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题。 桃源忆故人 欧阳修 梅梢弄粉香扰嫰。欲寄江南春信。别后...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题。

桃源忆故人

欧阳修

梅梢弄粉香扰嫰。欲寄江南春信。别后寸肠萦损。说与伊①争稳②。

小炉独守寒灰烬。忍泪低头画尽。眉上万重新恨。竟日无人问。

【注】①伊:指远行之人。 ②争稳:“怎忍”之意。

1.这首词上下阕表现的词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简要赏析“梅梢弄粉香扰嫰”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1.上阕写思妇在春天已到江南时,对远行人朝思暮想、柔肠寸断却又不忍心告诉对方,怕他难受的内心活动;下阕写思妇独居绣房,百无聊赖而又不胜怨恨、孤苦无依的处境。这首词表现了思妇思念远行人时既“忆”又“恨”的矛盾心理。 2.“梅梢弄粉香扰嫰”一句托物起兴,描写了梅花初放、暗香轻飘的景物。引起下文,勾出思妇“欲寄江南春信”的念头;以梅花之娟秀粉嫩暗喻思妇之天生丽质。 【解析】 试题分析: 1. 本词在上片注意“别后寸肠萦损。说与伊争稳”此句,结合注释可知是思妇对远行人朝思暮想、柔肠寸断却又不忍心告诉对方,怕他难受的内心活动。下片“独守”“眉上万重新恨”“无人问”等词,可知思妇独居绣房,不胜怨恨、孤苦无依的处境。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此句是首句,一般作用引起下文,托物起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等。本词中首句托物起兴,由梅花初放引出思妇“欲寄江南春信”的念头,而且梅花之娟秀粉嫩暗喻思妇之天生丽质。 考点:鉴赏诗歌的结构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王陶,字乐道,京兆万年人。第进士,至太常丞而丁父忧。陶以登朝在郊祀后,恩不及亲,乞还所迁官,丐追赠。诏特听之,仍俟服阕,除太子中允。

嘉祐初,为监察御史里行。卫卒入延福宫为盗,有司引疏决恩降其罪。陶曰:“禁省之严,不应用外间会降为比。”于是流诸海岛,主者皆论罚。中贵人导炼丹者入禁廷,陶言:“汉、唐方士,名为化黄金、益年寿以惑人主者,后皆就戮。请出之。”陈升之为枢密副使,论其不当,升之去,陶亦知卫州,改蔡州。明年,复以右正言召。陶言:“臣与四人同补郡,今独两人召,请并还唐介、吕诲等。

英宗知宗正寺,逾年不就职。陶上疏曰:“自至和中圣躬违豫之后,天下颙颙,无所寄命,交章抗疏,请早择宗室亲贤,以建储嗣,危言切言,动天感人。夫为是议者,岂皆怀不忠孝、为奸利付托之人哉?发于至诚,念宗庙社稷无穷大计而已。陛下顺民欲而安人心,故亲发德音,锐为此举,中外摇摇之心,一旦定矣。厥后侵润稽缓,岂免忧疑?流言或云事由嫔御、宦侍姑息之语,圣意因而惑焉。妇人近幸,讵识远图?臣恐海内民庶,谓陛下始者顺天意民心命之,今者听左右姑息之言而疑之,使远近奸邪得以窥间侍隙,可不惜哉!”因请对,仁宗曰:“今当别与一名目。”既而韩琦决策,遂立为皇子。英宗即位,加直史官、修起居注、皇子位伴读、淮阳颖王府诩善、知制诰,进龙图阁学士、知永兴军,召为太子詹事。

神宗立,迁枢密直学士,拜御史中丞。郭逵以签枢密宣抚陕西,诏令还都。陶言:“韩琦置逵二府,至用太祖故事,出师劫制人生,琦必有奸言惑乱圣德。愿罢逵为渭州。”帝曰:“逵先帝所用,今无罪黜之,是章先帝用人之失也,不可。”陶既不得逞,遂以琦不押文德常朝班奏劾之。陶始受知于琦,骤加奖拔。帝初临御颇不悦执政之专陶料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故视琦如仇力攻之琦闭门侍罪帝徙陶为翰林学士,旋出知陈州,入权三司使。吕公著言其反复不可近,又以侍读学士知蔡州,历河南府许、汝、陈三州,以东宫旧臣加观文殿学士。帝终薄其为人,不复用。元丰三年,卒,年六十一,赠吏部尚书,谥曰文恪。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九·列传第八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仍俟服阕                     服阕:守孝完毕

B.后皆就戮                      就戮:被处死

C.使远近奸邪得以窥间伺隙        伺隙:乘机

D.至用太祖故事                  故事:文学体裁的一种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初临御/颇不悦执政之/专陶料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故视琦如仇力攻之/琦闭门侍罪/

B.帝初临御颇不悦/执政之专/陶料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故视琦如仇/力攻之琦/闭门侍罪/

C.帝初临御/颇不悦执政之专/陶料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故视琦如仇/力攻之/琦闭门侍罪/

D.帝初临御颇不悦/执政之专/陶料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故视琦如仇/力攻之琦/闭门侍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陶奉行孝道。父亲去世后他宁可自己辞职也要替父亲求得朝廷的封号,等到守孝期满才继续担任原有官职。

B.王陶嫉恶如仇。卫卒入延福宫为盗,他坚决要求处分一千人等,决不姑息宽恕;炼丹者被人带进宫中,他坚决要驱逐出去。

C.王陶恪尽职守。担任监察御史里行时,对不符合提拔条件的陈升之敢于批评弹劾;为使国家稳定,他极力促成英宗即位。

D.王陶人品欠佳。为讨好新帝,对于提携他的朝廷大臣韩琦极力弹劾,设法铲除其余党,以巩固自己地位。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与四人同补郡,今独两人召,请并还唐介、吕诲等。

(2)交章抗疏,请早择宗室亲贤,以建储嗣,危言切言,动天感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互联网思维与大数据思维有交集但又不重合。目前热炒的互联网营销案例,基本上剥离了大数据,更多是题材炒作和传播方式炒作。而大数据营销也不局限于互联网,它还包含了线下营销。相对于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是把营销当作科学而不是当作艺术来对待,通过对消费者行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得出优化营销的策略。大数据思维有三个维度——定量思维、相关思维、实验思维。定量思维,即提供更多描述性的信息,其原则是一切皆可测。不仅销售数据、价格这些客观标准可以形成大数据,甚至连顾客情绪(如对色彩、空间的感知等)都可以测得。相关思维即一切皆可连。消费者行为的不同数据都有内在联系。这可以用来预测消费者的行为偏好。实验思维说明一切皆可试。大数据所带来的信息可以帮助制定营销策略。

这就是三个大数据运用递进的层次:描述——预测——攻略。社交网络分析跟踪,将消费者社交网络上的关键词频率转化为可视化表达,对消费者进行分类,进而做针对目标顾客群的精准营销,这是大数据营销的描述阶段。预测阶段就是使用第三方零售商调研的数据,通过建立模型,将两种数据融合,再对消费者的实际消费情况进行预测。在攻略阶段,比如银行可以根据预测结果调整客户奖励政策,例如给年均消费3000元的客户提高返点,或者提供更丰富的积点兑换产品等,使者部分人群变成银行的忠诚顾客。

互联网思维如何挑战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时代”这个词在中国特别火,但在美国还未听说。这是因为互联网思维更契合传统东方思维方式。东方文化强调智慧,而西方更强调知识,智慧来源于经验,而知识来源于数据。诸葛亮和司马懿是一组典型的智慧挑战知识的代表。司马懿是诸葛亮的最大对手,他可能是早期的大数据最佳应用者。从诸葛亮几点睡觉,吃几碗饭,他就能判断诸葛亮活不长了;而诸葛亮则凭借智慧猜出司马懿胆子小,不敢进入空城。中国人崇尚智慧,可能更注重互联网思维,但光有互联网思维还不够,还要对数据有更深的认识和更好的运用。

大数据思维不像互联网思维那样令人热血沸腾。最近一项研究表明,采用大数据的公司比不采用大数据的公司利润平均高6个百分点。6个百分点也许不那么起眼,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这是可以让企业生存下来、脱颖而出的资本。在美国排名前十的电商网站中,8家是传统零售商,只有2家是纯电商(亚马逊和易贝)。传统零售商拥有大量数据——沃尔玛一天的数据量达到PB级,这个数据资源能够转化为企业赢得比赛的耐力。由于大数据时代有内在的使企业从做大到做强的反馈逻辑,企业做大之后会产生更多数据,对消费者的理解也就更深刻,营销更精准,企业变得更强,然后会产生更多的数据,从而形成正面反馈,这是一种最终的数据驱动成长模式。

中国人本来就有营销智慧,企业通过大数据的运用与结合,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巨头,是非常可能实现的。

(选自《互联网思维PK大数据思维》,作者:陈宇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大数据思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思维与互联网思维不同,大数据思维利用互联网营销和线下营销两种方式,而互联网思维多是艺术性的营销。

B.大数据思维把营销当作科学来看待,通过收集和分析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有关数据,进而制定和优化营销的策略。

C.大数据思维遵循一切皆可测、可连、可试的原则,体现为大数据实际应用中递进的三个层次,即描述——预测——攻略。

D.大数据思维强调的是知识和科学,不像互联网思维那样符合东方的思维方式,这是由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东方文化强调来源于经验的智慧,但并不是说东方人不适合大数据思维。

B.运用大数据来指导并优化营销决策,最理想的状态是营销科学与营销艺术的结合。

C.企业应利用大数据时代内在的反馈逻辑,深刻理解消费行为,以便驱动企业成长。

D.早期大数据最佳应用者诞生地的中国成为互联网时代大数据运用与结合的巨头指日可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大数据营销描述阶段的一项是

A.美国迪斯尼公司最近投资开发了一种手环。游客在入园时佩戴上带有位置采集功能的手环,园方可以通过定位系统了解不同区域游客的分布情况,并将这一信息告诉游客,方便游客选择最佳游玩路线。

B.一家做订餐配送的互联网企业,在送外卖的自行车和汽车上安装一套软件和追踪系统,从配送外卖中采集了大量数据,如谁订了什么外卖、经过什么路线、到了谁的家里

C.银行研究机构使用调研的数据,将本行刷卡记录和非本行信用卡的消费情况两种数据融合,摸清隐藏的“消费大户”的消费情况,这些人成了非常有潜力的银行客户。

D.某电商购物网站中,商品页面的其他产品推荐是个重要的功能。按顺序向用户推荐全部/屏蔽部分推荐/屏蔽所有推荐,经过测试,跟踪被测试对象的购买情况,发现不屏蔽推荐的短期效应最高,购买量最多。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材料一   流水会远去,时光会流淌,生命会消逝,存在的只有现在。

材料二   辉煌的盛唐已逝,但伟大的诗魂永存;古希腊城邦已经坍圮,但自由民主的星火依旧蔓延。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悲凉之雾锁红楼

欧丽娟

鲁迅曾言:“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缠绵倒还在其次的事。”《红楼梦》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还在于家族悲剧和女儿悲剧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悲剧构成了《红楼梦》整体悲剧的主干,而整体悲剧所承载的审美意蕴要远远超出每一种性质单一的悲剧。曹雪芹对悲剧演绎始终带有末世的情怀,它不仅全面展示了公府侯门、贵族世家其家族命运无可救药的“末世”特征——腐朽、寄生、享乐、堕落,也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个末世中滋生的新生事物——由“儿女私情”、如歌般的青春韶华所赞颂的平等、自由、人性和博爱。但末世时代,当腐朽势力还相当强大时,往往会扼杀新生的萌芽。于是,悲剧的时代造就了时代的悲剧。

然而,当我们从作者的审美视点透过现象去探寻其本质,便会发现,《红楼梦》中并非所有的悲剧都是恶人作梗或是前途的迷惘,贾府更是“体仁沐德”、时人称颂的“富而好礼之家”,红楼女儿亦各有造化。相反,有许多悲剧都与时代因素关联不大,正如王国维所言:“金石以之合,木石以之离,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而“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当指中国几千年来积淀而凝固下来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以伦理为本位,以封建主义的孝道作纽带,把个人、家族、国家联系起来,在强调个体与社会交融互摄和个体对宗族、国家的义务的同时,也造就了个体逆来顺受、自我压缩甚至失去自我的人格,而失去自我的个体便会自愿、自觉地服从于宗法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淹没个性,充斥着奴性,丧失了与生俱有的自由、平等观念。这种伦理文化造就符合其规范的个体生命,可并不放过他们,最后这样的生命连同那些鲜活的、要人格平等、要人权的生命一起,被这种文化无情地吞噬,成为封建名教纲常祭坛上的牺牲,这是文化的悲剧。伦理文化已成为根深蒂固的超稳定的文化结构和社会心理,《红楼梦》中的许多悲剧尤其是女儿悲剧则撕开其表面温良的面纱,将这种文化悲剧昭示于天下。无论是迎春的善良懦弱、逆来顺受、最后被恶狼般的丈夫折磨致死,还是宝钗的自觉严守礼法,成为典范的“淑女”、最终也没能摆脱“金簪雪里埋”的凄苦的命运,她们的悲剧都是伦理文化造就的典型的人格悲剧。

《红楼梦》这部伟大著作之所以获得如此空前的成就,还应归功于作者所采取的这种彻底而全面的文化反思态度,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它里面所贯穿的整体思想,不论是积极面还是消极面,都是在对传统文化整体把握基础上的再认识、再运用和再提高,它既是一种有选择的继承,又是自己的巨大创造。”

(节选自《红楼梦研究》)

1.请简要概述第一段的论述层次。

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造成《红楼梦》中悲剧的。

3.《红楼梦》为什么能够获得空前成就?请结合文本回答问题。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横岭苍茫

李御

故乡门前有座山,名横岭。一道横亘于眼前且耸入云天的屏障矗立在你面前,犹如一位彪形大汉,既护住你的村庄田园,又阻隔你投向远处的目光。

开门相见,横岭就像与你相生相伴的一部分,显得格外熟络。清晨,你可以看到雾幔缭绕;午间,你会感到热烈张扬;而夜晚,你会体味到峰峦如磐,如同巨人的臂膀,环绕于你,呵护于你

我第一次爬上横岭的记忆已很模糊,但绝对是上山斫柴。那是寒暑假的“必修课”。从村里上山,要走很久蜿蜒曲折、山石嶙峋的山路,才能到达山顶。也是在横岭,我认识了山枣、山楂、山胡椒;认识了野猪、野鸡和野兔。一双草鞋,一副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山里人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艰辛与快乐。

一个寒暑假,天天走在山道上,我几乎熟悉了其间的每一道弯,每一块巨石,路旁的每一棵大树和路边的每一孔泉眼。饿了,摘一串野果充饥;渴了,掬一捧山泉,沁人心脾。

上山斫柴,汗流脊背,不饿不渴之后,就一个劲唤风,当山风从胸前背后徐徐掠过,人就会觉得风是最贴心的伙伴。山中精灵莫过于风,有声响,但不声张,把爽适给你,又悄然走过,你若再唤,又会飘然而至。

人在山里,有时想笑,有时想哭,有时想唱,有时想喊。站在山顶,吼几句刚学会的山歌,无人聆听,无人喝彩,但自己很快活,很惬意。

山的阻隔,虽不同于锁链,但形同于门,总想推门而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当我怀揣一份渴求离开小山村,走入不一样的世界,多少年后,回首顾盼,故乡与横岭却依然在我的梦中。一个人骨子里的情结也许永远牵绊于生你养你的那山、那水、那片热土。

横岭早已修通了穿山隧道,昔日的羊肠山道已被水泥公路所覆盖。前些年,我曾陪父亲一起开车穿过隧道,去了山那边的横岭水库。一泓碧水,既可调洪,又可发电。这也算是生养我的那片土地上沧桑巨变的一帧缩影吧。

在山上,拜访过我所熟悉的一位家乡“父母官”,他在仕途正旺时,毅然辞职上了横岭,带领乡亲们种植油茶树。其中的酸甜苦辣,他知道,山民们也知道。在山寨的火塘边,他对我说了这样一席话:“现在不缺想当官的,也不缺能当好官的。但还是缺能真心实意与百姓摸爬滚打,一起做点事的。我从山里出去,又回山里,也算是返璞归真吧。”几经风雨霜雪,如今油茶林已经硕果满园,而他却长眠在了其人生所拼力冲刺的油茶林。

在横岭,山民朋友争相给我介绍一位来自大都市的姑娘,一位名校毕业的女生,自愿来到横岭深山的学校当教师。亲友不理解,水土不服,被毒蛇咬伤,她也没有退却。我特意去学校造访,可惜正赶上女教师去山外为孩子们购买课外读物,未能谋面,却在橱窗里读到了孩子们创作的儿歌:“山有形,山有道。你喊他答应,你走他不跑,冬去春来就不老。”“山儿高,山儿陡,山儿就像个乡巴佬。一坐几千年,高高低低都知道。”我在橱窗前徜徉吟叹,一点点走近山区老师与可爱的孩子们。

横岭就是如此。她是沉寂的,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看天观云的老人。但在沉寂中孕育与滋养着万千生物,给你根,给你直指云天的一片天空。面对横岭苍茫,我似乎读到了很多,却又心静如水,或许这就是生活中的另一种神示吧。

1.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2.横岭给了“我”哪些滋养,使“我”永远牵绊于那片热土?

3.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父母官”和都市来的大学生?

4.请探究文章结尾处“另一种神示”的意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