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有过,何日是归年?

1.本文运用了几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进行简要分析。

2.本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第一、二句的写景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1. (1)衬托。用江碧衬鸟儿羽毛的白色,使得碧与白相映生辉;用青翠的山峦衬托出花儿的红色,使得青与红相映成趣。 (2)渲染。碧绿的江水,白色的鸟儿,青翠的山峰,红红的花朵,四种鲜明的颜色交织,营造了一幅绚丽的图画。(任答一点给5分) 2.感情;表达了作者思乡思归之情。作用;借乐景抒哀情;景是他乡之景,如此美丽,自然想到了故乡的春日;美景一忽儿就过去了,但是回家却是无望的。作者借此正是反映无限的思乡思归之情。 【解析】 试题分析: 1.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表现手法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1.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以梅自喻,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2.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3.烘托: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4.动和静: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5.虚和实: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6.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7.对照:又称对比,就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的一、二句中,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这一对照营造出了一种孤寂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抒情效果。8.起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即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词。如《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乃“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采荇之女。写“雎鸠”,目的是要引出男主人公眼中的“淑女”。9.白描:中国画技法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灵彻上人》两首可谓是此中名篇。该题中考核“衬托”“渲染”。 2.该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把握思想情感。一定要注意诗歌情感的丰富性。可从理解诗中写了什么(人、事、物,即题材)入手。诗中写了什么,涉及哪些对象,这些对象大都是情感的指向,除此之外,几乎每一首诗都有诗人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都有指向诗人自己。如写战争,战争涉及到发动战争者,百姓,国家。对百姓的同情,对战争的厌恶,对国家的忧虑,对战争发动者的憎恨,这些都是可能的情感。如写送别,涉及友人和自己。写离别之时,是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写友人离别之后的美好生活,是对友人的祝福;写友人离别后旅途的艰难,是对友人的关心和担忧。而其中又可能包含诗人向往或对自己的感慨。如该题中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从中借乐景抒哀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黄庭坚传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挺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节选自《宋史 黄庭坚传》)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守文彦博             才:认为……是才子

B.知宣州                 调出京城

C.前史官                  俾:使

D.与赵挺之有微             嫌疑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B.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皆辞不行。

C.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D.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才气绝人。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考试的文章列为优等,,担任了国子监教授;苏轼看到他的诗文,大为赏识,认为世上很久没有此类优秀的作品了

B.黄庭坚一身正气,淡泊明志因为编撰《神宗实录》而受到审问,黄庭坚都能用正直的话来回答审查官的盘问;虽遭贬谪,黄庭坚都淡泊以对。

C.黄庭坚为政平易,当时课颁盐策,其他县都争着收更多的赋税,只有泰和不这样,虽然官吏不高兴,但是百姓都喜欢

D.黄庭坚命运多舛。转运判官陈举为了奉承皇帝的旨意,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

4.把文中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传记文学的虚构现象

如果说传记材料不足是造成虚构的“硬件”方面的原因,那么软件方面的原因主要来自传记作家自身了。述奇而不实录,是造成虚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王充《论衡》中说:“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也。故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其心。闻一增以为十,见百益以为千。”读者爱奇成性,作者焉能无动于心?鉴于这种现象的普遍性,约翰逊对传记家提出过忠告:“如果传记家单凭个人的经验做传,率尔下笔,一味满足公众的好奇心,那么,他的兴趣、他的恐惧、他的感激、他的柔情就会动摇他那颗忠实的心,诱使他避讳,甚至虚构。”然而,必须说明的是,传记的真实与小说的真实不一样,它不仅要遵循文本内部的一贯性,跟需要恪守文本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一致性,那么什么叫做文本内容的一贯性呢?真实并不是叙述与事实之间的关系,而是叙述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要再现传主的个性,传记作家必须选择一类事实以确保叙述的“连续性”。他会毫不犹豫的舍弃与传主个性不符的材料,甚至会像拜伦的传记作家那样把不用的传记材料付之一炬。为了取得“终极的美感”,“事实必须经过处理:有些事实要增加亮色;有些事实要涂暗。”其结果,一个前后一贯的个性就凸显出来了。而传记的一致性则是一个假说或者一个叙述与事实或经验一致,那么它就是真实的;反之,就是不真实,传记理论大家吴尔夫明确提出了传记中两种真实的看法:“事实的真实和虚构的真实水火不容。可是传记家最迫切的需要把两者融合在一起,因为虚构的真实在我们看来更真实,它专注的是个性,而不是行为。……因此,传记家的想象力不断受到激发,用小说家的艺术——谋篇布局、暗示手法、戏剧效果——来拓展私生活。”

跟化腐朽为神奇的传记作家不同,不少传记作家生来就是偶像的破坏者。他们常常带着某个目的对传主进行深度挖掘。其结果,这种深度挖掘常常导致目的性扭曲,从而使传记失真。当代传记最有名的当属“新传记”和心理传记。它们成功的主要秘诀在于深度挖掘和艺术触觉并重。“新传记”在几位大家后,便香火不继。而心理传记虽然香火正旺,但问题似乎更多。首先,心理传记遇到问题是资料的严重不足,即使幸运地获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可能材料不符合精确实验性观察的条件,于是乎传记家奇思妙想变成了可能。其次,心理传记作家大多是一元决定论者。具体说来,传主的一切行为均由特定的心理情节预先决定了。性的经验、情感创伤、恋母(父)情节、儿童经验、自卑情节等几乎成为了心理传记作家的手术刀。结果自然“虽耸人听闻,不免强词夺理,欲以一单纯之说理,概括天下之大事。”最后,心理传记的致命弱点在于过分依赖特殊性,以至于把变态的经验普遍化。以精神分析学家荣格为例。他着手分析毕加索绘画中表现的心理学。荣格断言毕加索具有精神分裂型病人的种种特征。此论一出,读者哗然。最后荣格不得不承认:“(我对毕加索)的进一步观察就显得毫无根据,因而我需要读者的善意和想象力。”

——(赵白《传记文学理论》札记)

1.本文对传记文学虚构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传记文学应该追求真实,对于虚构应该反对。

B.传记文学的虚构有助于读者愉快阅读,更容易使读者潜心其中。

C.虚构手法的运用有利于传记作家表现传主的个性,这样更能呈现一个活生生的个性,故而传记作家应该多多使用虚构方法。

D.传记的真实性包括虚构的真实,只要虚构得让读者感到真实,那不妨大量虚构。

2.下列对传记文本内容的一贯性理解不合乎文本的一项是(  

A.李敖写《胡适之传》,为了表现胡适之先生对后学的提携,他大胆剪裁,把胡适之先生同意蔡元培先生因讲义案开除学生的决议删除。

B.传记的一贯性是传记作家为了追求“终极美感”,故而对材料做适当的处理。

C.金克木对传记的一贯性如是解释:“书中自有一个世界。书写得好,假的也成真的;书写的不好,真的也成假的。对于此,我最佩服太虚幻境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D.拜伦的传记作家把不用的传记材料付之一炬,代之以能够代表诗人性格连续性的材料。

3.根据原文的意思和内容,下列对传记虚构原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传记作家情感趋向于读者,向读者的阅读经验妥协。

B.传记作家掌握传主的材料有限,不能够大量掌握。

C.传记的传主将大量的资料销毁。使得传记作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D.传记作家力图深度挖掘传主,但往往造成了目的性扭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10月23日,江苏省扬州市旅游局、中国烹饪联合会等单位用4192公斤重的“最大份扬州炒饭”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以此来纪念扬州建城2500年。当日11时30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程东宣布:扬州诞生“最大份炒饭”吉尼斯世界新纪录。新纪录结果宣布后,据《北京晚报》报道,当日11时30分炒饭被大量装进垃圾车拉走。扬州市旅游局26日证实,该局针对“4吨扬州炒饭破纪录后装垃圾车”事件进行核查后确认,总重量约150公斤左右炒饭被送至养殖场处理,其余的炒饭在活动当天已经按原计划送到接收单位。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26日对记者表示,扬州市举行的“最大份炒饭”挑战活动由于存在浪费食物情况,其挑战纪录无效。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古代抒情散文单元中的四篇文章,时代不同,文体不一,所抒发的感情也各有不同。但都是古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请从《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和《陈情表》中任选一篇文章,写一则100-150字的推荐语,可以从文体风格、语言韵味、情感表达等方面介绍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当前,一些人的价值观出现功利化倾向,心态变得浮躁,“读书有没有用”的问题往往被简化为“读书能不能帮我迅速成功”。很少有人可以通过阅读几本书就迅速成功因此,        ,仅仅依靠法律法规促进全民阅读,不可能收到明显效果。同样道理,设立读书节也未必就能带动读书热、促进全民阅读。读书节并不罕见,譬如1979年开始的美国纽约读书节“纽约是书乡”、 创办于1989年的法国读书节等都有较大影响。但是,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们本身是全民自发阅读的产物。全民阅读是“因”,读书节是“果”,是先有全民阅读的“土壤”     。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不重视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读书节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形式、一个符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