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小题。 (一)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题。

(一)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二)马嵬(选一)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①,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②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③上多。

[注]:①长恨歌:白居易作《长恨歌》诗描述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②石壕村:在今河南陕县。杜甫“三吏三别”中有《石壕吏》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③长生殿:唐华清宫殿名。

1.上面两首都是有关马嵬的咏怀诗,请你简要说说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2.袁枚的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请你作简要的赏析。

 

1.李商隐的诗是对帝王(唐玄宗)的讽刺和嘲弄,袁枚的诗表现了关心民众疾苦、同情平民百姓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用了对比(映衬)的表达技巧,将《长恨歌》所描写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 情悲剧与《石壕吏》所表现的普通百姓遭受徭役离乱而家破人亡的苦难作了尖锐的对比。 【解析】 1. 试题分析:鉴赏作者的情感要做好下列几步,(1)借助创作背景,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2)了解诗歌语言,琢磨诗歌中的形象,领会景物所蕴涵的作者的感情;(3)抓住诗歌结构,剖析诗歌画面,把握作者感情变化。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王①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孟子·梁惠王》)

[注]①王:指梁襄王。②浡,同“勃”。由:通“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2)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古代诗歌阅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踏

B.乃使蒙恬筑长城而守藩篱     北:北方

C.然后华为城                 践:踏,踩

D.信臣精卒陈利而谁何         兵:兵器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奋六世余烈                吾从而师

B.以为桂林、象郡             以为

C.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犹且从师问焉

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秦在施政上“仁义不施”的一组是(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③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④隳名城,杀豪杰

⑤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⑥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吞二周而亡诸侯”、“ 南取百越之地”、“ 北筑长城”等表明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B废先王之道就是抛弃了仁义之道,所以文章最后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C.“焚百家之言”是愚民、“收天下之兵”是弱民、“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则是防民。

D.“天下已定”是一个转折点,秦开始由以前的守卫之势转为攻取之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镝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征税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

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B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C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

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C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D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果远方呼唤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汪国真

对于这首诗,你怎么理解?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下边是2004年在中国南通举办的“首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的会徽,它也将成为以后历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的永久徽标。

满分5 manfen5.com

 

(l)请写出徽标主体图形部分的构图要素。

(2)请写出会徽的寓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