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

潭面:指湖面。

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从景物特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两首诗的不同。

2.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

 

1. ①景物特点: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 ②艺术手法:杜诗用虚实结合、夸张的手法,突出洞庭湖的壮阔(答寓情于景、衬托或对比,可酌请给分),而刘诗则设喻巧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平静秀美。 2.《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2分,意思对即可)《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喜爱)和赞美之情(或对大自然的热爱)。(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景物特征实际就是意境特征,手法注意虚实和修辞,答出手法然后要结合诗句分析艺术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有时后面在加上情感。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主要是虚实、夸张和比喻的手法。 2.注意结合两首诗歌的意境特征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亲朋”“老病”“戎马”“山水色”“两相和”分析情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注意结合两首诗歌的意境特征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亲朋”“老病”“戎马”“山水色”“两相和”分析情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谭嗣同传

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首在浏阳设一学会,每七日集众而讲学,君慷慨论天下事,闻者无不感动。

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林、刘同参预新政。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及七月二十九日,皇上赐衣带诏: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君与先生捧诏恸哭。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力主变法。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八月初一日,上召袁世凯,特赏侍郎。初三日夕,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直出密诏示之曰:今日可以救我圣主者,惟在足下,足下欲救则救之。又以手自抚其颈曰: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因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

初六日变遂发。是夜,袁世凯向荣禄揭发“围园劫后”之密谋。顷之,抄捕南海馆之报至,君从容语余曰: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虽然,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明日,君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力劝东游,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遂相与一抱而别。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君既系狱,题一诗于狱壁曰: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就义时,慷慨神气不少变,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年仅三十有三。

(节选自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略有改动。)

注:南海馆:康有为先生的居所。

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提拔,选拔

B君径袁所寓之法华寺           到……去,造访

C请至颐和园仆而杀仆           告发

D不有死者,无以圣主          酬:应对,对答

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B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C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D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3.下列各项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着重叙述了在戊戌政变前夕,谭嗣同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和在政变发生后,谭嗣同的应对举措和遇难过程。

B作者在叙述史实的时候,还善于描画场景,特别是成功地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真实再现了谭嗣同的壮烈人生。

C本文刻画了谭嗣同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谭君的敬佩之情,但作者并不赞同谭君主动待死的愚忠和迂腐之举。

D谭嗣同与袁世凯的对话,表现出袁世凯的虚伪、狡诈;谭君与作者的话别,则反映出了他对梁启超的关爱和重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定国是之诏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

(2)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儒家与现代人生

傅佩荣

由孔子所奠基的儒家学说“究竟”有何主张?它对现代人还有指导作用吗?

首先,它的历史际遇十分复杂,从西汉董仲舒倡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就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与利用,扮演安定社会的主导思想。二千多年的专制政体可以用“阳儒阴法”一词来描述,表面打着儒家的招牌,内里采取法家的手段,一旦国家陷入困境,就把责任推给了儒家。在这种情况下,儒家的诠释,为了配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形成僵化而封闭的教条,也就不足为怪了。于是,一般人对儒家的印象就异化为:重视群体和谐而忽略个体差异,讲究人情面子而忘了真诚坦荡,最后沦为不讲道理的三纲五常,不分黑白的酱缸文化。

其次,现代人生在西方文化主导及全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变得既丰富又复杂。我们身处其中,容易觉得忙碌、盲目而茫然。许多学者以后现代主义一词为其标签,意思是:没有任何观点可以免于被质疑与否定,由此形成价值中立或只问事实不问价值的现象。因此,如果我们能从儒学中找到解药,那将不但是我们之幸,也是全人类的福音。

其实,孔子在重视群体和谐时,并未忽略个体的主体价值;若不谈行动者的主体,人生又如何可能建构真善美圣等价值呢?

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认为实践人生理想的主动力量在于人。他心目中的人是不分阶级、族群与贫富差异的,推崇孔子为人文主义者,说他具有深刻的人道情怀,乃是合宜的判断。问题在于:孔子所谓的,一般都被认定侧重于群体,譬如他的核心观念是,而从人从二,自然不离人我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分辨:一方面,孔子对人的期许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里的显然是指个体而言,君子与学者应该有此自觉。另一方面,平凡百姓也有其自我要珍惜,最典型的话语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百姓心中打定了主意,谁都无法再去左右他。在道德修行上更是如此。孔子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要进要止,全在于自己的选择。

为何需要强调个体呢?因为不论群体如何相处,道德价值的主体必须是个人,并且是真诚的个人。像巧言令色,鲜矣仁一语,不是暗示我们行仁的条件是真诚吗?有真诚才有动力,也才能从事道德实践。所以孔子会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若不真诚,又如何可能仁?同时这个自然是就个体而言的。

儒家思想重视个体,其重点不是今日社会民主与法治基础上所保障的人权,而是肯定每一个人在道德实践上都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因而也有不可抹杀的尊贵价值。

在分析中国人的性格时,会发现“群体”的作用远大于个体。如果回溯儒家起源,认真研究,就会察觉原来孔子的观念是兼顾群体与个体,并且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孔子的观念对于现代人生仍然深具启发性,其故在此。能由个体的真诚出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想才能真正普遍推广开来。

(节选自《儒家与现代人生》,有删改)

1.下列关于作者对儒家思想的历史际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自西汉董仲舒倡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就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与利用,扮演安定社会的主导思想。

B.二千多年的专制政体“阳儒阴法”,看似重视儒家思想,实则采取法家手段。

C.为了配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僵化而封闭的教条。

D.人们对儒家思想的印象被异化为:忽略个体差异,忘了真诚坦荡,不讲道理、混淆黑白。

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避免质疑与否定任何观点,由此形成的价值中立或“只问事实不问价值”的现象,被许多学者贴上“后现代主义”的标签。

B.作者认为,孔子在重视群体和谐时,并未忽略个体的主体价值。

C.孔子认为人不分阶级、族群与贫富差异,所以他被推崇为具有深刻人道情怀人文主义者,是有道理的。

D.孔子的核心观念是“仁”,即重视人我之间的互动关系,又强调个体的自省自觉。

3.根据原文,下列分析或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匹夫不可夺志也”,说明儒家强调谁也不能左右百姓的意思,这与今日社会民主与法制基础上所保障的人权是一致的。

B.因为不论群体如何相处,道德价值的主体必须是真诚的个人,所以儒家重视个体而不仅仅是群体。

C.儒家思想肯定每一个人在道德实践上都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因而也有不可抹杀的尊贵价值。

D.从儒家起源看,孔子的观念是兼顾群体与个体,并且在两者之间保持动态平衡,这对于现代人生仍深具启发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满分5 manfen5.com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填在横线处。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网络语言发展前景调查表

发展前景

人数

百分比

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

336

267

网络语言会代替传统语言

84

67

网络语言经过规范,会进入日常生活

818

649

网络语言最终会消亡

22

17

(摘自《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9》)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极少数人认为网络语言最终会走向消亡外,①                不超过30个字,②                不超过30个字,甚至还有小部分人认为个性化的网络语言会逐渐取代传统的语言。

综上所述,被调查者对网络语言的态度:③                不超过30个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华威先生

张天翼

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永远带着他那根黑油油的手杖。左手无名指上带着他的结婚戒指,拿着雪茄时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小指翘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花图样。他的时间很紧,他说:“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抗战工作实在太多了。”接着掏出表来看一看,那一脸丰满的肌肉立刻紧张起来,他立刻就走:要到难民救济会开会。

照例会场里的人全到齐了坐在那里等他。同志们彼此看着:唔,华威先生到会了。有几位透了口气,有几位拉长了脸瞧着会场门口,有一位甚至于要准备决斗似的——攥着拳头瞪着眼。华威先生态度严肃,从容地走进去,在门口稍停一会儿,好让大家把他看个清楚,仿佛要唤起同志们的信任,仿佛要给同志们一种担保——什么困难的大事都可以放下心来。他点点头,眼睛并不对着谁,只看着天花板,他是在对整个集体打招呼。

华威先生很客气地坐到一个冷角落里,离主席位子顶远的一角,他不大肯当主席。“我不能当主席,”他拿着一支雪茄烟打手势。“工人抗战工作协会的指导部今天开会,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议也是今天,伤兵工作团也要去的。你们知道我的时间不够支配:只容许我在这里十分钟。我不能当主席,我推举刘同志当主席。”说完嘴角上闪起一丝微笑,轻轻地拍几下手板。

主席报告时,华威先生不断地划洋火点他的烟,把表放在面前,时不时看看它。“我提议!”他大声说,“我们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我希望主席尽可能报告得简单一点,希望主席能够在两分钟之内报告完。”他划了两下洋火之后,猛地对主席摆摆手:“好了,好了。虽然主席没有报告完,我已经明白了,我还要赴别的会,先站起来,发表一点意见。”停了一停,抽两口雪茄,扫了大家一眼。“我的意见很简单,只有两点,”他舔舔嘴唇,“第一点每个工作人员不能够怠工,要加紧工作,你们都是很努力的青年,热心工作。我很感谢你们,但还有一点,你们时时刻刻不能忘记。”他又抽了两口烟,嘴里吐出来的只有热气,就又划了一根洋火。

“这第二点就是:青年同志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青年是努力的,是热心的,但是因为工作经验不够,常常容易犯错误。要是上面没有一个领导中心,往往弄得不可收拾。”瞧瞧所有的脸色,他脸上的肌肉耸动了一下,表示微笑,往下说:“大家要做抗战工作,没有什么客气可讲。我想青年同志一定会接受我的意见。我很感激你们,好了,抱歉得很,我要先走一步。”把帽子一戴,把皮包一挟,瞧着天花板点点头,挺着肚子走了出去。

到门口又想起一件什么事,把当主席的同志拽开,小声谈了几句。“你们工作——有什么困难没有?”他问。“我刚才的报告提到这一点,我们……”华威先生伸出个食指顶着主席的胸脯:“唔,唔,唔。我知道我知道。我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谈这件事。以后凡是你们想到的工作,可以到我家里去商量,要是我不在家,你们跟我太太谈也可以。她知道我的意见,可以告诉你们。”

五点三刻他到了文化界抗敌总会的会议室,这回他脸上堆上笑容,对每一个人点头。“对不住得很,对不住得很,迟到三刻钟。”主席对他微笑一下,他笑着伸了伸舌头,好像闯了祸怕挨骂似的。他四面瞧瞧,就拣在一个小胡子的旁边坐下来,带着很机密的脸色——小声儿问那个小胡子:“昨晚你喝醉了没有?”“还好,不过头有点晕,你呢?”“我啊——不该喝了那三杯猛酒,刘主任硬要我干掉,一回家就睡倒了。”谈了这些,赶紧打开皮包,拿出一张纸条,写几个字递给主席。“请稍等一等,”主席打断了一个正在发言的人的话,“华威先生还有别的事,他有点意见,先让他发表。”

华威先生点点头站起来,“主席!”腰板微微一弯,“各位先生!”腰板微微一弯,“首先请各位原谅:我到会迟了点,又要提前退席。”随后说出他的意见:文化界抗敌总会的常务理事会是一切救亡工作的领导机关,应该时时刻刻起领导中心作用。他反复地说明领导中心作用的重要,就戴起帽子去赴一个宴会他每天都这么忙着,而且每天——不是别人请他吃饭,就是他请人吃饭。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华威先生接连参加两个会议的故事,情节生动曲折,文笔细腻而又幽默,引人发笑的同时又引人深思。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情感,“攥着拳头瞪着眼”传神地表现了难民救济会会场上一位同志对华威先生的不满。

C.华威先生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把表放在面前时不时看看它”,这表明他有着很强的时间观念,每天都在为抗战工作奔走。

D.华威先生的发言简短而中肯,表达了对青年的期望,强调了只有认定领导中心才能做好抗战工作的重要性。

E.小说塑造了抗战时期华威先生这样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带有强烈的讽刺性,巧妙地传达了作者的感情倾向,意蕴深刻。

2.华威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开头第一段对华威先生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华威先生》是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代表作,小说通过描写华威先生身上的种种“矛盾”,来表现对其尖锐而深刻的讽刺。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