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  (《劝学》)

(2)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寡人之于国也》)

(3)《锦瑟》中表现诗人回忆往事,无限怅惘,只是当时身处其境,凄迷难辨的两句是____,____。

 

(1)无以至千里 (2)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至”“ 孝悌”“ 颁”“ 惘”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题。

感遇①(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②,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荆州长史后所作。②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1.从全篇着眼,作者使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作用是什么?

2.点明全诗主旨的是哪两句?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公讳英字敦复,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累迁侍读学士。十六年,上始选儒臣置左右。设南书房,命公入值,赐第西安门内。当是时,三番扰乱。凡战陈兵饷方略一皆取断宸衷。而上尤勤学问,故事经筵有常期。上日御乾清门听政,后即适懋勤殿召儒臣讲论经义无期。时公率晨入暮出,暂退辄复宣召,或辍食趋宫门,小心慎密,久之,上益器重。每巡幸辄以公从。一时典诰之文多出公手,迁翰林学士。充经筵讲官。迁工部尚书,再调礼部。公自跻卿贰至典秩宗,皆兼掌院学士并管詹事府。寻坐不祥审编修撰拟谕祭都统佟国纲文引用悖谬。罢尚书,仍管翰詹教习庶吉士。三十一年复职,先后充《国史馆方略》、《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总裁官,三十六年会试正考官。再乞,不允。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上尝语执政,张英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也。

公为人淡静寡欲,自其壮盛,即有山林之思。四十年冬,遂请告归。濒行,赐宴畅春园。公既归里,冬日城居,自余三时多在龙眠双溪间,自是徜徉山中者,凡七年,为《聪训斋语》、《恒产琐言》,教子弟以本力田随分知足之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迎谒行在至江宁。上将返跸,为公再留宿。是时总督阿山欲加钱粮耗银供南巡。江宁知府陈公鹏年持不可。总督既积怒知府素强项,欲因是以罪。扈从王大臣及侍卫多言知府诽谤巡游,罪不赦。及公见上,盛称鹏年,总督意沮,陈公得免罪,反以是见知,竟为名臣。四十七年薨,年七十有二。赐祭葬,谥文端。

(选自马其昶《桐城耆旧传》卷八,有删改)

张文端公老家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选自姚永朴《旧闻随笔》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上尤勤学问,故事经筵有常期      故事:按照旧例

B.再乞,不允                      休:退休

C.教子弟以本力田随分知足之义      务:从事

D.总督既积怒知府素强项             强项:强横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B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C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D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英才华横溢学问精深他担任皇帝的经筵讲官,先后担任《国史馆方略》等多部书籍的总裁官,也担任会试的正考官。

B.张英恭敬谨慎,勤勉政事。他多次随从康熙皇帝巡行,皇帝多次赐宴畅春园。康熙皇帝称赞他“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

C.张英淡泊名利,重视家教。他致仕回家后,以山水为性情,怡然自乐。他谆谆以务本力田、随分知足的道理告诫子弟。

D.张英平和谦让敦睦友善他写信平息桐城老家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的争端,于是才有了“六尺巷”的佳话。

4.第Ⅰ卷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公率晨入暮出,暂退辄复宣召,或辍食趋宫门,小心慎密,久之,上益器重。

(2)及公见上,盛称鹏年,总督意沮,陈公得免罪,反以是见知,竟为名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它当然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情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花、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感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别人。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四句诗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象,却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友情。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了意境,就有了灵魂。

山水画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达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写景就是为了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还是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毛泽东《沁园春·雪》开头两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山水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在山水画家看来,早晨八点钟或中午十二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画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一位画家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加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的、真挚的、朴素的感情。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不会有意境的独创性。

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摘编自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山水画如果没有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如果山水画追求自然,就会让花鸟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会没有情趣画意,这样的画作无法感动人。

C.山水画意境的产生离不开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思想感情的产生,离不开作者对客观事物的长期观察及深入全面的认识。

D.山水画家对自己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的、真挚的、朴素的感情,必须表达自己亲身的感受,才可能会有意境的独创性。

2.根据原文对意境的分析,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了自然景象,融情于景,让人们感受到诗人的深厚友情。

B.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序》有言:“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草,以比谗佞。”《离骚》中的许多景物,不再只是自然景物,而是寄寓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C.柳宗元诗句“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出了在城楼上眺望夏天暴雨的自然景象: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D.明代杨慎评价杜牧《江南春》时云:“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杨慎的评价片面强调了自然的真实而忽略了诗歌的意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画松树“凡数万本,始得其真”,一位画家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说明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B.无论写诗还是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只有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比如毛泽东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C.画画有了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二者缺一不可。

D.齐白石的画讲究意匠,杜甫的诗“意匠惨淡经营中”,说明了诗画创作离不开表现方法表现手段。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早就为人所知。德国科学家在显微镜下发现莲叶的表皮上有无数乳凸状的颗粒,连水珠都不沾。科学家把炭粉洒在莲叶上,用水一冲,炭粉马上消失殆尽。____________ ,这种薄膜用于车辆和建筑的表面,一场雨或一阵风便能清除上面的浮尘。

A.莲叶这一性质让科学家把一种具有“自活性能”的薄膜制造出来

B.科学家按照莲叶这一性质制造出一种具有“自活性能”的薄膜

C.莲叶这一性质使一种具有“自活性能”的薄膜被科学家制造出来

D.一种具有“自活性能”的薄膜被科学家按照莲叶这一性质制造出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口学家及经济学家们认为,放宽生育政策后,新生人口的增加在当下对刺激消费、增加就业岗位不无裨益。

B.学生倘若身陷题海无暇读书,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朝气蓬勃的孩子变成刻板僵化的应试机器,不但失掉创新的能力,更可能拙于理性表达。

C.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D.苏轼历经仕途坎坷,却始终能以旷达之心消解现实痛苦,他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正是那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的真实写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