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甲】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甲】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乙】

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运:转。

1.找出乙文中的两个成语

2.结合两个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对战争的看法有何异同。

 

1. ①箪食壶浆 ②水深火热 2.相同:孔子和孟子都认为战争必须以“仁义”或“民心”为前提。 不同:孔子认为“足兵”不如“足食”与“民信”重要,所以三者中先舍“足兵”,由此可见他对战 争的警惕和不认同态度。孟子认为战争是为了伐无道,只要能够解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就可以 攻伐无道之国,就是仁义之战。 【解析】 试题分析: 1.1】此题较为容易,只需要从选文中的相关内容加以概括即可。通读全文,第一个成语是直接表述 的,“箪食壶浆”;第二个成语则要由“如水益深,如火益热”概括而成。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类似题目解答,其实简单,只要通读全文,认真分析是否含有成语即可。该题中,“箪食壶 浆”是个常用的成语,形容人民群众热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爱戴的军队;第二个成语则要由“如水 益深,如火益热”概括而成成为一个成语“水深火热”,意思是:比喻人民生活极为痛苦或国家灾难 深重。 2.2】此题要求分析孔子和孟子对战争的看法有何异同,只要认真通读全文,从相关语句中加以概括 即可。相同点:两则材料中,都提到了“仁义”或“民心”;不同点:孔子的言论:“足食,足兵, 民信之矣。”孟子的言论: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该题据此归纳概 括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答题关键在于通读全文,从语句中进行归纳概括,当然前提是要会翻译文本内容,孔子 的言论主旨是: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而孟子的言论要点却要从列举的例子得出的结论中加以归 纳概括总结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两首元曲,完成后面各题。

[中吕]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中吕]山坡羊  长安怀古

赵善庆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1.这两首元曲都是小令,从不同的角度抒发了                   之感。

2.这两首元曲画线的句子表达技巧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分别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养竹记

唐·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之,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注」

①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

②筐篚(fěi):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

③菶(běng)茸荟郁:形容草木繁盛茂密。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夷险:铲除危险

B.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           捐馆:这里指去世

C.见贱俗人之目                 见贱:被看轻

D.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众庶:一般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贻其后居斯者              句读不知,惑不解

B.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

C.然则竹之草木                寡人之国也,尽心焉耳矣

D.唯用贤异之                  求人可使报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文人士大夫喜欢竹子不仅是由于其自然外观,而更多是由于它那“比德”意义,即将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B.文章第二段写了关相国府中竹子的遭际:关相国爱护有加,别人的不料理、任砍伐,作者入住相国府,重新扶植竹子,渐渐竹树成荫,清风吹过竹林会传来清新悦耳的声音,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生机。

C.作者将此文刻于亭的墙壁上,目的是让日后居于这里的人看到。希望他们能好好打理竹树,不要令它像昔日般遭人任意砍伐。

D.本文立意深刻,借物喻理,叙竹只是兴起,议论才是目的。多用对偶、排比,句式工整;语言清隽,意境优美。

4.用“/”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生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荀子《天论》)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提琴

〔美国〕保·琼斯

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家中的珍宝。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他语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f形音孔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是他父亲给了他这把琴,追根溯源,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来的。

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傅,在爱塞克斯大街新开辟的铺面是他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下面打算作为面包房,背面将辟为冷饮室,里面的桌子都是大理石贴面。当父亲头一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可如果是抵押贷款,”她呜咽地说道,“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为叫花子的,卡尔。”

“我想稍微讲几句。”舅舅说。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把小提琴,“我从报上读过,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了五千元。把它拿去卖了,卡尔。”

“哦,迈克!”母亲很吃惊。

“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父亲说道。

“如果你赶快的话,”迈克舅舅告诉他,“你可以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那里。”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于是我父亲腋下夹着提琴盒出门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夹着那只提琴盒。他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你说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卡尔。”

“一个很明智的主意,”迈克舅舅裁决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玛丽,供她在大学里念书的费用。”

那笔贷款并没有给家里造成麻烦。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忙。

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

“他们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一天晚上,父亲问我。

我告诉他确实有。

“我想那样最好。”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两百元,应该够缴你开始的那些费用了。你母亲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的。”

母亲确实是这样。不过她不再忧心忡忡,这把琴已经属于我了。

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这位老人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

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

他拿起琴来:“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可这是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他彬彬有礼地说道,“□□□□□□□□□□□□”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是卡尔·恩格勒的女儿?”

“是的。”我简短地回答道。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了。

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亲偶然朝陈列柜顶上瞟了一眼。“琴呢?”她问道,一面把手贴在自己胸口,“你们把它卖了?”

父亲显得很忧虑,直到我摇摇头。“在楼上我的衣箱里,”我告诉她,“我想把它放到学校我的房间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

母亲高兴起来,显得很满意。“此外,”我继续说道,“那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我需要钱用,你们就用不着为我担心了。这就像我拥有了一个装得满满的钱匣子,是这样吗,爸爸?”

“是这样,玛丽,是这样的。”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1.请概括父亲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

2.请结合上下文,补写文中省略处乐器店老人的话。(不超过30字)

 

 

 

 

 

 

 

 

 

 

 

 

 

 

 

 

 

 

 

 

 

 

 

 

 

 

 

 

 

 

3.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复杂的心理?

(1)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

(2)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4.小说采用的是什么叙述视角?并说说采用“我”来叙述有什么好处?

5.小说第一段说“它已成为某种象征”。请结合全文探究“象征”一词的丰富内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诗,中华文华的魂

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尧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理论。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卿云烂兮,乣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只十六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醒,从太古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此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见地位之显赫。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练、美听、微妙、易记,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流传之广,辐射之大,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古诗所构建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诗经》云:“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北斗以南一人。”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甫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激励着他钻研物理。这就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这几乎无处不在了。

诗主性灵,重高节,它对于人格的形成,智性的开发影响巨大。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谭嗣同的《狱中题壁》都集中体现了先烈们在困厄面前的浩然正气。它将亿万年鼓舞着人们奋发前行。

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名片,早已蜚声世界。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读到康熙皇帝1693年为宣武门教堂作的对联:“无始无终,先作心身真主宰;宣仁宣义,聿昭开济大权衡。”极为钦佩,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上世纪美国大诗人庞德最佩服中国古诗。他认为“中国诗人把诗质呈现便很满足”,他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从而开创了“意象诗派”。“斧藻江山,追逐风月”是古诗的一大亮点。东坡的“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句便使西湖大添娇妩。1920年罗素来到杭州,对西湖之美赞不绝口。他说:“西湖的古文明,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我相信“中国人才是世界最文明的人。与欧洲相比,我觉得中国充溢着哲理平和的气氛。”(《罗素回忆录》)正是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才使这位睿智的老人如此动情。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就是这样在尊重前贤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方崭新的诗歌天地。作为身处时代壮潮的我们,应当谦恭地学习古人,接通文脉。并立足当代美学思潮,勇于探索,继雅开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根据文意,下列有关“中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项是(  

A.《尚书·尧典》诗乐结合的理论,到后来《诗经》《乐记》被尊为经典,都说明古诗对中国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B隋唐以来朝廷以诗赋取士,使诗的地位更加显赫,对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影响更大

C古典诗词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精练、美听、微妙,美不胜收,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D古诗构建的美学理念,渗透到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首要基因

2.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都喜欢吟咏古诗,由此可见中国人的“诗歌情结”。

B文章举例翔实,分析透彻,引用巧妙,说明古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C美国诗人庞德在汉诗“意象叠加错乱语法”影响下,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从而开创了“意象诗派”。

D古诗中丰富的营养,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智慧,丰富思想,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育浓厚的文化气质,给读者带来良好的审美享受。

3.请结合文本,简述最后一段引用杜甫诗句的作用。

 

查看答案

国民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改善了,消费观念变化了,而奢侈浪费的行为也悄然成了一部分人的“时髦”。请你针对这一现象,拟一条公益广告词。

要求:①立意明确,能起到警醒或劝诫的作用。②用语文明,措辞得体。④不超过25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