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饶宗颐长期潜心致力于学术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饶宗颐长期潜心致力于学术研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造诣高深,学贯中西,被誉为“东洲鸿儒”、“汉学泰斗”、“东方达芬奇”。    

饶宗颐早年以治地方史志为主;中年以后兼治四裔交通及出土文献;后又由中国史扩大到印度史、西亚史以至人类文明史的研究;晚近则致力于中国精神史的探求。有学者曾统计,饶宗颐在学术研究上拥有50项“第一”。根据饶宗颐自己的归纳,其涉猎的领域可分为: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书画等八大门类。学界对其评价为:饶氏治学,不仅“几乎没有一个时代是‘交白卷’的”,而且“只要触角所及,莫不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也就是说,他在所涉猎的研究领域中,莫不有天下公认的创见。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饶宗颐也有自己的境界。“漫芳菲独赏,觅欢何极”为第一重境界,意为在孤独里思考和感悟,上下求索;“看夕阳西斜,林隙照人更绿”为第二重境界,饶宗颐认为这是一般人不愿进入的一重境界,因为一般人的精神都向外表露,不肯让光彩受掩盖;只是注重外面的风光,而不注重内在修养,他们看不见林隙间的“绿”。其实,越想暴露光彩,就越是没有光彩。“红蔫尚伫,有浩荡光风相候”为第三重境界。意为无论如何都要相信,永远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在等候自己,只有这样才没有烦恼,身心康泰。饶宗颐认为此境界旨在为众人“指出向上一路”,永远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培养自己“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精神意志。   

关于人生哲学,饶宗颐提出“安顿说”,他认为“一个人在世上,如何正确安顿好自己,这是十分要紧的”。这与海德格尔所谓的“人,当诗意地栖居”这一哲学命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何才能安顿好自己呢 一曰“天人互益”。人类自己总是制造各种仇恨和恐怖,变成了物质的俘虏。同时,人类也在承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惩罚。饶宗颐认为,人类一切事业,都要以益人而不是损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一曰“物物而不物于物”。此句语出《庄子》,意为驾驭外物,而不为外物所驱使。人终其一生,都难免会受到外界“物”的诱惑,饶宗颐提倡一种可以自主的人生,在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中,他始终没有加官进爵。一曰“慈悲喜舍”。这蕴涵着他对人间的一片悲悯之心,他也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2003年,饶宗颐将个人数十年来积累的藏书,包括珍贵的古籍善本和180多件书画作品,赠送给香港大学。对于国瘼民生,饶宗颐更是慈悲而喜舍:汶川大地震,他当即捐款20万港币;青海玉树地震,捐款10万港币;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他将各界亲朋馈赠的160万元人民币悉数捐出;书法作品拍得的数百万元也捐给了有关慈善组织……    

饶宗颐一向主张学艺双携,张大千先生曾称赞说:“饶氏白描,当世可称独步。”可见其功力深厚,已非同一般。他曾经把自己的一幅《荷花图》送给温家宝总理,这是一幅堪称诗书画三绝的画作,一枝荷花,形简而神逸,辅以一首自作词《一剪梅·花外神仙》:“荷叶田田水底天,看惯桑田,洗却尘缘。闲随秾艳共争妍,风也倏然,雨也恬然。雨过风生动水莲,笔下云烟,花外神仙。画中寻梦总无边,摊破云笺,题破涛笺。”此画以荷为题,以词为跋,寓意深刻。水中莲花,看惯桑田,洗却尘缘,恬然面对风雨,好一个“花外神仙”!

人们常以“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来形容饶宗颐的人生追求。“不磨”即是古人追求的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中流”即立于水流中央岿然不动,说明有定力,有智慧,有忍耐,就是要保持一种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季羡林曾盛赞饶宗颐:“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

【相关链接】

2014年金秋,97岁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荣获“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组委会在给饶宗颐先生的颁奖词中称,“他出身书香名门,自学而成一代宗师。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其贯通中西之学,则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人谓‘业精六学,才备九能,已臻化境’……”

饶宗颐著述3000万言,专著60多种,各种论文400余篇,刊行诗文作品集20余种、书画集10余种。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荣获“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的饶宗颐,造诣高深,学贯中西,靠自学而成 一代宗师,而且德艺双馨,道德品质也足以为世人楷模。

B.饶宗颐把自己的一幅《荷花图》送给温家宝总理,该画画技精湛,书法精妙,词意深刻,以花喻人,巧妙地赞颂了温总理“花外神仙”的品格。

C.饶宗颐一生治学按时间大致分为四块,从早期到晚年,涉猎越来越广泛,并不断向外拓展,思维触角从具体层面研究到精神领域,越来越深刻。

D.饶宗颐的成就得到了季羡林的盛赞,季羡林认为,虽然近年来中国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大师,但是像饶宗颐这样的大师却是最难得的一个。

E.汶川大地震,饶宗颐捐款20万港币;青海玉树地震又捐款10万港币,他这样做是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以“安顿”为核心的的人生哲学。

2.饶宗颐的学术研究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饶宗颐认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大学问需要哪些条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饶宗颐“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的人生追求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1.AD(A,3分,D2分,E1分,选 BC不得分。) 2. ①涉猎领域广泛,有八大门类;上及夏商,下至明清,几乎没有一个时代是‘交白卷’的。②学术研究贯穿一生,善于创新,在学术研究上拥有50项“第一”;见解独特,在所涉猎的研究领域中,莫不有天下公认的创见。③著述甚丰,成就巨大,荣誉众多。 3. ①忍受孤独,在孤独里思考和感悟,上下求索。②不要注重外在的风光,要注重内在修养。③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坚守自我,对未来有坚定的信念。 4. 事业上:①著述颇丰,著述3000万言,专著60多种,各种论文400余篇; ②学艺双携,刊行诗文作品集20余种、书画集10余种,白描天下独步。 生活中:③以有益于人作为自己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对社会充满悲悯之心,无私捐献藏物和钱款。 ④不为外物所驱使,不看重外在的利益。 【解析】 1. 试题分析:B.“花外神仙”应是指饶宗颐本人C.“越来越深刻”无中生有E.用行动来践行自己的人生哲学,表述不当,应是人生哲学指导行动。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如此题的“学术研究”就是题干指明的答题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学术研究”集中在文本第一、二段和文后链接,从第一段,可概括出饶宗颐成就巨大,荣誉众多,从文后链接可知,饶宗颐著述甚丰;从文本第二段,可归纳概括出饶宗颐涉猎领域广泛;第二段还可概括出他终生研究学术,见解独到,涉猎领域莫不有公认的创见。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这仍然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解答该题,要在阅读时快速理清相关文段的结构层次,准确找出答题区间,切忌浮躁大意;明确答题区间之后,提取重要的词语和句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易犯的错误是直接用文中语言回答问题,而不对其进行概括,考生要在找到的关键句用自己的语言连缀、整合起来。此题难度较之上一题稍小,因为文本第三段写了饶宗颐提及的三种境界,文本已经为考生分好点,另外文中的关键句已经相当精练,不再需要考生为如何概括思虑太多。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文意概括题,一般要求考生先梳理文中的主要事件,从事件当中概括出传主的主要事迹,以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品质。该题则要求考生梳理全文内容,明确各段落写作的要点,然后从要点中提炼饶宗颐的人生追求。文本第一段阐释了饶宗颐的学术成就之高,名声之盛。第二段叙写了饶宗颐治学涉猎广泛,且在诸多领域均有建树。第三段写了饶宗颐成大事业、做大学问的三大境界:孤独思考,上下求索;注重内在修养;积极向上,培养坚毅、正直的品行。第四段阐述了饶宗颐关于人生哲学的思想:“安顿说”,其内涵一为“物物而不物于物”,一为“慈悲喜舍”。第五段赞颂了饶宗颐学艺双携。第六段,用“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总结了饶宗颐的为人做事。在回答他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表现时,可根据第一段和文后的相关链接来回答,事业上,他著述颇丰,著述3000万言,专著60多种,各种论文400余篇;根据第五段和相关链接来回答,他学艺双携,刊行诗文作品集20余种、书画集10余种,白描天下独步。根据第四段来回答他在生活中、修为上的追求,生活中:以有益于人作为自己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对社会充满悲悯之心,无私捐献藏物和钱款。不为外物所驱使,不看重外在的利益。 考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一碗面的悲与喜

面店不是很大,楼上楼下共60米见方。面的种类也不是很多,到了冬天,就只有一种,招牌羊肉面。店的位置也偏,位于城的东北角。 只是,城里的学子考上了大学,要背井离乡到异地求学,出发之前,到此店里吃一碗面,临走,咂咂嘴:“有一段日子吃不上这面了。”   

公务出差有些日子的人回来,先不忙着回家见老婆孩子,却先来此店,吃碗面,解解馋,安慰苦熬了许久的胃。   

经年在外打工的人回来,吃了这碗面,恢复了味觉缓解了一路的思乡情,久经颠簸而恍惚的头脑这才

清醒过来:“终于尝到了这老家的面,果然是回家了。”面店举城闻名,源于面的味道之好。   

据传,这面店追溯起来,还属于上个世纪的风光。世道变迁,人事沧桑,只是这面,还是祖宗留下的

秘笈所成,还是那个味。   

徒闻其名、未尝其味的人也不在少数,因为此面价钱很贵,尤其是招牌羊肉面,是其他店的一倍不止。   

来店里吃面的人,多是养尊处优的达官贵人。外面不大的空地上,停的不是宝马就是本田。   

这不,刚从那辆红色迷你宝马车上下来的贵妇,抱着一只黑色贵宾犬,款款地步入店内,用纸巾仔细地擦拭桌椅完毕后,才优雅地坐下。   

“老板,来两碗羊肉面。”   

老板是位跛足的中年妇女,面无表情,不苟言笑,十年如一日。   

她的绝活是本店的另一传奇,店堂里有再多的客人,她也能丝毫不差地记清楚几号桌哪位客人点的是什么面,面要软还是偏硬,拌面还是汤面,汤多还是面多;可以毫不费力地用丹田之音传到隔开两个房间的厨房里,那声音决不刺耳,反而会让人依稀感觉好像回到那久远的年代,悠长而有古韵。   

不到三分钟,面就端上来了。其中的一只碗不是常用的陶瓷碗,有些特别。贵妇也不在意,细致地挑着面吃,用另一双筷子从另一只碗中夹了面条喂那狗吃,店里的人见了,均见怪不怪的样子,各吃各的面。   

不久,店里进来了两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老头搀扶着老妇人,两人一进门,店里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老人,那只贵宾犬也似乎看出苗头,朝两人吠了起来。    跨进门后,老头搀扶老妇人在一个角落里坐下,而后走到柜台,目光在价目牌上搜索良久,:“我要一碗羊肉面,面多点。”老头从衣服的夹层里掏出一个黑油油的布褡裢,再从褡裢的某一层中捏出一叠有一元、五元也有几毛的零票,又点了一遍,交给老板。   

面上来了,老头把面推给对面的老妇人,用筷子拌匀了,撒了些胡椒粉:“快吃,热乎的才好吃哩。”老妇人的脸被腾出的热气蒸得显出些红润,脸上露出孩子似的欣喜,用筷子伸进碗里,蘸了蘸汤水,放进嘴里嘬着,又挑起几根面,欠着身子要去喂老头吃,老头摇了摇头:“你先吃,我多要了面,剩下我再吃。”老妇人低头抿了口汤,又把碗推过来,让老头喝汤,老头固执地把碗推了回去,做出生气的样子。   

老妇人这才开始吃面,吃得很慢,很享受,额头上渗着些小汗珠,老头见了,用桌上的卷纸仔细、轻柔地给她擦着汗。   

老妇人吃了一半后就不吃了,把面推过去。那羊肉也没动,看上去,好像还是一碗才端出来的面。老头又推回去:“再吃些,把肉给吃了,我不爱吃那羊肉,有味儿。”   

老妇人又吃了几口面,老头一把抢过筷子,夹起肉喂到老妇人的嘴边。老头把所有的肉喂给老妇人吃完,又夹了些面喂她,这才揽过碗,心满意足地大口吃起面来,没多久,一碗面连一滴汤也不剩了。   

老两口互相对视着,眉眼里透着满足和快乐。   

老头细心地给老妇人围上毛巾,两人搀扶着出门了。   

“哟,这不是城东捡垃圾的杨老六吗,怎么今天也来这里吃面了?看来,这年头,捡垃圾的也发喽。”一位穿皮风衣的胖子夹着一股寒风进来,嘴里嚷着。   

隔桌上,那贵妇的面剩下了一半,而贵宾犬的那只碗里还剩下了大半碗的面,那些羊肉几乎未动过一箸。   

店员端下贵妇的两只碗和那对老人的那只空空的碗,转身进去时,店堂里的人清晰地听见一声轻微的丹田之音:“把那只碗给扔了。”   

留下的是店里所有人的疑问:“是哪只碗?”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一家有名气、价钱贵的面馆,同时接待了一位贵妇人和一对捡破烂的老夫妻。作品叙述了贵妇人与宠物犬吃了两碗面,而捡破烂老夫妻同吃一碗面的故事。

B这篇小说语言清新,叙事生动,构思巧妙,情节曲折,作者在作品中将旁观者的理智与读者的情感巧妙地联系起来,在平静的叙事中蕴涵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C这篇小说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D两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在面馆吃面满足而快乐,但也有个小插曲:在吃面的过程中,老妇人把面推给老头,老头很生气,又把面推回给老妇人。E微型小说为了追求含蓄、蕴藉的艺术境界,有时会通过模糊的方式来呈现题旨,这篇小说就是这样的。

2.小说以“一碗面的悲与喜”为题有何妙处?

3.这篇小说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这篇小说的结尾“把那只碗给扔了”一句很精彩,到底“是哪只碗”很耐人寻味。有人说是扔掉犬吃过面的碗,有人说是扔掉捡破烂夫妻用过的碗。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仰观宇宙之大                           

寄蜉蝣于天地,                            

纵一苇之所如,                                   

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⑤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不绝如缕

⑥江间波浪兼天涌,                           

⑦无边落木萧萧下,                           

                            ,环珮空归夜月魂。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万夫莫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时李白坐永王璘事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

1.这首诗的首联因秋风起兴,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

秦桧力主和议,恐诸将难制,欲尽收其兵柄。乃罢韩世忠、张浚为枢密使,岳飞为副使,罢刘錡知荆南府。时兀术遗秦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乃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碍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遂讽谏议大夫万俟卨等,交章论飞奉旨援淮西,畏敌逗留,罢为万寿观使,奉朝请。秦桧必欲杀飞,乃与张俊密谋,诱飞部曲能告飞者,优以重赏,卒无应者。闻飞统制王俊善告讦,号雕儿,使人谕之,王俊许诺。乃自为状付王俊,妄言副都统制张宪谋据襄阳,还飞兵柄。执宪赴镇江行,枢密府鞫jū之。宪被掠无完肤,竟不伏。桧矫诏召飞父子证宪事。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遂与云就大理狱。桧命中丞何铸、大理卿周三畏鞫之。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裂裳以背示铸,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俱无验。铸察其冤,白之桧。桧曰:“此上意也。”铸曰:“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桧乃改命万俟卨Mò Xiè。卨素与飞有怨,遂诬飞令于鹏、孙革致书张宪、王贵,令虚申探报,以动朝廷。云与宪书,令措置,使飞还军;且云其书焚。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大理卿薛仁辅等皆言飞无辜,判宗正寺齐安王士褭niǎo请以百口保飞,皆不听。韩世忠心不平,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也?”

飞事亲至孝立志慷慨以必取中原为念自奉甚薄凡有所欲为召诸统制与之谋谋定而后战故无不胜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浚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飞好贤礼士,博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xún(谦恭谨慎)若一书生,然忠信激烈,议论持正不阿,卒以此得祸云。

1.选出下面断句正确的一句(     

A飞事亲至孝∕立志慷慨∕以必取中原为念∕自奉甚薄凡有所欲∕为召诸统制与之谋∕谋定∕而后战∕故无不胜猝遇敌∕不动

B飞事亲至孝立志∕慷慨以必取中原∕为念自奉甚薄∕凡有所欲为∕召诸统制∕与之谋∕谋定而后战∕故无不胜∕猝遇敌不动

C飞事亲至孝∕立志慷慨以必取中原∕为念自奉甚薄∕凡有所欲∕为召诸统制与之谋∕谋定而后∕战故无不胜∕猝遇敌不动

D飞事亲至孝∕立志慷慨∕以必取中原为念∕自奉甚薄∕凡有所欲为∕召诸统制与之谋∕谋定而后战∕故无不胜∕猝遇敌不动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寺,中央司法机构。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司狱定刑,长官为大理寺卿,文中的周三畏和薛仁辅都曾担任大理寺卿一职。岳飞和岳云被捕后都关押在大理寺的监狱中。

B.宋代实行重文抑武的国策,文官地位比武将要高,宰相的权力比较大。文中的秦桧,为了控制诸将,特意把岳飞、韩世忠、刘錡等人的军职罢免,转为文官。

C.习惯上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河流称为江,把注入内湖内海的河流成为河”。文中所提到的“河北”中的“河”泛指

D.雅歌投壶,是古代秦汉以后贵族内部的吟诗与游戏活动,雅歌谓歌《雅诗》,投壶就是将箭矢投入到装有小豆的小口壶中,能够投中者即获胜。后常用以指武将之儒雅行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飞之死与手下人的诬告有很大关系。张俊自己写了一封文告,说副都统制张宪谋划着要占据襄阳,以使得岳飞能够恢复兵权。

B.岳飞之死与高层的议和思想有关。金兀术利用秦桧想要议和的心理,要求他把主张恢复国土的岳飞杀掉,才能谈议和。

C.岳飞之死离不开秦桧的大群独揽。大理卿薛仁辅等大臣力保岳飞无罪,但秦桧根本不听,一心要杀岳飞,罪名只是“其事体,莫须有”。

D.岳飞之死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阴谋。秦桧等人先后几次捏造罪名来诬陷岳飞及其亲人、部下,始终没有能得逞;而大臣们也没有能救出岳飞。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秦桧必欲杀飞,乃与张俊密谋,诱飞部曲能告飞者,优以重赏,卒无应者。

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

早在大约公元前1550年,人们就已经知道柳树的叶子可以止痛。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在他的著作中也提到过用柳叶汁来镇痛和退热。1763年4月25日,英国牛津郡的牧师爱德华•斯通给伦敦皇家学会主席写了一封信,报告了他应用柳树皮治疗热病的情形。信中说,他5年里总共给大约50例病人服用这种树皮的粉末,几乎从未失败过……1874年,苏格兰医生麦克拉根用柳树皮提取物成功地降低了风湿病患者的体温,并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和浮肿。两年后,他的实验报告发表在了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后来,其他科学家从柳树皮中分离出水杨苷,并制出水杨酸钠,也证明了它的退热、止痛和消炎作用。

从此,水杨酸钠就一直用于热病、风湿病和痛风的治疗。不过水杨酸钠味道比较苦,而且服后人会感到胃十分不舒服。1897年,在拜耳公司工作的德国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为他患有严重风湿病的父亲改造水杨酸钠。很快,他找到了制成纯净乙酰水杨酸的方法。随后,拜耳公司工业药品实验室主任、药物学先驱之一赫尔曼•德赖泽对水杨酸进行了缜密的研究,肯定了水杨酸的药理功效。于是,拜耳公司在1899年2月以“阿司匹林”的名字给此药注了册。

阿司匹林最初的使用和推广,没有做很多广告。拜耳公司起初只是免费将它提供给医生使用。由于它效果好,立刻获得患者的欢迎。医生们对此药也十分欣赏,仅仅两年时间里,各出版物上有关它的文章就达到了160篇,使它在全球的影响迅速扩大。

20世纪初著名的意大利歌唱家恩里克•卡鲁索一度因为头痛烦恼不已。但在服用阿司匹林之后,卡鲁索称,阿司匹林是“唯一能够减轻他病痛的药品”。捷克作家弗朗茨•卡夫卡把阿司匹林看得更加神奇。他认为,这是“少有的几种能减轻人生痛苦的药品之一”。

近年,除了解热镇痛消炎等药效,阿司匹林还被发现具有抗血小板过度凝集作用,1982年英国药理学家约翰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1988年美国2万多名男性医师参与的一项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使首次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44%,掀开了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脑梗死的新篇章。由于其确切的疗效和低廉的价格,1985年,时任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长的玛格丽特•赫克勒向媒体宣布“一天一片阿司匹林,可以提高美国人民的素质”。2007年,美国预防学会将阿司匹林、儿童免疫接种和戒烟并列为目前最有效的三种预防医学措施。因此,在新药不断涌现、老药渐被淘汰的今天,它仍然是世界上被用得最多的药物。1994年,全世界消耗阿司匹林的药片、胶囊丸、栓剂等数量多达3625亿颗,总重量高达116万吨。1997年,全世界产量增加到5万吨,如果做成500毫克的片剂排列起来至少有100万公里,可以在地球和月球间走一个来回。

阿司匹林的神奇还不止于此,1988年澳大利亚的G Kune教授根据研究结果第一次提出阿司匹林可以预防癌症。2007年,一项针对近8万名美国注册女护士、随访长达24年的研究再次证实阿司匹林可以显著降低癌症死亡风险。

正如西班牙著名哲学家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在他的专著《阿司匹林的时代》中所说,阿司匹林是“文明带给人类的恩惠”。                                            (摘自《意林》,有删改)

1.下列对“阿司匹林”药效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A.能降低风湿病患者的体温,缓解患者的疼痛和浮肿。

B.具有退热、止痛和消炎作用,还能抗血小板过度凝集。

C.是治疗癌症的特效药,显著降低癌症死亡率。

D.能使首次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预防冠心病、脑梗死等。

2.作者借用西班牙著名哲学家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的话,说“阿司匹林是‘文明带给人类的恩惠’”,对作者这样说的理由,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阿司匹林是人类通过搜集治疗病例,实验研究等科研活动才逐步认识并最终生产出来的。

B.阿司匹林用途广泛、疗效显著,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用得最多的药物,有效维护了人类的健康。

C.在人类认识、生产阿司匹林的过程中,有大量专家学者参与,集中体现了人类的科学智慧。

D.阿司匹林深得专家学者的好评,英国药理学家约翰还因研究其疗效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司匹林的最初发现源于民间,人们用柳树叶汁或柳树皮来镇痛和退热是其最原始的疗效体现。

B.由于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在美国阿司匹林受到高度重视,被置于“提高美国人民的素质”的高度。

C.当科学家们从柳树皮中制备出水杨酸钠后,人们才初步认识了柳树中具有药物疗效的化学物质。

D.在一项涉及人员多、随访时间漫长的研究中,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