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下列对文中加线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                     望: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B履巉岩,蒙茸                    披:披着

C攀栖鹘之                     危:危险。

D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畴昔:以前。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待子不时之须       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听其止而休焉              当其欣于

C凛乎不可留也              孰能讥之乎

D于是携酒鱼                夫人之相,俯仰一世

3.文中加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B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C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D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赋》描写的主要是江上明月,景色清幽,说理谈玄,寓悲愤于旷达;《后赤壁赋》则主要描写山间草木,景色峭拔,以记叙、描写为主,表达了作者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深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第三段写作者攀峭壁登危岩和放舟自流于江上的见闻感受。“履”、“披”、“踞”等一连串动词写出我欲一览赤壁夜景的迫不及待的冲动感和兴奋劲,表现出“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率真与执著。      

D末段写半夜见闻与归家夜梦。作者以空灵的文字塑造了一只孤鹤的卓拔不群的形象,寄托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又以浪漫的想象写我梦中与道士的邂逅、对话,流露出一种与世无争的豁达。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2)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离骚》)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兰亭集序》)

 

1.D 2.B 3.B 4.B 5.(1)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 (2)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3)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谨慎地采取(传闻材料)的缘故了。 (4)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可是)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可以畅快地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农历每月十五称“望”;B项,披:分开;C项,危:高。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项,目的连词,来;因果连词或介词表原因,因为。B项,都是“所”字结构。C项,代词,这里;语气副词,反问,难道。D项,连词,和、跟、同;动词,交往、结交。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赋体文讲究工整对仗,且多为四六句,结合文意可知选B。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B项,“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句中,关键词“中流”译为“江心”、“听”译为“任凭”。(2)句中关键词“伏”译为“保守”、“厚”译为“推崇”。(3)句中关键词“所以”译为“……的原因”、“学者”译为“治学的人”。(4)关键词语“觞”译为“喝点酒”、“幽情”译为“幽深内藏的感情”。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附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环顾四周,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我们该如何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一条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以备您临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下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攀援形如虬龙的古木,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俯视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不禁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您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的女主人公曾爱过氓,看不到氓便“              ”,看到了氓便“              ”。

(2)屈原在《离骚》中用诗句“                              ”表现了向往美德、坚持真理,为自己的理想献身而不后悔的意志。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以下两句来批评:“                                           。”

(4)《赤壁赋》中,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

(5)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看得见,也有很多东西看不见。它们的关系很奇妙:花草树木看得见,春天看不见;水果蔬菜看得见,营养看不见;嫁妆婚礼看得见,爱情看不见;书信问候看得见,思念看不见;论文文凭看得见,水平看不见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悟,请结合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以“看得见和看不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课文内容填空

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

3)日月忽其不淹兮,                                ,恐美人之迟暮。

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5)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晚泊七里滩

许浑

天晚日沈沈①,归舟系柳阴。江村平见寺,山郭远闻砧。

树密猿声响,波澄雁影深。荣华暂时事,谁识子陵②心。

[注]

①沈沈:通“沉沉”。

②子陵:严子陵,与刘秀是同学好友。刘秀后来登基做了皇帝,次征召子陵做官,严子陵婉言拒拒,后隐居于七里滩(今浙江桐庐县)。

1.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写景?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体现了许浑什么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公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①、芳洲杜若②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官宪使          陟:提拔,升迁

B.周环以花果竹木    艺:装饰

C.士登第时          方:将,将要

D.君子有谷,孙子    贻:给予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今所居宅是          寡人之于国

B.诸子读书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

C富贵之念灭尽矣      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D公所命名            指扣门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杏花书屋是周孺允根据先父玉岩公的意愿而建造的读书室,作者推测玉岩公以此表达其对子孙考取功名、为国效力的期望。

B.周孺允建造杏花书屋是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对父志的不忘;作者叙写杏花之宴,不仅照应了文题,还暗含了作者对周家诗书传家的赞叹之情。

C.作者用“洞庭木叶”“芳洲杜若”照应前文玉岩公谪居沅、湘时的人生往事,认为玉岩公的贬谪犹如屈原的流放。

D.文章先叙述杏花书屋的由来,再叙述其建造情况和周遭环境;然后以唐杏花之宴引起议论;最后表达对周氏子孙的美好祝愿。

4.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

2)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

3)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