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名句填空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至于成立。(《陈情表》 (2) ,旧时...

名句填空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至于成立。(《陈情表》

(2)             ,旧时栏楯,亦遂增胜。(《项脊轩志》

(3)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三千里。(《逍遥游》)

(4)《诗三百篇》,             。(《报任安书》)

(5)江流婉转绕芳甸,             。(《春江花月夜》)

(6)铁衣远戍辛勤久,             。(《燕歌行》)

(7)             ,但愿长醉不复醒。(《将进酒》)

(8)画图省识春风面,             。(《咏怀古迹五首》)

(9)独有宦游人,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零丁孤苦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3)鹏之徙于南冥也。 (4)大抵圣贤发奋只所为作也 (5)月照花林皆似霰 (6)玉箸应啼别离后 (7)钟鼓馔玉不足贵 (8)环珮空归月下魂。 (9)偏惊物候新 (10)不义而富且贵。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徙”“抵”“霰”“箸”“馔”。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试作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节选自《屈原列传》

注①靳尚:楚上官大夫

1.下列对各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请往                                    如:好像

B亡走赵,赵不                                内:同“纳”接纳

C幸君之一悟                                  冀:希望

D卒使上官大夫屈原于顷襄王                    短:诋毁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楚人既咎子兰权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为流觞曲水

B不复在位,使                             星火

C愿得张仪而甘心                             于其身也,则耻师

D竟死于秦归葬                              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3.下面句全部直接体现屈原“忠君爱国”的一项是(    )

怀王曰:“何不杀张仪?”

②竟死于秦而归葬

③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⑤顷襄王怒而迁之

⑥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听说楚王点名要得到自己,就欣然去了,并且用厚礼贿赂大臣靳尚,在楚王的宠妃郑袖面前说假话。

B秦昭王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想利用婚亲关系与楚怀王会面,进而扣留他。楚怀王却没有听从屈原的劝阻,结果正中亲王圈套。

C屈原怀想君王,想振兴国家,打算把国家衰弱的局势扭转过来,在一篇作品中再三表达这种意愿。

D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佐自己的。怀王却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被郑袖所迷惑,被张仪所欺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以极视听之娱,可乐也。               信:确实,实在

B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向:以前,过去

C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之于怀             喻:明白,过去

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               盛:盛大,热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亦足畅叙幽情                ②犹不能不之兴怀

B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曾不知老将至

C当其欣所遇                  亦将有感斯文

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      ②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3.下列各项与例句同的一项是

例句:之二虫又何知!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像在数学中就是那样。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同外在世界显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但是,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用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粗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

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所用到的概念用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什么目标。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决不会碰到像“你不可以说谎”这样一类的句子。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他内心受到像清教徒一样的那种约束:他不能任性或感情用事。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由此看来,好像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称述,固然不能产生伦理的准则,但是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却能够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并且联惯一致。如果我们能对某些基本的伦理命题取得一致,那么,只要最初的前提叙述得足够严谨,别的伦理命题就都能由他们推导出来。这样的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正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根本不会觉得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该说谎?”这类问题是无意义的。我们所以觉得这类问题是有意义的,是因为在所有这类问题的讨论中,某些伦理前提被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只要我们成功地把这条伦理准则追溯到这些基本前提,我们就感到满意。在关于说谎这个例子中,这种追溯的过程也许是这样的;说谎破坏了对别人的讲话的信任。而没有这种信任,社会合作就不可能,成者至少很困难。但是要使人类生活成为可能,并且过得去,这样的合作就是不可缺少的,这意味着,从“你不可说谎”这条准则可追溯到这样的要求:“人类的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和悲伤应当尽可能减少”。

但这些伦理公理的根源是什么呢?它们是不是任意的?它们是不是只是以权威为根据而建立起来的?它们是不是来自人们的经验并且间接地受着这些经验的制约呢?从纯逻辑看来,一切公理都是任意的,伦理公理也如此。但是从心理学和遗传学的观点看来,它们决不是任意的。它们是从我们天生的避免苦痛和灭亡的倾向,也是从个人所积累起来的对于他人行为的感情反应推导出来的。

只有由有灵感的人所体现的人类的道德天才,才有幸能提出应用如此广泛而且根基如此扎实的一些伦理公理,从而人们会把它们作为自己在大量个人感情经验方面打好基础的东西而接受下来。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真理是经得住经验的考验的。

(选自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略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对第2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

B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只关注、研究客观存在,决不会碰到“你不可说谎”这一类的命题。

C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都像清教徒一样追求真理而不放任自己或者凭一时冲动处理问题。

D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段首先明确科学研究的内容以及科学研究所创造的概念,然后从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真的或假的”这一特征推导出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另外一个特征。

B.③段承②段,表明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能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叙述的足够严谨的最初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就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由此引出④段。

C④⑤⑥段先确定伦理问题有意义,举例阐述由伦理准则追溯到伦理公理的根源;接着探寻伦理公理的根源所在;最后重点明确伦理公理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D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科学研究的特点,后一部分着重阐述伦理公理的根源、特点和作用;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别的。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独立于研究者之外的客观事物和关系,作为科学陈述对象的概念未必要与外在世界里的任何客体对应。

B.“你不可说谎”的伦理前提是人类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悲伤英尽可能减少,这样的伦理前提是经得住经验考验的真理。

C.伦理公理源自人们的经验,是从个人对于他人行为的感情反应推导出来的;从心理学和遗传学的观点看,它决不是任意的。

D人类道德天才提出的根基扎实、应用广泛的一些伦理公理,被人们自觉接受并运用于丰富自我情感、打好知识基础等方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