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 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小题。 送沈子福归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

阅读下 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题。

送沈子福归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分析第一句所写意象及各自的作用。这些意象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2.第三、四句历来备受赞赏,试分析其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1.杨柳,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烘托了送别的氛围;渡头,点明送客的地点; 行客,用行人稀少营造了送别时的凄清情境。 这些意象都扣住了题目中的“送”字。 2.第三、四句用了比喻(或想象、或即景抒情)、拟人的手法。 诗人觉得自己心中无限的惜别之情,就像江南江北的春光,无处不在,伴随着友人归去。 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回答“第一句所写意象及各自的作用”,先明确意象的含义。意象即融合作者思想感情的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第一句”是范围。渡头”点明地点,“杨柳”点明节令,又以唐人折柳送行的习俗,烘托送别气氛“行客稀”以境地之凄凉,反衬送别友人依依不舍之情。总之,首句从环境和感情上为下文作了铺垫。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似春色”“送君归”明显使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我的相思就像春色一样,从江南到江北送你回家,生动形象地写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诗歌赏析: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里写杨柳,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气氛。行客已稀,见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诗的开篇直接入题,描写送别情形。江边渡头,杨柳依依。这虽是随手写眼中现成之景,景中却蕴含深情:“柳”与“留”同音,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表示不忍离别,希望远行的人留下来。但分别终究是不可避免的,此时友人乘坐的船只已经起航。刚才还很热闹的渡头,一下变得行客稀少,冷冷清清.惟有诗人自己,仍然立在那里,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他的脑海里,或许在重温刚才与友人依依话别的情景,或许想起了之前和友人交往的点点滴滴。但这一切,都只能是追忆了.眼前只见友人所乘的船顺水而下,离自己越来越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节选)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节选)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司马迁《鸿门宴》节选)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九庙之耻      雪:洗雪        B.然以自文于君亲      微:没有

C.因人之力而   敝:损害      D.道芷阳行         间:间隙

2.下列各组加横线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1)予生也幸               (2)臣壮也,犹不如人

B.(1)而幸生也何所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C.(1)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2)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D.(1)吾还也。                (2)会怒,不敢献

3.阅读下面对话,按要求回答。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烛之武)话里的言外之意  

(2)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郑伯说动烛之武出使的两点理由: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2)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

(3)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

B.大范围的雾霾使长三角地区变得“灰头土脸”,南京、无锡等地空气质量达重度污染程度。

C.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D.2015年国庆节,全国各旅游最区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至52%和4%;但集中出游人满为患,景区不堪重负,引发国人对假期安排的讨论。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  纾:解除            使来者读之,予志焉 悲:同情

B.赀财以送其行      敛:征收赋税         而又有剪发      杜:闭、塞

C.极天之峻        :通“隙”嫌隙 帷西向立        披:分开,掀开

 

查看答案

下列语段语序排列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①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②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来源③我在这里不想讨论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④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⑤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⑥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A.②①⑤⑥④③       B.②①④⑤⑥③      C⑤②①⑥④③      D.⑤①②④⑥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

B.一件事情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效应”。

C赵教授第一次和外国人打交道,一番话表达得得体精当,冠冕堂皇地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气。

D.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