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张公讳英字敦复,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累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公讳英字敦复,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累迁侍读学士。十六年,上始选儒臣置左右。设南书房,命公入值,赐第西安门内。当是时,三番扰乱。凡战陈兵饷方略一皆取断宸衷。而上尤勤学问,故事经筵有常期。上日御乾清门听政,后即适懋勤殿召儒臣讲论经义无期。时公率晨入暮出,暂退辄复宣召,或辍食趋宫门,小心慎密,久之,上益器重。每巡幸辄以公从。一时典诰之文多出公手,迁翰林学士。充经筵讲官。迁工部尚书,再调礼部。公自跻卿贰至典秩宗,皆兼掌院学士并管詹事府。寻坐不祥审编修撰拟谕祭都统佟国纲文引用悖谬。罢尚书,仍管翰詹教习庶吉士。三十一年复职,先后充《国史馆方略》、《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总裁官,三十六年会试正考官。再乞,不允。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上尝语执政,张英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也。

公为人淡静寡欲,自其壮盛,即有山林之思。四十年冬,遂请告归。濒行,赐宴畅春园。公既归里,冬日城居,自余三时多在龙眠双溪间,自是徜徉山中者,凡七年,为《聪训斋语》、《恒产琐言》,教子弟以本力田随分知足之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迎谒行在至江宁。上将返跸,为公再留宿。是时总督阿山欲加钱粮耗银供南巡。江宁知府陈公鹏年持不可。总督既积怒知府素强项,欲因是以罪。扈从王大臣及侍卫多言知府诽谤巡游,罪不赦。及公见上,盛称鹏年,总督意沮,陈公得免罪,反以是见知,竟为名臣。四十七年薨,年七十有二。赐祭葬,谥文端。

(选自马其昶《桐城耆旧传》卷八,有删改)

张文端公老家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选自姚永朴《旧闻随笔》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上尤勤学问,故事经筵有常期      故事:按照旧例

B.再乞,不允                      休:退休

C.教子弟以本力田随分知足之义      务:从事

D.总督既积怒知府素强项             强项:强横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B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C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D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英才华横溢学问精深他担任皇帝的经筵讲官,先后担任《国史馆方略》等多部书籍的总裁官,也担任会试的正考官。

B.张英恭敬谨慎,勤勉政事。他多次随从康熙皇帝巡行,皇帝多次赐宴畅春园。康熙皇帝称赞他“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

C.张英淡泊名利,重视家教。他致仕回家后,以山水为性情,怡然自乐。他谆谆以务本力田、随分知足的道理告诫子弟。

D.张英平和谦让敦睦友善他写信平息桐城老家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的争端,于是才有了“六尺巷”的佳话。

4.第Ⅰ卷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公率晨入暮出,暂退辄复宣召,或辍食趋宫门,小心慎密,久之,上益器重。

(2)及公见上,盛称鹏年,总督意沮,陈公得免罪,反以是见知,竟为名臣。

 

1.D 2.C 3.B 4.(1)当时张英都是很早进来很晚出去,刚刚退朝总是又被召见,有时停止吃饭就奔向宫门,小心谨慎细致周到,时间久了,皇上更加器重他。 (2)等到张英见到皇上,极力称赞陈鹏年,总督阿山感到沮丧,陈鹏年得以免罪,反而因此受到皇上知遇,最终成为著名的大臣。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根据上下文语境,总督阿山与江宁知府陈鹏年有旧怨,陈鹏年是正直的大臣,“强项”应该是褒义词,“刚正,不为威武所屈”之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题中根据上下文语境,总督阿山与江宁知府陈鹏年有旧怨,陈鹏年是正直的大臣,“强项”应该是褒义词,“刚正,不为威武所屈”之意。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句中的官职名“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等,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正确的断句为“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题目可以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句中的官职名“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等,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断句,常用方法,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本题中的“对曰”我们可以抓住“曰”来断句。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一是采用题文对照的方式,将选项与原文内容认真核对,发现不准确、不正确、不全面的概括与分析;二是注意命题者设置错项的方法,如张冠李戴,程度、时间错位,无中生有、以偏概全等。B项“赐宴畅春园”应是在张英致仕之后。“多次”原文没有表述。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即可发现问题所在。 4.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第一句中“率”,一概,全都;“辄”,总是; “趋”奔向;“慎密”细致周到。;第二句中,“盛”,大,极力; “沮”,沮丧,失望; “见知”,受人知遇;“竟”,最终。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张公名英字敦复,康熙六年进士,选为庶吉士。屡经升迁任侍读学士。康熙十六年,皇上开始选择儒臣放在身边,设立南书房,命令张英进入当值,在西安门内赏赐宅第。正当这时,三藩扰乱。凡是作战布阵兵晌策略全都取决于皇上的心意。而皇上特别用功学习,按照旧例皇帝讲论经史的讲席有常期。皇上每天到乾清门听政,然后就到懋勤殿召见儒臣讲论经义没有定期。当时张英都是很早进来很晚出去,刚刚退朝总是又被召见,有时停止吃饭就奔向宫门,小心谨慎细致周到,时间久了,皇上更加器重他。每次巡视就让他跟从。一时间典章诏令的文章多出自他手,升任翰林学士。充任经筵讲官。升任工部尚书,又调任礼部。张英从任卿副职到掌管秩宗,都兼任掌院学士和掌管詹事府。不久,因不仔细审核撰写的祭祀都统佟国纲的拟旨引用荒谬,罢免尚书,仍然掌管翰詹,教习庶吉士。康熙三十一年又恢复原职,先后担任《国史馆方略》、《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治典训》总裁官,康熙三十六年任会试正考官。张英两次请求退休,皇帝不允许。康熙三十八年,被任命为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主持朝几十年,不曾有一天离开皇上左右。不随流俗内敛含蓄,断绝疏远权贵, 即使和他不同趣味的人也不能诬罔构陷他的缺点。皇上曾经对执政大臣说,张英始终恭敬谨慎,有古代大臣的风范。 张英为人淡泊宁静寡欲,从他壮年开始,就有归隐山林的心思。康熙四十年的冬天,张英就请求退休回乡。临行,皇帝赐宴畅春园。张英回到家乡,冬天住在城里,其余三个季节多住在龙眠山双溪间,从此,安闲自在闲游在山中,一共七年,写了《聪训斋语》、《恒产琐言》等书,用从事根本努力耕田安守本分知足的道理教育子弟。康熙四十二年,圣祖康熙南巡,张英到江宁迎接皇帝。皇上将返回行在,因为张英再次留宿。这时总督阿山想要增加钱粮耗银供应南巡。江宁知府陈鹏年持有不同意见。总督已经久积怨恨知府陈鹏年素来刚强不屈,想借这件事给他罪名。扈从王公大臣和侍卫都说知府诽谤巡游,罪在不赦。等到张英见到皇上,极力称赞陈鹏年,总督阿山感到沮丧,陈鹏年得以免罪,反而因此受到皇上知遇,最终成为著名的大臣。张英在康熙四十七年去世,七十二岁。皇上赏赐祭祀安葬,谧号文端。 (选自马其昶《桐城耆旧传》卷八,有删改) 张英老家住宅旁边有块空地,和吴氏紧邻,吴氏越过空地占用了。家里人写信快马送到京城,张英读后写了一首诗随后寄回,说:“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 皇。”家人得到张英的信,于是退让三尺,吴氏听到,被他的大义感动了,也退让了三尺,所以就用“六尺巷”作为名字。 (选自姚永朴《旧闻随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它当然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情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花、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感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别人。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四句诗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象,却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友情。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了意境,就有了灵魂。

山水画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达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写景就是为了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还是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毛泽东《沁园春·雪》开头两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山水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在山水画家看来,早晨八点钟或中午十二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画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一位画家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加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的、真挚的、朴素的感情。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不会有意境的独创性。

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摘编自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山水画如果没有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如果山水画追求自然,就会让花鸟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会没有情趣画意,这样的画作无法感动人。

C.山水画意境的产生离不开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思想感情的产生,离不开作者对客观事物的长期观察及深入全面的认识。

D.山水画家对自己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的、真挚的、朴素的感情,必须表达自己亲身的感受,才可能会有意境的独创性。

2.根据原文对意境的分析,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了自然景象,融情于景,让人们感受到诗人的深厚友情。

B.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序》有言:“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草,以比谗佞。”《离骚》中的许多景物,不再只是自然景物,而是寄寓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C.柳宗元诗句“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出了在城楼上眺望夏天暴雨的自然景象: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D.明代杨慎评价杜牧《江南春》时云:“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杨慎的评价片面强调了自然的真实而忽略了诗歌的意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画松树“凡数万本,始得其真”,一位画家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说明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B.无论写诗还是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只有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比如毛泽东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C.画画有了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二者缺一不可。

D.齐白石的画讲究意匠,杜甫的诗“意匠惨淡经营中”,说明了诗画创作离不开表现方法表现手段。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早就为人所知。德国科学家在显微镜下发现莲叶的表皮上有无数乳凸状的颗粒,连水珠都不沾。科学家把炭粉洒在莲叶上,用水一冲,炭粉马上消失殆尽。____________ ,这种薄膜用于车辆和建筑的表面,一场雨或一阵风便能清除上面的浮尘。

A.莲叶这一性质让科学家把一种具有“自活性能”的薄膜制造出来

B.科学家按照莲叶这一性质制造出一种具有“自活性能”的薄膜

C.莲叶这一性质使一种具有“自活性能”的薄膜被科学家制造出来

D.一种具有“自活性能”的薄膜被科学家按照莲叶这一性质制造出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口学家及经济学家们认为,放宽生育政策后,新生人口的增加在当下对刺激消费、增加就业岗位不无裨益。

B.学生倘若身陷题海无暇读书,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朝气蓬勃的孩子变成刻板僵化的应试机器,不但失掉创新的能力,更可能拙于理性表达。

C.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D.苏轼历经仕途坎坷,却始终能以旷达之心消解现实痛苦,他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正是那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的真实写照。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加拿大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正逐渐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试图吸引更多游客到加拿大北部体验北极生活,这些努力也许很快就会收到成效。

B.乌鲁木齐市开展了“弘扬宪法精神”的主题演讲比赛,演讲者从不同角度阐释对宪法的认识,听众中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达10余万人。

C.2015年初,浙江创造性地推出特色小镇建设,并以此为抓手,着力培育支撑浙江长远发展。

D.中方高度重视中吉关系,感谢吉方为我舰队在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任务,并协助我方从也门撤侨,愿同吉方建立各领域全面合作。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连日暴风雨,使荷兰海岸出现大批流离失所的海豹孤儿。它们如果继续暴露在外,几乎难逃死亡的命运。幸好当地的志愿者们建立起了海豹孤儿院。

B.过去氢化植物油被广泛用做植脂末的原料。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氢化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对于人体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反而会增多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

C.活性炭组成成分主要是木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配置而成,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原料进行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和筛选等工序加工制造而成。

D.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发展良好与否,关系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