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实干家 郭 选 县长是个实干家。这不,三伏天里,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实干家

郭 选

县长是个实干家。这不,三伏天里,他又亲率一干人马,悄无声息地到王家庄帮农民锄草。

这是一块玉米地,地里的草可真多,密密麻麻,长得绿油油的。而玉米只稀稀疏疏几行,反倒像点缀了。县长二话没说,掂起锄头就干。其他人也跟着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太阳火辣辣地照着,一丝风也没有,又闷又热。大伙儿平时坐在空调房里还嫌不舒服,啥时候受过这种罪,没干一会儿,个个头上冒汗,喉咙冒烟。可县长不休息,谁敢不干?累死也得撑着。

电视台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记者风风火火地赶来了,围着县长拍个没完。县长笑着说:“有什么好拍的?有这精力,还不如帮忙锄草呢。”几个记者红着脸,也忙活起来。

好一阵折腾,总算锄完草,又收拾干净了。就在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句:“王大伯来了!”只见一个戴着草帽的农民,满头大汗地跑过来,县长笑眯眯地迎上去。记者忙对好镜头,预备拍农民感动得热泪盈眶的特写。

农民呆呆地看着连个草尖儿都没有的地,惊讶得一句话也话不出来,突然,他抱着头蹲下身,呜呜地大哭起来。

大家吃了一惊,心想,也太夸张了吧!农民边哭边喊:“你们怎么把我留着招虫子的玉米留下,倒把草给我锄了呀?这可是从国外引进的优质草坪用草啊,光买种子就花了我一万多块呀!”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太阳火辣辣地照着,一丝风也没有,又闷又热。”这一处环境描写意在反衬县长及干部们不怕苦,不怕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B.“电视台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记者风风火火地赶来了,围着县长拍个没完。”还有县长在记者面前的两次“笑”,直接写出了县长及干部们请记者来为他们的作秀行为进行宣传。

C.“大伙儿平时坐在空调房里还嫌不舒服,啥时候受过这种罪”通过鲜明的对比讽刺了机关干部养尊处优的官僚作风。

D.文中通过王大伯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全方位地表现了他对草皮被毁的急切、紧张和伤心。

E.文中把干部们烈日下拔去优质草而留下招虫的玉米称作“好一阵折腾”,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他们的讽刺之意。

(2)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中的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有人称这篇小说的结尾极其巧妙,试分析其“巧妙”之处。

(4)小说开头就写 “县长是个实干家”,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含义及作用的理解。

 

(1)CE (2)画线句子是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以地里玉米稀草多引出下文,县长带领干部拔草。又为结尾王大伯的话铺垫。(或与结尾王大伯的话相呼应) (3)①结尾的情节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②小说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③结尾含蓄点题,或与前文形成强烈对比(或反差)讽刺了县长及干部们不懂实际、胡干蛮干的官僚主义作风。 (4)王县长看似实干家,做事雷厉风行,烈日下下乡帮农民锄草,实际上不懂农业生产,不了解实际情况,一味胡干蛮干,是典型的官僚主义作风,只会给农民带来损失。作者开头这样写既点题,又带有嘲讽之意。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目的有误,并非赞扬,而是引出下文;B项,文中并没交代记者是县长等人请来的;D项,没有心理描写。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题,应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具体内容,从手法、结构、内容主旨三个角度分析概括,然后分点组织答案。画线句子是环境描写。以地里玉米稀草多引出下文,县长带领干部拔草。又为结尾王大伯的话铺垫。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小说结尾的好处,注意从情节发展、表达主题等方面分析。结尾的情节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小说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结尾含蓄点题,或与前文形成强烈对比(或反差)讽刺了县长及干部们不懂实际、胡干蛮干的官僚主义作风。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答题时,应先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从写作目的的角度分析作答。读后可知,王县长看似实干家,做事雷厉风行,烈日下下乡帮农民锄草,实际上不懂农业生产,不了解实际情况,一味胡干蛮干,是典型的官僚主义作风,只会给农民带来损失。作者开头这样写既点题,又带有嘲讽之意。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 借山路曲曲折折来侧面衬托山势陡峭的句子是“                   。”

(2)杜甫在《登高》中借“                      ”的诗句抒发个人的八重悲苦。

(3)《琵琶行》中描摹琵琶女弹奏琵琶乐声暂停却意味无穷的诗句是“                  。”

(4)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以                  ”尖锐的讽刺统治者贪得无厌,生灵涂炭的黑暗现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湖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云梦”是有名的大泽,在洞庭湖以北为湖南、湖北境内。

1.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诗中的尾联“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把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试分析其传情达意的手法及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济乃密刺史                       白:报告

B.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    壮:欣赏

C.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卑微    

D.丁谧、邓颺等改法度               轻:随意

2. 下列对原文画线的句子划分停顿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B.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C.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D.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3.下列句子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率兵围攻合肥,而太祖的大军正在攻打荆州,且发瘟疫,只有派遣将军张喜一个人带领一千骑兵,加上汝南的士兵去解合肥之围。

B.有人诬告蒋济是谋叛主要策划人,太祖听说后,自认识人清明,绝不相信诬告之词,还征召蒋济担任丞相主簿西曹属。

C.蒋济劝谏明帝要想建立伟大功业先要估计老百姓的能力,并安抚百姓疾苦。明帝下诏表扬他尽进忠言。

D.丁谧、邓颺等人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屯兵洛水浮桥,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加封受赏,蒋济上奏不同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2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用计算机模拟逃生

俗话说,人的行为是最无法预料的。如今这一说法受到了模拟群体恐慌的计算机模型的挑战。群体恐慌现象导致无数人在火灾或人群拥挤中丧生。匈牙利和德国的科学家认为,人群在紧急情况下的运动可以用方程式表达。这一计算机模型可以估计出从建筑物里疏散人群要用多长时间,以及有多少人可能被困或丧生在建筑物内。这一复杂数学模型中的各项因子取自工程手册、有关人群灾难的统计数据和录像资料等。

与正常情况相比,处于恐慌中的人群移动起来要快得多。开始人群挤成一堆,互相推搡,导致出口堵塞。接着,跌倒或受伤的人阻碍了人群的移动,使得人群更为恐慌。在这个时候,人群变得和兽群一样,大家为了求生向前冲,却忽视了其他的出口,因此常常带来悲惨的结果。

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大学和厄特沃什大学以及德国德累斯顿理工大学的科学家,运行了一个模拟足球场观众席上逃亡人群的程序。这个包括200人的人群试图通过一个1宽的出口逃生。他们发现,不安的人群在出口周围挤成了弧形。当方程式中的恐慌因子P增大时,弧形会逐渐压紧,导致那些被挤入出口的人纷纷倒地,从而进一步阻碍人群的疏散。这些研究者把这种情况称为“欲速则不达效应”。他们说:“在发生火灾时这种情况尤其让人觉得可悲,人们慌乱逃生反而会减少自己的生存机会。”他们建议说,除了确保建筑物有足够多宽敞的出口以便快速成疏散人员之外,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还应该在出口之前设置不对称的圆柱,来防止人群形成危险的弧形。建筑设计建筑师应该保证出口走廊没有相对开阔的地方。这样的开阔处会使人流速度降低大约1/5,因为人们到达开阔地带时总会设法挤到他人的前面去,而当走廊重新变窄时,就会导致危险的拥挤。对于处在恐慌人群中的人员,研究人员建议说,把个人主义和群体本能结合起来是逃生的最佳方法——一方面留心最近的出口,同时注意观察其他人是否也找到了出口。

1.下列解说不属于“群体恐慌现象会带来悲惨结果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在紧急情况下,处于恐慌中的人群移动起来要快得多,导致无数人在火灾或人群拥挤中丧生。

B.处于恐慌中的人群开始时会挤成一堆,互相推搡,导致出口堵塞。

C.拥挤推搡而跌倒或受伤的人会阻碍人群的移动,使得人群更为恐慌。

D.处于更加恐慌中的人群会变得和兽群一样,为了求生向前冲,而忽视了其他的出口。

2.下列理解与原文内容相符合的一项是       )

A.文中的“计算机模型”和“数学模型”,均指计算机模拟在火灾时群体逃生的程序。

B.计算机可以通过模拟群体恐慌计算出人群疏散的时间,以及被困或丧生在建筑物内的人数。

C.恐慌程度很高的逃生者,在随人群向前冲的时候,通常注意不到其他出口而导致惨重后果。

D.“欲速则不达效应”指的是逃生时人群的疏散速度越慢,拥挤程度就越高。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灾难发生场地的出口处及时将压紧的弧形疏松开,能避免许多逃生者被挤压致死或被踩死。

B.对于处在恐慌人群中的人员,只有把个人主义和群体本能结合起来才能逃生。

C.解决群体恐慌现象的措施之一是保证建筑物的出口走廊没有相对开阔的地方,防止开阔之处变得更加拥挤。

D.方程式中的恐慌因子P与人群的拥挤程度成正比,与人群的疏散速度成反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顺境中我们拒绝自满,逆境中我们拒绝放弃,学习中我们拒绝散漫,生活中我们拒绝放纵……

请以“拒绝”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