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仿照下面例句,自选两个对象,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与例句的句式大致相同。 例句...

仿照下面例句,自选两个对象,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与例句的句式大致相同。

例句:小船升起风帆,在横济沧海的航程中,如果不与风浪搏击,就无法到达彼岸。

 

风筝张开双翼在蓝天白云中,如果不与狂风波击就无法到达心中的天地。 小溪奔流向前,在通向远方的路途中, 如果不与沙石抗击,就无法汇入江河。 小鹰振羽起飞,在冲入高空的过程中,如果不经历磨练摔打,就无法翱翔蓝天。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根据语句的内容和意境来把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要仿照前面的语句的句式和修辞来写。解答此题,可仔细揣摩所要仿写的语句的句式结构,然后根据内容要求选择对象,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进行相似联想。在描述对象上,由例句中的小船,可联想到类似的小溪、小鹰等,在句式上,可以采用“…,在中…,如果不与…,就无法…”的答题模式。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从取向上说,_(1)___,“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__(2)__。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途径,就是在把书“读薄”的同时,把书“读厚”。读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__(3)__。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

(1)             (2)                (3)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弯腰摸索着前行           

①我恍惚自己好像从历史深处踽踽独行

②冰凉温润的感觉通过我的指尖传递到我的心脏

③有一种十指相扣前世今生的感觉

④偶尔手指触碰到一块石子

⑤我忽然感觉好像是握住了古人的手

⑥又好像是握住了时光的碎片

A.④②⑤⑥③①

B.②④⑥⑤①③

C.④⑤②③⑥①

D.⑤⑥④②③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将坚定不移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这不仅对中国有利,而且对亚洲有利,对世界也有利,任何力量都不能动荡中国和平发展的信念。

B.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亚太地区并购活动再创新高,中国成功保持了亚太地区最活跃并购市场。

C.为了治理无形资产评估行业无序现象,应积极发展和建立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和统一管理,制定统一的执业标准和规范。

D.大雁塔塔高64米,塔身及枋、斗拱、栏额均为青砖仿木结构,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是我国佛教建筑的艺术杰作。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来到巴西,在此生活的中国人同样会提醒你要注意安全,但又安慰你市区大多数街道还是安全的,不必     

(2)如果近期有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事件发生,人们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也有所提高,个别人容易变成      

(3)他们将贪污受贿的不法资产转移至国外,而我国的反腐职能部门对此却鞭长莫及,一些腐败分子得以成为      

A.杯弓蛇影   漏网之鱼   惊弓之鸟

B.漏网之鱼   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

C.杯弓蛇影   惊弓之鸟   漏网之鱼

D.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   漏网之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自然之子”梁从诫

2010年10月28日下午4时许,这是一个注定要在中国的环境保护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时刻。这一刻,“自然之友”创始人、中国公民环保的启蒙先驱、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自然之子”的梁从诫因病在京逝世,享年78岁。

出身名门、北大历史系研究生毕业的梁从诫多年一直从事历史教学研究工作。90年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在各界为之欢呼雀跃的时候,梁从诫却敏锐地意识到其背后环保问题之严重:如果十几亿同胞都以达到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为目标,需要的资源将是现在的60倍!自然将无法承受!他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当今的人类就像坐在“泰坦尼克号”上,你有一等舱的乐趣,我有二等舱的活法,突然有一天撞上冰山,大家只能同归于尽。发展经济若不惜以破坏、践踏生态环境为代价,则是对大自然的一种犯罪。身世、家教给予了梁从诫对于整个社会天然而坚定的责任感,为无告的大自然请命,他觉得自己义不容辞。于是在1994年梁从诫毅然告别他热爱的历史学研究,辞掉了包括公职在内的一切身份,创建了我国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专注于环保,义无反顾。

作为一个没有背景的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创立之初,就面临着重重困难:办公条件简陋,经费严重不足,到国家机关举办环保讲座听众寥寥无几,到农村学校做环保教育被拒之门外……可是困难并未使梁从诫退缩,他充满着直面困难的勇气。梁从诫自嘲说,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失败的英雄;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在梁从诫和“自然之友”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自然之友”在环保事业上取得了卓著的成绩:滇西北的金丝猴和原始森林被从刀斧下解救,可可西里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钢迁出北京,参与圆明园地膜事件等环评风暴,发起2000年地球日中国行动……“自然之友”作为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精神源头,至今已累计发展会员近万人,由“自然之友”会员发起创办的环保组织已达十多家——今天它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环保组织的标志。

2005年印度洋海啸之后,国内掀起了一场“自然是否需要敬畏”的大辩论,力主“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的是当时号称论坛“辩士”的何祚庥、方舟子,他们主张,敬畏自然就意味着人类只能匍匐在大自然脚下而无所作为,敬畏自然就是反科学。一时间,这一主张赢得了无数掌声。此时,骨子里继承了祖父与父亲的论战传统的梁从诫一反平时的谦恭和顺,站在了辩论的最前沿,他接连撰文,为自然发声。在一篇题为《敬畏自然是真正理性的态度》文章中,梁从诫阐明:“‘人要敬畏大自然’这个提法有两层含意:一、人类应当尊重大自然;二、人类应当畏惧大自然……敬畏自然才是对待‘科学’真正理性的态度。须知科学技术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当我们到处挥舞它的时候,请留神别伤了自然,到头来,也伤了自己……”

这场长达十余天、波及整个科学界的论战虽在当时未有定论,但梁从诫对“敬畏自然”的独到理解和人类伤害自然最终自伤的警示却促使人们理性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为后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深入人心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梁从诫是环保精神的积极倡导者,更是这种精神的实践者。一切从简约开始,是他的生活准则:名片用废纸复印而成;从来不用一次性筷子;坚持用自行车当交通工具……梁从诫离世后,“自然之友”发出的讣告称:“为遵从梁老及其家人的意愿,告别仪式婉拒花圈和花篮,一切从朴、从简。”最后还特别提醒参加葬礼者:“请优先考虑公共交通出行。”

“自然之子” 梁从诫,中国的环保事业将因为他的人格光辉而更加光明,更有力量。

【相关链接】

  梁从诫(1932——2010),祖父是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梁启超,父亲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母亲是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梁从诫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创办人、会长。曾获得过亚洲环境奖、大熊猫奖、地球奖和公众服务奖等荣誉。  

  学界泰斗季羡林曾做过如下评说:“从诫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历史学家,然而,他不甘心坐在象牙塔里,养尊处优。他毅然抛开那一条‘无灾无难到公卿’的道路,由一个历史学家一变而为‘自然之友’ ……我对他只能表示钦佩与尊敬。宁愿丢一个历史学家,也要多一个‘自然之友’。”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梁从诫在从事环保事业前一直从事历史教学研究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他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学家。

B.梁从诫说当今人类就像坐在“泰坦尼克号”上,如果有一天撞上冰山,大家只能同归于尽。这个比喻告诉我们要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否则人类必将毁灭。

C.梁从诫说“科学技术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当我们到处挥舞它的时候,请留神别伤了自然,到头来,也伤了自己”,意在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D.在“人类是否需要敬畏自然”的大辩论中,梁从诫站在了论战的最前沿,他据理力争,阐发了对“敬畏自然”的独到见解。这场辩论促使人们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E.文中介绍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在今天的会员规模和地位影响,是为了突出其缔造者梁从诫在中国环保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2.为什么称梁从诫为“自然之子”?请结合文本相关材料简要分析。

3.文章倒数第二段写梁从诫逝世后“自然之友”所发的讣告内容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4.梁从诫能在环保事业上取得突出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风的影响非常重要。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家风对梁从诫的影响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