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中国孝道文化 胡申生 孝道文化对于子女的教育、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中国孝道文化

胡申生

孝道文化对于子女的教育、成才,对于家庭成员互尊互爱、和睦,对于优良门风的确立、传承,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它在经典著作及其流转中有哪些体现呢?

比如,中国儒家经典之一的《孝经》。其作者经学者专家长期反复考证,基本确立为孔子的嫡孙孔伋所撰。孔伋虽然受教于曾参,但他的孝道思想的形成,不能说不受到祖父孔子、父亲孔鲤的直接耳提面命的教育与影响。又如,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家训文化的成熟时期。其标志就是出现了由颜之推撰写的中国第一部专门的、成本的、完整的家训著作《颜氏家训》。它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到了宋元明清,家训文化进入繁荣时期,先后出现了北宋司马光的《家范》等。这些专门的、成本的家训,内容涉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总体而言,孝道都在这些家训著作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教子》中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颜氏家训·勉学》中有言:“孝为百行之首,犹须学以修饰之,况余事乎!”司马光在《家范》中则说:“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姑(指婆婆)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

在以上这些关于“孝道”的论述中,有一点很值得重视,那就是,他们都认为孝道是父母和子女双方的事情,而不是做子女的单方面地行孝。中国“孝道”大都强调了父子间双向的良性互动,盖因有此双向互动,父慈才能子孝,子孝而父益慈。这里面讲究父母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强调父母长辈在孝道文化中必须以身作则,按父母的角色规范在家庭生活中为子女树立榜样,如前文中的“父母威严而有慈”所示,这句话将“威严”与“有慈”并立。换言之,其所讲的父母对孩子的威严和慈爱从来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一体的。这样的孝道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是值得提倡的。

无可否认,在中国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无论是在统治阶层还是在民间,都出现过提倡孝道过头、使孝道文化呈现出其消极一面的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在一定时期对中国孝道文化进行批判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正如对孝道文化的倡导有时会过头一样,我们对孝道文化的几次猛烈批判也早已被历史证明是过头了。过头到现在我们要“挽狂澜于既倒”,重建孝道文化在今日几乎已成相当艰难之事。如今,在父母膝下尽孝几成渴盼而不可及之事,以至于“常回家看看”到了要入法的地步。而用法律来约束本应归于伦理道德范畴的孝道究竟是否合适,是值得讨论的。

历史已一次又一次证明,在中国,孝道文化是检验和测量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试金石,孝悌也是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基础。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家庭和社会对孝道文化的提倡就不该须臾离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至今我们还在要不要继承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还在衡量中国古代的孝道文化里,究竟是积极因素多一点,还是消极因素多一点。辩证地看待和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固然是不应被忽略的必要步骤,但如果凡此种种讨论最后只是得出一个类似“国人议论未定,孝道仍在滑坡”这样的结论,就颇令人担忧了。在提倡和践行孝道文化这个问题上,我们千万不要再出现反复和折腾了。

1.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

2.结合文章的第④段,谈谈你对“孝道”的理解

3.今日重建孝道文化面临的困境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1.首先,指出孝道文化在家庭中的作用;接着,列举孝道文化在经典著作及其流转中的体现,并揭示其共同点;然后,揭示历史上对待孝道文化的错误做法及其后果;最后,论述今天提倡和践行孝道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孝道是父母和子女间双向的良性互动,父母对子女严格要求,自己应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榜样;父母对子女还应严慈并举。唯其如此,父慈才能子孝,子孝而父益慈。 3.历史以来,我们对孝道的倡导或评判出现过头的现象,这些“过头”的消极因素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孝道观念的认识;如今,我们还在对孝道文化争论不休,对中华孝道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难以达成共识。 【解析】 试题分析: 1.这是一道考查文章结构的题型,首先划分文章的层次,再分别概括层次含义,最注意要用关联词语连接即可。 考点: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第四段中“他们都认为孝道是父母和子女双方的事情,而不是做子女的单方面地行孝”告诉我们,孝道是父母和孩子双方的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要做榜样,还应严慈并举,孝道才能代代相传。 考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回答“今日重建孝道文化面临的困境”问题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作答。要批判的继承古人关于行孝的要求,孝道才会健康传承。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各题。

化险为夷

【法】艾琳 · 哈迪

圣诞节前夕,天空乌云密布,最后一批顾客正在匆忙赶回家去。南二街上的旧钟表店内灯火通明,满头银发的店主雷正在调整壁炉钟内的乐钟。

晚八点整,瑞士工匠制造的杜鹃和跳舞人从时钟的小木屋中跳出来,好像对其它几十座时钟示意,不能让“点”无声无息地过去。顿时,所有的钟声都敲打起来,如同“大合奏”。

雷对这一切都无动于衷,他自幼双耳失聪,这时正弯着腰在工作台前干活。一直到他感到威斯敏斯特大钟的钟声传来振动,他才抬头仰望着这些时钟。这些座钟分别镶在栎木、红木和樱桃木制的钟框中,钟上的罗马数字和云形指针闪耀着已逝岁月的尊严。

雷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他童年时在加利福尼亚,一位老钟表匠先给雷一些简单的机械装置的钟去练习修理,然后逐步让他修理铁路用钟、手表、标准钟和装有乐钟的大钟。他和也是双耳失聪的爱妻黑兹尔日积月累地收集修理旧钟所需要的旧零件,又把这些“宠物”从过分拥挤的居室搬到闹市的店铺中去。

他们两人工作得非常协调,他修理机械部分,她擦洗钟框,有时还得修整钟框的表面。雷干完了活,朝后室走去,这时他颈后部突然感到从前门袭来一阵冷风。他转过身去接待最后一位顾客。当他看到两个男人时,长期培养起来的敏感告诉他来者不是顾客。那两个人身着派克上装和牛仔裤。一个30多岁,一个近50岁。年轻人留在店门旁,年长的两眼露着凶光朝柜台走来。雷一边慢腾腾地把记事本和铅笔推到柜台台面的另一端,一边尽力不露声色,抑制着愈来愈强烈的不安情绪。

雷朝那张绷紧着的脸微笑了一下,然后用手指指自己的耳朵,摇摇头。那人仔细观察记事本,那张绷紧着的脸露出一丝吃惊的神情,然后转过身去对他的同伙咕哝了几句。雷乘机仔细打量那人,特别注意到那人插在上装右口袋中的手,那只手在不安地颤抖着,暴露来者的不良企图。他怒火中烧,但内心的“要镇静”把怒火压下去了。他在记事本上写道:“我能帮助你吗?”这时那人第一次正视雷,并微笑了,微笑中充满着嘲讽。这时,雷也明白那人为什么把他的同伙留在门口,而且看上去这两个人像铤而走险。

钟嘀嗒地响着。雷又写了句:“你是来当钟表的吗?”于是他指指放满挂表和怀表的“当”柜。雷不是典当商,但是,每当他看到一些人把他们心爱的东西放在他面前要求典当时那种可怜的模样,就于心不忍收下了。而当货主来取还时,这些东西总是原封不动还在雷那里,并且货主只需付给雷收货时付的价钱,不付利息。这时年长的稍许放松了些,把手从口袋里抽出来,仔细看了一下自己手腕上的表,就写道:“这块表你能给我多少钱?”

雷发现在他面前的那双灰眼睛流露出窘迫的神情。那块表很普通,不过此时却拥有巨大的力量——这是讨价还价的工具,摆脱困境的出路。雷明白穷途末路把这两个人带到了他的店中,于是他问道:“你需要多少钱?”记事本上写的答复是:“值多少就给多少。”

雷把手伸进钱箱,拿出一张50美元的钞票塞在那人的手中。两人紧紧地握了一下手,互换了同情和感激。两人都明白这块表不值50美元。那人在转身离去前写道:“一旦我有了钱,我会马上来赎。祝圣诞节快乐!”

这段插曲持续了半个小时,在时钟的一片赞许中落幕了。目睹整个过程的时钟热情地敲打起来,甚至连雷都认为他能够听见钟声,美妙的钟声充满着希望。在南二街小钟表店里站着的三个人都感受到永恒的祝贺——“愿世界永久和平,祝人们幸福。”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百年经典》)

1.店主雷是如何化险为夷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

2.简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1)那人仔细观察记事本那张绷紧着的脸露出一丝吃惊的神情。

(2)两人紧紧地握了一下手,互换了同情和感激。

3.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雷这一人物形象特点。

4.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时钟”和“钟声”?有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潮水连海平,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3)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4)                    ,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5)                    ,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

(6)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7)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8)为山九仞,                    。(《尚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晚泊湘江

宋之问

五岭恓惶客,三湘憔悴颜。况复秋雨霁,表里见衡山。

路逐鹏南转,心依雁北还。唯余望乡泪,更染竹成斑。

晚泊盱眙

喻坦之

广苇夹深流,萧萧到海秋。宿船横月浦,惊鸟绕霜洲。

云湿淮南树,笳清泗水楼。徒悬乡国思,羁迹尚东游。

1.前一首诗中“逐”字极具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第二首诗描写了哪些秋景?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3.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神道碑

【宋】韩维

公姓曾氏,讳巩,字子固。其先鲁人,后世迁豫章,因家江南。其四世祖延铎,始为建昌军南丰人。

公生而警敏,自幼读书为文,卓然有大过人者。嘉祐二年登进士第,调太平州司法参军。岁余,召编校史馆书籍,历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又为英宗实录院检讨官。

出通判越州,属岁饥,公兴积藏,通有无。老稚怡怡,不出里闾,鼓腹而嬉。擢知齐州,齐俗悍强,群行剽劫,光火冢,吏不敢正视。公属民为伍,谨几察,且捕且诱。盗发辄得,市无攫金,室无冗坏,犬不夜吠。

徙知襄州,州有大狱,久不决,公一,知其冤,尽释去,一郡其神明。又徙洪州,岁大疫,公储药物饮食,在授病者,民以不夭死。师出安南道江西者,且万人,公阴计逆具。师至如归,既而市里有不知者。

召判太常寺,未至,改知明州,有诏完州城,公程工赋,裁省费十六,民不知役而城具。数月,徙亳州。元丰三年,知沧州,道由京师,召对,神宗察公贤,留勾当三班院。数对便殿,其言皆安危大计,天子嘉纳之。

四年手诏中书门下曰:“曾巩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遂以为史馆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公入谢曰:“此大事,非臣敢独当。”上谕:“以此特用卿之渐耳,毋重辞。”五年,擢拜中书舍人,赐三品服。九月,以母丧罢。六年,卒于江宁府。敕在所给其丧事。

公刚毅直方,外谨严而内和裕。与人交,不苟合。朋友有不善,必尽言其过,有善必推扬其长。奖诱后进,汲汲惟恐不逮。其为政,严而不扰,必去民疾苦而与所欲者。未尝按劾官吏,所莅至于今思之。天子且欲大用,而公不幸死矣。

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行剽劫,光火            发:发现

B公一,知其冤                阅:审查

C一郡其神明                  多:称赞

D而市里有不知者            去:离开

2.下列“所”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授病者

B言皆安危大计

C非臣敢独当

D有善必推扬其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通判越州,属岁饥,公兴积藏,通有无

(2)师出安南道江西者,且万人,公阴计逆具

4.结合全文,请分析天子欣赏和重用曾巩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绝句》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又作东风十日寒。

A昨日小楼微雨过

B万树松萝万朵银

C怪来一夜蛙声歇

D草木摇落露为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