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
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
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
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
A.③⑤①④② B.⑤③④②① C.①②④⑤③ D.④③②①⑤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许多有识之土认为,安全、诚信以及防止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B.针对“可以考虑接收即将年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教育部近日发出指示,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执行“年满6周岁入学”的规定。
C.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在谈到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资金和技术问题时说,发达国家应该在这方面做出切实的承诺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不能再开“空头支票”了。
D.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
B.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C.待神志镇定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就会讲述一个真正令它们惊诧不已的传奇故事。
D.看到这样的场面,围观的学生开始议论纷纷,走廊里沸反盈天。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注音完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敕(chì)造 宵柝(chè) 歆(xīn)享 笑靥(yàn)
B.炮(pào)烙 商贾(gǔ) 句读(dú) 栈(zhàn)道
C.扪参(shēn) 猿猱(náo) 跬(kuǐ)步 迁谪(zhé)
D.藩(pān)篱 吮(yǔn)吸 曳(yè)兵 鸡豚(tún)
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完成后面小题。
永远的蝴蝶
台湾·陈启佑
那时侯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滑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象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象已是深秋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1.下面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两项是( )
A.该小说的故事情节极其简单,但由于作者善于谋篇布局,匠心独运,从而使小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
B.小说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作用是显示“我”的思绪的流程和层次。
C.“虽然是春天,好象已是深秋了”点明了樱子罹难时正是春寒时候,就像深秋一样寒冷。
D.文中最能够表露“我”的悔恨的一句话是“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E.造成樱子车祸的原因是因为“我”只带了一把伞;如果“我”带了两把伞,“我”和樱子一起去寄信,樱子就不会发生车祸了。所以对樱子的死,“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的心里也就特别难受。
2.“我”为什么把樱子比做“蝴蝶”?
3.小说多次写到“雨”,这“雨”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默写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 。”
(2)《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
(3)《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
(4)《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个句子是:“ , 。”
(5)《劝学》里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故 , ”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