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____①____________。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____②____________。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 ②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 ③可以转变风气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补写句子。①句尾是句号,且前句“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后面的关联词语是“那么”显然空格填的内容应该是继承传统的必要性。②句中,前句的中心意思是阅读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可推测得出此处填的内容。③句中推测,可从前面面“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得出。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后文内容,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认为法治与德治不能并存,对“以德治国”予以否定。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与法治概念相对应的应该是人治而不是德治。古代社会提倡德治虽然有浓厚的人治色彩,但并非不讲法治,而是强调不可一切断之以法,主张加强教化,做到礼法并用,宽猛相济。因此,在法治现代化过程中,古代德治思想不应被视为文化负资产。充分借鉴古代重视教化的优良传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们的生活,使大家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有耻且格”,可以减少和预防违法行为,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法治现代化道路。

A.“明德慎罚”将道德教化与刑罚措施揉合,奠定了中国古代治国的基本理念。

B.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德治思想,并形成德治传统。

C.当今法治社会,传统的德治思想还有借鉴作用吗?

D.当今时代,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以德治国”的思想才真正得到施展的舞台。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互联网+”本身是开放的产物,生物链和产业链开放,技术和资源共享,激发了人们创业的激情,催生了互联网经济现象的出现。

B.猴年春晚可谓星光熠熠,歌手谭维维和她的电声乐队与华阴老腔艺人合作的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喊》酣畅淋漓、荡气回肠,使人们观赏到来自黄土高坡的古老民间艺术的活力。

C.破解“黄金周难题”,迫切需要切实制定、落实好错峰休假、带薪休假,让人们多一些休假的选择,而不是只能在黄金周期间“扎堆”出行。

D.为提升公众对暗物质卫星的关注度,激发全国民众对空间科学的兴趣,中国科学院主办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征名活动。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港政改酝酿已久各界对某些敏感事件纷纷发表意见。表决结果出来之后,大众基本满意,至此政改这件牵动人心的大事件终于         

②美联储内部关于何时加息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今日美联储主席耶伦将发表讲话。公众期待耶伦          ,结束争吵,尽快出台新政。

③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这句俗语,似乎廖化的能力如何已经          了,但廖化真是这样不堪吗?

A尘埃落定        盖棺论定     一锤定音

B尘埃落定        一锤定音     盖棺论定

C一锤定音        尘埃落定     盖棺论定

D盖棺论定        一锤定音     尘埃落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我的文学生涯

陈忠实

我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听说我的一位老爷(父亲的爷爷)曾经是私塾先生,而父亲已经是一个纯粹的农民,是村子里头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的农民。

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入学,1962年高中毕业回乡,之后作过乡村学校的民办教师、乡和区的干部,整整16年。对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的了解,是这段生活给予我的。1978年秋天,我调入西安郊区文化馆。我再三地审视自己,还是决定离开基层行政部门转入文化单位,去读书、去反省以便皈依文学。1982年冬天,我调到省作协专业创作组。在取得对时间的完全支配权之后,我决定干脆归老家,彻底清静下来,去读书,去回嚼20年里在乡村基层工作的生活积蓄,去写属于自己的小说。

我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文学作品,尚不知世有“作家”和“小说”。上初中时我阅读的头一本小说是《三里湾》,这也是我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小说。赵树理对我来说是陌生的,而三里湾的农民和农村生活对我来说却是再熟识不过的。这本书把我有关农村的生活记忆复活了,也是我第一次验证了自己关于乡村、关于农民的印象和体验,如同看到自己和熟识的乡邻旧生活的照片。我随之把赵树理已经出版的小说全部借来阅读了。也就在阅读赵树理小说的浓厚兴趣里,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是在初中二年级的一次自选题作文课上写下的。

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我的兴趣就不仅仅局限于验证自己的生活印象了。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幅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画卷所有这些震撼人心的书籍,使我的眼睛摆脱开家乡灞河川道那条狭窄的天地,了解到在黄土高原的夹缝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父亲自幼对我的教诲,比如说人要忠诚老实啦,本分啦,勤俭啦,就不再具有权威的力量。我尊重人的这些美德和规范,却更崇尚一种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一种为事业、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忍不拔和无所畏惧的品质。

父亲对我的要求很实际,要我念点儿书,识得字儿就行了,他劝我做个农民,回乡种庄稼。开始我听信他的话,后来就觉得让我挖一辈子土粪而只求得一碗饱饭,我的一生的年华就算虚度了。我不能过那种只求温饱而无理想追求的猪一样的生活。大约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想搞文学创作的理想就基本形成了。

而我面对的现实是:高考落第。我们村子里第一个高中毕业生回乡当农民,成为一个念书无用的活标本,很使一些供给孩子读书的人心里绽了劲儿。我的压力又添了许多。在这种别无选择的状况下,我选择了一条文学创作的路,这实际上无异于冒险。我阅读过中外一些作家成长道路的文章,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在文学上有建树的人当中,幸运儿比不幸的人要少得多。要想比常人多有建树,多有成就,首先要比常人付出多倍的劳动,要忍受难以忍受的艰辛甚至是痛苦的折磨。有了这种从旁人身上得到的生活经验,我比较切实地确定了自己的道路,消除了过去太多的轻易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这就是静下心来,努力自修。

我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程,自学四年,练习基本功,争取四年后发表第一篇作品,就算在“我的大学”领到毕业证了。我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当然,我忍受过许多在我的孩子这一代人难以理解的艰难和痛苦,包括饥饿以及比鼓励要更多的嘲讽,甚至意料不到的折磨与打击。

我在爱上文学的同时,就知道了人类存在着凡人与天才的极大差别。这个天才搅和得我十分矛盾而又痛苦,每一次接到退稿信的第一反应,就是越来越清楚地确信自己属于非天才类型。尤其想到刘绍棠戴着红领巾时就蜚声文坛的难以理解的事实,我甚至悲哀起来了。我用鲁迅先生“天才即勤奋”的哲理与自己头脑中那个威胁极大的天才的魔影相抗衡,而终于坚持不辍。如果鲁迅先生不是欺骗,我愿意付出世界上最勤奋的人所能付出的全部苦心和苦力,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相关链接

①昨日接受西安晚报记者采访时,陈忠实说,路遥小自己7年。1988年,路遥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1991年获茅盾文学奖。陈忠实说:“我开始对这个比我年轻好几岁的作家刮目相看。当他的作品获得文学最高奖项时,我再也坐不住了。我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无形压力。我下定决心要奋斗,要超越,于是才有了这部富有乡土气息的《白鹿原》。”(摘自20150304“中国新闻网”)

②关于《白鹿原》的写作,陈忠实写过一本《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的小册子。“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源自作家海明威。陈忠实说“这句话很准确,可以说把作家的个性化追求一语道破了。”(摘自20120921《新华每日电讯》)

【注】《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品,1997年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传主的父亲是一位纯粹的农民,所以传主认为父亲对他进行忠诚老实、本分勤俭等品质的教育是不具有权威力量的。

B.传主不能接受父亲劝他做一个种庄稼的农民,因为他认为农民的生活就是只求温饱而无理想追求的猪一样的生活,就会虚度一生的年华。

C.传主曾经存有文学创作会轻易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但通过阅读中外一些作家成长道路的文章,改变了这样的观点,坚定了静下心来,扎实基础的决心。

D.传主认为,选择文学创作就是选择冒险,因为走这条路的人很少,同时还要承受一般人所难以理解的艰难和痛苦,折磨和打击。

E.与戴着红领巾时就蜚声文坛的刘绍棠相比,传主认为自己无疑是一个凡人。每一次接到退稿信他都会感到矛盾与痛苦,他为自己不是一个天才而悲哀。

2.传主自叙中重点回忆了初中时阅读赵树理作品的经历。赵树理的作品对传主的文学生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分析。

3.材料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传主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追求?请简要分析。

4.传主从一个高考落第回乡的农民,成长为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著名作家,他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老人与井

夏一刀

掌灯时分,瞎伯划拉着他那根光亮的导盲棍摸到黑牛家里。

瞎伯有事没事最喜欢到黑牛家里去,拉拉家常、谈谈天,喝一杯黑牛采制的清茶。

瞎伯说,黑牛,你晓得吧,我们村里以前有一口老井的,叫善卷古井

黑牛说,晓得晓得,我小时候听爷爷讲过,说是一个叫善卷的古人,他看到春夏天枉水河河水浑浊,人们喝了就生病,就带领大家挖了一口井。是吧?

瞎伯说,善卷是神仙下凡呢,什么都懂。他对乡里的人像兄弟姐妹一样好,和气得很。本事很大,皇帝都要向他求助,问他治理国家的办法!

黑牛笑道,瞎伯,你讲得神气活现,好像见过他一样。

瞎伯说,我没见过善卷,我见过他挖的井呀,那时的井台用桃花石砌的,周围又用桃花石铺了地面。我和小伙伴们在孤峰岭上砍柴,口渴了就跑到井边,趴在井边咕噜咕噜喝水,那水真甜呀

黑牛说,瞎伯,你今天总讲井呀井呀干什么呢?

瞎伯不做声,从怀里摸索出一个布包,黑牛,我这里有一万多块钱,你帮我请人打一口井吧!

黑牛急了,瞎伯!你攒几个钱容易吗?花光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你要打一口井干什么呢!吃水还是我来帮你挑呀!

你别管,黑牛,我就想再尝尝古井里的水,我要你打你就打

瞎伯把话说得很坚决,怎么劝阻都没用。黑牛只好说,那好吧,瞎伯

第二天就开始打井了。瞎伯用导盲棍点点戳戳到一个地方说,黑牛,这地方就是老井的位置,就在这儿掏吧

挖了三天,就传来了黑牛兴奋的喊叫声,瞎伯,真如你讲的,一下就挖到了老井,才下去不到二十米,就出了水呢

瞎伯急急忙忙敲着棍子来到井边,黑牛,快舀一瓢给我尝尝

黑牛舀了一瓢水给瞎伯

瞎伯喝了一口,含在嘴里,久久地品着

瞎伯摇了摇头,黑牛,你欺我是瞎子是不是。这是孤峰岭上的山泉水

黑牛说,我骗你干什么?不信你丢一个石子下井试试

瞎伯果真摸了一个小石子丢下了井。听到扑通一声水响,瞎伯笑了

瞎伯说,黑牛,你帮我把其他的乡邻都喊过来一起吃晚饭吧,要庆祝呢!

太阳一偏西,大家陆陆续续地来了。来的人都给瞎伯道喜,瞎伯乐得白胡子一抖一抖

这个黄昏,瞎伯的小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菜每家都带来了一些,合在一起,满满一大桌

男人喝着德山老酒,女人也喝,瞎伯也端起了酒杯

瞎伯说,黑牛,井打好了,剩下的钱你去买一些管子,一家一家把水抽过去

大家说,瞎伯,剩下的钱你自己收好,买管子每家自己管吧

瞎伯说,黑牛,我十几岁就瞎了,这辈子全靠你们这些乡邻照顾,要不,我这瞎老头哪有这么好的日子!我不能忘本哪,就做这么一点点好事,也算是对大家的报答吧。我晓得我的日子不多了,我走了,麻烦大家把我埋进土就行,不许用太多的钱,黑牛,你要是不依我的,我就在你梦里来找你

大家都哈哈地笑起来,一边举杯干酒

瞎伯也许醉了,睡到第二天中午还没有起来

黑牛从屋梁上爬了进去

瞎伯已经睡了过去,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把瞎伯抬上了山,黑牛用瞎伯留下的钱请了一个专业打井队。打井的人用洛阳铲在新井三米远的地方探到了老井的位置

一层一层的土起上来,露出了古老的井壁。再往下,堵住的泉眼打开了,清亮的水涌上来,水花翻开着,像一朵一朵百合

黑牛从开始打的井里起上来一只盛水的大木桶,这是蒙骗瞎伯的。然后,从古井里打上来一桶水,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围在井边的乡邻都屏住呼吸,抿了一口

水甜甜的,润润的,像甘露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开篇写“掌灯时分,瞎伯划拉着他那根光亮的导盲棍摸到黑牛家里”,看似突兀,但能够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瞎伯跟黑牛讲了那么多关于善卷的故事,是因为他认为自己跟善卷差不多,他也是会为大家谋福利的人

C.因为瞎伯见过那口古井,所以他根据自己的记忆用导盲棍点了一个地方,黑牛在那里打出了甘甜的井水

D.瞎伯用自己的钱为村里人挖了口井,大家都来给瞎伯道喜。当瞎伯要用自己的钱给大家买管子通水时,被大家拒绝了

E.瞎伯虽然去了,但他是满足的,因为他虽然感觉黑牛递给自己的水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好,但总算还了乡邻们一份情

2.小说中的瞎伯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3.黑牛为什么开始不用瞎伯的钱打井,而在瞎伯死后又用他的钱打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小说为什么以“水甜甜的,润润的,像甘露”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