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宇文测,字澄镜,太祖之族子也。高祖中山、曾祖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

宇文测,字澄镜,太祖之族子也。高祖中山、曾祖豆颓、祖骐驎、父永,仕魏,位并显达。

测性沉密,少笃学,每旬月不窥户牖。起家奉朝请、殿中侍御史,累迁司徒右长史、安东将军。尚宣武女阳平公主,拜驸马都尉。及魏孝武疑齐神武有异图,诏测诣太祖言,令密为之备。太祖见之甚欢。使还,封广川县,邑五百户。寻从孝武西迁,进爵为

太祖为丞相,以测为右长史,军国政事,多委任之。又令测详定宗室昭穆远近,附于属籍。通直散骑常侍、黄门侍郎。大统四年,侍中、长史。六年,坐事免。寻除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行汾州事。测政存简惠,颇得民和。地接东魏,数相钞窃,或有获其为寇者,多缚送之。测皆命解缚,置之宾馆,然后引与相见,如客礼焉。仍设酒肴宴劳,放还其国,并给粮饩,卫送出境。自是东魏人大惭,乃不为寇。汾、晋之间,各安其业。两界之民,遂通庆吊,不复为仇雠矣。时论称之,方于羊叔子。或有告测与外境交通,怀贰心者。太祖怒曰:“测为我安边,吾知其无贰志,何为间我骨肉,生此贝锦!”乃命斩之。仍许测以便宜从事。

八年,金紫光禄大夫,行绥州事。每岁河冰合后突厥即来寇掠先是常预遣居民入城堡以避之测至皆令安堵如旧。乃于要路数百处并多积柴,仍远斥候,知其动静。是年十二月,突厥从连谷入寇,去界数十里。测命积柴之处,一时纵火。突厥谓有大军至,惧而遁走,自相蹂践,委弃杂畜及辎重不可胜数。测徐率所部收之,分给百姓。自是突厥不敢复至。测因请置戍兵以备之。十年,征拜太子少保。十二年十月,卒于位,时年五十八。太祖伤悼,亲临恸焉。仍令水池公护监护丧事。赠本官,曰靖。

测性仁恕,好施与,衣食之外,家无蓄积。在洛阳之日,曾被窃盗,所失物,即其妻阳平公主之衣服也。州县擒盗,并物俱获。测恐此盗坐之以死,乃不认焉。遂遇赦得免。盗既感恩,因请为测左右。及测从魏孝武西迁,事极狼狈,此人亦从测入关,竟无异志。子该嗣。历官内外,位至上开府仪同三司、临淄县公。测弟深。

史臣曰:宇文测昆季,政绩谋猷,咸有可述,其当时之良臣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岁河冰合后/突厥即来寇掠/先是/常预遣居民入城堡/以避之测至/皆令安堵如旧

B每岁河冰合后/突厥即来寇掠先/是常预/遣居民入城堡以避之/测至/皆令安堵如旧

C每岁河冰合后/突厥即来寇掠/先是/常预遣居民入城堡以避之/测至/皆令安堵如旧

D每岁河冰合后/突厥即来寇掠/先是常预/遣居民入城堡/以避之测至/皆令安堵如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驸马都尉,官职名,掌管副车之马。我国东汉以后称帝王女婿为“驸马”,即因驸马都尉而得名。

B除、拜、加、转,表示古代官吏的授职或调动的情况;伯、公,指的是爵位,从等级看,公高于伯。

C突厥,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也是世界历史上古老的民族之一。

D谥,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身份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称号,叫谥号,即用一两个带歌颂褒扬性质的字对死者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宇文测出身官宦,家世显赫。从高祖宇文中山到父亲宇文永,都任职北魏,地位显达;他本人是皇族子孙、宣武女婿,一生任职众多;弟弟宇文深,一代良臣;儿子宇文该继承爵禄,历任官职,地位尊崇。

B宇文测性格沉稳,施政仁厚。他年少读书时,常常十天整月地目不窥园;在汾州任职时,对前来侵掠的东魏人,他像对待客人一样以礼相待,使东魏人大受感动,从此以后两界百姓,安居乐业。

C宇文测戍边有方,足智多谋。在绥州时,面对突厥的入侵,他命令事先在重要道路上堆积柴草的地方同时点火,使敌人误以为大军到来而溃逃,己方收获无数。此后,他请求朝廷加强防备。

D宇文测为人宽厚,颇得人心。在洛阳的时候,他宽容了偷他妻子衣服的盗贼,使这个盗贼受到感化,在西迁入关,事情极其窘迫的情况下,这个盗贼伴随在他身边,一直忠心耿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测为我安边,吾知其无贰志,何为间我骨肉,生此贝锦!

(2)测恐此盗坐之以死,乃不认焉。遂遇赦得免。盗既感恩,因请为测左右。

 

1.C 2.D 3.B 4. (1)宇文测替我安定(安抚)边疆,我知道他没有二心,为什么要离间我们骨肉,编造这等谗言(坏话)! (2)文测担心盗贼因此被处死,就(竟然)不认赃物。盗贼于是遇赦得以免罪。这个盗贼感激大恩,于是请求当宇文测的随从。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每岁河冰合后突厥即来寇掠先是常预遣居民入城堡以避之测至皆令安堵如旧”,这段话断句可先从容易的地方段,人名官名不能分开:“突厥”“每岁”“先是”“居民” “城堡”不能分开,再结合这句话前后词语可断为:每岁河冰合后/突厥即来寇掠/先是/常预遣居民入城堡以避之/测至/皆令安堵如旧。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如本题借助人名官名不能分开:“突厥”“每岁”“先是”“居民”“城堡”不能分开,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 2.D项中谥号不全是带歌颂褒扬性质。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为东亚(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此外,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但不是每个东亚古代国家都用谥号。根据对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表明,迟至周穆王前后,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加以谥号的做法已比较多。古代除对帝王可以称呼其"谥号"外,称呼大臣、学者名流的"谥号"也是一种尊重的称呼;有些人的谥号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如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等。后期,赐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平时需要积累。 3.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B项中“对前来侵掠的东魏人”错,是“对前来侵掠而被抓获的东魏人”。 4.固定人名保留“宇文测”,安——安定,贰志——二心,何为——为什么,间——离间,贝锦——谗言。(2)恐——担心,坐——判处,乃——竟然,左右——随从。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安”“何为”“恐”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宇文测,字澄镜,是太祖的同族子孙。宇文测的高祖宇文中山、曾祖宇文豆秃、祖父宇文麒麟、父亲宇文永,在北魏做官,地位都很显贵。 宇文测性情深沉严谨,年少好学,常常十天整月不看窗外。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奉朝请、殿中侍御史的职位,多次提升担任司徒右长史、安东将军。娶宣武帝的女儿阳平公主为妻,官拜驸马都尉。等到魏孝武帝疑心齐神武帝有谋反的意图,孝武帝便下诏派宇文测赶去报告太祖,命令太祖秘密作好准备。太祖见到宇文测非常高兴。出使回来,宇文测被封为广川县伯,食邑五百户。不久,跟从孝武帝西入长安,晋升为公爵。 太祖做丞相的时候,把宇文测任命为右长史,军国政事,大多委托让他处理。又命令宇文测详细确定宗室的辈次排列亲疏远近,附于家族册籍。授予宇文测通直散骑常侍、黄门侍郎。大统四年,授予宇文测侍中、长史等职。六年,因为犯事被免职。不久又被任命为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行汾州事务。宇文测为政简要而存仁惠,使得百姓欢心。州境与东魏接壤,东魏人屡次来掠夺盗窃。有时候抓获东魏来侵略的人,大多绑送给宇文测。宇文测都命令解开绑缚,安置他们在宾馆里,然后接见他们,像对待宾客一样礼待他们。并设酒宴慰问,放他们回国,并发给粮食,护送他们出境。从此东魏人大感惭愧,于是不再来侵扰。汾州、晋州之间,各自安于其业。边界两边的百姓,互相参加婚丧之礼,不再成为仇敌。当时的舆论称颂他,把他比为羊叔子。有人告发宇文测与东魏勾结,怀有二心。太祖发怒道:“宇文测替我安定边境,我知道他没有二心,为什么离间我们骨肉,编造这些谗言!”于是命令将进谗言的人斩了。仍然允许宇文测根据情况,自行处理边境事务。 八年,朝廷加授宇文测为金紫光禄大夫,调他执掌绥州事务。每年河水结冰合成一片后,突厥就入侵抢掠,此前官府常常预先让居民迁入城堡以躲避突厥人。宇文测来到以后,都命令百姓像以前一样安居。于是在要道数百处堆积大量柴草,派出巡逻兵到远处巡查,了解突厥人的动静。这一年十二月,突厥从连谷入侵,离边界还有几十里。宇文测命令堆积柴草的地方,同时点火。突厥人以为有大军到了,惊惧而逃,自相践踏,丢弃的各种牲畜及军用物资不可胜数。宇文测不慌不忙地率领部下收拾突厥弃下的财物,分给百姓。从此突厥人不敢再来入侵。宇文测于是请求朝廷设置守卫的士兵用以防备突厥人。十年,朝廷征召宇文测回朝廷用他为太子少保。十二年十月,宇文测死于他所任的职位上,时年五十八岁。太祖伤心悼念,亲临现场,为他痛哭。又令水池公宇文护监理丧事。追赠本来的官职,谥号为“靖”。 宇文测性情仁爱宽容,喜欢施舍财物周济别人,衣物食品之外,家中没有积蓄。在洛阳的时候,他家中曾被人盗窃,所失去的物品,就是他妻子阳平公主的衣服。州县官府捉住盗贼,连同赃物一并起获。宇文测担心盗贼因罪被处死,就(竟然)不认赃物。盗贼后来遇赦得以免罪。盗贼感激他,就请求当宇文测的随从。等到宇文测跟从孝武帝西迁,事情极其窘迫,这个人也跟随宇文测入关,始终毫无二心。宇文测的儿子宇文该继承爵禄,他先后在朝廷内外做官,官位达到上开府仪同三司、临淄县公。宇文测的弟弟是宇文深。 史臣说:宇文测兄弟,政绩和谋略,都有可以称道的,大概可算是当时的良臣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发呆时你的大脑在做什么呢?

你可能觉得发呆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我们的脑子处于一种半梦半醒的静息状态。然而,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神经学教授马库斯·赖希勒的研究指出,无论你如何努力做到“心如止水”,你大脑的整体活跃程度最多也就能下降5%左右。功能性核磁共振的数据显示,在我们发呆的时候,大脑当中负责集中注意力的脑区会沉静下来那些负责回忆、评价以及想象的脑区却会变得格外活跃,也就是说,发呆本质上是在思考人生。

发呆让大脑消耗了很多能量却似乎得不到任何东西,但就是这么一个看似毫无意义的事情,却在数千万年的演化历程中被如此顽固地保留了下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我们的大脑需要刺激。对于像哺乳动物这样脑子特别发达的物种而言,神经系统的发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发生在出生以前,我们尚处于胚胎阶段的身体会将神经细胞大致排列好,发育出脑子和各种神经的基本架构。不过只经过第一阶段的神经系统是远远不够的,在出生之后,我们的神经系统还要经过第二阶段的发育,在此过程中,借由纷繁变换的外界刺激,神经系统当中的“电路系统”被不断校正,最终实现功能的完善。

尽管神经系统第二阶段的发育到大约青春期的时候便已经基本定型,但是在人漫长的一生中,大脑仍然需要不断地接受复杂多变的刺激来对自己的系统进行“维护”。根据加拿大心理学家诺曼·道伊奇的研究,一旦外界环境无法为大脑提供足够多变的刺激,大脑的“维护”就会受到阻碍,于是我们便感到了无聊。发呆的意义正是为了战胜无聊,发呆实际上就是一种大脑自己刺激自己的过程——既然外界环境不能提供足够的新鲜感,那么我就从我的回忆和想象中去“人为”制造出刺激来。

在极端情况下,比如说被多年禁锢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大脑的自我刺激就会变得过于强烈,这时候发呆甚至有可能演变成身临其境般的幻觉。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冈·梅茨赫尔发现,如果把人放置在一个外界刺激极度单调的特殊环境中,这些人很快就会出现非常逼真的幻觉。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甘兹菲尔德效应。实际上,人类社会的大部分宗教都要求其神职人员长年累月地待在相当单调的固定环境中“苦修”,很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环境刺激以及宗教典籍的暗示会给神职人员带来“与神交流”的幻觉,从而更加坚定其信仰。

但是从相反的方面来说,发呆也是人类重要的想象之源,它赋予了大脑足够的资源去把那些碎片化的记忆以各种匪夷所思的模式组装起来,进而激发起无穷无尽的灵感,于是我们才有了那么多流传千古的文学和艺术杰作。考古研究发现,在两千年前的庞贝古城里人们就已经视发呆为生活的一部分了,也许从某种角度来看,发呆自古以来就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前进。

当然,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小小发呆怡情,要是呆得耽误了正事可就得不偿失了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般人觉得人发呆时,大脑处于静息状态,科学研究发现,人发呆时大脑有些区域得到了休息,但有些区域却即相当活跃。

B马库斯·赖希勒教授认为,人发呆时,无论怎么努力也最多只能使大脑的整体活跃程度下降5%左右。

C外界刺激对于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维护乃至功能的完善都至关重要。

D人类神经系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育过程,大约在青春期的时候基本定型,但这并不代表大脑对于神经系统的工作已经结束。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神经系统经过第一阶段的发育,基本相当于一吧只安装了最基本系统程序的电脑,对于最终实现功能的完善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B当外界环境不能提供足够的刺激时,大脑会自我刺激,当这种刺激强烈到一定程度,人就有可能出现幻觉,甚至这种幻觉还很逼真。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冈·梅茨赫尔的发现、神职人员的“苦修”便是确凿的证据。

C神职人员为了坚定自己的信仰,长期“苦修”于相当单调的固定环境中,以期得到环境的刺激和宗教典籍的暗示。

D无聊是大脑因外界刺激不足而产生,幻觉是因大脑自我刺激过于强烈才出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呆看似消耗了很多能量而毫无意义,其实,它作为一项古老的大脑活动,它能够一直遗传下来,必然有其合理的机制和积极的作用。

B发呆实际上是大脑负责回忆、评价以及想象的区域在制造自我刺激以战胜无聊,本质上是在思考人生。

C发呆是人类重要的想象之源,它直接赋予了大脑无穷无尽的灵感,促进人们创作出众多的艺术杰作。

D发呆被两千年前庞贝古城的人们视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或许意味着它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前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并根据要求作文。

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安静的日子。(周国平)

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喧嚣这种现象,也不完全是负面的。(莫言)

请以“安静与喧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②文体不限;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中国环境保护徽”,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没处不超过15个字。

由于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各种传染疾病,     。要知道,滥用抗生素,可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因为抗生素虽然可以治病,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而造成耳聋;青霉素可引起皮疹和药物热,甚至过敏性休克。因此强调     ,重视抗生素的副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据调查,我国的皮影戏有9个流派面临失传,国家级水晶雕刻传承人不足8人,古琴斫琴专家仅存7人,精通户撒刀锻造的工匠不到6人,中药炮制技术国家级传承人已不足5人。学习宣纸刺绣工艺至少需要4年,花丝镶嵌有3成技法已失传,青田石雕有2个流派濒临失传,而修复壁画的勉萨派唐卡绘画大师仅剩1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A如果有人真的去传承,那么就永远不会消失。

B如果依然没人去传承,那么就真的永远消失了。

C只有有人真的去传承,才不会永远消失。

D只要依然没人去传承,就永远真的消失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