用智能后的开心一刻”,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开心”的?试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亦以明死生之大,                。(张溥《五人墓碑记》)

(2)有善始者实繁,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3)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4)臣心一片磁针石,                 。(文天祥《渡扬子江》)

(5)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6)                           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鸿门宴》)

(7)故不积跬步,               ___________。荀子《劝学》

(8)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

江城子•癸酉春社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拼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1.上片首句描写的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2.简要赏析“人独处,燕双飞”的艺术手法。

3.结合全词概括词人“懒追随”的具体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大义感人

洪迈

理义感人心,其究至于肌肤而沦骨髓,不过语言造次之间,初非有怪奇卓诡之事也。

楚昭王遭吴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唐明皇避禄山乱,至扶风,士卒颇怀去就,流言不逊,召入谕曰:“朕托任失人,致逆胡乱常,须远避其锋。卿等仓卒从朕,不得别父母妻子,朕甚愧之。今听各还家,朕独与子弟入蜀,今日与卿等诀。归见父母及长安父老,为朕致意。”众皆哭曰:“死生从陛下。”自是流言遂息。

贼围张巡雍丘,大将劝巡降,巡设天子画像,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河北四凶称王,李抱真使贾林说王武俊,托为天子之语,曰:“朕前事诚误,朋友失意,尚可,况朕为四海之主乎?”武俊即首唱从化。及奉天诏下,武俊遣使谓田悦曰:“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王庭凑盗据成德,韩愈宣慰,庭凑拔刃弦弓以。及馆,罗甲士于廷。愈为言安、史以来逆顺祸福之理,庭凑恐众心动,麾之使出,讫为藩臣。

凡此数端,皆异代而同符也。国家靖康、建炎之难极矣,不闻有此,何邪?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节)

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究至于肌肤而沦骨髓         浃:浸透

B.将士朝之                    帅:带领

C.朋友失意,尚可               谢:道歉

D.庭凑拔刃弦弓以              逆:反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父兄除害                       为巡船所物色

B.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           今君亡赵走燕

C.召入谕                       行李往来

D.贼围张巡雍丘                   设九宾礼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卿等仓卒从朕,不得别父母妻子,朕甚愧之。

(2) 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3)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4.请分别从君、臣角度简要概括文中“感人心”的“理义”的内涵。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文言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能容于远近

A夫晋,何厌之有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以其无礼于晋

D予羁縻不得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