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颜师古,字籀,其先琅邪临沂人。师古少博览,精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颜师古,字籀,其先琅邪临沂人。师古少博览,精故训学,善属文。仁寿中,李纲荐之,授安养尉。尚书左仆射杨素见其年弱,谓曰:“安养,剧县。子何以治之?”师古曰:“割鸡未用牛刀。”素惊其言大,后果以干治闻。时薛道衡为襄州总管,佳其才,每作文章,令指摘疵短。俄失职,归长安,不得调,窭甚,资教授为生。高祖入关,谒见长春宫,授朝散大夫,累迁中书舍人,专典机密。师古性敏给,明练治体。方军国务多,诏令一出其手,册奏之工,当时未有及者。太宗即位,拜中书侍郎,以母丧解。服除,还官。岁余,坐公事免。帝尝叹《五经》去圣远传习浸讹诏师古于秘书省考定多所厘正既成悉诏诸儒议于是各执所习共非诘师古师古辄引晋、宋旧文,随方晓答,谊据该明,出其悟表,人人叹服。帝因颁所定书于天下,学者赖之。俄拜秘书少监,专刊正事,古篇奇字世所惑者,讨析申熟,必畅本源。然多引后生与雠校,抑素流,先贵势,虽商贾富室子,亦窜选中,由是素议薄之,斥为郴州刺史。未行,帝惜其才,让曰:“卿之学,信可称者,而事亲居官,朕无闻焉。今日之行,自谁取之?念卿曩经任使,朕不忍弃,后宜自戒。”师古谢罪,复留为故官。师古性简峭,视辈行傲然,罕所推接。既负其才,早见驱策,意望甚高。及是频被谴,仕益不进,罔然丧沮,乃阖门谢宾客,巾褐裙帔,放情萧散,为林墟之适。多藏古图画、器物、书帖,亦性所笃爱。十九年,从征辽,道病卒,年六十五,谥曰戴。其所注《汉书》、《急就章》大显于时。

(选自《新唐书·儒学·颜师古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尝叹/《五经》去圣远/传习浸讹/诏师古于秘书省考定/多所厘正/既成/悉诏诸儒议/于是各执/所习共非诘师古/

B.帝尝叹《五经》去圣远/传习浸讹/诏师古于秘书省考定/多所厘正/既成/悉诏诸儒议/于是各执所习/共非诘师古/

C.帝尝叹/《五经》去圣远传习浸讹/诏师古于秘书省考定/多所厘正/既成/悉诏诸儒议/于是各执/所习共非/诘师古/

D.帝尝叹《五经》/去圣远传习浸讹/诏师古于秘书省考定/多所厘正/既成/悉诏诸儒议/于是各执所习/共非诘师古/

2.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训,也称“训诂”,解释古书中词语的意义,如《毛诗故训传》中的“故训”就是这个意思。

B.服除,意思是服丧期满。古代政府官员在任期间父母去世,可以离职回家守丧,但有时间限制。

C.林墟指山林村落,古代隐居不仕的人常常以此为居所。“为林墟之适”是说颜师古有归隐之意。

D.《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是东汉的班固;《急就章》是一本用来教学童识字的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师古擅长写文章,也有处理政务的才能。襄州总管薛道衡每当写文章时,就让颜师古指摘缺点;颜师古在任安养县县尉时,以有治理才能而闻名。

B.颜师古职位多次得到升迁,擅长写公文。他先被授予朝散大夫,后又升为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他为皇帝拟诏令,所写册命、奏章的精致也无人能及。

C.颜师古校订古代典籍受到皇上的认可,但在用人上有欠妥之处。皇上把他所校订的书颁行于天下;他选人时总是选有权势人家的子弟,因而招来非议。

D.颜师古曾受到皇上的责备,在仕途失意时而有所寄托。皇上责备他被贬为地方官是咎由自取;他在官职不能升迁时,便闭门谢客,享受山林闲适之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失职,归长安,不得调,窭甚,资教授为生。

2卿之学,信可称者,而事亲居官,朕无闻焉。

 

1.B 2.C 3.C 4. (1)不久颜师古因失去官职,回到长安,得不到调任,非常贫穷,依靠传授学业维持生活。(译出大意,给2分;“失职”“窭”“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你的学问,确实值得称许,然而在事奉父母和为官方面,我没有听到可以称许的事。(译出大意,给2分;“学”“信”“事”每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原文标点:帝尝叹《五经》去圣远,传习浸讹,诏师古于秘书省考定,多所厘正。既成,悉诏诸儒议,于是各执所习,共非诘师古。判定正确项时首先看哪些关键点该断未断,或不该断而断,如“《五经》去圣远”与“传习浸讹”是因果关系,之间应该断开,C.D两项就是该断处未断;又如“《五经》”与“去圣远”是主谓关系的短语,不应该断开;“非诘”是两个意思相近的动词,共涉及一个宾语“师古”,不能断开。)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选项中的“选人时总是选有权势人家豹子弟,因而招来非议”,对原文的概括不准确。原文说他“抑制门第低微的人,优先任用显贵有权势的人,即使是商人富家子弟,也被安置在选用的人中”。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翻译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1)注意“失职”“窭”“资”关键词的翻译;(2)注意“学”“信”“事”关键词的翻译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颜师古,字籀,他的祖先是琅邪郡临沂人。颜师古年轻时博览群书,精通训诂之学,擅长写文章。隋文帝仁寿年间,李纲推荐他,被授予安养县县尉。尚书左仆射杨素看见他年纪轻,就对他说:“安养,是个政务繁重的大县。你用什么办法来治理它?”颜师古说:“杀鸡不用宰牛刀。”杨素对他的口气之大感到震惊,后来果真以有治理才能而闻名。当时薛道衡任襄州总管,赏识他的才能,每当写文章的时候,就让颜师古指摘缺点。不久颜师古因失去官职,回到长安,得不到调任,非常贫穷,依靠传授学业维持生活。唐高祖入关后,颜师古到长春宫进见,被授予朝散大夫,多次升迁任中书舍人,专门掌管机密。颜师古生性敏捷,熟悉政治法度。当时军务政务繁忙,皇帝的诏令全出自他的手里,册命、奏章之类的文书写得精致,当时没有赶得上他的。太宗即位后,被授予中书侍郎,因母亲去世而解职。服丧期满,回复官职。过了一年多,因公事获罪被免职。皇上曾感叹《五经》离圣人时间久远,传习过程中逐渐产生错误,下诏让颜师古在秘书省考察审定,多有改正之处。考定完毕,下诏令让诸儒全来讨论,于是诸儒各自坚持自己所传习的知识,一起来质问颜师古。颜师古就引用晋、宋等前代的典籍,根据情况解答释疑,义理依据完备而明确,阐发自己的体会和见解,人人为之叹服。皇上于是把所校订的书颁行于天下,那些学习《五经》的人便有所凭借。不久被授予秘书少监,专门做校正的事,遇有古文奇字为世人所疑惑之处,就探究分析反复思虑,一定要弄通本源。然而他多用年轻后生来参与校对文字,抑制门第低微的人,优先任用显贵有权势的人,即使是商人富家子弟,也被安置在选用的人中,由此受到公正舆论的非议,被贬斥任郴州刺史。还未赴任,皇上惋惜他的才能,责备他说:“你的学问,确实值得称许,然而在事奉父母和为官方面,我没有听到可以称许的事。今日调任的事,责任由谁来承担呢?想到你过去曾任职做事,我不忍心离弃你,以后应该引以为戒。”师古认错,请求原谅,又留任旧职。颜师古性情严肃,对待同辈的人很傲气,很少推许或与他们交往。他既然自负才能,又很早被任用,所以期望很高。当频频受到贬斥后,宫职更不能升迁,感到失意丧沮,于是闭门谢绝宾客,穿着随便,神情懒散,享受山林村落间的闲适之趣。收藏有很多古代图画、器物、书帖,也是他性情中所深爱的。贞观十九年,随军征辽,在路上病死,享年六十五岁,谥号是戴。他所注解的《汉书》、《急就章》在当时非常著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中国传统哲学中蕴涵了“易简理得”的智慧,在这一智慧影响下形成了中国画中“尚简”之风的盛行。“立象以尽意”概括了绘画最高的美学追求。中国绘画不着意于再现事物具体复杂的形象,而是通过简洁洒落的笔触和画面,揭示一种内在的无穷意蕴。这就形成了一股“尚简”之风。最突出的代表如梁楷的简笔画、马远的“半边”山水、夏圭的“一角”山水。尚简不是简单、浅显,是简约超然。这种“笔简形具”、“笔不周而意周”的效果是怎样获得的呢?关键是“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黄休复《益州名画录·目录》)。

传统哲学认为,“阴阳”至易至简,然生生不息,造就天下万物。《老子》说过“道法自然”。可以说“阴阳”是“自然”之所以然的核心。没有“阴阳”,自然只是一个空洞之物,无从措足。有了“阴阳”,“自然”才落到实处。归根到底无非是“阴阳”两个,极其易简。有了“阴阳”,万象就自然而生。张彦远指出,物象万千,其间却并没有任何繁杂的工序,“不待五色而綷”。万紫千红,无非“阴阳”两个变化出来。自然而然,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如果费尽心机,试图把天下万象一一装饰出来,“吾生也有涯”,永无止境。因此,绘图要想真实再现天地万象的无穷图景,只有像造化自然一样,握“阴阳”而循“易简”,以至“天下之理”。而真正体现“阴阳”的,不可能是“丹青五彩”,只能是水墨。墨黑纸白,一阴一阳,妙合自然。方可“神功独运”,应付无穷。这就是所谓“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反之,“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

这段话道出了“尚简”之风的形而上依据,也道出了水墨山水画之所以成立的形而上依据。把“易简”原则推为绘画的至上原则,也就把水墨山水画推到了画坛至尊的地位。水墨山水自身的“得之自然”,让它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主流和最高峰。水墨之意义,不仅在于它“运墨而五色具”,更在于它“得意”,得造化无穷之意,把人们的心灵带出尘俗之外,获得形而上的领悟,感受宇宙生生不息的真意。

这样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中国绘画史上那么推崇王维的泼墨山水,并将其奉为一代宗师。明代的“吴门四家”,以及集大成的董其昌,无一例外地都以水墨山水画著称于世。

如此我们也明白了,为什么对王维的最高评价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什么画以诗意为工,诗以画意为尚。苏东坡另一首诗更巧妙回答了这一问题。他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好一个“天工与清新”,一语道破了天机。无论画与诗,在中国人眼里,都是实现形而上追求的途径。是要“以天合天”(《庄子·至乐》)“得之自然”,超出象外,得其环中。立足“易简”,追寻宇宙人生无限的生机和意蕴。

(摘编自杨震《中国绘画艺术中的尚简之风》)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尚简”的一项是   

A.王维用“簇成”法写意,以水调墨,分浓淡不同的层次,代替青绿颜色,表现出山形的阴阳向背;他的画虽用色单一,随意而自然,但内涵丰富、意境深远。

B.董其昌的山水画注重师法古人的传统技法,题材变化较少,以书法的笔墨修养,融会于绘画之中,他的画柔中有骨,拙中带秀,清隽雅逸,在当时声望显著。

C.齐白石的水墨画在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他专长花鸟,力健有锋,极为精细;尤工虾蟹、蝉、蝶、鱼、鸟,墨黑纸白,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

D.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他把中西方绘画艺术融合得最为成功。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画中“尚简”之风的盛行,深受中国传统哲学中蕴涵的“易简理得”的影响,中国画崇尚通过简洁洒落的笔触和画面,揭示一种内在的无穷意蕴。

B.“尚简”不是简单、浅显,而是简约超然,“笔简形具”、“笔不周而意周”;梁楷的简笔画、马远的“半边”山水、夏圭的“一角”山水都具有代表性。

C.“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道出了“尚简”之风的形而上依据,也道出了水墨山水画之所以成立的形而上的依据。

D.水墨山水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主流和最高峰,源自它自身的“得之自然”,“运墨而五色具”,把人们的心灵带出尘俗之外,感受宇宙的生生不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绘画不着意于再现事物具体复杂的形象,重在追求内在的品质。苏东坡的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揭示了中国画家的艺术追求。

B.张彦远认为绘图要真实再现天地万象的无穷图景,只能遵循“易简”,摒弃“丹青五彩”,巧用墨黑纸白,他的观点得到了中国水墨画家的认可。

C.中国绘画史推崇王维的山水画,将其奉为一代宗师,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充分说明他的画画面美丽,极具想象力和表现力,具有诗歌的美。

D.在中国人眼里,无论画与诗,都是实现形而上追求的途径。“尚简”之风代表了中国艺术界对宇宙人生无限生机和意蕴的追寻,体现了独特的价值取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满分5 manfen5.com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没出不超过15个字。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________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中则是紫色。更令人惊奇的是________比如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________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 不要依赖译文。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肯动脑筋,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A

/

如果

而且

那么

B

最好

当然

一旦

/

而且

C

一定

如果

并且

因此

/

D

尽量

/

因为

进而

所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