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陈忠实自述人生路 陈忠实 ①我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陈忠实自述人生路

陈忠实

①我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听说我的老爷(父亲的爷爷)曾经是私塾先生,而我的父亲已经是一个纯粹的农民,是村子里头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的农民。

②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入学,1962年高中毕业回乡,之后作过乡村学校的民办教师、乡和区的干部,整整16年。对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的了解,是这段生活给予我的。1978年秋天,我调入西安郊区文化馆。我再三地审视自己,还是决定离开基层行政部门转入文化单位,去读书、去反省以便皈依文学。1982年冬天,我调到省作协专业创作组。在取得对时间的完全支配权之后,我决定干脆归老家,彻底清静下来,去读书,去回嚼20年里在乡村基层工作的生活积蓄,去写属于自己的小说。

③我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文学作品,尚不知世间有“作家”和“小说”。上初中时我阅读的头一本小说是《三里湾》,这也是我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小说。赵树理对我来说是陌生的,而三里湾的农民和农村生活对我来说却是再熟识不过的。这本书把我有关农村的生活记忆复活了,也是我第一次验证了自己关于乡村、关于农民的印象和体验,如同看到自己和熟识的乡邻旧生活的照片。我随之把赵树理已经出版的小说全部借来阅读了。也就在阅读赵树理小说的浓厚兴趣里,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是在初中二年级的一次自选题作文课上写下的。

④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我的兴趣就不仅仅局限于验证自己的生活印象了。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幅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画卷所有这些震撼人心的书籍,使我的眼睛摆脱开家乡灞河川道那条狭窄的天地,了解到在黄土高原的夹缝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父亲自幼对我的教诲,比如说人要忠诚老实啦,本分啦,勤俭啦,就不再具有权威的力量。我尊重人的这些美德和规范,却更崇尚一种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一种为事业、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忍不拔和无所畏惧的品质。

⑤父亲对我的要求很实际,要我念点儿书,识得字儿就行了,他劝我做个农民,回乡种庄稼。开始我听信他的话,后来就觉得让我挖一辈子土粪而只求得一碗饱饭,我的一生的年华就算虚度了。我不能过那种只求温饱而无理想追求的猪一样的生活。大约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想搞文学创作的理想就基本形成了。

⑥而我面对的现实是:高考落第。我们村子里第一个高中毕业生回乡当农民,成为一个念书无用的活标本,很使一些供给孩子读书的人心里绽了劲儿。我的压力又添了许多。在这种别无选择的状况下,我选择了一条文学创作的路,这实际上无异于冒险。我阅读过中外一些作家成长道路的文章,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在文学上有建树的人当中,幸运儿比不幸的人要少得多。要想比常人多有建树,多有成就,首先要比常人付出多倍的劳动,要忍受难以忍受的艰辛甚至是痛苦的折磨。有了这种从旁人身上得到的生活经验,我比较切实地确定了自己的道路,消除了过去太多的轻易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这就是静下心来,努力自修。

⑦我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程,自学四年,练习基本功,争取四年后发表第一篇作品,就算在“我的大学”领到毕业证了。我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当然,我忍受过许多在我的孩子这一代人难以理解的艰难和痛苦,包括饥饿以及比鼓励要更多的嘲讽,甚至意料不到的折磨与打击。

⑧我在爱上文学的同时,就知道了人类存在着凡人与天才的极大差别。这个天才搅和得我十分矛盾而又痛苦,每一次接到退稿信的第一反应,就是越来越清楚地确信自己属于非天才类型。尤其想到刘绍棠戴着红领巾时就蜚声文坛的难以理解的事实,我甚至悲哀起来了。我用鲁迅先生“天才即勤奋”的哲理与自己头脑中那个威胁极大的天才的魔影相抗衡,而终于坚持不辍。如果鲁迅先生不是欺骗,我愿意付出世界上最勤奋的人所能付出的全部苦心和苦力,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陈忠实曾凭《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等。在《白鹿原》的开头,他用一页纸的篇幅写下了巴尔扎克的一句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他指出,《白鹿原》的灵魂就是中国人从帝制之下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精神剥离的过程,剥去腐朽,滋长新生。

(蒋肖斌《<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去世 带走“一个民族的秘史”》)

②关于《白鹿原》的写作,陈忠实写过一本《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的小册子。“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源自作家海明威。陈忠实说“这句话很准确,可以说把作家的个性化追求一语道破了。”

(摘自20120921《新华每日电讯》)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为了更好地进行文学创作,陈忠实用了整整16年的时间在基层了解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并在再三思考下放弃了省作协的工作,回到老家静心创作。

B《三里湾》展示的农民和农村生活对陈忠实来说非常熟悉,这使他验证了自己关于乡村和农民的印象、体验,文学梦在他心中也不再那么遥远了。

C.陈忠实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了作品,这超出了他之前对自己的预期,是他不断忍受痛苦,克服折磨与打击,静心自修而取得的成绩。

D.陈忠实为自己不是天才而痛苦,同时又以鲁迅的话来自勉,最终凭借勤奋努力和坚持不辍创作出了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著作《白鹿原》。

E.追逐文学理想的过程中,赵树理、海明威、巴尔扎克、刘绍棠等中外名家的创作及其主张都对陈忠实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2.陈忠实的文学素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请结合材料概括并简要分析。

3.这篇自传,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4.为了实现理想,陈忠实是如何直面现实中的种种困境的?你认为应如何处理个人理想与父母期待之间的矛盾?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1.C,D,E;A.B不给分。 2. ①广泛阅读丰富的文学作品,激活生活体验,也开拓视野:头一本小说《三里湾》复活了陈忠 实有关农村的生活记忆,接下来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其展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 ②在兴趣驱使下, 进行文学创作实践:在阅读赵树理小说的浓厚兴趣里,在初中二年级的一次自选题作文课上,陈忠实 写下了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 ③静下心来,努力自修,练习基本功:争取四年后发表第一 篇作品,就算在“我的大学”领到毕业证了,结果是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 (每点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3点可得满分。) 3. ①选材上偏重文学生涯,主要写自己文学梦的成熟及一步步追求文学梦的过程; ②夹叙夹议写生 平与写人生思考二者交融,字里行间充溢着深沉的感喟; ③语言风格朴实厚重,感情真挚而深警语迭 出。 (每点2分。答出3点可得满分。) 4.第一问:①尊重父亲提倡的美德和规范,却更崇尚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和无所畏惧的品质。②从 旁人身上得到生活经验,消除轻易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静下心来,努力自修。③忍受艰难和痛苦, 包括饥饿以及比鼓励要更多的嘲讽,甚至折磨与打击。④付出世界上最勤奋的人所能付出的全部苦心 和苦力,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第二问:①观点:我认为应该尊重父母的价值观,但要打破他们目光的局限性,勇敢追求适合自己的 人生目标。②文本:陈忠实尊重父亲所教诲的忠诚老实,本分勤俭等做人的美德和规范,但不 能服从其“挖一辈子土粪,求得一碗饱饭” 的人生追求,他坚定了“搞文学创作的理想”,《白鹿原》 等品的成功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第一问每点1分,答满四点可得满分4分。第二问观点 2 分,结合材料2分。第二问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1】此题要求选出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选项,需要逐项分析。A项,“用了整整16年的时间在基层了解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 和“放弃了省作协的工作”错; B项,“文学梦在他心中也不再那么遥远了”文中并未提及;E项,文中没有“刘绍棠”对陈忠实创作产生影响的表述。 【考点定位】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此题解答要注意结合文本,加以比对,从选项中寻找细微不同,做一判断,注意对每一项的说法做一判断,注意一些内容的过于绝对或者无中生有等方面都有可能设置错误选项,应该注意。如本题的B项,在文本中就没有提及。 2.2】这是一道文意的概括题目,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 条作答。从“头一本小说《三里湾》复活了陈忠实有关农村的生活记忆,接下来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 品为其展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在阅读赵树理小说的浓厚兴趣里,在初中二年级的一次自选题作文课 上,陈忠实写下了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争取四年后发表第一篇作品,就算在“我的大学” 领到毕业证了,结果是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等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其实是一道“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一类的试题,应力求全面、准确。如何全面准确地 筛选、整合传记文本中的信息呢?首先要整体阅读感知全文,把握传记的主要内容(人物的思想、 主张、个性及其相关事件)。要善于利用标题、首段起领、尾段总括以及文中的评议句等来快速提 取有关传主的关键信息;其次是依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筛选的目标与标准;第三,通览全文, 确信息筛选的范围,然后在其范围内找寻关键句,或提取重组、或概括转述,力求语言简明、连贯, 切忌大而无当,机械照抄。如本题大三个要点,需要逐一归纳概括得知。 3.3】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是哪类传记类文体,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做一分析。一般从选材上、写法上、语言风格等方面加以归纳概括,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此题是要分析写作特色,应从文本写作素材、具体写法以及语言特色等几个方面加以归纳,注意联系文本内容,注意阐述语句。着重从文本中的相关叙写出发,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4】此题第一问,考查的是信息归纳,只要从文本中找准答题区间,按照顺序对相关语句加以概括 即可。比如:尊重父亲提倡的美德和规范,从旁人身上得到生活经验,消除轻易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忍受艰难和痛苦,付出世界上最勤奋的人所能付出的全部苦心等;至于第二问,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联系文中相关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理解答题,注意答题不可主观化,要依据文意解答。本题可结合文本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内容逐一加以分析,注意内容要全面,语句要流畅。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有两个要求,一是正确解读文本,辨清传主传者立场,二是要联系社会现实,上下纵横立体考察,在对传记本身的情感态度有了客观的认识之后,做出自己的评价,三是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合理规范阐述,必须对这些认识进行综合提炼整合,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但观点必须正确,之后,必须援引文本里的事实、细节对传主与传者的立场态度进行有条理的解读,然后再把这些解读的结论与自己所能联系的事实结合起来分析即可。本题中,第一问较为简单,第二问,开放性题目,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但要自圆其说、有理有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农民贵族

周海亮

为成为贵族,他付出了多年时间的努力。现在,他终于有资格瞧不起他身边的土豪了。

他认为他们仅仅是土豪,而他才是真正的贵族。虽然贵族不是隐士,但贵族绝不可以天天混迹在令人讨厌的嘈杂的市井。而他,终于在静谧的大山里,有了一处他曾经梦寐以求的独属于他的宅院。

宅院并不豪华,这正是他所追求的原生态风格。每年他都会抽出几个月的时间,来到这个山野宅院,享受他世外桃源般的贵族生活。

那天,他躺在门口的藤椅里喝茶,邂逅一个进山砍柴的老农。他将老农请进来参观他的宅院,他给老农倒茶,上水果,并与老农闲聊。

你怎么会住在这里?老农问他,看你的模样应该是有钱人吧?但是这里,兔子都不屙屎

我来这里是想享受真正安静的贵族生活。他说,您看看我的房子,是不是很棒?

老农四下看看。凑和吧。

怎么是凑和呢?他说,这房子是用石头和木头建造起来的,墙是土坯墙,我连砖都没有用。知道为什么不用砖吗?用砖,就失去了原始和粗犷的味道

这不稀罕。老农撇撇嘴,说,俺们那个村子,家家都是这样的房子。

光房子还不行。他说,您看看院子里的这些花草,都是我从附近的山上移栽过来的。

这更不稀罕了。老农说,俺们村里遍地都是这些花草,想避都避不开,看得俺们烦。

您再尝尝这些水果。他说,全都是从附近收来的。绝对纯绿色无公害

那你认为俺们吃的水果都是污染过的?老农说,老实跟你说,俺种了一辈子地,从来就不知道化肥是怎么回事

我现在天天粗茶淡饭。他说,大饼子,小米粥,野菜,山上的绿茶我一口酒都不喝

俺也是啊。老农说。

我现在不用电话,不用电脑,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他说。

俺也是啊。老农说。

我现在基本与世隔绝。他说,除了每天去我自己开的那块地里浇浇水,拔拔草,回来就是喝茶,睡觉,晒太阳

俺也是啊!老农说。

咱俩不一样的。他有点急了,虽然咱俩吃着同样的饭,做着同样的事情,但我是贵族,您不是。

俺看差不多

肯定不一样。他说,我现在无欲无求,吃得饱,睡得香,就算天塌下来,也不关我的事情

那你认为俺还指望发大财?还是想再娶房老婆?老农说,俺和俺们村里的人每天都过着你说的这种生活,咱们都是一样的

绝对不一样!他真的急了,咱们怎么能一样呢?你生在乡下,长在乡下,你的职业就是农民,你做这些事太正常。而我呢?我是用了这么多年的时间才熬到了现在这种生活状态。什么状态?贵族的状态!现在,我有钱做这些事,有时间做这些事,有资格做这些事种花,种菜,劈菜,喂马,住木屋,吃绿色食品,呼吸富含负离子的新鲜空气,这不是贵族的生活是什么?你知道我是怎么熬到这一步的吗?先玩命地赚钱,再玩命地健身,最后玩命地让自己厌倦城市里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以及虚伪的交际

你这么说,俺总算弄明白了。老农笑笑说,咱俩唯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你是玩命才成了贵族,俺一生下来就是贵族。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年第5期,有改动)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集中叙述了自认为“贵族”的“他”的一系列外在表现,而完全隐匿“贵族”内在精神气质,为的正是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贵族”的内涵。

B.小说没有刻意地去塑造人物,主要以行动描写和对话式的叙事表现人物个性,让人物“他”自己用行动完成对“贵族”形象的塑造。

C.小说的故事架构奇诡独特,完全在“贵族”与老农的对话中展开,叙述风格沉稳老练,在不徐不疾中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D.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老农说,“咱俩唯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你是玩命才成了贵族,俺一生下来就是贵族”,令读者读后忍不住会心一笑。

E.两个形象的最大不同是:“贵族”有可以选择的权利,当他厌倦这种生活时,他可以改变;而老农虽然觉得那些花花草草厌烦,却无从改变,只能认命。

2.“他”认为要成为“贵族”须满足哪些条件?请结合他的生活经历简要分析。

3.“老农”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老农说,“你是玩命才成了贵族,俺一生下来就是贵族。”你同意老农的观点吗?请说说你对“贵族”的看法,并结合小说中“他”和“老农”两个人物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                               ”两句塑造了一个衣饰鲜艳多彩,散发芳草香气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以此来表明自己高洁美好的品格。

(2)《琵琶行》中琵琶女一曲终了,“                                ”二句从侧面写出了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其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3)孔子提出“                           。”这表明,无论交往的对象是否贤明,君子都会从对方身上得到有益于自身修养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桂枝香  观木樨有感,寄吕郎中

天高气肃,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桂子初收,三十六宫都足。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    

是天上余香剩馥。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芙蓉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

【注】①“木樨”为桂花的一种逢秋开放花小香浓。②陈亮(1143年—1194年):一生力主抗金,竭忧于国事。此词或作于孝宗淳熙六年(1179)秋。陈去看望曾任礼部郎官吕祖谦,两人纵论天下大事到夜半。吕说:不要以为当世不能用您。并对陈亮表示支持快慰。③三十六宫:这里借指人间。④芙蓉:暗指杜甫“芙蓉小苑入边愁”之句。

1.下阕“芙蓉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一句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2.此词处处摹花之魂,又处处见作者风骨,你从词中读出了哪些崇高之美?请结合写桂花之处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文明初,举进士。

时高宗崩于东都,将迁梓宫长安。于是,关中无岁,子昂盛言东都胜垲,亦可营山陵。武后奇其才,召见金华殿。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太学,即上言:“臣愿陛下为唐恢万世之业,相国南郊,建明堂。乃月孟春,躬藉田、亲蚕以劝农桑,三老、五更以教孝悌,明讼恤狱以息淫刑修文德以止干戈,察孝廉以除贪吏。”又言:“‘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奈何为天下而轻礼乐哉?愿引胄子使归太学,国家之大务不可废已。”

    后召见,赐笔札中书省,令条上利害。子昂对三事。其一言:昔尧舜不下席而化天下,盖黜陟幽明。陛下知难得人,则不如少出使。其二言:国家兴衰,在县令也。今吏部调县令如补一尉,但计资考,不求贤良。故庸人皆任县令,教化之陵迟,顾不甚哉!其三言:宜脩文德,去刑罚,劝农桑,以息疲民。蛮夷知中国有圣王,必累译至矣。

    于时,吐蕃、九姓叛。子昂上疏曰:“盗兴则安北不全,甘、凉以往,跷以待陷,后为边患,祸未可量。此国家大机,不可失也。”其后吐蕃果入寇,终后世为边患最甚。后复召见,使论为政之要,适时不便者,毋援上古,角空言。子昂乃奏八科:一措刑,二官人,三知贤,四去疑,五招谏,六劝赏,七息兵,八安宗子。俄迁右卫胄曹参军。虽数召见问政事,论亦详切,顾奏闻辄罢。

圣历初,以父老,解官归侍,诏以官供养。会父丧,庐冢次,每哀恸,闻者为涕。县令段简贪暴,闻其富,欲害子昂,家人纳钱二十万缗。简薄其赂,捕送狱中。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佑,吾殆死乎!”果死狱中,年四十三。

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所论著,当世以为法。大历中,东川节度使李叔明为立旌德碑于梓州,而学堂至今犹存。

(节选自《新唐书·陈子昂传》,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

B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

C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

D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陵”都具有高大、雄伟、永久”之义,君主喻为“山陵”,天子去世被称为“山陵崩”。而诸侯死曰大夫死不禄

B.“三老五更乡官之名年老致仕而有经验之乡间耆老担任,掌管教化,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皇帝向三老五更示敬时,跪拜之礼

C.“蛮夷”是我国古代对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泛称,包括南蛮和东夷;近代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其中的“夷”则是指西洋人。

D.“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出师表》、《陈情表》都是这种文体;“表”还可做动词,是“以表上奏”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陈子昂生性耿介,直言敢谏唐高宗病逝于洛阳,武执掌朝政,迁梓宫归葬长安。子昂闻后,上书极力陈说洛阳可建山陵,武看后,叹其才,授予他官职。

B.陈子昂心怀苍生,体恤百姓。提出使臣劳乏百姓、多派贤良担任县令、让百姓休养生息武后也多次召见他询问政事,言辞详尽急切,最终总是付诸实践。

C.陈子昂对天下有忧患意识,对边防颇有远见。他提出必须保全安北府,否则成为,灾祸不堪设想。后来吐蕃果然入侵,成为后世最严重的边患。

D.陈子昂引领初唐一代文风。他提倡文辞质朴内容充实的风雅正道,其论著成为时人创作的法则后人给了他很高的评价立旌德碑、建学堂纪念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养三老、五更以教孝悌,明讼恤狱以息淫刑,文德以止干戈,察孝廉以除贪吏

2简薄其赂,捕送狱中。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祐,吾殆死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我国古代的士人阶层,或置产、或传学、或立德、或垂训,为“使子弟佳”大费苦心,诉诸文字,便形成了丰厚的“家训”遗产。

最早成系统的“家训”之作,当推东汉著名学者班昭的《女诫》。该书提出了妇女的“四行”,即德、言、容、功,并解释说:“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这就是后世备受批判的“四德”了。其实平心而论,这“四德”在它的时代背景,并不显得苛刻;甚至大部分仍然切合当今社会对女性的一般期待,比动辄以“女汉子” “吃货”自居的怪风,不知雅正多少。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女性不妨看看《女诫》,择其善者而从之。须知女性对家风的养成,作用恐怕要大于男性。

《颜氏家训》一般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家训”著作,作者颜之推。内容分为子弟教育、家庭关系、道德修养、为人处世、讨论学问等方方面面。其论教子:“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谈学习经验,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他举自己的例子:“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总之,谆谆善诱,论理通达,常举所知所见之事以为例证,足见其用心之敦厚,我们学其事理,更可学其敦厚。

《了凡四训》在“家训”类著作中知名度最高,充满了正能量。其作者袁黄,号了凡,幼逢异人,算定某年应某试、得第几、任何官、某岁寿终、竟无子嗣,因为一一效验,所以便安分守己,不多贪求。一日拜访云谷禅师,云谷笑其只是个“凡夫”,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又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从此之后,了凡行善积德,终于赢得了升官、延寿、得子等等诸多福报。佛教的因果观于世道人心的警戒与鼓励作用,不知世间何物可以比拟。即退一步不讲因果,了凡先生信命而不为命数所限、勇猛精进的精神,真足以振奋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真足以开拓万古心胸!这最后一段话,真能荡人心魄,使人勇猛精进!

时至今日,“家训”“家教”“家风”的缺失,造成某些年轻人无所敬畏,没有规矩。其实,个人性格、行为习惯、思维模式都是在家庭中养成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之下,我们倡导“家训”“家风”“家教”,绝不是提倡以“家庭” “伦理”的“道义责任”,去侵犯公民的权利,去绑架家庭成员的生活,而是要告诫民众:我们迫切需要的德性、教养、规矩,的确要以家庭为最重要的养成之所!这也是读“家训”、立“家教”、养“家风”的主旨所在!

(摘编自池玉玺《谈谈我国的几本重要“家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的士人阶层,为“使子弟佳”付出种种努力,可谓大费苦心,训诫诉诸文字,便形成了丰厚的“家训”遗产。

B“妇德”并不强求才明绝异,而是重在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妇功,也不苛求工巧过人,而是强调专心纺绩,洁齐酒食。

C其实平心而论,“四德”不仅在它的时代背景下,并不显得苛刻,而且大部分仍然切合当今社会人们对他人的一般期待。

D妇女解放不代表妇女放纵,动辄以“女汉子”“吃货”自居的做派,与备受批判的“四德”比起来,实在有失雅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父母对子女该禁止的就要禁止,该诃责就要诃责否则子女将养成骄纵的坏习惯,及至长大,他们的德行也就败坏了

B.颜之推常举所知所见之事以为例证,在子弟教育、家庭关系、道德修养、为人处世、讨论学问等方方面面,体现敦厚的事理。

C.云谷禅师告诉了凡:只有凡人才有“数”,极善之人与极恶之人,“数”皆拘他不定。这是想激励了凡做极善之人,改变命数。

D.“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一段话闪耀古今,无论何时读起来,都能荡人心魄,使人勇猛精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性对家风的养成,作用恐怕要大于男性,所以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女性看看《女诫》,择其善者而从之,是很有必要的。

B《颜氏家训》中出现《灵光殿赋》的记述,了凡先生受到云谷禅师的点化,这都从某种意义上表明佛教的因果观于世道人心有重要的警戒与鼓励作用。

C时至今日,一些败坏社会风气的“官二代”“富二代”着实让人痛心,这与 “家训”“家教”“家风”的缺失不无关系。

D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之下,我们重读经典家训,是为了告诫民众:我们迫切需要的德性、教养、规矩,的确要以家庭为最重要的养成之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