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 , ”两句,表明君子并非天资过人,只是他们善于利用外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2)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紧承上文主客离别之事,引出下文对乐声来源的探问。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 ”两句,表现了诗人无惧奸邪的气概和高瞻远瞩的胸襟,也蕴含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清平乐 题上卢桥①
辛弃疾
清泉奔快,不管青山碍。十里盘盘平世界,更着溪山襟带。古今陵谷②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注]①上卢桥在江两上饶境内。②陵谷:指山陵变深谷,深谷化山陵。
1.词的上片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是如何描绘的?
2.前人认为这首词“小中见大”,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陶璜,字世英,丹阳秣陵人也,仕吴历显位。孙皓时,阯太守孙谞贪暴,为百姓所患。南中监军霍弋遣杨稷与毛炅、董元等自蜀出交阯,破吴军于古城,斩大都督修则、交州刺史刘俊。吴遣虞汜为监军,薛翊为威南将军、大都督,璜为苍梧太守,距稷,战于分水。璜败,退保合浦,亡其二将。翊怒谓璜曰:“若自表讨贼,而丧二帅,其责安在?”璜曰:“下官不得行意,诸军不相顺,故致败耳。”羽怒,欲引军还。璜夜以数百兵袭董元,获其宝物,船载而归,翊乃谢之,以璜领交州,为前部督。璜从海道出于不意,径至交陛,元距之。诸将将战璜疑断墙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元有勇将解系同在城内,璜诱其弟象,使为书与系,又使象乘璜轺车,鼓吹导从而行。元等曰:“象尚若此,系必去志。”乃就杀之。翊、璜遂陷交阯。吴因用璜为交州刺史。初,霍弋之遣稷、炅等,与之誓曰:“若贼围城未百日而降者,家属诛;若过百日救兵不至,吾受其罪。”稷等守未百日,粮尽,乞降,璜不许,给其粮使守。诸将并谏,璜曰:“霍弋已死,不能救稷等必矣,可须其日满,然启受降。使彼得无罪,我受有义,内训百姓,外怀邻国,不亦可乎!”稷等期讫粮尽,救兵不至,乃纳之。皓既降晋,手书遣璜子融敕璜归顺。璜流涕数日,遣使送印绶诣洛阳。帝诏复其本职,封宛陵侯,改为冠军将军。在南三十年,威恩著于殊俗。及卒,举州号哭,如丧慈亲。
(节选自《晋书-陶璜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将战璜/疑断墙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
B.诸将将战/璜疑断墙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
C.诸将将战璜/疑断墙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
D.诸将将战/璜疑断墙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军指监督军队的官员,一般为临时差遣,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督察将帅。
B.表是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自表”指自己上表呈请。
C.敕是自上命下之词,特指古代帝王的诏书,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D.洛阳是酉晋都城,因地处洛河之南而得名,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璜自表讨贼,出师不利。晋军出兵交5止,在古城打败吴军,陶璜与虞汜、薛翊等领兵抵抗,因为内部不团结,致使陶璜首战损兵折将。
B.陶璜善用谋略,屡破敌军。他率兵夜袭董元,缴获珍宝;识破伏兵,打败董元;用离间计,致使董元杀掉部将解系,终于攻陷交陆。
C.陶璜心存仁义,收降杨稷。杨稷军队粮食耗尽,请求投降,陶璜出于多方考虑,提供粮食让他们坚守满一百天后,才接受他们投降。
D.陶璜被迫归晋,仍获重用。孙皓降晋,亲笔写信给陶璜,让他归顺,陶璜痛哭流泪,无奈归附;晋帝因孙皓保荐,恢复陶璜官职,予以重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彼得无罪,我受有义,内训百姓,外怀邻国,不亦可乎!
(2)在南三十年,威恩著于殊俗。及卒,举州号哭,如丧慈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除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唐代陆上海上的交通也很发达,唐的政治文化影响越出了国境。沟通中西的丝路空前繁荣,唐三彩的骆驼俑和人俑中的胡商形象就是丝路繁荣的记录。除了丝织品,瓷器也从陆上与海上输出到国外。交通的发达、商业的繁荣和落后地区的开发,都为陶瓷制品准备了市场。陶瓷考古发现的唐瓷窑址之多是空前的,特别是北方瓷窑的增加超过了长江以南各地,这为日后北方出现众多的名窑和南北制瓷中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通常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瓷业的特点。越窑青瓷与邢窑白瓷分别伐表了南方瓷业与北方瓷业的最高成就,这虽是事实,但实际上,北方诸窑也兼烧青瓷、黄瓷、黑瓷、花瓷,也有专烧黑瓷与花瓷的瓷窑。北方诸窑中,很多瓷窑烧瓷历史较短,没有陈规可以墨守,因而敢于作各种尝试和探索。釉色不厌弃青、白、黄、黑、绿、花,制胎可以两色重叠拉坯,形成纹理,不薄雅素,更喜富丽。这代表了一种新的自信和进取的时代风格。虽然在南方没有发现白瓷窑址,只是在唐墓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白瓷,但这是白瓷向倾向于保守的青瓷进行冲击的迹象。
评诗家说唐诗有所谓盛唐气象。陶瓷艺术最能表现这种盛唐气象的则是唐的三彩釉陶。这不仅因为三彩釉器绚丽斑斓,富于浪漫色彩,釉色的富丽热烈能反映唐人的生活意趣;还因为凤头壶、龙首杯这些有异邦色彩与趣味的新的器物造型,表现了唐人对异域文化广收博采的自信与气魄;而且三彩陶俑就是制造它的那个时代的艺术记录,是一幅唐代长安与洛阳贵族风习与生活情趣的风情画。那些丰腴的贵妇,那些射猎的贵族,那些恭谨的文吏与女侍,那些牵驼的胡商,还有那些负重的骆驼,那些马,那些狞猛的武士与天王。记录了开元盛世的安富与尊荣、豪华与放纵。
在制瓷工艺上,唐人的贡献是不少的。他留给后世的一份厚礼是在烧成工艺中普遍使用了匣钵装烧。匣钵创制使用可能早于唐,但大量使用并作为工艺的常规,则在中唐以后。唐人凭借高超的工艺烧制出高质量的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
“纷纷五代乱离间”。五代、十国的纷争是唐王朝各种固有矛盾发展的结果。但各地割据政权之所以能够存在,也是因为唐末地方经济有了发展,可以作为割据者的依凭。一些割据政权为保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保境息民的政策,使得战祸较少,社会比较安定,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开发。所以在五代十国时期,在二些地方政权割据的地区,包括陶瓷在内的手工业仍然有所进步和发展,吴越的青瓷就是其例。但是也正因为全国分裂、割据的形势,使得各地瓷窑之间借鉴、仿制以至市场竞争变得异常困难,这种进步与发展又是有限度的,瓷业的新的发展繁荣还有待于北宋统一全国。
(摘编自冯先铭等《中国陶瓷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大运河沟通南北,海陆交通发达,商业繁荣,丝织品和陶瓷远销海外,政治文化影响越出了国境。
B.陶瓷考古发现了大量的北方窑址,说明北方瓷窑在数量上超过南方,并为形成新的制瓷中心奠定了基础。
C.唐代北方瓷窑以烧制白瓷为主,但很多瓷窑因历史较短,没有陈规旧制,所以勇于探索,烧制出花色各异的产品。
D.唐代北方瓷窑制胎可以使用两色重叠拉坯技术,釉色雅素富丽并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自信和进取的时代风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陶瓷技术的进步、社会的需求和中西文明的频繁交流和碰撞,各种因素相互融合,诞生了唐三彩这一艺术瑰宝。
B.随着沟通中西的丝路的空前繁荣,异国的驼队和牵驼的商人往来其间,他们的形象出现唐三彩陶俑中。
C.凤头壶、龙首杯等瓷器的烧制吸收了异国的制瓷技术,表现了异域文化日益影响着唐代艺术品。
D.唐代三彩陶俑艺术地记录开元盛世唐人的生活情景,陶俑的形象身份各异,造型多样,栩栩如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之前,南方青瓷占据陶瓷业的主流地位,但在南方唐墓中发现了大量的白瓷,说明青瓷的地位正在受到冲击。
B.匣钵装烧是制瓷工艺的一项重要技术,唐人的这一创制技术,得到广泛推行并作为工艺的常规,烧制出高质量的陶瓷。
C.吴越地方割据政权采用保境息民的政策,经济得到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陶瓷业的进步和发展。
D.唐朝社会安定,瓷业兴旺;五代时期,国家分裂,瓷业发展受到限制;北宋统一全国,将迎来瓷业新的繁荣。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报载,一位父亲与儿子签订了一纸“父子协议”,主要内容是:儿子自筹全部高等教育经费,自己解决谋业、创业、结婚等一系列人生大事;父母要自己解决养老费,自己料理日常生活等各种事宜。这一纸协议在社会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说,这个协议违背了我国传统的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老人的伦理道德;也有人说,传统的双向依赖的亲情与孝道是建立在农村社会多子多孙的人口基础和小农生产的经济基础之上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消极因素,应该有一种新型的父代与子代之间的关系来代替。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
20世纪60年代,焦裕禄同志任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为根治“内涝、风沙、盐碱”三害,集思广益,推广载种泡桐树,使当地农业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因积劳成疾,刚进中年的他不幸患了肝癌,于1964年病逝于兰考。下面是焦裕禄陵园徽标,请介绍徽标的构图要素及寓意。不超过80字。
该徽标下方有黑体“焦裕禄陵园”五字,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