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分时度假”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

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分时度假”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60字左右。

分时度假作为一种休闲度假方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阿尔卑斯地区。它需要有关机构先与当地酒店或度假村签订协议,将客房使用权每年按周划成52份,用锁定且优惠的价格按份销售给顾客。这样,顾客就拥有了在一定的期限内在这一住所部分时段的一周产权,同时还享有转让、馈赠、继承等系列权益。顾客通过交换系统与世界各地类似产权的拥有人进行交换,就可以前往世界各地住宿,从而实现了低成本旅游度假的目的。

 

分时度假是指人们以优惠的价格购买当地某酒店或度假村部分时段的产权,通过交换系统与各地类似产权的拥有者人进行交换,从而达到前往各地旅游住宿的目的的休闲度假方式。 【解析】 试题分析: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提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用公式表示就是: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独有的属性(即和其它属概念的本质差别),“邻近属概念”指包含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如本题“分时度假”是被定义概念,“人们以优惠的价格购买当地某酒店或度假村部分时段的产权,通过交换系统与各地类似产权的拥有者人进行交换,从而达到前往各地旅游住宿的目的”是种差,休闲度假方式”是邻近属概念。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之处。

(1)《论语》讲到志士仁人“                     ”,这种杀身成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世代相传。

(2)《论语•泰伯》中论述“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责任重大的两句是“                     ”。

(3)《论语·里仁》中用“                     ”两句表达了孔子对见到“贤”与“不贤”之人的两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4)《论语》中,借松柏的后凋比喻社会现象,进而说明品德高尚的人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②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孟子•离娄下》)

1.孔子和孟子的相同看法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

2.孟子以“手足”“腹心”为喻阐明了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楚惠王食寒菹而得蛭,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令尹问:“王安得此疾也?”王曰:“我食寒菹而得蛭,念谴之而不行其罪,是废法而威不立也;谴而行诛,则庖厨监食者法皆当死,心又不忍也。吾恐左右见之也,因遂吞之。”令尹避席再拜而贺曰:“臣闻天道无亲,唯德是辅。王有仁德,天之所奉也,病不为伤。”是夕也,蛭出,久患心腹之积皆愈。故天之亲德也,可谓不察乎!曰:此虚言也。

案惠王之吞蛭,不肖之主也。何则?一国之君,专擅赏罚;而赦,人君所为也。惠王通谴菹中何故有蛭,庖厨监食皆当伏法。然能终不以饮食行诛于人,赦而不罪,惠莫大焉。庖厨罪觉而不诛,自新而改后。惠王赦细而活微,身安不病。今则不然,强食害己之物,使监食之臣不闻其过,失御下之威,无御非之心,不肖也。

楚相孙叔敖为儿之时,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对其母泣。母问其故,对曰:“我闻见两头蛇死。向者出见两头蛇,恐去母死,是以泣也。”其母曰: “今蛇何在?”对曰:“我恐后人见之,即杀而埋之。”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必报之。汝必不死,天必报汝。”叔敖竟不死,遂为楚相。埋一蛇,获二佑,天报善明矣。曰:此虚言矣。

齐孟尝君田文以五月五日生,其父田婴让其母曰:“何故举之?”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何也?”婴曰:“五月子长与户同,杀其父母。”曰:“人命在天乎?在户乎?如在天,君何忧也;如在户,则宜高其户耳,谁能及之者!” 后文长与一户同,而婴不死。是则五月举子之忌,无效验也。

夫恶见两头蛇犹五月举子也五月举子其父不死则知见两头蛇者无殃祸也由此言之见两头蛇自不死非埋之故也。埋蛇恶人复见,叔敖贤也。贤者之行,岂徒埋蛇一事哉?禀天善性,动有贤行。贤行之人,宜见吉物,无为乃见杀人之蛇。岂叔敖未见蛇之时有恶,天欲杀之,见其埋蛇,除其过,天活之哉?石生而坚,兰生而香。如谓叔敖之贤在埋蛇之时,则非生而禀之也。

(选自王充《论衡·福虚篇》,有删改)

【注】①菹(zū),酸菜;蛭,蚂蟥。②户,门。

1.对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王之吞蛭,不肖之主也      案:考察

B.吾闻有阴德者,天必      报:报复

C.何故之?                   举:养育,抚育

D.是则五月举子之忌,无验也    效:验证,证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而赦,人君所          ②偏在远郡,行将人所并

B.①今蛇在?               ②终继五国迁灭,哉?

C.①齐孟尝君田文五月五日  ②五亩之宅,树之

D.①无为见杀人之蛇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列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恶见两头蛇犹五月举子也/五月举子/其父不死则知/见两头蛇者/无殃祸也/由此言之/见两头蛇/自不死非埋之故也

B夫恶见两头蛇/犹五月举子也/五月举子/其父不死/则知见两头蛇者/无殃祸也/由此言之/见两头蛇/自不死非埋之故也

C夫恶见两头蛇/犹五月举子也/五月举子/其父不死/则知见两头蛇者/无殃祸也/由此言之/见两头蛇自不死/非埋之故也

D夫恶见两头蛇犹五月举子也/五月举子/其父不死则知/见两头蛇者/无殃祸也/由此言之/见两头蛇自不死/非埋之故也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楚惠王吞蛭而生腹疾,令尹认为楚王此仁德之举会得到上天的体恤。后来楚王果然痊愈,似乎印证了行善可得天福佑。

B.作者深刻剖析了楚王吞蛭之举,认为他既不能纠人之错,又不能树立威信,实是不肖之主,从而否定了他病愈是“天之亲德”的说法。

C.作者引用五月举子的事例,是为了证明孙叔敖因埋蛇之举而得到上天庇佑的说法是虚妄的。

D.作者认为孙叔敖埋蛇之举固然说明他是贤能之人,但贤者所见应是吉祥之物,所以他见到杀人之蛇说明他本性为恶。

5.把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尹避席再拜而贺曰:“臣闻天道无亲,唯德是辅。”

(2)然能终不以饮食行诛于人,赦而不罪,惠莫大焉。

(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各题。

礼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核心观念之一。所谓礼指的是周礼。周礼是周族从父系家长制时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包含了周人的习惯法和道德律。随着周人进入奴隶制社会,周礼中原始的平等民主因素逐渐淡化,而等级制的内容不断强化,但有一点是始终一贯的,即血缘关系的纽带不断,家族组织与社会政治组织合一。武王灭商之后,周成为“天下共主”。为了统治广大的黄河和淮河流域,周公对周礼进行一番改革并普遍推广,使中国社会在殷周之际发生巨大变化。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周天子在群子中立嫡长子,作为群弟的首领和王位继承人,在家族中是大宗,在政权组织中即为天子。而他的群弟在家族中是小宗,在政权组织中则被封为公侯。公侯的嫡长子在他这一支中又成为大宗,继承公侯之位,他的群弟则是小宗,被分封为卿士。由于大小宗的不同,所以形成从天子到公侯到卿士的不同等级,产生从上到下的统治关系和从下到上的臣属关系。在古希腊、罗马,家族组织被打碎,建立了纯粹的地域国家。在中国则是把家族组织与国家政权组织合而为一,形成宗法等级制国家。在这样的国家里,由于存在血缘关系的纽带,上下左右的关系不光靠法律,尤其要靠道德来调整、维系。那个把法律、道德、礼仪、习惯等等集于一身的东西就是周礼。所以周礼不仅仅是周朝的礼仪,它代表西周以来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

孔子是著名的周礼专家。他把夏商周三代之礼进行比较,以为周礼最完备、最有文采。在他看来,礼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没有礼就不能分辨君臣上下长幼的地位,不能区别父子兄弟婚姻等的亲疏远近。

礼有两个重要原则,其一为尊尊,就是把人区别分为许多等级,并保持低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承认贵族的特权。尊尊首先是尊君。孔子主张按礼的规定侍奉君主,能为君主献身。齐国陈恒杀君夺权,孔子主张派兵讨伐。其实齐君的腐败无能,孔子并非不知道,但他认为君主再坏,臣子也不能推翻或杀掉他,臣的义务就是服从君主。

礼的另一重要原则是亲亲,即对亲族的爱,它包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不过孔子强调的是子对父母的孝顺和弟对兄长的恭敬。根据亲亲原则,家族利益至上,亲人犯了国法应该隐瞒而不是检举。“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怎么能把隐瞒过错叫直率呢?因为它维护了家族的利益。

尊尊是等级制和君主制原则,亲亲是宗法制原则。为维护它们,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名是指周礼规定了的人的身份地位,正名即是用一个人的名分所规定的义务去要求他,使他的言行与名分相符。孔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以君臣父子之名,正君臣父子之实的意思。不过正名也主要是针对下面的僭越行为的,对君主的违礼往往含糊过去。(摘编自阎韬《孔子与儒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指周礼,包含了周人的习惯法和道德律,既是周朝的礼仪,也是宗法等级制度,又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观念之一,其中尊尊和亲亲是礼的两个重要原则。

B.父系家长制时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周礼,进入奴隶制社会后,不断强化了等级制的内容,而淡化了其原始的平等民主因素。周代推行的宗法制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C.武王灭商之后,为了保护大宗的利益,周公对周礼进行了一番积极改革并加以普遍推广,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效地统治了广大的黄河和淮河流域。

D.周礼汇集法律、道德、礼仪、习惯等诸多内容,代表了西周以来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它不仅靠法律,更靠道德调整和维系上下之间的统治关系和臣属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古希腊、罗马建立起的那些纯粹的地域国家里,家族组织被打破,始终一贯的血缘关系的纽带不复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靠法律来调整、维系。

B.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周天子的嫡长子是家族中的大宗,地位高,可以继承王位;而被封为公侯的群弟的嫡长子又是小宗中的大宗,可以继承公侯之位。

C.大小宗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等级,产生统治关系和臣属关系。孔子认为,有了礼,才能分辨君臣上下长幼的地位,才能区别父子兄弟婚姻等的亲疏远近。

D.尽管孔子也知道齐君腐败无能,但他之所以反对陈恒杀君夺权,而主张派兵讨伐陈恒,是因为他认为,臣子应该尽服从君主的义务,不能推翻或杀掉君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礼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作为周礼专家,他研究比较了夏商周三代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得出周礼最完备、最有文采的结论。

B.鲁国大夫季氏在家中僭用天子规格的舞蹈,孔子无法忍受;而鲁国国君严重违反周礼,娶同姓女子为妻,孔子却说其“知礼”,这体现了他尊崇君主的尊尊原则。

C.在孔子看来,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应该秉持亲亲的原则;如果亲人犯了国法,不仅不应该检举,反而应该隐瞒亲人的过错,这是出于对家族利益至上的考量。

D.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就是要通过规定臣子对君王、子女对父母的义务,以维护周礼中的等级制、君主制和宗法制的原则,起到保障社会秩序稳定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下列名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以合肥为核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

B.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将其作为后备人才,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C.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D.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