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题。 九日登梓州城① 杜甫 客心惊暮序,宾雁下沧洲。 共...

阅读下面诗,完成题。

九日登梓州城①

杜甫

客心惊暮序,宾雁下沧洲。

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

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

【注】①诗题一作“九日巴丘登高”;作者一作“张均”。

1.从拟人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的第三联“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分析,

 

1.第三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湖风”“江雨”写活了。湖风扶起垂下的柳树,江雨使山楼一片昏暗,一“扶”一“暗”,拟人化的动作, 使整个画面变得更为形象生动,活灵活现。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借酒浇愁,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以及思乡之情。 第一联“客心”“宾雁”言游子远行,第二联“共赏重阳节”则写与家人 (朋友)登高望远之情,表达诗人游子思乡之情。第四联则直抒胸臆、 借典表达诗人“聊祛南国忧”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解析】 试题分析: 1.注意“拟人”的修辞的分析,然后结合诗句进行解释,最后分析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主要考核“拟人”的修辞,注意结合诗句分析效果。 2.注意结合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客心”“且酌”“南国忧”分析情感。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客心”“且酌”“南国忧”分析情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

①醮:jiào,改嫁。

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

③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上疏的《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言辞慷慨,表达感情直接坦率

B三国时期的蜀汉,终于汉怀帝刘禅。蜀国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刘禅却乐而忘本,乐不思蜀

C文中所提皋陶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D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文书

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周门人方之游夏” “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4.翻译下列两句话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边塞与边塞诗

①边塞诗的兴盛在唐代,那时候,边塞的概念是具体的——基本上是陇右。陇右自古为羌戎之地、华夏边陲,是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舞台,历经汉唐王朝的大力开发和“丝绸之路”的畅通,这里便成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乃至西方文明交流、融合最活跃的地区。广义的陇右,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达沙州今甘肃敦煌;狭义的陇右则具体为甘肃黄河以东、青海青海湖以东至陇山。在古代,军事家们有一个共识:欲保关中,先固陇右;欲保陇右,先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陇右,一直是历代中原王朝军事防御的核心区域,在唐初,突厥军队曾经逼近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甚至差点迫使大唐帝国迁都。此时的突厥汗国,已控制了东至辽河上游、西至里海沿岸、南至大漠以北、北至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中原内地自然早成了他们觊觎的对象。因而那时边塞逐步收缩于陇右的狭义概念上。边塞的战事,使众多的诗人们豪情满怀或者悲苦结肠,尤其是河西走廊,在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留下了不朽的边塞诗篇章。

②追溯历史,西汉与匈奴南北对峙,互相抗衡,汉朝为防御匈奴南犯,不惜倾尽国力,修筑了扼守边防的长城,当时称为边塞,简称塞,或称障塞。沿边塞修筑的障、城、亭、燧,是驻军防戍的军事建筑。一段时期,这样的地区成为典型的边塞。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的国力逐渐殷实。突厥的骚扰逐渐平息,就在高昌设立了驻守西域的最高统治机构——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直至碎叶河以南地区。在那个鼎盛的时期,边塞又指向了敦煌郡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不少的优秀诗作已经涉及到了新疆的广大地区。《汉书》《后汉书》《魏书》《北史》《隋书》直到《明史》都为边塞立传。唐代边战频繁的地区,主要在三边——西北、朔方、东北。一部《全唐诗》中,边塞诗约2000首,而其中1500首与西北边塞有关。

③到唐代,由于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着唐、吐蕃、突厥以及后起的回鹘、南诏等几大政权,他们相互角逐、相互兼并,相互扩充各自的势力范围,这就促使唐朝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城堡,以增强边地的防御能力。因为边防的战事,一座座城堡拔地而起,这是军事防卫的需要。另一方面。地方的行政核心区逐渐发展为城市,城市的经济文化辐射力又影响和促进了整个边防线上的生产发展和商贸往来。这些,在边塞诗的歌吟中,是不可回避的。然而,随着战争的发生,城堡遭遇了强大的破坏力,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格调高挑的边塞诗也开始黯然神伤。

④边塞毕竟是边塞,其地理上的偏远,文化上的边缘,物质上的单调,环境上的严酷,也是锤炼边塞诗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果没有边塞的艰苦和遥远,就没有边塞诗的磅礴气势和苦难锋刃。在边塞诗中旅行,边塞的风,边塞的沙尘,边塞的壮丽与辽阔,边塞的风俗与美味,会磨砺我们的风骨,会滋生我们的豪情。放达的人生,尽在边塞诗中。

(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第2期 )

1.根据第③段,下列选项不属于唐代边塞诗内容涉及范围的一项是(   )

A.为了增强边地的防御能力,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城堡,一座座城堡拔地而起。

B.地方的行政核心区逐渐发展为城市,城市的经济文化辐射力又影响和促进了整个边防线上的生产发展和商贸往来。

C.战争的发生,使城堡遭遇了强大的破坏力,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D.格调高挑的边塞诗开始黯然神伤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边塞就是陇右。广义的陇右,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达沙州。狭义的陇右则是甘肃黄河以东、青海青海湖以东至陇山。

B.陇右自古为边塞羌戎之地、华夏边陲,是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舞台;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乃至西方文明交流、融合最活跃的地区。

C.唐初,突厥汗国觊觎中原内地,那时的边塞一直是指甘肃黄河以东、青海青海湖以东至陇山一带地区。

D.边塞就是指西汉与匈奴南北对峙时期,汉朝为防御匈奴南犯而修筑的扼守边防的长城和沿之修筑的障、城、亭、燧等驻军防戍的军事建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原文中引用古代军事家们的共识,意在强调只要排斥、打击甚至消灭西域的各少数民族就可以保全关中地区。

B.一部《全唐诗》中,边塞诗约2000首,而其中1500首与西北边塞有关,这说明唐代边战最频繁的地区在西北,其它地域几乎没有战事

C.文化上的边缘,物质上的单调,环境上的严酷,锤炼了边塞诗,造就了边塞诗,边塞特有的地理、文化、物质、环境特点是边塞诗形成的全部原因。

D.“边塞”不是一个固定的地域概念,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发生变化。边塞诗记录着边塞,表现着边塞。阅读边塞诗,可以让我们的风骨、豪情得到磨砺、滋生,边塞诗包含了人生的放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由此而区分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宗教徒和俗人。不过,这个区分并非很重要。还有一个比这重要得多的区分,便是有的人相信神圣,有的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周国平《有所敬畏》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十则》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

 

查看答案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三点主要信息(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每点不超3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企鹅是一类广泛分布的海鸟,          ?有一种观点认为,企鹅可能无法进化出既能飞行又能游泳和潜水的双翼,这种观点被称之为“生物力学理论”。根据这种理论,企鹅在进化过程中,           ,使得它们的游泳和潜水行为变得非常高效,          ,在进化的某些阶段,企鹅甚至无法维持飞行的成本,因此就变得不再会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