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谨,...

在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谨,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影视剧中的“飞鸽传书”往往是这样的:主人从怀里掏出一只白鸽,朝它嘟囔几句,然后往天上一抛,      。实际上,如果收信人在家里守着就完全没有问题,    ,这情节就没法成立。因为鸽子听不懂人言,并不会主动送信,     ,顺便把系在它身上的书信捎回去而已——指望鸽子主动飞到陌生的地点是不可能的。

 

①鸽子就会将信送到收信人手中②但若在家以外的任何地点③它只是非常偏执地想着回家而已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语段内容及横线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语段主要讲述了影视剧中飞鸽传书的内容,第一空可联系上下文从“鸽子将信送到收信人手中”等方面概括;第二空可联系上句“在家中守着没问题”和下句“情节就没法成立”可判断此空应从“收信人在家以外的地点”方面概括;第三空是解释原因,可联系“顺便”从鸽子回家的角度概括作答。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该题型的答题技巧为: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文学文本解读作为一种理解活动、认识活动

②我们认识一个事物,首先总是从对于该事物的感知开始的

③我们对于事物特征的把握也就越准确、越全面

④我们的感觉越敏锐、越精细

⑤艺术感受力,即解读者对于艺术形象的感觉能力、审美能力

⑥当然离不开对于艺术形象的感知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②⑤⑥    C.⑤②①④③⑥    D.⑤②④③①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前,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明确,故意拒绝或拖延退货的商家最高将受到50万元的处罚。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该书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全方位揭示了化学农药的危害,既秉持了严谨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又充满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

D.人工智能具有使生活更加轻松的潜力的原因,是因为它可以了解人类的欲望,或许还能驾车。但如果它失控,就可能对社会构成危害。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             ,世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鲜活地扎根生存于民族民间。

②儒学热,是当今一大文学文化现象,从学者到民间,不乏追寻者。但是也有些人只想凭借   而揣摩得到儒学真谛,这是很错误的。

③文学经典,就是要精读,               ,反复咀嚼,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以期产生内心的共鸣,收获更多的人生启迪。

A.口传心授 口诵心惟 口耳之学      B.口耳之学 口传心授 口诵心惟

C.口耳之学 口诵心惟 口传心授      D.口传心授 口耳之学 口诵心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张梦阳:沉潜“鲁”海四十载

于仲达

张梦阳大半生时间致力于鲁迅研究,清寂的书斋,尘封的书籍,却能让一个学者得寂寞,坚守思想。一个冷板凳一坐就是四十年,这份寂寞谁能忍耐?现在的学术界,也早已经不是一片净土了,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圈子,唯独缺乏“傻子”和“愚人”。张梦阳自称是“笨人”,自然做的是“笨事”。

从1982 年至1991 年,用了人生最宝贵的九年年华,主持编纂了五卷一分册一千万字的《1913——1983 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1992 年至1999 年用七年时间写作了《阿Q新论——阿Q 与世界文学中的精神典型问题》和《悟性与奴性——鲁迅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国民性”》两本专著,与人合作翻译、出版了鲁迅生前多次力主翻译的《中国人气质》;2000 年至2003 年写作了三卷本一百八十七万字的《中国鲁迅学通史》;并梳理了阿Q、鲁迅杂文等专题研究的学术史。近年构思和写作了鲁迅传《苦魂三部曲》,确实是功德无量。学院里每一个做鲁迅研究的,都已经把他的书当作工具书了。但也就是这种精神打动了我:在这人人争名逐利的年头,居然还有人把自己的时间贡献给鲁迅研究,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使许多专业研究者感到羞愧与欣慰。

鲁迅逝世以后的70 多年间,研究他的论文和文章,汗牛充栋。张梦阳仔细爬梳了鲁迅研究史,认真加以搜集、梳理、分析和综合,将鲁迅当作20 世纪的一种杰出精神文化现象,作出高屋建瓴鞭辟入里的结论。做这样的工作,无疑要具有一种耐得寂寞的精神,先不说做研究,仅仅将有关鲁迅的论文和著作加以搜集和阅读,就需要多少时间?然后再对它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又需要多少时间?人之一生,除了吃喝拉撒休息应酬以外,还剩余多少时间?张梦阳居室宽敞、舒适,收入不多但足够花用。女儿一家已定居美国,职业医生,处于白领上层,居住着两层小楼、前后草坪的“豪宅”,生活优裕、稳定,多次要给他办绿卡,到他们那里长期居住。但美国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物质,也没有能吸引住他。

40 多年间,置身孤静斋忍受了多少清苦与寂寞?他在后记中写道:

又是一年秋风劲。北京出现了百年来最寒冷的秋天,尚未供应暖气,室内阴冷异常。而正是在这种难耐的环境中,终于写完了这部书的最后一个字。既觉得如释重负,又感到无限惆怅,写到最后时,竟禁不住热泪奔涌,顿有生命即将耗尽之感。

我是一个很笨的人,不仅才气不大,而且几乎没有什么所谓的才气,还颇有点愚钝。我所采取的首先是清代朴学家式的笨拙却很实在的文献资料搜集梳理法。第一步,大量收集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锐意穷搜,竭泽而渔,尽力做到没有遗漏;第二步,按照鲁迅学的方方面面和各个专题对论著资料进行分类;第三步,各类资料严格依照时间顺序排列,依序细读,做成编号卡片,卡片要求提炼精粹,简要评说;第四步,反复阅读卡片,思考问题,梳理脉络,辨析类型,探索含义,权衡得失,找出症结,列出提纲;第五步,在电脑上写作各个时期与各个分支的学史。写毕,反复与资料原文校核、订正,力求准确。这一道道工序,有如煎药煨汤,一道不可缺少,而且只能用文火慢煨,不可急火猛烧。这样,仅《野草》学史就积累三百余张卡片,耗时整整半年。这的确是一项“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但是对于这种以文献资料为基础的书,只能这么办。因为这部书将来对于后世的价值,可能就在于文献资料的全面系统和确凿坚实。

可以想象,张梦阳完全是在经过长期孜孜砣砣、点点滴滴的愚笨准备后动笔写的,为了写作,他忍受住了肉体和精神的折磨,不是出自对于鲁迅的真正景仰,是不会倾情付出的。聪明人,是断不会受此精神折磨的。

张梦阳出生于1945 年,从1972 年在人民日报发表《鲁迅杂文辩证法研究札记》算起,至今已经整整四十多年,他的大半生都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鲁迅研究。1973 年他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分配到河北农村教小学,行囊很小,被褥里包裹着的一套《鲁迅全集》却很重。小小的破屋里睡着三个人,寒冬的黑夜里,他只能从被窝里伸出头来,趴在床头前的一块木板上、借着一盏浆糊瓶做的小油灯读《鲁迅全集》,翻展的书页已经磨折得昏黄糙旧了。在这种艰苦环境中读书,激发了他顽强的生命意志,几年下来,他把《鲁迅全集》读得烂熟。一提到鲁迅重要的话,就能当场翻到出处。对鲁迅的思想本质也有了较深的领悟与理解。在艰难困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往往有了自觉担当社会责任的使命,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这两段名人(别林斯基、托尔斯泰)名言,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最需要、最本质的东西,一切浮华终将在时间面前颜色尽失,留下的只是贡献给人类文化宝库的真正的思想艺术。  (张梦阳答朱自奋记者问)

②张著的价值不仅在于全景式地描述了20 世纪中国鲁迅学史的全貌,让我们看到20世纪中国精神文化史的一个侧影;更为深远的意义还在于科学学理精神和求实、正派学风之倡导与实行。(程致申《读张梦阳的〈中国鲁迅学通史〉》)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张梦阳潜心鲁迅研究,其成果之一就是用九年时间编写了五卷一分册一千万字的《1913—1983 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

B.张梦阳对鲁迅的思想本质有较深的领悟与理解,出自对于鲁迅的真正景仰而产生研究鲁迅的兴趣,进而把《鲁迅全集》读得烂熟。

C.张梦阳不愿意去美国和女儿生活在一起,坚持在寂寞难耐的环境中从事鲁迅研究,显示了一个学者不慕名利,专心学术研究的精神风范。

D.张梦阳全部穷尽了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排序,并依序细读,简要评说,再思考、梳理、辨析……每一道工序都不可缺少。

E.张梦阳大半生时间致力于鲁迅研究,其研究成果已被很多人借鉴。他自己的行动和丰硕成果践行了自己的人生信仰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2.张梦阳自称是“笨人”,做的是“笨事”。结合材料,具体说明张梦阳做了哪些“笨事”

3.作为文人学者的人物评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4.作为一名专业研究者,张梦阳身上有哪些突出的品质?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独臂先生

药都自然出名医,何况又是华佗的后代。华济生一出诊便闻名百里。

到了四十岁上,更是妙手回春。不敢说药到病除,但只要不是死症没有他治不了的。当时病人及家人们有这样一说:先生说没治了,死时都是笑着的。这意思很明显,先生是不会错诊的。他治不了的病,就是命该如此了。

华济生从此也更加自信,整个儿圣祖华佗再生。

这一天,先生刚开大门,便见一辆载一瞎眼老妇人的独轮车停在门前。推车的汉子见先生出门,跪倒便拜:“请先生救救俺娘。”

华济生先观了一下老妇人铁青的脸色,看了舌苔,把脉片刻后,停了少顷,起身向门外走去。

汉子一步跟上:“我娘的病?……”“别说了,快回去弄点老人喜欢吃的,别亏了她的嘴,这就算你的孝道了。”说着掏出一把钱递过来。

“天底下没有治不好的病,我不信俺娘不行了。”汉子接过来铜钱又撒了一地。“孩啊,推我回吧,华先生说了,我就认了。”瞎老妇人呻吟着。

“什么神医!”汉子仍然不服气地嚷道。

“这是断肠,眼下大肠都烂了,神仙也是治不好的。”华济生劝慰说。

“要是有人能治好,我砸你的招牌。”汉子怒目发誓。

“别说砸招牌了,你娘能挨过百天,我砍给你一只胳膊。”说罢,华济生拂袖而去。

七七四十九天后,汉子扶着老母直奔华济生的“济世堂”大门,“先生,还不把这‘济世堂’的招牌砸了!”

华济生抬头审视红光满面的老妇人片刻,一句话没说,拎起一把风快的药铲,把左胳膊压在座凳上一闭眼举铲而下。

“华先生,你不能啊!”一声大叫,药铲被汉子夺下。

“男人一口唾沫一个钉,还能让大风卷了舌头。留一只胳膊就够我用了,砍掉一只我就能记一辈子。”华济生痛苦地坐在凳子上。

“华先生,你断我没治了,我还真等着死呢。可自打我吃了爬进碗中的一个活物,病竟慢慢地好了。”瞎老妇人迷惑地说,“我正想找你问个究竟呢。”华济生起身,来回走了足足十趟,忽然拉住老妇人的手:“我差点害了你老人家,生吃醋泡蜇过蜉蝣的公蝎是能治这病的。”

送走汉子和老妇人,华济生便摘了“济世堂”金匾。从此,无论干啥就只用右手,左手总是背到背后。

据说,后人给华济生塑像的时候,明明两只手都塑在前面,可第二天左手硬是又背到了后边。人们便称华济生为“独臂先生”。

从此,药都中医只用右手把脉便沿袭下来。

1.下列对小说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华济生是华佗的后代,得到华佗的真传,医术高超,治病妙手回春。

B.“华先生说没治了,死时都是笑着的”体现了患者迷信权威的思想。

C.华济生思索良久,指出那个奇特的药方,证明他无愧于名医的称号。

D.华济生完好无损,小说却以“独臂先生”为标题,具有一定的讽刺性。

E.小说体现了可贵的自省自责意识,这种意识因日益稀薄而弥足珍贵。

2.请简要概括小说的情节。

3.请概括华济生的形象特点。

4.小说最后加入“塑像”的情节,有人说它与小说的整体氛围不协调,请谈谈你的观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