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严祺先文集序 归庄 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其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严祺先文集序  归庄

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诗亦怪怪奇奇,独辟门户,而考亭先生尝其俗,曰《上宰相书》、《读书城南诗》是也。岂非以其汲汲于求知干进,志在利禄乎?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今天下多文人矣,身在草莽,而通姓名于大人先生,且朝作一文,暮镌于梓,往往成巨帙,干谒贵人及结纳知名之士,则挟以为贽,如此,文虽佳,俗矣。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俗也。无锡自顾端文、高忠宪两先生讲道东林,远绝学,流风未远。严子生于其乡,诵遗书,沐馀教,被服儒者,邃于经学。平日重名节,慎行藏,视世之名位利禄,若将浼焉。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韩子尝言:“人笑之,则心以为喜。”夫人之笑韩子者,特以其文辞为流俗所笑,犹杰然为一代儒宗;若立言之旨为流俗所笑,不又于古人一等乎!虽然,使韩子而居今之世,其立言之旨,当亦如严子之迂,必不至有上宰相之书、城南之诗,取讥于大儒矣。严子之文,余所见止数十篇,论理论事,明快严峭,恂恂儒者而笔能杀人,文辞之工如此!然吾以为文辞之工,今世文人之不免于俗者,亦或能之;其所以矫然拔俗,乃在立言之旨,世所共笑为迂者也。夫世共笑为迂,余独不以为迂,而欣赏叹诧,则余亦迂甚矣哉

(选自《陶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新1版)

[注]①浼(měi):玷污。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考亭先生尝其俗 病:批评

B.深叹其能矫然俗也 拔:拔除

C.远绝学,流风未远 绍:继承

D.不又于古人一等乎 加:超过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其”字,与“其诗亦怪怪奇奇”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或咎欲出者

B.秦王恐破璧,乃辞谢,固请

C.吾令人望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D.尔无忘乃父之志

3.结合文意,请你谈谈作者对严祺先的文章“欣赏叹诧”的原因。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

(2)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

 

1.B 2.C 3.因为严祺先的文章: ①命意立论,卓尔不群不被世俗的人所理解而受到讥笑 ②说理叙事明白晓畅,严峻犀利。(只答“恂恂儒者而笔能杀人”或“文辞之工如此”也可) 4. (1)韩愈(韩文公)的文章,振兴了八个朝代衰靡的文风。(重点词起、衰) (2)所以我曾经说写文章的事,不说别的,必须首先除去掉它的俗气才行。(重点词故、论、去)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B项“拔”:超出。与成语“出类拔萃”的“拔”字,一个意思。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2.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项是:那些,指示代词。B项是:代词,他。C项是:代词他的表领属,与例句用法一样。D项是:加强语气,语气副词。可译为“一定”。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其次,辨明词性。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焉”可以是代词、副词、助词。再次,对比古今。有的沿用下来,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最后,注意特殊虚词。兼词、虚词连用,如“何以”“孰与”等。 3.此题考察作者喜欢严祺先文章的原因。本题考核针对文本内容的筛选。抓关键词,在理解文言内容的基础上筛选整理。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内容分析筛选题。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对象“作者对严祺先的文章‘欣赏叹诧’的原因”,然后到文中找现成的词语,直接描写原因的句子或间接描写的句子。 4.起:振兴;衰:衰靡的文风。第二句中,故:所以;论:谈论;去:除去掉。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韩愈的文章振起了八个朝代(“八代”指的是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这几个朝代正是骈文由形成到鼎盛的时代)以来的衰败文风,他的诗也怪异奇特,独辟蹊径,自成一家,而考亭先生(朱熹)曾经批评当时流行的文风,引用的就是韩愈的《上宰相书》《读书城南诗》。难道不是因为他急于求得知识追求上进,志在名利俸禄吗?所以我曾经说,写文章的事情不要论及别的,去除它的俗气才行。现在天下的文人多了,身处民间,就把自己的姓名通报给地位尊贵、才德超群的人,并且早晨写一篇文章,晚上就刻印出版,常常集成大卷,为谋求禄位而拜见权贵及结交名人时,就裹挟着文章把它当做礼物,像这种情况,文章即使是佳作,也会流于世俗。我拜读严祺先先生的文章,很是感叹他能够矫枉过正,超脱世俗。无锡自从顾端文(顾宪成)、高忠宪(高攀龙)两先生在东林讲学,就继承了精深的学问,流行的学风没有远离。严先生生长在这里,诵读前代遗留下的书籍,沐浴着流传下来的教化,深受儒学的熏陶,精通经学。平日里看重名声气节,谨慎地处世,看待世俗的名利地位利益俸禄,唯恐被它们玷污。有时感慨疾愤郁结不畅,遇到事情而抒发出来,所以他文章的旨意,大多被当今的人嘲笑为迂腐。韩先生曾说:“别人嘲笑我,那么我内心感到高兴。”那些嘲笑韩先生的人,只是因为他的言辞被流俗耻笑,韩愈犹且成为一代杰出的儒学宗师;如果文章的旨意被流俗所耻笑,严先生不又超过古人一等吗!即使这样,假使韩愈处在当今社会,他的文章的旨意,也会像严先生这样迂腐,一定不会有《上宰相书》《读书城南诗》这样的作品被所谓“大儒”取笑。严先生的文章,我见到的只有数十篇,阐释道理论述世事,明快简约,严谨峭拔,他是恭谨温顺的儒者,而笔锋犀利似能杀人,语言文辞精致到这种地步!然而我认为言辞精致,当今不能免于世俗的文人,有的也能够做到;他能够矫枉过正、超脱世俗的原因,是在文章的旨意,即被世人嘲笑为迂腐的方面。世人都嘲笑其文章旨意为迂腐,我独不认为迂腐,而是欣然赞赏感叹,那么我也迂腐得厉害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2.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3.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请举例略作分析。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中国清代长篇小说。一般认为是施耐庵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B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已成为千古名句。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C 《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同为诗序,前者骈散相间,清新质朴,后者以骈句为主,辞采华美,都是文质兼美的千古名篇。

D 《高老头》《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作者分别是法国的巴尔扎克和俄国的契诃夫。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的古人提出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                      。可以看得出中国古代确实不主张与外部世界热情交往,不倡导离开家乡宗族独自出行的生活方式。

①中国文化的理想是老子所说的“安其居,乐其俗,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②但却只适用于太平盛世的读书人

③中国古代愿意摆脱科举制诱惑跋涉旷野的读书人很少

④多数中国人心中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安土重迁”的观念

⑤这种境界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又有生动描述

A.②③④①⑤  B.③②①⑤④

C.②④③⑤①  D.③②④⑤①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

B.阳春三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书法圣地绍兴又度过了一年一度的第30届中国兰亭书法节。书法家仿佛被那茂林修竹带回到永和九年曲水流觞时。

C.物理学名词“正能量”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文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提高内在潜能,使自己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

D.《甄嬛传》作者竟是一位80后任教于杭州某中学的语文老师。她说:“我很愿意跟我的学生讨论文学写作话题,并最大限度地和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刘和珍等爱国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B.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爱情,双双殉情。在两人的灵柩前,不共戴天的两个家族最终和解。

C.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少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D.他们一家十口人曾经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但自从战乱时期劳燕分飞后,至今仍然音讯全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