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快手刘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有时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快手刘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有时我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忍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球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难道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在碗里边。四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到人圈圈后边去,从此我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

④他那时不过40多岁吧,正当壮年,精神饱满,肉重肌沉,皓齿红唇,乌黑的眉毛像是用毛笔画上去的。他一边变戏法一边卖糖一双胖胖的手,指肚滚圆,却转动灵活。这双异常敏捷的手,大概就是他绰号“快手刘”的来历。我童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这最最简单又百看不厌的土戏法里,在这一直也不曾解开的迷阵中,在他这双神奇莫侧、令人痴想不已的快手之间消磨掉的。他给了我多少好奇的快乐呢!

⑤我上中学后,就不常见到快手刘了。只是路过那街口时,偶尔碰见他。他依旧那样兴冲冲地变着“小碗扣球”。

⑥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往昔美好的故事,亲切的人物,甜醉的情景,就像鲜活花瓣夹在书里面,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谁能使过去的一切复活?那去世的外婆,不知去向的挚友,妈妈乌黑的卷发,久已遗失的那些美丽的书,那跑丢了的绿眼睛的小白猫……还有快手刘。

⑦高中二年级,我回家度假。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心中忏然一动,竞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和变戏法,但人已经大变样了。十年不见,他的模样接近了老汉。他分明换了一双手!手背上青筋缕缕,指头绕着一圈圈皱纹,快像吐尽了丝而缩下去的老蚕……他抓着两只碗口已经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笨拙地翻来翻去那四只小红球儿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他的手不灵了!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哪!”

⑧我也清楚地看到,在快手刘扣过茶碗的时候,把地上的球儿取在手中。这动作缓慢迟钝,失误就十分明显。孩子们吵着闹着叫快手刘张开手,快手刘的手却捧得紧紧的,朝孩子们尴尬地掬出笑容。这一笑,满脸皱纹都挤在一起,好像一个皱纸团。他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边什么也没有……”

⑨当年神气十足的快手刘哪会用这种口气说话?这些稚气又认真的孩子们偏偏不依不饶,非叫快手刘张开手不可。他哪能张手,手一张开一切都完了,我真不愿意看见快手刘这副狼狈的、惶惑的、无措的窘态。多么希望他像当年那次—由于我自作聪明,揭他老底,迫使他亮出个捉摸不透的绝招,小球突然不冀而飞,呼之即来。如果他再使一下那个绝招,叫这些不知轻重的孩子们领略一下名副其实的快手刘,瞪目结舌多好!但他老了,不会再有那花好月圆的岁月年华了。

⑩我走进孩子们中间,手一指快手刘身旁的木箱说“你们都说错了,球儿在这箱子上呢!”孩子们给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眼角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的快速把手里的小球塞到碗下边。“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快手刘笑呵呵翻开地上的茶碗说“瞧,就在这儿啊!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第③段通过细腻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童年的我与快手刘的一次较量,表现了我幼稚、率真,也说明了快手刘的狡猾,理趣盎然。

B·在文中,作者将快手刘与外婆、挚友、妈妈的鬈发、遗失的书等并列陈述,显然是将

快手刘当作过去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C.文章以“快手刘’’为题,是因为快手刘不但拥有一双异常敏捷的手,而且还是一个

远近闻名的变戏法的民间艺人,深得老百姓喜爱。

D.小说结尾处,我目睹快手刘无助无奈的神情后,帮助他完成戏法,摆脱窘态,是为

了让孩子们相信他的戏法,不再为难他,买他的糖吃。

E.小说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快手刘在人生不同阶段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及生活

境况,充分展示了小人物生活的艰辛与岁月的无情、强大。

2.请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3.小说是怎样表现快手刘“快手”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4.文中两次写到快手刘说“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两次说话时背景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说这样写有何效果

 

1.答E得3分,答B得2分,答D得1分。 2. ①“我”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小说借“我”的情感变化揭示了主题。 ②“我”是故事的见证人,通过“我”的眼睛来展现快手刘的变化及其形象特点。 ③作者采用第一人称来写,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使所写人物、事件更真实自然。(每点2分) 3. ①正面描写。作者着力展现快手刘变戏法的场景,描写细腻生动,特别是对快手刘一系列敏捷动作的描写和细节刻画,表现了“快手”的神奇。 ②侧面描写。作者通过描写观众和“我”对快手刘技艺的惊叹与敬佩来突出其“快手”这一特点。人们“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我”眼里的神奇感,以及“快手刘”的绰号都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特点。 4.第一次是快手刘在表演成功后说的,神气十足,表现出壮年快手刘的骄傲与自信;第二次是快手刘在“我”的帮助下勉强完成戏法后所说,底气不足,甚至近乎哀求,表现出老年快手刘的尴尬和哀伤。效果:①这两句话都表现出快手刘经商本分、为人朴实的特点;②两次情形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快手刘的变化之大;③也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底层小人物命运的关注、同情以及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解析】 试题分析: 1.D项,“买他的糖吃”一句理解表面化,“我”出手相助是源于对快手刘的同情。A项,第③段的描写意在表现快手刘戏法的神奇莫测,充满了“童趣”,而非“理趣”;另,“说明快手刘的狡猾”表述不准确,用“精明”更妥当。C项,他“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变戏法的民间艺人,深得老百姓喜爱”一句分析不正确,快手刘是一个变戏法卖糖的小生意人,且只是探受孩子们的喜爱,并没有“深得老百姓喜爱”。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主旨错误,也有细节错误。解答此类题的方法:通读全文,关注细节。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小说刻画人物的个性特点与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分析主人公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明确主旨,关注手法。结合小说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 2.题干问的是“请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这是考查人物的作用,从小说标题“快手刘”可以看出“我”不是主人公,而是“我”是第一人称,因此在分析作用时,必须是扣住“我”从内容、形式、效果三方面作答:线索作用、人物作用、表达效果。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类题型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主要就情节结构方面的作用来谈,内容上的作用主要就人物塑造、主题表达两方面的作用来谈。答题时,要围绕该人物形象在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题表达这三个方面的作用考虑,要注意分条分点表述,分析时要做到立足文本、点面结合、有理有据,力求答题的条理性、规范性。当然,这三个方面的作用不一定在每个题目里都面面俱到,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题干显性隐性要求作适当调整或取舍。如本题采用四位一体分析法:“我”对情节的作用,对人物的作用,对主题的作用。 3.怎样表现“快手”特点答得是刻画人物的方法:①是正面描写。作者着力展现快手刘变戏法的场景,描写细腻生动,特别是对快手刘一系列敏捷动作的描写和细节刻画,表现了“快手”的神奇。②是侧面描写。作者通过描写观众和“我”对快手刘技艺的惊叹与敬佩来突出其“快手”这一特点。人们“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我”眼里的神奇感,以及“快手刘”的绰号都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特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小说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总离不开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一要观其貌、听其言、察其行。二要忖其心、辨其神、体其情。三要看绰号、借旁人、用陪笔。把术语与文本结合起来答题。 4.题干问的是“文中两次写到快手刘说‘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两次说话时背景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说这样写有何效果”本题考查小说的表达技巧。作答时抓住两次说话时的“背景”与“心情”两个关键词进行比较,第一次是表演成功后说的,表现出壮年快手刘的骄傲与自信;第二次是在“我”的帮助下勉强完成后所说,表现出老年快手刘的尴尬和哀伤。两次情形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快手刘的变化之大;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底层小人物命运的关注、同情以及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①从表达方式角度。看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工描、景物描写等的作用);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②从选材组材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③从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借景抒情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④从结构安排角度。看开头结尾是否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是否运用了烘托铺垫,前后照应;是否运用了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是否做到了起承转合,曲折有致。⑤从语言运用角度。看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委婉含蓄、尖锐直露、冷峻深沉、热情澎湃等);给读者哪些艺术审美情趣;文中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反语、夸张、排比等)创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效果如何等。如本题抓住两次说话时的“背景”与“心情”两个关键词进行比较,采用“手法加主题”的答题模式,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文中提出只有“               ”的人,才能够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宇宙,并且无须凭借,不受任何拘束。

(2)李煜在《虞美人》中“               ”的词句,以江水为喻将“愁”写得真切、深刻。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                 ”告诫今人,如果不以秦亡的历史为诫,那么必将重蹈覆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自如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

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

②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

生憎:犹言偏憎、最憎。

1.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但又不单单抒发离别之情,结合诗歌一,二联,分析这首诗都抒发了哪些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仇。建炎三年,金人再至,谒部使者边事,遣对行在。高宗嘉纳,特补修武郎,奉国书副京东运判杜时亮使金。

时刘豫节制东平,丞相吕颐浩因致书豫。汝为行次寿春,遇完颜宗弼军,不克与时亮会,独驰入其,将上国书。宗弼盛怒,劫缚之,欲加僇辱。汝为一无惧色,宗弼顾汝为不屈,遂解缚延之曰:“此山东忠义士也。”命往见豫,汝为曰:“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力拒不行,乃至京师,濒死者数四。

豫僭号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豫悚而立曰:“使人!使人!使豫自新南归,人谁直我,独不见张邦昌之事乎?业已至此,夫复何言。”即拘留汝为。然汝为儒士,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诱之,固辞。

绍兴十三年,汝为亡归,作《恢复方略》献于朝,且曰:“今和好虽定,计必背盟,不可遽驰。”时秦桧当国,置不复问。高宗忆其忠,特转通直郎。

久之,有告汝为于金人以蜡书言其机事者,大索不获,寻知南归。桧将送金人,汝为变姓名为赵复,徒步入蜀。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款留之,见其议论英发,洞贯古今,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企道益惊,遂定交,僧舍居之。

桧死,汝为曰:“朝廷除此巨蠹,中原恢复有日矣。”企道劝其理前事,汝为慨然太息曰:“吾结发读书,奋身一出,志在为国复仇,收还土宇,颇诸公所知,命缪数奇,轧于权臣,今老矣,新进贵人,无知我者。”汝为尚气节,博物洽闻,饮酒至斗余,未尝见其醉,或歌或哭,涕泪俱下。

(选自《宋史·宋汝为传》,有删节)

【注】

①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②完颜宗弼:金兀术。

③僇辱:僇lù,羞辱。

④僭号:冒用帝王称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     阖门全家

B时秦桧当国               当国:主持国事

C见其议论英发             英发:抒发

D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     历历:清晰准确的样子

2.下列各项中, 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汝为身长七尺 / 疏眉/秀目望之 / 如神仙/杨企道者 / 遇之溪上 / 企道曰 / 必奇士也

B.汝为身长七尺 / 疏眉秀目 / 望之如神仙 / 杨企道者 / 遇之溪上 / 企道曰 / 必奇士也

C.汝为身长 / 七尺疏眉 / 秀目望之 / 如神仙 / 杨企道者遇之 / 溪上企道曰 / 必奇士也

D汝为身 / 长七尺 / 疏眉秀目 / 望之 / 如神仙 / 杨企道者遇 / 之溪上 / 企道曰 / 必奇士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宋汝为在寿春单独将国书交给宗弼,宗弼盛怒,宋汝为临危不惧;见到刘豫后多次面临死亡危险,后来到了京师

B.宋汝为先向高宗皇帝面陈边事,得到赞许;宋汝为逃回南宋后向朝廷献《恢复方略》,当时秦桧掌管国事,《恢复方略》被搁置不问。

C.秦桧下令捉拿宋汝为宋汝为得到消息后改名换姓,徒步入蜀,与杨企道结为至交;秦桧死后,杨企道劝他回朝廷被他婉拒

D.家仇国恨集于一身,宋汝为立志复仇报国,只是命运多舛,均无法实现,常常借酒浇愁,以泪洗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

(1)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

(2)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传统中国是在农村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乡土社会,乡土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村落。村落是特定区域内的人们共同生产、生活的基本社会单元。在长期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以乡土文化、家族文化与礼俗文化为主要表现形态的传统村落文化。

传统村落文化具有区域性认同、家族文化主导、礼治大于法治等特点。传统村落文化的这些特点,使它在村级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具体而言,具有如下作用:一是维系村庄共同体。由乡土文化中的安土重迁、家族文化中的家族本位、礼俗文化中的人情礼俗所组成的纽带,将传统乡村社会构建为牢固的村庄共同体。村庄共同体的内向性、封闭性很强,一般村民不愿也不能脱离这个共同体,而外来人也难以融入这一共同体。在这种村庄内部团结、和睦,而对外提防、疏离的传统村落文化中,村庄共同体得以维系着。二是维系村落自治传统中国,“皇权不下县”,在州县级以下没有任何类型的正式政府机构存在,村落社会实行自治。造成村落社会自治的原因,除了农村地域辽阔、中央财政不足、地方官员匮乏等地理、经济和政治等原因外,如果从文化角度上看,则是因为村落具备了自治的文化基础。在传统村落社会,长老、族长和士绅等传统村落权威,能够借助于传统村落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调解村落社会纠纷,维持村落社会秩序。由于文化是最深层次的东西,它所造成的村落自治状态也因此更为长久。这也正是在中国历史上政治风云变幻,而村落社会却难为所动的深层原因

当前中国农村普遍采用村民自治的方式,村民自治具有浓厚现代民主政治特色,与传统社会的村落自治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它们都会受到村落文化的影响。

作为一种外部性的制度“嵌入”村落社会后,村民自治势必会受固有村落社会特性的制约,村落文化便是其中因素之一。村民自治是在一个村落共同体内由村民自我管理,与政府的外部性管理不同,这种自我管理主要借助于基于共同体内部形成的规章和共同认可的权威。这种共同体不是政治共同体,而是一个生活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因此,文化资源对于村民自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对文化资源的利用。

但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传统村落文化也不例外。尽管传统村落文化中不乏有利于当前村民自治的积极因素,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就其在村级治理中的消极一面看,第一,传统村落文化中人治色彩浓厚。第二,传统村落文化中农民对权力的敬畏与崇拜意识浓重。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形成了专制文化,专制文化在村落社会中又形成了族长、长老以及与皇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皇权代表的士绅等传统权威的统治。在这种统 治格局中,传统权威在村庄中具有说一不二的力量,村民则养成了逆来顺受的性格。第三,传统村落文化中家庭意识引发的家族文化主义严重,家族主义的封闭性与排外性,是相左 于村民自治原则的

(选自《村落文化在当前中国农村村级治理中的作用与重构》 ,有删改)

1.下列关于“传统村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村落文化在村级管理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是将传统乡村社会构建为牢固的村庄共同体,二是维系村落自治

B.传统村落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是乡土文化、家族文化和礼俗文化,特点有区域性认同、家族文化主导、礼治大于法治等

C.传统村落文化是村落中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突变性是其形成特点

D.就当前村民自治而言,传统村落文化对它的影响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消极性如农民对权力的敬畏与崇拜意识浓重等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村落是特定区域内的人们共同生产、生活的基本社会单元,由于实行自治,传统中国又“皇权不下县”,因而它和皇权没有联系

B.作为乡土社会的基本单位,村落具有非常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一般村民不愿意也不能脱离村落,同时外来人也难以融入村落

C.当前我国农村普遍采用的村民自治方式,与传统社会的村落自治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在受到村落文化的影响方面则是相同的

D.当前实行村民自治的村落共同体不是政治共同体,而是生活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因此要更加注重对文化资源的利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乡村社会通过乡土文化中的安土重迁、家族文化中的家族本位、礼俗文化中的人情礼俗构建为牢固的村落

B.严重的家族文化主义是传统村落文化中的家庭意识引发的,家族主义的封闭性与排外性是与村民自治原则相违背的

C.传统村落社会中的长老、族长和士绅是权威,他们调解村落社会纠纷,维持村落社会秩序,村民们则逆来顺受

D.在中国古代,村落能够实行自治,除了地理、经济和政治等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因为村落具备了自治的文化基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87岁的中国画家吴冠中先生,最近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 文学博士称号时说:“如果画,一定要画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复自己是可耻的。”

(2)也有人说“重复是成功之母”,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不就是从一次次画蛋中走向成功的吗?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