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白石老人自述 齐白石 民国三十二年(癸未·一九四三),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白石老人自述

齐白石

民国三十二年(癸未·一九四三),我八十三岁。自从芦沟桥事变至今,已过了六个年头,天天提心吊胆,在忧闷中过着苦难日子。虽还没有大祸临身,但小小的骚 扰,三天两头总是不免。最难应付的,就是假借买画的名义,常来捣乱。我这个八十开外的老翁,哪有许多精力,同他们去作无谓周旋。万不得已,从癸未年起,我在大门上,贴了四个大字:停止卖画。从此以后,无论是南纸店经手,或朋友介绍,一概谢绝不画。家乡方面的老朋友,知道我停止卖画,关心我的生活,来信问我近况。我回答他们一首诗,有句云:

寿高不死羞为贼,不丑长安作饿饕

我是宁可挨冻受饿,决不甘心去取媚那般人的。

我心里正在愁闷难遗的时候,偏偏 又遭了一场失意之事:十二月十二日,继室胡宝珠病故,年四十二岁。宝珠自十八岁进我家门,二十多年来,善事我的起居,寒暖饥饱,刻刻关怀。我作画之时,给 我理纸磨墨,见得我的作品多了,也能指出我笔法的巧拙,巿上冒我名的假画,一望就能辨出。我偶或有些小病,她衣不解带的昼夜在我身边,悉心侍候。春君在世 时,对她很是看重,她也处处不忘礼节,所以妻妾之间,从未发生龃龉。我本想风烛之年,仗她护持,身后之事,亦必待她料理,不料她方中年,竟先衰翁而去,怎 不叫我洒尽老泪,犹难抑住悲怀哩!

民国三十三年(甲申·一九四四),我八十四岁。我满怀积忿,无可发泄,只有在文字中,略吐不幸之气。我题门生李苦禅画的鸬鹚鸟,写了一段短文道:此食鱼鸟也,不食五谷鸬鹚之类。有时河涸江干,或有饿死者,渔人以肉饲其饿者,饿者不食。故旧有谚 云:鸬鹚不食鸬鹚肉。

这是说汉们同鸬鹚一样的一饱别无知,但鸬鹚不食鸬鹚肉,并不自戕同类,汉们对之还有愧色哩。我题群鼠图诗:

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许!

啮我果,又剥我黍。

    烛炧灯残天欲曙,严冬已换五更鼓。

我见敌人的泥脚愈陷愈深,日暮途穷,就在眼前,所以拿老鼠和螃蟹来讽刺它的。有人劝我明哲保身,不必这样露骨的讽刺。我想:残年遭乱,死何足惜,拚着一条老命,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六月七日,忽然接到艺术专科学校的通知,叫我去领配给煤。艺专本已升格为学院,沦陷后又降为专科学校。那时各学校的大权,都操在日籍顾问之手,各学校里,又都聘有日文教员,也是很有权威,人多侧目而视。我脱离学挍,已有七年,为什么凭空给我这份配给煤呢?其中必有原因,我立卽把通知条退了回去,并附了一封信道:顷接艺术专科学校通知条,言配给门头沟煤事。白石非贵校之教职员,贵校之通知误矣。先生可查明作罢论为是。煤在当时,固然不易买到,我齐白石又岂是没有骨头、爱贪小便宜的人,他们眞是错看了人哪!

民国三十四年(乙酉·一九四五),我八十五岁。日子无聊之极。到了八月十四日,传来莫大的喜讯:抗战胜利,日军无条件投降。我听了,胸中一口闷气,长长的松了出来,心里头顿时觉得舒畅多了。这一乐,乐得我一宵都没睡着,常言道,心花怒放,也许有点相像。十月十日是华北军区受降的日子,熬了八年的苦,受了八年的罪,一朝拨开云雾,重见天日,北平城里,人人面有喜色。那天,侯且斋、董秋崖、余倜等来看我,留他们在家小酌,我做了一首七言律诗,结联云:莫道长年亦多难,太平看到眼中来。

民国三十五年(丙戊·一九四六),我八十六岁。抗战结束,国土光复,我恢复了卖画刻印生涯,琉璃厂一带的南纸铺,把我的润格,照旧的挂了出来。我的第五子良巳,在辅仁大学美术系读书学画,颇肯用功,平日看我作画,我指点笔法,也能专心领会,仿我的作品,人家都说可以乱眞,求他画的人,也很不少。十月,南京方面来人,请我南下一游,是坐飞机去的,我的第四子良迟和夏文珠同行。先到南京,中华全国美术会举行了我的作品展览;后到上海,也举行了一次展览。我带去的二百多张画,全部卖出,回到北平,带回来的法币,一捆一捆的数目倒也大有可观,等到拿出去买东西,连十袋面枌都买不到了。

民国三十六年(丁亥·一九四七),我八十七岁。三十七年 (戊子·一九四八),我八十八岁。这两年,常有人来劝我迁往南京上海等地,还有人从杭州来信,叫我去主持西湖美术院。我回答他一首诗,句云:北房南屋少安居,何处清平耆老夫?

那时,法币几乎成了废纸,一个烧饼,卖十万元,一个最次的小面包,卖二十万元;吃一顿饭馆,总得千万元以上,眞是骇人听闻。 接着改换了金圆券,一圆折合法币三百万元,刚出现时,好像重病的人,缓过一口气,但一霎眼间,物价的涨风,一日千变,比了法币,更是有如无已。囤积倒把的人,街头巷尾,触目皆是。他们异想天开,把我的画,也当作货物一样,囤积起来。拿着一堆废纸似的金圆券,订我的画件,一订就是几千张几百张。我案头积纸如山,看着不免心惊肉跳。朋友跟我开玩笑,说:看这样子,眞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了。实则我耗了不少心血,费了不少腕力,换得的票子,有时一张画还卖不到几个烧饼,望九之年,哪有许多精神?只得叹一口气,挂出暂停收件的告白了。

【相关连接】

①罗家伦:我长清华大学的时候,曾偕陈师曾等几位朋友去拜访白石老人。一进大门就看到屏门上贴着的润格,进客厅后又看到润格贴在墙上。心中颇为反感,以为风雅的画家何至于此。到现在看到这篇自述,了解他从童年一直到老年为生活而艰苦奋斗的情形。使我以前的这种反感,也烟消云散了,——(选自罗家伦《看完<白石老人自述>的感想》

②白石对于恩师胡沁园的死:一别千古我怎能压制得住自己满腔的悲思呢?我参酌旧稿,画了二十多幅画,都是他老人家生前赏识过的,在他老人家灵前焚化。

1.下列选项中,其说法符合文本和材料的内容的两项是(  

A.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人和汉奸走狗不断地骚扰白石老人,白石老人害怕之极,故而停止了卖画营生。

B.白石老人题门生李苦禅画的《鸬鹚鸟》,借鸬鹚尚且不食同类来讽刺汉奸走狗不顾廉耻,为了稻梁谋而残害同胞的丑恶行径。

C.抗战胜利给了白石老人莫大的欣喜,他写的诗歌“莫道长年亦多难,太平看到眼中来”。表达了作者对抗战苦难岁月的痛苦回忆,以及迎接太平年华的喜悦心情。

D.本文采用了圆形结构的篇章结构方式,表现在文章的叙事方式上,开头因为日本侵略而停止卖画,然后进入苦难岁月,再是抗战胜利的喜悦心情,最后写抗战胜利后国家经济崩溃又不得不停止卖画。

E.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因为看到齐白石太过于以画淡钱,因此对白石老人很反感,但是当看到《白石老人自述》中所述及的种种艰辛后,反感就没有了。

2.作为文人气质浓厚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3.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后作者都写诗,请问抗战时期写的《群鼠图诗》和“北房南屋少安居,何处清平著老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齐白石是受人尊敬的国画大师,其中必有深刻的原因,请结合材料,指出齐白石受人尊敬的原因何在?

 

1.BE B3分,E2分,D1分 2. 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将自己的身世和国家名族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 ②本文在叙述中引入了大量的诗词,使得本文文人气息极为浓烈; ③语言上,口语化浓厚,就如同和白石老人对垒。听他用质朴的语言讲述自己抗战时期的心路历程。 3.《群鼠图》;作者用群鼠图来象征汉奸走狗,表现了作者对汉奸走狗夺人财产、胡作非为的愤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期待。对联:对联反映了作者希望安居乐业的梦想。这不仅表达了对国民党政府的愤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4. ①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不畏日本人的威逼利诱; ②情真意切。妻子的死使他老泪纵横,恩师的死,他参酌旧稿,坟前焚化; ③明辨形势,有所为有所不为; ④画技高超,深受世人爱戴。 【解析】 试题分析: 1.A项中,不愿意和那些无聊的人周旋,在原文中第一段;C项中,看到“莫道”。就是不用说的意思,故选项中“表达了作者对抗战苦难岁月的痛苦回忆”错误;D选项,除了叙事方式外,还表现在感情上。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是一道综合分析文章的题目,涉及到文章的细节、结构、传主的品格等等多方面,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牵拉因果、传主的品格和所举的事例不对应等。答题时应仔细注意题干内容,在回到原文中,与原文内容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并分析判断。注意选项中那些绝对、不全面、牵强、似是而非等特征的方面。如C项中的无中生有。 2.作为文人气质浓厚的自传的特点”。自传是传记的一种,传记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与心得为主,而自传则是以记述自己的生平事迹为主。自传体作文是传记的简要形式-小传的一种。自传,主要叙述自己的生平事迹和著作等。一般用第一人称,也有用第三人称的。古人著书后常作自序,有的也属自传。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通读全文,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归纳概括传主的主要经历、重要事迹(事件))。掌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①时间变化,②地点变化,③职位(工作)变化,③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④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筛选归纳传主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方法归纳:①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②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③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④关注文章的过渡句。如该题中结构上时间先后顺序,材料上引用诗句等。 3.紧抓题干——抗战时期写的《群鼠图诗》和“北房南屋少安居,何处清平著老夫?”表达的情感,回到原文相应段落分析,紧抓该段落中的关键词句,如“残年遭乱,死何足惜,拚着一条老命,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愤慨。如此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包括作者和他人的基本观点、思想情感倾向。评价,要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找出文中支持自己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推理的科学性,然后作出自己的合理判断。“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指的是结合社会现实,按照真善美的评判标准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加以评判。解答这类题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1.准确判断,客观周全。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判断,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主次颠倒,更不能主观臆断。2.独立思考,体现个性。在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有了正确认识之后,可参照自己对真善美评判标准的理解,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进行分析判断。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及生活积累进行,形成具有个性色彩的评价。而那些离开了自身体悟与感知,离开了自己思想情感的分析评价,往往是体现不出“独立”评判的。3.尊重公德,尊重事实。必须明确,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作出“独立”的评价,虽然强调个性色彩,但是,“独立”评价绝对不是单纯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随意褒贬,个性化的评价也必须是以尊重社会尊重公德为前提的。其次,评价必须建立在对文本充分认知的基础之上,才可能做到负责任的评价。4.拓展思路,追求深刻。除了利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会知人论世,对文本的主要观点的基本倾向作出客观的、历史的评价,当然,还可把文本的观点和倾向与社会现实或未来发展结合起来,作出动态的现实主义的评价,使评价具有一定的深度。该题中要做到准确判断。 4.该题中考核文本筛选能力。根据题干,可分析得出,筛选“齐白石受人尊敬的原因”,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外因本文没有涉及,那就是内因,实际就是传主拥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明确只一点题目就好答了,到文中找主要的事件,通过事件分析体现传主的什么品质,然后分条作答,注意要对事件进行整合,相同的内容注意合并,各点之间不要相互包含。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点面结合。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次北固山下》中“                           ”一联,写了作者看到山河壮阔、风正船行的景象,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2)《桃花源记》一文中,作者用“                    ”表达桃花源中的老少快乐生活的景象。

(3)《氓》中表现男子反复无常,三心二意的诗句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有过,何日是归年?

1.本文运用了几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进行简要分析。

2.本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第一、二句的写景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黄庭坚传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挺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节选自《宋史 黄庭坚传》)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守文彦博             才:认为……是才子

B.知宣州                 调出京城

C.前史官                  俾:使

D.与赵挺之有微             嫌疑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B.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皆辞不行。

C.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D.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才气绝人。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考试的文章列为优等,,担任了国子监教授;苏轼看到他的诗文,大为赏识,认为世上很久没有此类优秀的作品了

B.黄庭坚一身正气,淡泊明志因为编撰《神宗实录》而受到审问,黄庭坚都能用正直的话来回答审查官的盘问;虽遭贬谪,黄庭坚都淡泊以对。

C.黄庭坚为政平易,当时课颁盐策,其他县都争着收更多的赋税,只有泰和不这样,虽然官吏不高兴,但是百姓都喜欢

D.黄庭坚命运多舛。转运判官陈举为了奉承皇帝的旨意,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

4.把文中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传记文学的虚构现象

如果说传记材料不足是造成虚构的“硬件”方面的原因,那么软件方面的原因主要来自传记作家自身了。述奇而不实录,是造成虚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王充《论衡》中说:“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也。故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其心。闻一增以为十,见百益以为千。”读者爱奇成性,作者焉能无动于心?鉴于这种现象的普遍性,约翰逊对传记家提出过忠告:“如果传记家单凭个人的经验做传,率尔下笔,一味满足公众的好奇心,那么,他的兴趣、他的恐惧、他的感激、他的柔情就会动摇他那颗忠实的心,诱使他避讳,甚至虚构。”然而,必须说明的是,传记的真实与小说的真实不一样,它不仅要遵循文本内部的一贯性,跟需要恪守文本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一致性,那么什么叫做文本内容的一贯性呢?真实并不是叙述与事实之间的关系,而是叙述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要再现传主的个性,传记作家必须选择一类事实以确保叙述的“连续性”。他会毫不犹豫的舍弃与传主个性不符的材料,甚至会像拜伦的传记作家那样把不用的传记材料付之一炬。为了取得“终极的美感”,“事实必须经过处理:有些事实要增加亮色;有些事实要涂暗。”其结果,一个前后一贯的个性就凸显出来了。而传记的一致性则是一个假说或者一个叙述与事实或经验一致,那么它就是真实的;反之,就是不真实,传记理论大家吴尔夫明确提出了传记中两种真实的看法:“事实的真实和虚构的真实水火不容。可是传记家最迫切的需要把两者融合在一起,因为虚构的真实在我们看来更真实,它专注的是个性,而不是行为。……因此,传记家的想象力不断受到激发,用小说家的艺术——谋篇布局、暗示手法、戏剧效果——来拓展私生活。”

跟化腐朽为神奇的传记作家不同,不少传记作家生来就是偶像的破坏者。他们常常带着某个目的对传主进行深度挖掘。其结果,这种深度挖掘常常导致目的性扭曲,从而使传记失真。当代传记最有名的当属“新传记”和心理传记。它们成功的主要秘诀在于深度挖掘和艺术触觉并重。“新传记”在几位大家后,便香火不继。而心理传记虽然香火正旺,但问题似乎更多。首先,心理传记遇到问题是资料的严重不足,即使幸运地获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可能材料不符合精确实验性观察的条件,于是乎传记家奇思妙想变成了可能。其次,心理传记作家大多是一元决定论者。具体说来,传主的一切行为均由特定的心理情节预先决定了。性的经验、情感创伤、恋母(父)情节、儿童经验、自卑情节等几乎成为了心理传记作家的手术刀。结果自然“虽耸人听闻,不免强词夺理,欲以一单纯之说理,概括天下之大事。”最后,心理传记的致命弱点在于过分依赖特殊性,以至于把变态的经验普遍化。以精神分析学家荣格为例。他着手分析毕加索绘画中表现的心理学。荣格断言毕加索具有精神分裂型病人的种种特征。此论一出,读者哗然。最后荣格不得不承认:“(我对毕加索)的进一步观察就显得毫无根据,因而我需要读者的善意和想象力。”

——(赵白《传记文学理论》札记)

1.本文对传记文学虚构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传记文学应该追求真实,对于虚构应该反对。

B.传记文学的虚构有助于读者愉快阅读,更容易使读者潜心其中。

C.虚构手法的运用有利于传记作家表现传主的个性,这样更能呈现一个活生生的个性,故而传记作家应该多多使用虚构方法。

D.传记的真实性包括虚构的真实,只要虚构得让读者感到真实,那不妨大量虚构。

2.下列对传记文本内容的一贯性理解不合乎文本的一项是(  

A.李敖写《胡适之传》,为了表现胡适之先生对后学的提携,他大胆剪裁,把胡适之先生同意蔡元培先生因讲义案开除学生的决议删除。

B.传记的一贯性是传记作家为了追求“终极美感”,故而对材料做适当的处理。

C.金克木对传记的一贯性如是解释:“书中自有一个世界。书写得好,假的也成真的;书写的不好,真的也成假的。对于此,我最佩服太虚幻境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D.拜伦的传记作家把不用的传记材料付之一炬,代之以能够代表诗人性格连续性的材料。

3.根据原文的意思和内容,下列对传记虚构原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传记作家情感趋向于读者,向读者的阅读经验妥协。

B.传记作家掌握传主的材料有限,不能够大量掌握。

C.传记的传主将大量的资料销毁。使得传记作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D.传记作家力图深度挖掘传主,但往往造成了目的性扭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10月23日,江苏省扬州市旅游局、中国烹饪联合会等单位用4192公斤重的“最大份扬州炒饭”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以此来纪念扬州建城2500年。当日11时30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程东宣布:扬州诞生“最大份炒饭”吉尼斯世界新纪录。新纪录结果宣布后,据《北京晚报》报道,当日11时30分炒饭被大量装进垃圾车拉走。扬州市旅游局26日证实,该局针对“4吨扬州炒饭破纪录后装垃圾车”事件进行核查后确认,总重量约150公斤左右炒饭被送至养殖场处理,其余的炒饭在活动当天已经按原计划送到接收单位。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26日对记者表示,扬州市举行的“最大份炒饭”挑战活动由于存在浪费食物情况,其挑战纪录无效。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