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
夜 雨 夜雨寄北
黄景仁 李商隐
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君问归期未有期,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 巴山夜雨涨秋池。
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 何当共剪西窗烛,
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
1.诗的颔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与李商隐《夜雨寄北》相比,两首诗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师 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句子中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疑难问题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低于
C.君子不齿 不屑与之同列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盛大
2.下列各句中与“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不拘于时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而耻学于师
3.下面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
B.第一段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以及有道者为师的道理,是全篇论证的中心,下文都紧扣这一论题展开议论和批判。
C.第二段以对比的方法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着重批判了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从正面论证“为学必从师”的中心论点。
D.本文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抨击了时俗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为开展古文运动扫除了思想障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③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④且庸人尚羞之
⑤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⑥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⑦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⑧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⑨卒廷见相如 ⑩越国以鄙远
A.①②④/⑤⑦⑨/⑥⑧/③⑩ B.①⑧/②③⑦/④⑩/⑤⑥⑨
C.①④⑨/②⑥⑦/③⑩/⑤⑧ D.①⑧/②⑥⑦/③⑤⑨/④⑩
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不能容于远近
C.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D.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 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C.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D.大阉亦逡巡畏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相同的是
A.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何可胜道也哉!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