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最后的黄豆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

现代文阅读

最后的黄豆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在地上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

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料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扰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爸爸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的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于是,镇子里又了有大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的多嚼几把黄豆,还取了奶奶。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 我帮着捶了半天背,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

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发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颗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发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将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嚼着它。不知是黄豆大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找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

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房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他疯了。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

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有人曾问我,金子最终找到了吗?当然没有。爷爷的坟头早被我平了,当时还有人说,我跟我那疯死掉的父亲一样,也是忤逆不孝。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

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我”平掉爷爷的坟头,是既不想让任何人打扰爷爷死后的安宁,又表明了不依赖祖辈财富、自己创业的决绝。

B.文中说“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一是形容他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长得快;二是形容他备受溺爱,放纵无拘。

C.本文语言平实,情感饱满,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各具特点,叙事手法新颖,主题有教益。

D.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时,爷爷蹲在一高地看人染布,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物的羡慕。

E.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和对比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人物个性;人物行为也具有深厚寓意。

2.小说中“爷爷这回没有将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这一行为反映了爷爷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3.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4.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 2.心态:反映出“爷爷”在产业被抵债后内心的痛苦、失落和气愤。分析:①“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是因为内心痛苦,没兴趣嚼黄豆了;②“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寓意其守成的失败,也表达了对儿子败家的气愤。(答出心态给2分,每点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3. ①动揭示“爷爷”心理,反映“爷爷”专注、执著和顽强的性格特征; 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爷爷”创业、守成过程中的和环节紧密联系起来; ③为情节发展做铺垫,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合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寓意:一是“爷爷”通过一生奋斗留给“我”的物质遗产,是现实世界中的财富;二是“爷爷”留给“我”的人生教训,启发“我”对物质有清醒认识,是精神财富。 启示一:就人生追求而言,单纯的物质追求并不会让人幸福,相反可能带来生活中的不幸。 启示二:就亲情而言,真正的爱不是溺爱,而要帮助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启示三:就传承 而言,精神财富的传承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精神的力量才能真 正改变人生。(答出寓意每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论述启示时不要 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启示或其他启示进行论述,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B项并没有形容身体长得快的意思。C项“语言平实”“情节跌宕起伏”“叙事手法新颖”的分析都不够恰当。D项“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富的羡慕”的分析是错误的。爷爷专注看染布,起初是对染布有兴趣,后来大灾后才成为爷爷谋生的职业。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把握人物的形象(心态),爷爷一向爱吃黄豆,这次却把黄豆撒在地上,很显然是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内心极为痛苦。联系前文的情节分析即可。“父亲”赌钱输掉染坊“爷爷”搬家时的动作——没嚼黄豆而是撒了一路反映出“爷爷”异常气愤和痛苦的心理辛辛苦苦赚来的家业让儿子挥霍殆尽“爷爷”内心自然是不好受的其行为也暗示了儿子的败业对儿子的行为感到生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具体考查小说中典型细节在全文中的作用。考生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内容上主要应答出描写的内容和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及内心活动;结构上从线索、照应、对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等角度来回答即可。题目中“嚼黄豆”是小说主要人物 的一个习惯动作,而且问的是“在全文”有何作用.因此回答本题除考虑到结构上起到线索的作用外,主要应围绕小说三要素与主题的关系来分析。重要信息转化: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反映 “爷爷”专注;也是爷爷偷艺情节的开始。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反映“爷爷”执著和顽强;亦连接“爷爷”创业的情节。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地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坊。——反映“爷爷”执著和顽强;亦连接“爷爷”创业的情节。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 娶了奶奶。——反映“爷爷”执著和顽强;亦连接“爷爷”创业与守成的情节。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反映“爷爷”对通过聊天对我进行感化和教育,表现了爷爷的慈爱,亦是连接下文大染坊被抵赌债的情节。他颤巍巍地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 又想嚼它。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反映 “爷爷”对“最后的黄豆”的不舍与珍视;亦是连接“爷爷”最后留下物质遗产的情节。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透过这一细节可以看到爷爷默默奋斗的过程。而“最后的黄豆”既是小说的标题,也是小说的典型情节,爷爷临终时嚼黄豆和对“我”的嘱托暗示了爷爷为“我”留下的两份“遗产”,一是物质的黄豆,二是精神的“黄豆”。“我”更看重的是精神的“黄豆”。由此考生就很容易地回答出“最后的黄豆”的寓意,对现实生活的启示也就不言而喻。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

答钟弱翁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钟弱为平凉太守,热衷于功名。牧童:放牛的孩子,宋代人,姓名,生卒不详。横野:辽阔的原野。弄:相合。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工具。

本诗描绘了什么景色?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归有光传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①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②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③,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

有光制举义④,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节选自《明史·归有光传》)

【注释】①春官:即六部之一的礼部,礼部在春天主持进士考试。②刺刺:多言的样子。③击断,即争执。④制举义,特指经学研究。

1.下列句中加横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尽通               弱冠:男子十六

B.八上春官不           第:考中

C.原经术               本:以……为本

D.嘉靖十九年乡试       举:中举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吏多恶                   先妣抚甚厚

B.名为迁,实重抑之           妪,先大母婢

C.久自伤                     某所,母立于兹

D.青,取之                 其制稍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自幼好学能文,通读散文风格继承了唐宋八大家领袖中韩愈、欧阳修“惟陈言之务去”的特点。

B.本文作为史传,记事语言简洁朴实,无浮华藻饰之词;取材点面结合,既有对归有光生平的全面介绍,也有如审案这样的具体事例记叙。

C.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一意按自己的意见处事,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做的这些事情,写出了归有光性格中的耿介。

D.本文记叙了作为文坛盟主的王世贞推崇称赞曾公开攻击他的归有光一事,是为了突出王世贞宽阔博大的胸襟。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

2用古教化为治。

 

查看答案

将下面4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古代建筑,只要能保存到今天,总有用。                         。古桥也是这样,各种用法都有,不过专为展览用的却很少

①也许不能完全像古时那样地来用它,如同北京故宫

②更多的是,它虽还有小用,但已不起作用,如果还有历史价值,那就只有展览之用了

③也许它本身还有用,但现在却完全不需要了,如同万里长城

④也许是能像古时一样地用它,如同四川都江堰

A①④③②  B③②④①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有关古代诗歌、散文的文学常识,表述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将之归纳为“风”、“雅”、“颂”,其中“风”又称“十五国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它浓缩了《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

B.盛唐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诗坛名家辈出,不仅出现了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出现了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谢灵运以及为人们所熟知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

C.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前者有儒家的《论语》《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荀子》等诸子散文;后者有纪传体的《春秋》,编年体的《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D.中唐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提倡更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并称之为“古文”,与骈俪文对立在他们的实际创作成绩和理论倡导的影响下,中唐文风大变,古文创作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文学史上称其为古文运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B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文艺汇演,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多才多艺与创作活力,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歌舞表现了民族团结和热情奔放。

C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泄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家”大本营,科研院所的兴盛,与年轻人能否安心坐冷板凳仍有必然联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