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亦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亦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①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於前。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②。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芦之下。”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③,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著于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彊,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注】 ①人主:即武帝。②汙:亦作“污”,弄脏。③论议:议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

B.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

C.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

D.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家,指外祖父母家,也指女子出嫁后对娘家的称呼。本文中东方朔“亦博观外家之语”,则外家可能非止经史,即传记杂说之书。

B.公车,官车,汉代以公家车马递送应举的人,后因以“公车”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也指官署名,本文当指官署名。

C.张仪、苏秦,战国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苏秦主张连横的外交策略,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

D.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他的奏章武帝在宫内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B.武帝时常下诏赐东方朔在御前用饭,饭后,东方朔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

C.东方朔被汉武帝和他身边的所有侍臣们称为“疯子”,连和他同等级别的郎官们也当面称他为“疯子”。

D.东方朔是个博学而具有滑稽个性和幽默智慧的忠臣,他的荒唐言行只不过是一种生存和进谏的艺术,他临终时对汉武帝的劝谏,表明了他对武帝的忠诚。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

(2) 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

 

1.A 2.C 3.C 4. (1)武帝听到后,说:“假如东方朔为官处事没有做出这些荒唐行为,你们怎么能比得上他呢?” (2) 武帝说:“如今回过头来看,东方朔是说好话的人吗?”对此感到很惊奇。过了不久,东方朔果然病死了。 【解析】 1. 试题分析:“诸侯”作前句的宾语,不作后句的主语;“以为席”和前句衔接。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诸侯”作前句的宾语,不作后句的主语;“以为席”和前句衔接。 2. 试题分析:张仪连横,苏秦合纵。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张仪连横,苏秦合纵。 3. 试题分析:半数的侍臣称东方朔为“疯子”。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C半数的侍臣称东方朔为“疯子”。 4.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令”“在事”“是行”“若”“及”“顾”“怪”“居”。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令”“在事”“是行”“若”“及”“顾”“怪”“居”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2)中的判断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汉武帝时,齐地有个人叫东方朔,因喜欢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爱好儒家经术,广泛地阅览了诸子百家的书。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武帝在宫内阅读东方朔的奏章,需要停阅时,便在那里划个记号,读了两个月才读完。武帝下令任命东方朔为侍郎,他经常在皇上身边侍奉。每次叫他到跟前谈话,武帝从未有过不高兴的。武帝时常下诏赐他御前用饭。饭后,他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皇上身边的侍臣有半数称他为“疯子”。武帝听到后,说:“假如东方朔为官处事没有做出这些荒唐行为,你们怎么能比得上他呢?”一天东方朔从殿中经过,郎官们对他说:“人们都认为先生是位狂人。”东方朔说:“像我这样的人,就是所谓的在朝廷里隐居的人。古时候的人,都是隐居在深山里。”他时常坐在酒席中,酒喝得畅快时,就趴在地上唱道:“隐居在世俗中,避世在金马门。宫殿里可以隐居起来,保全自身,何必隐居在深山之中,茅舍里面。” 当时正值朝廷召集学宫里的博士先生们参与议事,大家一同诘难东方朔说:“苏秦、张仪一遇到大国的君主,就能居于卿相的地位,恩泽留传后世。现在您老先生研究先王治国御臣的方略,仰慕圣人立身处世的道理,熟习《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言论,不能一一列举。又有文章著作,自以为天下无双,就可以称得上见多识广、聪敏才辩了。可是您竭尽全力、忠心耿耿地侍奉圣明的皇帝,旷日持久,长达几十年,官衔不过是个侍郎,职位不过是个卫士,恐怕还是有不够检点的行为吧?这是什么原因呢?”东方朔说:“这本来就不是你们所能完全了解的。那时是一个时代,现在是另一个时代,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张仪、苏秦的时代,周朝十分衰败,诸侯都不去朝见周天子,用武力征伐夺取权势,用军事手段相互侵犯,天下兼并为十二个诸侯国,势力不相上下,得到士人的就强大,失掉士人的就灭亡,所以诸侯对士人言听计从,使士人身居高位,恩泽留传后代,子孙长享荣华。如今不是这样。圣明的皇帝在上执掌朝政,恩泽遍及天下,诸侯归顺服从,威势震慑四方,将四海之外的疆土连接成像坐席那样的一片乐土,比倒放的盂还要安稳,天下统一,融为一体,凡有所举动,都如同在手掌中转动一下那样轻而易举。贤与不贤,凭什么来分别呢?”于是那些先生们一声不响,无话回答了。 到了晚年,东方朔临终时,规劝武帝说:“《诗经》上说‘飞来飞去的苍蝇,落在篱笆上面。和乐平易的君子,不要听信谗言。谗言没有止境,四方不得安宁。’希望陛下远离巧言谄媚的人,斥退他们的谗言。”武帝说:“如今回过头来看,东方朔是说好话的人吗?”对此感到很惊奇。过了不久,东方朔果然病死了。古书上说:“鸟到临死时,它的叫声特别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①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是“为政在人”,“人”即治于人的“人民”和治人的“人才”;为政在人的核心是服务人民的人才与人民的需求要和谐促进。

②为政之首在选人,儒家推重“尚贤使能”,打破亲亲关系。孟子认为,选用贤才时,应当允许关系疏远的人越过关系亲近的人。荀子也宣称:王公贵族的子孙,如果没有德才,那就只能沦为平民百姓。相反,平民百姓的子孙,如果德才兼备,就应当把他选拔到政府去担任官职;推举贤能只应遵循一条标准,即使他是一位有德才的人,既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仇人而不推举,更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亲属而降低条件。

③其次在管人。儒家认为礼治德教是最根本的。孔子说,平时对老百姓不进行教育,而到他犯了法时就杀他,这叫做暴虐——推论下去,人才也需要时时接受教育,而不能单靠法的威严来慑服他们。礼治德教是建立在人们内心自觉的基础之上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具有这种自觉性,而每一个人也很难时时事事处处都做到自觉。尤其是掌握了国家权力的人才们,稳定而持久的自觉性更难得到保证。因此,为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而带有强制性的法治刑罚,也是不可缺少的。

④儒家强调“为政在人”,不是说不要“法”,是说在“法”与“人”二者中,“人”的因素更为重要。荀子指出,不用道德教育,只依靠刑罚,法律条令再详细周密,也是防不胜防的。相反,如果只用道德教育而不用刑罚,那么丑恶就得不到应有的惩治,这也是不行的。荀子认为:法是不能独立起作用的,而依法所推衍出来的各种政策条令也不可能自动地产生。只有有了好的执行者,法令和律条才能发挥其作用,否则就没有任何作用。法是治理国家的基础,而有德有才的人则是法的本原。法是需要人去执行的,特别是需要人按照不断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去施行的——所以,儒家主张人法并重,重在择人执法的思想,很有积极意义。关于礼与法之间的关系,荀子认为礼是立法的依据和基本原则,因而两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⑤为政的目的是养民。孟子总结夏、商二代灭亡教训时说:夏桀和商纣失天下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民心。养民莫于养心。那如何才能得民心呢?那就是,人民希望得到的东西,要想方设法给予他们、满足他们,而人民厌恶的东西绝不要强加给他们——当周推翻商纣统治后,周武王和用公旦等认真地总结了商朝亡国的教训。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失德和失民。因此,他们反复地告诫其子孙须“敬德保民”,然后才有可能长久地保住天下。

⑥荀子说天生万民,并不是为了君主;相反,天设立君主,则是为了人民百姓。其“立君为民”的思想得到了黄宗羲的进一步发挥。黄宗羲认为设立百官是为天下、为万民服务,而不是为君主、为一姓卖命——君臣只是分工不同,但都得为天下万民服务。因此,他们之间应是平等的师友关系,而不是主仆关系。

⑦养民须富民。荀子说使国家和人民富足的重要方法是“节用裕民”——“节用”即严格按照礼制规定,限制各级官吏和行政部门的费用,使他们不至于过度;“裕民”是说要给百姓以优厚的政策,使他们得以富裕。如:少收农田赋税,减轻交易市场的税收,尽量少动用民工,绝不能误了农时等。百姓得到优厚政策的保护,生产就会成百倍地增长,人民就会富裕,物产就会丰裕。老百姓富裕了,自然也就知礼节了。

1.下列分析与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为政在人”是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其核心是服务人民的人才与人民的需求和谐促进,其中的“人”包括治人者和治于人者。

B儒家推重“尚贤使能”,只要德才兼备,允许关系疏远的人越过关系亲近的人进入政府担任官职,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仇人而不被推举。

C.夏桀和商纣失天下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民心,周推翻商纣统治后,周武王和周公旦等认真地总结商朝亡国的教训,告诫子孙要“敬德保民”。

D.儒家强调为政要养民,只要人民希望得到的东西得到了,人民厌恶的东西不强加给他们,就可以长久地保住天下,社会就会长治久安。

2.下列分析与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认为,不论是治于人的平民百姓,还是治人的人才,都要时时对其进行教育,不要单靠法的威严来慑服他们,这就是所说的管人。

B.每一个人很难时时事事处处都做到自觉,尤其是掌握了国家权力的人才们,因此,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强制性刑罚,也是不可缺少的。

C.荀子以为法不能独立而用,如果不用道德教育,只依靠刑法,丑恶仍然不能根除;只用德教而不用刑罚,丑恶就得不到应有的惩治。

D.“为政在人”不是不要“法”,而是说在“法”与“人”中,“人”的因素更为重要。所以,儒家主张人法并重,重在确定对什么人执法。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儒家认为,国君和臣子应该是平等的师友关系,而不是主子和仆人关系,他们都必须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只是分工不同。

B.荀子认为,天生万民,设立君主,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百姓,设立百官是为天下、为万民服务的,而不是为君主、为一个姓氏卖命的。

C.荀子认为,要使国家富足,重要措施之一是“节用”,严格按照礼制规定,限制各级官吏和行政部门的费用,杜绝各种浪费现象。

D.荀子主张,要给百姓以优厚的政策,如少收农田赋税,减轻交易市场的税收,尽量少动用民工等,使百姓富裕,社会自然就安定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莫言在瑞典学院讲了三个故事,其中第一个是这样的:小学三年级时,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校方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人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还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可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我举报了这位同学的行为,学校给了他一个警告处分。事后,我渐渐感到了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理解材料内容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下面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识“墨舞冬奥”,请写出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及其特点,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现在看来,当今绝大多数在竞争的高速公路上你追我赶的现代人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达到“简单并快乐着”的最佳状态的梦想只能是一种奢望。追求物质财富的欲望,已把人们折磨得精疲力竭。人们向往过一种简单且快乐的生活:真诚、和谐、悠闲。

将①处划线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较短的、语意连贯的单句,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但原意不能改变。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多数人选择网购的理由是省钱,“同样的东西,网上买的比商场便宜”。                   

①因为网络中新奇有趣、受人追捧的商品太多了

②但仔细一算账,更多的是没有什么用、图便宜或新奇买回来的闲置品

③事实的确如此

④所以普遍的现象是,消费者一开通网银,就沉溺于网购不能自拔

⑤虽然买回不少物美价廉的产品

⑥但很少有人只在网上购买单一货品

A①⑥④⑤②③

B①④③⑥⑤②

C⑤②③⑥①④

D③⑥①④⑤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