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女巫的面包 【美】欧·亨利 玛莎·米奇姆小姐在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女巫的面包

【美】欧·亨利

玛莎·米奇姆小姐在街道拐角处经营一爿小小的面包店(就是你上三步台阶,推门时门铃叮当响的那个)。

玛莎小姐四十岁。她有一个二千美元的银行存折和两只假牙,还有一颗同情的心。许多人都结了婚,而他们结婚的家当却大不如玛莎小姐。

有一位顾客每星期来两三次,她开始对他发生兴趣。他是个中年人,戴着眼镜,留着仔细修剪过的红胡子。

他说带有浓厚的德国口音的英语。衣服破旧,有几处补丁,而且宽松皱褶。但是,他外表整洁、很有礼貌。

他总是买两块陈面包。新鲜面包五分钱一块,陈面包五分钱两块。他从来不要别的,只买陈面包。

有一回玛莎小姐看见他头上有一点红棕色的油渍,她断定他是个画家,而且非常贫穷。不用说,他一定是住阁楼,在那儿绘画,一边啃陈面包,一边想着玛莎小姐面包店里好吃的东西。

当玛莎小姐坐在餐桌前,面对着肉排、松软的面包卷、果酱和茶,她时常叹息,希望那位举止文雅的画家能和她共享这些佳肴,不要在那四处透风的阁楼上啃干硬的面包皮。

正如上面说过的,玛莎小姐富有同情心。

一天,为了证实对他职业的猜测,她从屋里搬出一幅廉价买来的油画摆在柜台的货架上。

这是一幅威尼斯风景画。一座辉煌的大理石宫殿(画上是这么说的)占了主要画面,也可说是屹立在图画前面的水中。画中还有几条平底小船(船上有一位女子把手放在水中拖曳)、浮云和蓝天以及大量的光暗对比。画家是不会不注意到这幅画的。

两天后,那位顾客来了。

“请给两块陈面包。”

当她装面包的时候,他说:“你这里有幅很好的画,太太。”

“是吗?”玛莎小姐说,对自己的狡黠大为得意。“我特别喜欢美术(不,还不能过早说‘美术家’)和油画,”她改了口,“你说这幅画不错吗?”

“宫殿”顾客说,“画得不好,图画各部分的比例也不对。再见,太太。”

他拿起面包,鞠一个躬,然后匆忙地走了。

是的,他一定是个画家。玛莎小姐又把油画搬回屋里。

他眼镜后面闪烁着那双多么温和而又友好的眼睛呵!多么宽广的前额啊!一眼就能判断比例失调——吃的却是陈面包!但是,天才在被发现之前常常有一个奋斗的过程。

要是天才有两千美元的银行存款、一爿面包店和一颗同情的心作后盾,对于美术和前景该是多么大的帮助——然后,好梦难圆呵,玛莎小姐。

现在他时常来隔着柜台聊天。他似乎渴望听到玛莎小姐愉快的言谈。

他继续来买陈面包,从来不买蛋糕和馅饼,从来不买她那美味的热茶点。

她觉得他日渐消瘦和沮丧。她很想在他购买的微小食物里加上点好吃的东西,但是没有勇气这样做。她怕惹他生气。她了解画家的自尊心。

玛莎小姐开始穿上她的蓝点绸背心站在柜台后面。在密室中,她煮制一种榅桲籽和硼砂的神秘复方剂。许多人一直用它润肤滑肌。

一天,那位顾客像往常一样来到面包店,把五分硬币放在柜台上,买陈面包。在当玛莎小姐拿面包时,街上传来一陈急促的喇叭声和叮当声,一辆救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去。

这位顾客急忙跑到门口观看,任何人都会这样。玛莎小姐灵机一动,抓住了这个机会。

在柜台后的货架底层有一磅新鲜的黄油,是送奶工人十分钟前放在那儿的。玛莎小姐拿起面包刀,将每块陈面包切一条深缝,塞进大量黄油,然后把面包压紧。

顾客转身回来时,她正用纸把面包包起来。

他们特别愉快地闲聊了一会儿,他走了,她暗自笑起来,但是心里多少有点忐忑不安。

她是否太唐突?他会不会生气?当然不会。吃了人家的嘴软。黄油可不是痴情女人的信。

那天她心里老是惦念着这件事,想象着他发现那小骗术时出现的情景。

他会放下画笔和画板。画架上会有一幅他正在画的油画。其中各部分比例匀称,无可非议。

他会准备午餐——陈面包和水。他会切开面包——啊!

玛莎小姐脸红了。当他吃的时候,他会想到往面包里放黄油的那只手吗?他会

门铃一阵乱响。有人正走进来,吵吵嚷嚷的。

玛莎小姐匆忙跑到前面去。那里站着两个男人。一个是年轻人,含着烟斗——她从没见过他。另一个是她的画家。

他满脸通红,帽子滑到脑后,头发蓬乱,他握紧两个拳头,恶狠狠地向玛莎小姐挥动着,问玛莎小姐。

“傻瓜!”他破口大骂;又用德语说“上千美元啊!”或类似的话。

年轻人想把他拖走。

“我不走,”他愤愤地说,“我非告诉她不可。”

他重重地敲着玛莎小姐的柜台。

“你毁了我,”他叫道,蓝眼睛在眼镜后面冒着火。“我告诉你,你是个爱管闲事的老猫!”

玛莎小姐有气无力地靠在货架上,一只手摸着她的蓝点绸背心。年轻人抓住他同伴的衣服。

“好了,”他说,“你说得够多了。”他把怒气冲冲的同伴拽到门外的人行道上,然后转身回来。

“我想应该告诉你,太太。”他说,“这场吵闹是怎么回事儿。那位是布拉姆伯格。他是建筑制图员,我和他在同一家公司工作。

“他苦苦干了三个月,画出一份新市政厅的设计图,准备拿它参加有奖比赛。他昨天上好色。你知道,制图员总是先用铅笔画图,画好后再用一撮陈面包碎屑擦去铅笔画线。它比橡皮还好用。

“布拉姆伯格一直在这儿买面包。可是今天——嗯,你知道,太太,黄油不是——嗯,布拉姆伯格的图纸现在没用场了,只能裁开来包三明治了。”

玛莎小姐回到里屋,脱去蓝点绸背心,换上她过去常穿的那件深咖啡的旧哔叽,然后把榅桲籽和硼砂的复方制剂倒在窗外的垃圾桶里。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A.开面包小店的玛莎小姐对常来买陈面包的中年男子一见钟情,并推断他是一个艺术家。

B.“街上传来一阵急促的喇叭声和叮当声,一辆救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去”这一细节,对情节 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C男子对油画“你这里有幅很好的画”“画得不好,图画各部分的比例也不对”的评价,为最终揭开他的身份埋下伏笔。

D.小说松思巧妙,以两个陈面包作为线索,伴随着玛莎小姐的遐想,故事一步步走向高潮。 

E.小说蕴含深刻哲理,它告诫人们不要因为未经深思熟虑的举动,毁掉唾手可得的幸福。

2.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玛莎小姐的形象特点。

3.小说三次写到玛莎小姐的蓝点丝绸背心,有何作用?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4.欧•亨利善于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富于哲理的戏剧性场景,读完《女巫的面包》;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小说为什么取名为“女巫的面包”?结合作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1.DB(选D得3分,选B得2分,选C得1分;选A.D不得分。) 2.玛莎小姐心地善良,热情,富有同情心;渴望爱情、浪漫、充满幻想; 主观想象办事,结果“好心办坏事”,反而害人害己。 3.作者借蓝点丝绸背心巧妙地表现女主人公玛莎小姐从满怀憧憬,到失落、痛悔、悲伤的巨大心理落差。(3分,意思对即可) ①玛莎对画家萌生好感之后,开始穿上她的蓝点绸背心站在柜台后面,含蓄地写出了女主人公恋情初萌时的欢快。 ②玛莎在见到布拉姆伯格发火时,她“有气无力地靠在货架上,一只手摸着她的蓝点绸背心”,巧妙地点明了她在明白好心办坏事后的震惊及悔痛。 ③玛莎在知道真相后“脱去蓝点绸背心,换上她过去常穿的那件深咖啡的旧哔叽”,委婉地暗示她希望破灭后的悲伤。 4.启示:不要自以为是地猜测未知的人和事;做事情不能抱幻想态度,要避免好心办错事。小说中的玛莎小姐还没出嫁,对爱情有渴望,相信自己通过猜测了解了意中人的种种,所以才会自作主张地为面包抹上黄油。作者这里的女巫是指她,对这个自作聪明却弄巧成拙的女主人公有嘲讽的意味。(4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A.”一见钟情”错误,原文只是说“她开始对他发生兴趣”。C.男子对油画的评价除了为他的身份作伏笔,还有使玛莎小姐确信男子是一个画家,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的作用。E.与主旨不符。小说的主题是告诫人们不要自以为是地猜测未知的人和事。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散文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2.这是一道人物形象的分析题目,人物形象分析要从对人物的塑造中找,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现象、心理的描写,还要注意侧面的描写。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还有一颗同情心”“她时常叹息,希望那位举止文雅的画家能和她共享这些佳肴,不要在那四处透风的阁楼上啃干硬的面包皮”“想象着他发现那小骗术时出现的情景”再加上文章中故事的结果可以总结出人物的性格:心地善良,热情,富有同情;充满幻想;结果“好心办坏事”。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1.分析人物形象:①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提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2.刻画人物的手法:①正面、直接描写,如肖像、神态、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等;②对比、衬托或烘托。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或烘托。 3.这是文章中的一个细节,多次出现的情节,应该和小说的主旨、人物的性格变化有关,此细节正是人物心理变化的反映。通过人物不同时间段的动作变化的不同,表现女主人公玛莎小姐从满怀憧憬,到失落、痛悔、悲伤的巨大心理落差。结合文章具体的解释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对于这类题目,主要是分析段落的作用。 考生需要熟知的是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或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过渡段:承上启下(或启下),引出下文。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承接上文欲扬先抑的手法,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使结构严谨,含蓄深刻,启发联想,象征、暗示、点名或揭示。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回答。引用或文学性强的语段:创造文化氛围或……行文章法思路开阔,再结合文章语境分析。写景的语段: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烘托、渲染……气氛,为下文埋下伏笔,表现人物……的心情,暗示社会环境。结合具体语境:设置了……的背景,烘托形象,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使文章形象、生动、细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4.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探究的是读完小说的启示,实际就是小说的主旨,小说的题目有何作用可以从点明人物、环境、情节(有时是线索)或暗示主旨方面考虑,关于主旨的探究一定要结合小说的内容,不要随意扩展,只要符合小说的主旨,做到有理有据,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答题模式是:观点+文中依据。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标题类探究 1.探究标题意蕴 设问: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思路:①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②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③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例:2011山东卷《审丑》:“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①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②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③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却隐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④小臭儿不孝,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 2.探究标题作用 设问:文章以这个为题有多重考虑,请结合文本谈谈。/结合小说,探究小说标题的作用。 思路:赏析风格(简洁明了,含蓄隽永,直指主题);特点手法(双关、象征、比喻、反问、反语、悬念);作用(①设置悬念;②贯穿始终、使结构严谨的线索;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④推动(暗示)情节发展;⑤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⑥以某种艺术手法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例:2010年海南宁夏卷《保护人》: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参考答案: 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①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多种黑暗现实;②讽刺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相互推诿的丑恶现象;③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社会需要保护人,如果大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失去“保护”,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公正的思考和追求。 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①抓住“保护人”时刻想要保护他人的这一突出心理特征,采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性格;②以“保护人”为线索,使对比手法更加突出,有利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③通过“保护人”含义的变化,淋漓尽致地集中呈现小说的讽刺特色。 观点三: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①以“保护人”的故事构成情节发展的主体,使结构主干突出,不枝不蔓;②以“保护”与“被保护”为纽带,聚拢各种人物矛盾,使结构层次分明,井然有序;③围绕“保护人”安排相辅相成的明暗两条叙事线索,使结构收放自如,平中见奇。 3.标题比较探究 例:2009年浙江卷《魔盒》: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以“魔盒”为题更合适。理由: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③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 参考答案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理由:①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③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  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住沉浮”的诗句是:                            

(2)在《再别康桥》中,描写作者轻轻离开,与康桥依依作别的诗句是:                       

(3)生活中当我们对所喜欢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时,感情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随之产生。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4)在《归田园居》中,诗人用比喻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对偶句是:               

(5)《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诗是:                           

(6)在《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对 “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语句是:                

(7)在《赤壁赋》中,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8)在《氓》中,表现女子勤劳贤惠持家的诗句是:                                          

(9)《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                      ”,阐明了宴游的原因之一是各种春天美景的召唤和吸引。

(10)毛泽东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游褒禅山记》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生查子

周紫芝

春寒入翠帷,月淡云来去。院落半晴天,风撼梨花树。

人醉掩金铺,闲倚秋千柱。满眼是相思,无说相思处。

【注】①金铺:门环的底座。此处代指门。

1.“风”与上阕其他景象,及下阕所抒情感,分别有何联系?请简要分析。

2.除了直接抒情,这首词还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归有光传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②。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③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史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④,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述,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有光制举义,谌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选自《明史  归有光传》)

【注】①春官:即六部之一的礼部,礼部在春天主持进士考试。②刺刺:多言的样子。③击断,即争执。④制举义:特指经学研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

B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

C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

D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其中的《书》是指《尚书》。

B根据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试、秋闱。一般能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

C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根据成绩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探花,第三名叫榜眼,赐进士及第。

D《太史公书》即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即记载历史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有光在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又考了八次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

B.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如果上级的命令不切实际,就束之高阁,不去执行;但若与上级有所争执,最终还是会遵照上级的指示去办。

C.王世贞岁不被归有光认同,但后来依然很佩服、推崇和尊重归有光,称赞归有光“千载有公,继韩、欧阳。”

D.归有光在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后来的德清县胡友信和他齐名,世人并称他们为“归、胡”。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

⑵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映射是一种独特的小说艺术

映射是一种独特的小说艺术,它决定于作家对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整体认识。曹雪芹是一位最注意完整地把握和表现生活的作家,他从不孤立地写一个人、一件事,而总是着眼于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生活的内在联系中去把握和表现生活。映射就是指作家透过生活的表层,从内在关联中揭示出发人深思的底蕴。他写一个人、一件事,其意义并不只是孤立地表现这个人、这件事本身,而是映射到其他人、其他事上面,在互相关联中从整体上显现出多方面的深刻丰富的含义。

第三十三回,写宝玉挨打之前,正在紧急之际,宝玉盼望有一个人去报信,以免皮肉之苦。这时恰好来了一个聋老婆子。宝玉急切地对她说:“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可因这老婆子耳聋,把“要紧”听成了“跳井”,便以为是说金钏儿跳井的事,立即回答说:“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又说:“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金钏儿的死,在贾府里只算得一件小事,可是曹雪芹写来却颇具匠心。写金钏儿受辱在第三十回,写她悲愤跳井自杀在第三十二回末,此后又在好几处描写相关人物时多次提及这件事。这里,作者特意写这么一个聋老婆子的出现和她说的这番话,就是着眼于生活内在的相互关联,映射出多方面的意义。当然,安排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上场,首先是出于情节发展上的需要,即为下文写王夫人和贾母的出场,写这场轩然大波的收束作铺垫;其次,是在人物描写上的多层映射。

这个聋老婆子,作为贾府中的一个老仆妇,同是奴隶,其身份地位同金钏儿是一样的,却对金钏儿被逼惨死表现得极其冷漠。这就自然映射到贾政身上,体现贾政的虚伪。贾政在刚听说金钏儿跳井自杀时,曾说:“好端端的,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我家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聋老婆子那番话和所表现出的冷漠态度,就暗示读者,在贾府这类事件必然是经常发生,这才使聋老婆子这样的仆人也不以为奇,以至于麻木不仁了。这是第一层。

第二层是映射到薛宝钗和王夫人的身上。薛宝钗听到金钏儿跳井惨死的消息,只冷冰冰地说了一句:“这也奇了。”赶忙到夫人处“道安慰”去了。接着就写两人一段对话。夫人有意掩盖她污辱和逼死金钏儿的真相,推脱自己的罪过。而薛宝钗却这样安慰王夫人:“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这些冷冰冰的话,令读者感到透骨的心寒。

第三层,是所有这些又都一齐映射到贾宝玉的身上,使他对金钏儿之死独异的感情和态度,突出地显现了出来。贾宝玉被打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他对金钏儿的惨死悲痛到“五内摧伤”,以致“茫然不知何往”。而在遭到一场几至丧命的毒打之后,还对林黛玉说:“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这些人”当中,就包括了金钏儿。艺术上经过这样几层映射,便突现出贾宝玉的心地、感情,是多么善良,多么纯朴!

映射艺术体现了作家对生活认识和把握的深度和广度,只有对生活有深切的体验而眼光敏锐的作家,才能看到生活的内在联系并在作品中自觉地揭示这种联系。映射能引起读者的联想,触发他们的艺术想像,多角度、多侧面地去体会、品味作品的意蕴。《红楼梦》是运用映射艺术运用得最好的作品,因此,阅读《红楼梦》就需要瞻前顾后,善于联想,在联想中发现和体会作家的艺术匠心。

(选自周先慎《琐碎中有无限烟波》,有删改)

1.下列对于“映射”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映射”是一种独特的小说艺术,它能使生活中本没有关联的人物、事件产生关联,进而从整体上显现多方面的深刻丰富的含义。

B.在运用了“映射”艺术技巧的小说中,作者所写的一个人、一件事往往不是孤立的,如贾宝玉挨打这件事就和金钏儿跳井相关联。

C.“映射”体现了作家对生活认识和把握的深度和广度,它能否成功运用,关键在于作家能否整体认识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D.“映射”体现了不同的人和事之间的联系,它能引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者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地去体会、品味作品的意蕴。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曹雪芹安排聋老婆子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上场,既是因为情节发展方面的需要,又是因为要通过她映射贾政、薛宝钗、王夫人和贾宝玉的性格。

B.在贾府中,聋老婆子虽然身份地位同金钏儿一样,都是被压迫者,但对金钏儿被逼惨死却极其冷漠,认为贾宝玉对金钏儿之死如此关切是小题大做。

C.从聋老婆子的语言和态度,读者可联想到金钏儿之死这类事在贾府一定经常发生,也可知贾政之言“我家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之假。

D.对金钏儿之死独异的感情和态度是贾宝玉遭受毒打的原因之一;遭毒打之后,贾宝玉还说情愿为金钏儿这些人而死。由此可见贾宝玉的善良和纯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聋老婆子把贾宝玉说的“要紧”听成了“跳井”,这是匠心独运之处。作者由“要紧”而“跳井”,起到了映射作用。

B.读者阅读《红楼梦》要瞻前顾后,善于联想,在联想中发现和体会作家的艺术匠心,因为《红楼梦》是运用映射艺术最为杰出的作品。

C.曹雪芹对生活体验深切,眼光敏锐,看到了生活的内在联系并在《红楼梦》中自觉地揭示了这种联系,这使《红楼梦》具有独特魅力。

D.《红楼梦》对日常生活的描写看似琐碎但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如写金钏儿“跳井”就映射出同一阶层人物麻木不仁,令人心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苏东坡与惠崇和尚戏语,苏东坡说:“我看你像牛粪。”惠崇和尚说:“我看你像如来。”东坡不【解析】
这和尚怎么以德报怨呢?回家后问其妹苏小妹,苏小妹说:“心存牛粪,看人都如牛粪,心存如来,看人都是如来。”东坡有所悟。

你以为苏东坡悟到了什么?他又给你怎样的启发?请联系实际,以“心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