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姑苏看水 张宏 ①一个北方人,初到江南,对水多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姑苏看水

张宏

①一个北方人,初到江南,对水多少有些惧怕。

②街上的地面是湿漉漉的,屋里的被褥用手一摸,也有些莫名的潮意。在这个秋末,北方早已是艳阳高照,这里却到处被一层水的薄纱笼罩,像一个戴着纱巾的女人,怕风吹日晒弄粗了脸。

③你走在苏州的路上,会发现始终是被水包围着,在古城里,河道被大桥和小桥所连缀,与街道或平行或交错,使城市变成水的棋盘。条条水巷,岸边的石条,被河水浸润得不辨颜色,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至于古老的护城河,据说从伍子胥在这里选址建了吴都,两千五百年来,就从未改变过它的波光粼粼的壮阔。在城外,车子不论是在高速路上疾驰,还是在乡野间的小路上盘桓,你一抬眼,就能看到水。有时是在苍瓦粉墙的农舍间闪出一片波光,更多的则是从你目光所及的辽远处,一直铺展到你的近前。或如沧海烟云,或如映空巨镜,横亘眼前,不管你的车开得多快,它总是不离你的视野。

④这是姑苏水给人的第一印象。

⑤如果你住下了,就越发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水,简直就是这里无所不在的魂魄。

⑥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足见这里的葱茏与繁盛。但是这个自古以来的商贾云集之地,城外稻香鱼肥的沃野和市内万舻充塞的河道,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所承载和滋润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劳作,使水在这儿变得温柔,它顺从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逐渐的,这水的温柔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姑苏人讲话的吴音,就如同评弹和昆曲,姑苏人接人待物的举止也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姑苏水的好处。

⑦人类历史上,水向来是文明的先决条件,姑苏之水不就是这样造化出了吴文明和吴文化?不能想象,没有姑苏的水,会是什么样子?没有姑苏水,也就没有了花窗照影的沧浪亭,没有了夏日临荷的拙政园,更没有了江枫渔火的《枫桥夜泊》。当然,首先是没有了“可以复衣天下”的丝锦之饶。据说,因为姑苏的桑树近水而植,其叶肥嫩,故苏丝极柔且高产,才用它织出了名冠天下的绸缎。网狮园边至今还在的清朝织造署旧址和苏州丝绸博物馆里精美绝伦的双面苏绣,就是姑苏之水物质和精神双重价值的佐证。

⑧水带来了富裕,也带来了灵气,带来了姑苏人灿烂与张扬的精神世界。就像姑苏水,可以给你泡出香喷喷的碧螺春,也可以给你酿出辣烈烈的三白酒。范仲淹、唐伯虎、文征明、金圣叹、陆文夫,只要点一点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就不难看出姑苏之水的灵性。

⑨但姑苏水也有坎坷的时候。苏州北郊,有尚湖,静卧虞山南麓。这片水,相传由姜太公在此钓鱼而名,芦黄荻白、池杉挺翠的湖畔,还能找到当年的唐寅系舟处,山水间散落着曾孟朴、翁同和、黄公望、王石谷、瞿景淳,乃至钱谦益和柳如是的墓碑。凄凄芳草和茂茂青竹,掩不住后人凭吊的足迹。但在十年浩劫中,一湖碧波竟被抽干,“以粮为纲”时被垦成农田。从此,干涸的秧田,应对着当空的烈日,这里的人也只能成为匍匐在地上的工具。

⑩“云本无心水自闲”,今天站在退耕还湖后的尚湖边,品味白居易写姑苏之水的这一句诗时,别有一番滋味。谁说云水无心?姑苏之水,在它的温柔里面,分明也还掺着一股执拗与刚韧!水与人,人与水,也许就是这么有意无意地相处着。但你来过苏州,对水,会有一种肌肤之亲的感觉,并且觉得这里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意的一个所在。

1.第①段中“惧怕”指什么?这样开头有怎样的作用?

2.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①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

②姑苏之水,在它的温柔里面,分明也还掺着一股执倔与刚韧!

3.第⑤段说“如果你住下了,就越发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其中“好”与“造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4.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请结合文章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惧怕”指北方人对南方湿漉漉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作用:欲扬先抑,与后文作者对姑苏之水的赞美形成反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 (1)运用比喻,形象生动,暗示苏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2)运用拟人,赋予水以人的性格,形象生动地说明姑苏水具有两种鲜明的特点。 3. ①承载和滋润了苏州的葱茏和繁盛 ②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 ③浸润出姑苏人温柔、脱俗的气质, ④带来了姑苏人灿烂与张扬、执倔刚韧的的精神世界 ⑤造化出了评弹昆曲、文人墨客等灿烂的吴文化、吴文明。(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共4分) 4.①水滋养了姑苏的风物人情,造就了姑苏人水一样的性格,孕育了姑苏独特的文化属性。(结合文章,3分,意思对即可)②一个地方的地理条件和地理环境,不仅为当地人提供了所需的生存条件,而且也滋养出人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情趣,并且孕育着本地人的体形、心理、性格、气质和精神,以及特定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乃至于社会的风气、民俗和习惯。(譬如:外形上,北方人身材高大,身体壮实;南方人身材矮小,身体瘦小;饮食上,北方人以面食和肉类为主,口味重,南方人以米和薯类为主,口味淡;性格上,北方人爽朗耿直,爱憎分明,南方人则比较含蓄委婉;……生活方式、文化喜好……等等。如果能够结合泉城济南谈,当然更好。自己的体验,言之有理即可,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干问的是“第①段中‘惧怕’指什么?这样开头有怎样的作用?”题目包括两部分“‘惧怕’指什么?”“开头有怎样的作用”, “惧怕”含义到下文找,在②③节中,“街上的地面是湿漉漉的,屋里的被褥用手一摸,也有些莫名的潮意”“ 在这个秋末,北方早已是艳阳高照,这里却到处被一层水的薄纱茏罩,像一个戴着纱巾的女人,怕风吹日晒弄粗了脸”“ 你走在苏州的路上,会发现始终是被水包围着,”可以推测出“惧怕”指北方人对南方湿漉漉生活环境的不适应。第二问“什么作用”词语出现在文章开头,作用一般是引起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由下文对苏州水的赞美可知,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题干问的是“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请结合文章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从题干的提问来看,本题的答案应包括如下内容:结合文章那个内容和自己的体验理解句子含义。 首先理解句子含义:一个地方的地理条件和地理环境,不仅为当地人提供了所需的生存条件,而且也滋养出人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情趣,并且孕育着本地人的体形、心理、性格、气质和精神,以及特定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乃至于社会的风气、民俗和习惯。结合文章内容:水滋养了姑苏的风物人情,造就了姑苏人水一样的性格,孕育了姑苏独特的文化属性。这里的水就是苏州水,人就是苏州人。结合自己体验:外形上,北方人身材高大,身体壮实;南方人身材矮小,身体瘦小等。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在下面划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话,使它与后面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文段。不得超过20个字。

                           。音乐作品的“深度”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比较重要的形态通常有两种:一是:“深刻”,而是“深邃”。大致说来,“深刻”是就作品的主题而言;“深邃”是就作品的意蕴而言。“深刻”诉之于意义,比较理性;“深邃”诉之于体验,比较感性。“深刻”如同在二维平面上的篆刻,是静态的;“深邃”却似三维空间中的景致,是动态的。西方音乐以“深刻”见长;中国音乐则以“深邃”著称。

 

查看答案

概括京剧的主要特点。不超过45字。

京剧是徽剧在吸收了京腔、昆剧等地方戏曲精华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京剧的角色,也叫“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类,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生活中有男女之别,京剧就有生行和旦行;男女都有文、武、老、幼之别,京剧的生行就有小生,老生和武生,旦行就有闺门旦、花旦、老旦、武旦等;有的人粗犷豪放,有的人机巧滑稽,京剧中的男性就又划分出了净行和丑行。在京剧舞台上,唱腔和动作都有一定的程式,一出完整的戏,其实就是表演者根据这些程式把剧情巧妙地连缀起来。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京剧那五光十色、形态生动的脸谱,那精致华美、色彩艳丽的服饰,令人目眩神迷。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①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②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⑤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⑥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                ”,由此勾起作者无尽的愁情。

2.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                                         

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东昌道中[注]

张渊懿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愁似织。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鸿雁自南人自北。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

[注]作者乘船北上,在东昌道中写下的纪行之作。

1.简要赏析“午睡觉来愁似织”中“织”字的妙处。

2.作者在下阕是如何表达乡愁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