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目。 ①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②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③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④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⑤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去)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⑦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⑨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⑩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⑾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举直诸枉            错:通“措”,安置。

B伊尹,不仁者远矣    举:选拔人才

C造次必于是            造次:做了错事

D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选出横线的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尧舜犹病诸         知我者天乎

B己欲立立人         色取仁行违

C不如丘好学也       我非生而知

D其道得之         求之者也

3. 选出句式特点与“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一致的一组是(     )

A富哉言乎                    B选于众

C德之不修                    D事其大夫之贤者

4.选出对上文理解有误的一组   

A孔子认为所谓的仁人,就是能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想要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

B孔子认为,真正的通达的人,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察觉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自己比不上别人的地方。

C孔子认为,富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东西,贫贱是人人都想要摆脱的东西,但一定要以不违背仁德的方法去实现。

D孔子认为,即使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也不应该埋怨上天,不应该责怪别人,而是应该向下学习礼乐,向上通达天命。

5.翻译文言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C 2.A 3.B 4.B 5.孔子说:“不培养品德,不钻研学问,知道怎样做符合道义却不能改变自己,有缺点不能及时改正,这些都是我忧虑的。” 【解析】 1. 试题分析:C项,造次,意为“仓促、急遽紧迫”。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选项C“造次”前面的句子是“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后面连接的是“必于是”,解释为“做了错事”显然不当,可以判断选项错误。还要注意近几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现“以今释古”的例子,如此题“阙”就用现在的意思“过匆忙、仓促”解释,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2. 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学生对于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掌握的情况。文言虚词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平时要记忆经典的例句。A其,都是语气副词“或许”。B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知识道理;D以,介词,“用”/连词,表修饰。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看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二看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比如“以”,以后面是名词,以是介词,以后面是动词或句子,以是连词;三与固定短语有关。比如本题是要求选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故可以看虚词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是否一样。B项中两个“其”前面都是名词,后面跟的是动用的名词,故两个“其”都是语气副词。C项,两个“之”前词的词性不同,前一个“之”前面是名词“丘”,而后一句“之”前面是动词“知”,这两个“之”的用法就不同。平时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3. 试题分析:B和例句一样是介宾结构后置。A是主谓倒装,C是宾语前置句,D是定语后置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例如: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本题就是考查学生对介宾结构后置(或状语后置句)的理解判断,例句和B项都是介宾结构后置。 4. 试题分析:B项“经常想着自己比不上别人的地方”错,应是“经常想着谦逊地对待他人”。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如此题选项B对应的句子是“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句中应是“经常想着谦逊地对待他人”,而选项理解为“经常想着自己比不上别人的地方”,选项对下人理解有误。 5. 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修——培养,讲——钻研,徙——改变,宾语前置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即“不修德,不讲学”,判断句“是吾忧也”。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比如本题“徙”,根据后面的语句“不善不能改”,运用位置推断法,可知徙与改同义,应译为“改变”的意思。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即“不修德,不讲学”,翻译时要调整语序。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修”“讲”“徙”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说意境

叶朗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

1.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十分有限,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一个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欧洲有一种米罗虾,世世代代生活在伏尔加河的最深处,从未见到过一丝阳光。一天,一只米罗虾忽然心血来潮,想去浅水区感受一下煦暖的阳光,那感觉只听长辈们描述过,但它从未真正感受过。

当它独自游到浅水区时,眼前的景象让它感慨万分,依依垂柳,暖暖阳光,周围的鱼儿们自由自在地摇着尾巴,欢快地穿行于青青水草间。它长长地叹了口气,觉得水下生活实在是太委屈自己了。突然,它的胸口感到了一丝憋闷,还没来得及反应,就昏昏“睡”去了。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请概括安徽茶叶发展的三大优势。(每条不超过8字)

安徽茶叶具有先天和后发的发展优势:长江南北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肥沃,植被丰富,雨量充沛。特别是以黄山为中心的皖浙赣产区是我国两大“绿茶金三角”之一。山区云雾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有效成分的积累,因而茶叶品质优异。全国十大名茶出于此产区的有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六安瓜片4种。此产区另有霍山黄芽等89种名优茶被列入《中国名茶》榜。此产区拥有全国最早科研所之一的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全国最早茶学专业的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全国两所中等茶业专科学校之一的屯溪茶业学校,并建有农业部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最多字数不超过15个字。

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    。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类创造的文字有四个基本功能:交流、记事、传递信息、抒发情感。            。探讨秦汉魏晋南北朝书信的类别及其构成的变化,是了解书信礼仪系统化重要的历史背景,是认识书信礼仪为什么会形成一套体系的关键一环。

①书信作为一种人际交流方式,到魏晋南北朝时较先秦秦汉更为成熟

②这里与其他三项功能并列的交流,是指直接的互动的交流

③诚然,记事、传递信息、抒发情感本质上也是交流,记事是与非当事人交流

④随之而来的是书信礼仪越来越系统化

⑤承担这种文字交流的载体就是书信

⑥传递信息是与信息接收者交流,抒发情感是与自己内心以及知己者交流

A.③②⑥④⑤①     B.③⑥②⑤①④     C.②③⑥④①⑤     D.②⑥③④①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