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看 望 [德]海•格兰特 ⑴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德]海•格兰特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在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

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

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

“培德,儿子!”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只有过节才穿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为什么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子里来!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么一撒。

“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真好,不是吗?”

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他抹了抹潮湿的额头,带着愤愤的果断,抓起那只古老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不装东西就够沉的了。

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那就是我的床。那边,靠窗子的,是齐姆森的。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房间那么大!”

妈妈几乎是朝圣般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吧!然后,她带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只方格纹手提包。“我带来了几件新衬衣,培德。是柔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这是一块罂粟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葡萄干呢!现在就吃一小块吧!”

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

“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别让他们看到你。”

“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是这样。好吧,那我还是走吧。”

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该死!正好是这个齐姆森!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的审美观。“这是我妈妈,”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和蛋糕。”他感到脑袋在痛。齐姆森说了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这真是太好了。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不是吗,莱默斯?”这肯定是一句客套话,培德猜想。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是啊,我给他送新衬衣来了。我们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

母子俩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

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车室内喝杯咖啡呢。”

“不了,就这样吧,儿子。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就上车。”

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列车员关上了门。他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妈妈!”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

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罂粟蛋糕,气味芳香。可是他一点也不饿。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没有动过的蛋糕。

“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你呀,要是我有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

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机灵的齐姆森又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霉了。”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

1.小说第三段“她在接待室里……提着它出门。”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

(1)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

(2)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3.请结合小说中有关罂粟蛋糕的情节,简要分析培德的心理变化过程。

4.试探究齐姆森这一形象的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1. ①暗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使读者知晓培德的母亲来自乡村,生活不宽裕; ②突出母亲衣着的土气,为下文写培德的担心做铺垫(伏笔)。(每点2分,共4分) 2. (1)心理描写。表现了培德的紧张不安,怕母亲丢了自己的面子。 (2)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母亲来看望儿子,却让他因此而丢面子而窘迫。或自己来看望儿子,儿子却因担心丢面子而让她离开,母亲有些心凉气恼。 3.情节;心理; 拒绝吃蛋糕 希望母亲早点离开 回房间看见蛋糕 自责羞愧 与齐姆森一起吃蛋糕担心消除,内心转向平静 4.形象特点:①彬彬有礼(有教养);②成熟懂事。作用:①齐姆森这一形象安排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②作者用齐姆森仁厚来反衬培德的虚荣,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突出;③作者通过两个形象的对比,表达小说的主题:抛弃虚荣,珍惜亲情。(每点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情节:拒绝吃蛋糕——回房间看见蛋糕—— 与齐姆森一起吃蛋糕。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分析人物形象,要听其言观其行,还要关注他人和作者对其的评价。通读全文,找到文中对禄兴娘子描写的相关语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概括。齐姆森彬彬有礼成熟懂事。第二问探究这一形象的作用。对于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可以其对情节、主要人物及主题方面的作用。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端居”就是“闲居”的意思。诗歌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          。诗歌不仅突出描写了寂寥清冷的氛围,也抒发了          的感情。

 

查看答案

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3)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房舍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记游者甚众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

C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破荆州,下江陵

D然力足以至焉,人为可讥             况修短随化,终期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到后洞“游历艰难”的一组是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中志最重要。

B文章指出探求只要尽了志与力,即使不能到达险远、非常之境,也没有什么可悔的。

C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5.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⑵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现在生物学家也开始涉足这个问题,并从生物学的角度加以探讨,他们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经常说人的情绪多变,其实我们往往不是自己情绪的真正主人。在人体内,存在着许多调控我们情绪的化学物质,我们的喜怒哀乐受到它们的控制。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烦,究其原因是一种叫做“梅拉多宁”的激素在作怪:如果这种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心情烦躁、沮丧等。据研究,梅拉多宁也是导致一种叫“冬季抑郁症”疾病的元凶。得这种病的人,在冬季尤其是阴霾、缺少阳光的日子里,容易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甚至做出极端行为,为什么生活中有些人那么快乐,令人羡慕?这又涉及到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多巴胺是神经元中传导神经兴奋的一种化学物质,当多巴胺传导顺畅的时候,大脑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使我们产生快感。

现在生物学家发现,大量的细菌寄生在我们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它们中的半数是中性菌,对我们既无害也无益,比如肠杆菌、酵母菌及肠球菌;约有10%是有害菌,如葡萄球菌、幽门杆菌等;还有约30%是有益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对有害菌我们也不必担心,因为它们的活动严格受有益菌和中性菌的管制。

别小看这些寄生在肠道内的小小细菌,它们对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这些细菌影响人体的营养代谢,如果消化不良,会引起情绪异常;另一方面,假如人体的代谢紊乱,这些细菌会制造出硫化氢、氨等气体来毒害我们的神经,从而导致我们情绪异常,甚至做出极端行为。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当给猪投喂高密度的发酵乳杆菌时,猪不仅长得快,而且争食咬斗现象明显减少。这是因为猪的肠道内有益菌受到强化之后,对猪的神经有毒害作用的气体硫化氢和氨等的生成大幅度下降,于是改善了猪的行为。

近年来,人们情绪异常和行为失控的发生频率逐年升高,从肠道内细菌的生存环境来看,导致这一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的滥用。这些药物或化学物质进入人体会大量杀死肠道细菌,导致人的代谢紊乱和消化不良,从而引发情绪异常和精神疾病。二是这几年生活水平提高后,部分人吃得太饱。由于摄入的过量高蛋白在人体内缺少有益菌或中性菌为其分解、代谢,它们会在杂菌的分解下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等对神经有毒害作用的物质。这些物质会破坏人体中起抑制冲动作用的五羟色胺的合成,导致人的情绪异常,产生过激行为。

1.下列关于情绪异常及其研究状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情绪异常是指情绪低落、沮丧、烦躁、发怒,乃至做出极端行为等。心情愉快则是人的正常状态,不属于情绪异常。

B.人的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此前各个领域的学者虽然从不同的学科出发,提出了各种解释,但是始终未能解决问题。

C.与其他领域学者的研究不同,现在生物学家们另辟途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从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

D.科学研究已经表明,人体内的一些化学物质会影响人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许多时候人们并非自己情绪的真正掌控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有时候出现烦躁、沮丧等情绪,其原因是体内的激素梅拉多宁的分泌超过了正常的水平。这种情况更严重的例子就是冬季抑郁症。

B.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和中性菌会有效管制有害菌的活动,当有益菌和中性菌的数量大量减少时,这种管制就会削弱。

C.如果给猪投喂高密度的发酵乳杆菌,猪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大幅度增加,那么硫化氢和氨等有害气体的生成就会大量减少。

D.残存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杀死大量肠道细菌,高蛋白物质就会被分解出大量硫化氢和氨等有害物质,导致人的情绪正常。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只有当人体内多巴胺的量超过一般水平,神经兴奋在神经元中才能得到有效的传导,人的大脑才能产生化学变化,从而获得快感。

B.即使人们不食用含有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的食物,而食用纯“绿色”食品,我们体内的肠道细菌也可能会导致情绪异常。

C.肠道内的杂菌会分解高蛋白物质,产生硫化氢、氨等毒害神经的气体,这就是说,可以通过杀灭这些杂菌来预防或治疗情绪异常。

D.近年来,某些人行为失控的现象屡有发生,看来控制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的使用也应该是解决此类现象的有效措施之一。

 

查看答案

①②画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所以有诗人赞叹:       。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尚不懂得这些,       ,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A 愈是谦虚,愈是成熟    顾自低垂着脑袋

B 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顾自低垂着脑袋

C 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依然高昂着头

D 愈是谦虚,愈是成熟    依然高昂着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