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登崖州城作     (唐)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此诗是李德裕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1.两诗都着一“望”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不同?

2.《登崖州城作》三、四句表达曲折委婉,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孟诗之“望”是极力远望友人离去的方向,通过这一“望”字,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无限牵挂的痛苦之情。 李诗之“望”是登楼远望帝京所在的方向,引领下文的景物描写,既表达了对国君的眷念和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2.三、四句寓情于景;不说无法离开,而说山极力挽留;不说有重重障碍,却说山层层簇拥;表面写山对我充满感情,实则表达不得归京的痛苦之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分别分析“望”在两首诗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全诗描写了作者被贬的境遇和不能回归的深沉忧伤,情调悲怆沉郁。诗中只说“望帝京”,只说这“望帝京”的“高楼”远在群山环绕的天涯海角,通篇到底,并没有抒写政治的愤慨,迁谪的哀愁,语气是优游不迫,舒缓而宁静的。然而正是在这优游不迫、舒缓宁静的语气之中,包孕着无限的忧郁与感伤。它的情调是深沉而悲凉的。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石鼎联句诗序

韩愈

元和七年十二月四日,衡山道士轩辕弥明自衡下来,旧与刘师服进士衡湘中相识,将过太白,知师服在京,夜抵其居宿。有校书郎侯喜,新有能诗声,夜与刘说诗。弥明在其侧,貌极丑,白须黑面,长颈而高结喉,中又作楚语,喜视之若无人。

弥明忽轩衣张眉,指炉中石鼎,谓喜曰:“子云能诗,能与我赋此乎?”刘见其老,颇貌敬之,不知其有文也。闻此说大喜,即援笔题其首两句,次传于喜。喜踊跃,即缀其下云云。道士哑然笑曰:“子诗如是而已乎!”即袖手竦肩,倚北墙坐,谓刘曰:“吾不解世俗书,子为我书。”因高吟曰:“龙头缩菌蠢,豕腹涨彭亨。”初不似经意,诗旨有似讥喜。二子相顾惭骇,欲以多穷之,即又为而传之喜,喜思益苦,务欲压道土,每营度欲出口吻,声鸣益悲,操笔欲书,将下复止,竟亦不能奇也。毕,即传道士,道土高踞大唱曰:“刘把笔,吾诗云云。”刘与侯皆已赋十余韵,弥明应之如响,皆颖脱含讥讽。夜尽三更,二子思竭不能续,因起谢曰:“尊师非世人也,某伏矣,愿为弟子,不敢更论诗。”道士谓刘曰:“把笔来,吾与汝就之。”即又唱出四十字,为八句。谓二子曰:“章不已就乎?”二子齐应曰:“就矣。”道士曰子皆不足与语此宁为文耶吾就子所能而作耳非吾之所学于师而能者也吾所能者子皆不足以闻也独文乎哉!二子大惧,皆起,立床下,拜曰:“先生称‘吾不解人间书’,敢问解何书?请闻此而已。”道士寂然若无闻也,累问不应。二子不自得,即退就座。

道士倚墙睡,鼻息如雷鸣。二子怛然失色,不敢喘。斯须,曙鼓动冬冬,二子亦困,遂坐睡。及觉,日已上,惊顾觅道士,不见。

(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士曰/子皆不足与语/此宁为文耶/吾就子所能而作耳/非吾之所学于师而能者也/吾所能者/子皆不足以闻也/独文乎哉

B.道士曰/子皆不足与语/此宁为文耶/吾就子所能而作耳/非吾之所学于师而能者也/吾所能者/子皆不足/以闻也独文乎哉

C.道士曰/子皆不足/与语此宁为文耶/吾就子所能而作耳/非吾之所学于师而能者也/吾所能者/子皆不足以闻也/独文乎哉

D.道士曰/子皆不足/与语此宁为文耶/吾就子所能而作耳/非吾之所学于师而能者也/吾所能者/子皆不足/以闻也独文乎哉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联句”是由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联结成篇。旧传最早的联句为汉武帝时的《柏梁台诗》,《红楼梦》第七十二回林黛玉与史湘云在凹晶馆写诗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

B.“诗序”相当于诗歌的前言,往往交代这首诗写作的缘起、经过、目的等,也有作者借题发挥表达某种情感或阐发某种见解的,《桃花园序》《兰亭集序》都有诗序的性质。

C.“床”在古代有多种含义,有坐卧的器具、安放器物的座架、井上的围栏等多项意思,本文指的是卧具,用途和今天的床相同。

D.“拜”是古代的一种礼节,与古代起居方式有关,宋代以前的古人多正坐,行拜礼必正坐。因行礼姿势不同或行礼次数差异,拜礼有不同的名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A.本文虽为诗序,但人物刻画形象生动,多处用对比抑扬的手法,情节起伏,轩辕弥明相貌奇古而又满腹才华、行止无踪的形象又给文章增添了传奇色彩。

B.轩辕弥明写诗刻画石鼎像龙头一样短小臃肿,像猪一样大腹便便,有意无意间讽刺了某些腹内空虚却炫耀才能的人。

C.联诗过程中,侯喜与刘师服感觉受到讽刺,想写出更多诗句来压倒轩辕弥明,但二人搜肠刮肚却最终写不下去了,窘态百出,刘师服替二人把诗作完。

D.轩辕弥明相貌丑陋,但神态豪迈,侯喜对他不屑一顾,刘师服也只是因为他年老而表面上尊敬他,听到轩辕弥明指鼎作诗的建议,高兴地接受了,想趁机奚落一下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此说大喜,即援笔题其首两句,次传于喜。喜踊跃,即缀其下云云。

(2)每营度欲出口吻,声鸣益悲,操笔欲书,将下复止,竟亦不能奇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筷子漫谈

①概览大千世界,综观天下苍生,其进餐工具大体可分为三类。欧美人惯用刀、叉、匙,一餐而三器并用,考究而繁琐;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居民,至今仍以手抓食,古朴而粗犷;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则使用筷子,简易而便捷。对自己祖先所发明并沿用至今的筷子,国人情有独钟。

②中华大地是筷子的故乡,先人用筷子进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外观上看,筷子由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十分简陋,但经国人巧手掌控,则夹、挑、拨、拌、扒、戳等无所不能。锋之所指,美味尽收;取舍自如,纵横桌上。堪称使用方便,价廉物美。

③可以想像,远古时期洪荒满目,文明未启。人们采摘渔猎,以生食过活。我们的祖先肯定也经历过用手抓、捧而食的阶段。但懂得用火后,开始享用熟食,吃热烫的食物时,再直接用手取之,则不美也。于是自然就会想到用木棍儿夹之,以为佐助。天长日久,人们便练就了用木棍儿取食的本领,这就是人们使用筷子的由来。

④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当年处于荒野的环境中,人类生活在森林、草丛、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莫过于树木、竹枝。于是先民就随手采摘细竹和树枝来捞取熟食。正因如此,细棍儿、修竹等,经过先民烤物时的拨弄,急取烫食时的捞夹,蒸煮谷黍时的搅拌等,筷子的雏形已呼之欲出。从当今筷子的形体考察,仍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诚“大朴胜华”之典型也。

⑤筷子古名曰“箸”。《韩非子•喻老》中,有“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之语。由此可见,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时期。

⑥箸之易名为筷,亦有成说。明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讳俗,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以“幡布”为“抹布”。船家希望行船时安顺平稳,到码头捷足先登,亦在情理之中。“快”又大多以竹制成,就在“快”字头上添个“竹”字头,“筷”字乃成;而近代汉语中,单音节名词有向双音节名词发展的趋势,方法便是在字后加“子”,于是“筷子”乃应运而生。

⑦筷子的种类甚多,制材五花八门。春秋时期便已有牙箸、玉箸,秦汉时期有铜箸、铁箸,盛唐时有漆箸、金箸、银箸、象牙箸等,发展至今,筷子的种类造型更是层出不穷,色彩、图案亦是五彩纷呈。可以说,筷子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还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审美享受。

⑧我国是礼仪之邦,行为举止讲求合情入理,日常生活中对筷子的使用也很有讲究。用筷子的正确方法是一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上端,另外三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且筷子的两端要对齐。用餐前,筷子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正中。要做到彬彬有礼,雍容大方,使用筷子就应有所讲究,不能随心所欲。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关于筷子的特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筷子由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外观粗朴简陋,但国人对其情有独钟。

B.筷子的种类造型众多,色彩、图案亦是五彩纷呈。

C.筷子经国人巧手掌控,夹、挑、拨、拌、扒、戳等无所不能,堪称使用方便。

D.筷子因其取材为木材和竹子,价廉物美。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筷子古名为“箸”,其历史可追溯到商纣时期,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

B.“筷子”一词的由来有成说。据叫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的记载可知,吴中民间船家讳言“住”字,故更名为“筷子”。

C.筷子因其制材、造型、色彩、图案等种类众多、五彩纷呈,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的同时,还带来审美享受。

D.筷子虽然只是吃饭的工具,但日常生活中正确地使用筷子也是举止文明的表现。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筷子比考究而繁琐的刀、叉、匙一餐三器并用使用起来简易、便捷,比以手抓食礼貌、文明,由此可以看出东方智慧的独特之处。

B.用餐前筷子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正中。生活中人们使用物品均应有所讲究,不能随心所欲,这是一种礼仪文化。

C.《韩非子•喻老》篇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因为筷子只应该“大朴胜华”。

D.作家郭永秀有诗云“五指微拢/轻轻夹起五千年的芬芳”,在这里,筷子已不只是一种器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中任何一件物品探究起来都和文化有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何弥合社会信任链条,是摆在微博面前的现实问题。                                    ,于是,在这个时期,社会化的手段就成为治理微博乱象的“次优选择”。

从现实情况看,市场化的手段在重塑微博公信力上是不得力的

人们寄希望于制度建设的得力

可供选择的力量无外乎三种——政府、市场和社会

于是人们便将目光聚焦在政府和社会上,而政府理所当然成为了首选

然而,制度建设始终跑不过互联网传播平台的飞速发展

呼吁加强法制和信息认证机制建设,完善微博的管理办法

A.④②⑥①③⑤       B.④②⑤⑥①③

C.③①④②⑥⑤       D.③①②④⑤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年来,通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东京国际书展、首尔国际图书展等平台,使中国出版机构与相关国家的文学版权交易不仅越来越活跃,而且逐步走向规范。

B.环保部发布通知,要求北京、天津、上海、河北等13省区市开展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  

编制试点工作,目前,北京已经开始进行污染源排放清单的论证和编制。

C.根据数据显示,如今苏州市范围内共有养老机构221家、机构养老床位5791 5张,千名   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384张,供求极不平衡。苏州面临着养老服务的严峻挑战。

D.一个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需要经历不断成熟、主动推广并被社会所认识和认可的过程,

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有的成果在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内仍可持续可能衍生商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