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叶延滨在《灯火的温情》中说:小时候怕黑,在乡间走夜路...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叶延滨在《灯火的温情》中说:小时候怕黑,在乡间走夜路,总觉得黑暗要将自己吞噬,直至一盏灯像流萤飞进心田,猛地点燃温暖全身的火。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灯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灯火 在遥远的记忆中,那些明朗而温暖的灯,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坐在疾驰的车上,突然想起了很久以前。 从儿时开始,我就不那么喜欢上学,比起学校,似乎更喜欢呆在家中,每天奔赴于上学归家的路途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一路,闪耀的灯。 在印象里,路灯是极其美丽的,道路两旁高高挂起的灯,在当时年纪尚小的我看来,是如此神秘,因为坐在疾驰的汽车上,往后望去,仿佛穿越了亿万年的时光,那从我头顶上方掠过的,是往后跌落而去的星河。 但我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注意到它们的,记得小时候,我总是郁闷地盯着前面汽车的末尾,无所事事地发呆,这是,爸爸曾笑着对我说,“不要总是盯着前面啊,偶尔也看看两边嘛!”顺着他的话语,我惊奇的睁大眼,然后,那灯光就跌落到了我的眼里。 如此闪耀,如此迷人,微眯起眼,趴在窗户上,那些灯光好像触手可及,可正当要伸出手握在掌心时,触手一片冰凉,就像,我在小学时从没怎么好过的成绩,明明平时一起嬉笑一起打闹的同学,考试的时候,总是隔了很远很远的距离,跑不了,追不上,只能看着,又像天上的星,看上去不远,其实很远,远到即使拼命散发光芒也没有交集。 “好看吧!”那是爸爸是这么说的,他又一指,“到家了啊,快下车吧,妈妈在上面等我们!”我笑了,嘴角弯起一个很小很小的弧,那上面的窗口流淌着的暖黄色灯光,是家的方向。 我有一对父母,一对很好的父母,当我考试不行的时候,陪我出去散心的父母,当我执着于前方目标却又疲惫不堪时让我往后看看的父母,给我温暖,给我勇气,他们就在我身边,触手可及,他们所散发出的的光芒,比那灯光更耀眼,更温暖。 坐在疾驰的车上,看不见方向,一抬头,就会发现,有着闪耀的灯火陪伴,在命运里跌爬打滚,看不清脚下的路,会发现,有着温暖的灯光照耀,不遥远,不神秘,触手可及。 那些温暖的触手可及的灯火。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命题作文,审题时,可根据材料及话题要求构思立意。材料中“一盏灯像流萤飞进心田,猛地点燃温暖全身的火”一句,表明了灯火在黑夜里给予人温暖,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和希望。灯火,也可以理解为比喻义、象征意义等抽象的事物,例如,别人的指导,别人的鼓励,别人的安慰,别人的关怀与帮助等等。也可理解为内心的一盏灯,保持自我,不失人格,不失风骨,勇于进取,坚守信念。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命题作文的题目是命题者确定的,是唯一的,是不容变更、置换的。这是命题作文与其他两种作文最大的区别。为此,考生在审题时,必须牢牢 围绕这个“所命之题”展开。如何展开呢?八字要诀——字字落实,有所侧重。“字字落实”,实际上就是把题目中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写清楚。 “有所侧重”,就是分析文题结构,找准写作的重心,即题眼。①主谓式结构,如“我想握住你的手”,题眼是谓语“握住你的手”。②偏正式结构,如“诗意地生活”,题眼是修饰或限制语“诗意”。③动宾式结构,如“品味时尚”,题眼是动词“品味”。④并列式结构,也称关系型命题,如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忧与 爱”等,审题时要想清楚“忧”与“爱”两个概念间的关系。题眼就是“与”。既要“两点论”,兼顾两面,不可只抓一面,不顾其余;又要“重点论”,应有所侧 重,分清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⑤独词式,如“见证”“忙”,它们既有表面意义,又有隐含意义,既可实指,也可虚指, 审题时要虚实结合。对这类题目务必要“咬文嚼字”,可以判明词性,可以直接解词释义,可以进行近义词辨析,可以进行置换比较……总之,一定要审到吃透它的 内涵和外延为止。如“见证”,首先想它是什么意思。“见证”一词的含义有两点:一是“见”,是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二是“证”,可以作证。再依据材料分 析。也有两层:第一句话讲的是它作为动词的含义,第二句话讲的是它作为名词的含义。据此思考:(谁)见证——见证的主体(见证者),见证(什么)——见证 的对象(或是历史进程、历史事件或是身边小事,这是“实”),见证的意义——价值(这是“虚”)。经过这一番咀嚼、思考后,题意自然就把握准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一致,修辞手法相同。

我很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安详,安详就像夕阳下散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

 

查看答案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音乐家常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源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美的构图也常常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

朱成玉

立秋了,眼前的一切就都变成了夏天的遗骸。它们齐刷刷地排列在你的视野里,令你无力躲闪。比如树上那些坚守到最后的果实,健康地存活下来,把完美的心一直留到晚年。这已经是个奇迹,我们还有必要担心它晚节不保吗?深秋的葡萄,像含冤的眼睛,虽然被秋霜凌辱,却依旧鲜亮,晶莹剔透,闪着不肯谢幕的光。

阳光不再蹦蹦跳跳,像顽皮的孩子一下子变成了少年,一下子就有了心事。阳光开始为那些在秋天里哀愁着的人工作了,为他们摊开伤心的绿,晾晒着寂寞的红。

其实天气还没变,一如往昔,艳阳高照,心却不知不觉间有了丝丝凉意。因为叶子落了,曾经的青春不复存在。流行歌曲里照旧挥霍着用之不竭的情感,但任凭沙哑的歌喉怎样声嘶力竭地挽留,青春都不再回头。你能做的,只有默默地清扫这满地狼藉。

也有不知愁的叶儿们,它们调皮地打着旋儿,姿态优雅,把生命的结束当作一次旅行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秋天的叶子。

叶子上错综复杂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但祖母并不悲伤,祖母的额头经常是金光闪闪,阳光喜欢在那里安营扎寨,那令人愉快的微笑常常使她的皱纹看起来像是在跳舞。

在我的记忆里,祖母总是拿着扫把,试图把所有的哀怨清扫干净,只留给我们无忧无虑的鸟鸣。

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检,把中意的握在手心。祖母喜欢收藏落叶,这个习惯终生未曾改变。这个习惯让我感觉到,祖母永远不会衰老。

我在祖母的书里看到过那些落叶。祖母喜欢看书,她的书里总是夹着各种各样的落叶,仿佛是她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每一段青春,都是一片叶子,那些青春的遗骸、无法言说的旧日时光,成了书签,丈量着一本书的里程,时刻提醒着你,哪些句子需要再一次爱抚,哪些情节需要重温。

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父亲告诉我,祖父结婚一年后就从军了,再也没有回来。作为军烈属的祖母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苦痛。祖母习惯在那些叶子上面写字,一句半句的,大多是哀婉的宋词。我想那是祖母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祖父吧。每年清明的时候,我就会看到祖母去祖父的坟前,把那些写了字的叶子铺满坟头,景象灿烂而华丽。这么多年,我没有见过祖母掉过一滴眼泪,但我知道,她的心就像是蓄了雨的云,轻轻的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祖母的眼泪,只居住在她自己的云里。

不管天气的好坏,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把她的脊背压弯,却压不弯她热爱生活的心。

在那些叶子上写字的时候,祖母是小心翼翼的,仿佛怕碰坏了一份念想。写上了字的叶子,就如同被装上了灵魂,重新活了过来。我想只有祖母懂得那些落叶,也只有那些落叶懂得祖母,她们惺惺相惜,彼此嘘寒问暖。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替那些果实遮过阴凉、从枝头跌落、背井离乡的叶子。

祖母在秋天的离世毫无征兆,只是那一天刮了很大的风,院子里的那棵老柳树稀里哗啦地掉落了所有的叶子。其实,也只有风能让叶子喘息或者感叹。在叶子的生命中,风往往扮演着接生婆和送行者的双重角色,所以叶子的心思只和风说,它只和风窃窃私语。

落叶也有遗言吗?在离开枝头的刹那,它和风都说了什么?谁听过它们交代的后事?

那些齐刷刷掉落的叶子们,是去陪祖母了吗?

我想,如果祖母是落叶,那么风一定是祖父。他们之间,有那么多缠绕不清的爱意。

我的祖母,一片写满诗句的落叶,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把生命的结束当作一次旅行

落叶从不惊叫,哪怕你踩到它的脊背。不像雪,不论你走得多轻,它们都会在你的脚下呻吟,仿佛踩碎了它们的骨头。落叶从不惊叫,哪怕遇到再多的苦难,她都只是去和风窃窃私语。

我似乎听到了落叶在说:“等我,来赴一个灿烂的约会。在此之前,请好好生活,各自珍重!”

   选自《读者》2009年第6期,文章有删改

1.文章标题是“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请从文中找出祖母与落叶之间有哪些联系。

2.文中两次提到“把生命的结束当作一次旅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请具体分析文章末尾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部分,作者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秋景图,其意图主要是为了表达秋天之美和作者对秋的向往之情。

B.本文刻画了一个坚强、乐观、忠贞、隐忍、有文化知识、热爱生活的祖母形象。

C.文章第十一自然段写“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同时又说“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可见祖母的笑是苦涩而痛楚的。

D.文中两次写到“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起到了抒情线索作用,把景、情、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行文脉络清晰。

E.文章第十七段把祖母喻为“落叶”,把祖父喻为 “风”,旨在说明祖母祖父之间浓厚的情感,从而深化了文章主旨。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处。

(1)富贵非吾愿                           ,或植杖而耘耔。

(2)潦水尽而寒潭清,           。俨骖騑于上路,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                      ,形影相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严祺先文集序  归庄

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诗亦怪怪奇奇,独辟门户,而考亭先生尝其俗,曰《上宰相书》、《读书城南诗》是也。岂非以其汲汲于求知干进,志在利禄乎?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今天下多文人矣,身在草莽,而通姓名于大人先生,且朝作一文,暮镌于梓,往往成巨帙,干谒贵人及结纳知名之士,则挟以为贽,如此,文虽佳,俗矣。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俗也。无锡自顾端文、高忠宪两先生讲道东林,远绝学,流风未远。严子生于其乡,诵遗书,沐馀教,被服儒者,邃于经学。平日重名节,慎行藏,视世之名位利禄,若将浼焉。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韩子尝言:“人笑之,则心以为喜。”夫人之笑韩子者,特以其文辞为流俗所笑,犹杰然为一代儒宗;若立言之旨为流俗所笑,不又于古人一等乎!虽然,使韩子而居今之世,其立言之旨,当亦如严子之迂,必不至有上宰相之书、城南之诗,取讥于大儒矣。严子之文,余所见止数十篇,论理论事,明快严峭,恂恂儒者而笔能杀人,文辞之工如此!然吾以为文辞之工,今世文人之不免于俗者,亦或能之;其所以矫然拔俗,乃在立言之旨,世所共笑为迂者也。夫世共笑为迂,余独不以为迂,而欣赏叹诧,则余亦迂甚矣哉

(选自《陶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新1版)

[注]①浼(měi):玷污。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考亭先生尝其俗 病:批评

B.深叹其能矫然俗也 拔:拔除

C.远绝学,流风未远 绍:继承

D.不又于古人一等乎 加:超过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其”字,与“其诗亦怪怪奇奇”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或咎欲出者

B.秦王恐破璧,乃辞谢,固请

C.吾令人望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D.尔无忘乃父之志

3.结合文意,请你谈谈作者对严祺先的文章“欣赏叹诧”的原因。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

(2)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