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程)颢举进士,调鄠、上元主簿。鄠民有借兄宅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程)颢举进士,调鄠、上元主簿。鄠民有借兄宅居者,发地得瘗钱,兄之子诉曰:“父所藏。”颢问:“几何年?”曰:“四十年。”“彼借居几时?”曰:“二十年矣。”遣吏取十千视之,谓诉者曰:“今官所铸钱,不五六年即遍天下,此皆未藏前数十年所铸,何也?”其人不能答。

熙宁初,用吕公著荐,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神宗素知其名,数召见,每退,必曰:“频求对,欲常常见卿。”一日,从容咨访,报正午,始趋出,庭中人曰:“御史不知上未食乎?”前后进说甚多,大要以正心窒欲、求贤育材为言,务以诚意感悟主上。尝劝帝防未萌之欲,及勿轻天下士,帝俯躬曰:“当为卿戒之。”

王安石执政,议更法令,中外皆不以为便,言者攻之甚力。颢被旨赴中堂议事,安石方怒言者,厉色待之。颢徐曰:“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安石为之愧屈。自安石用事,颢未尝一语及于功利。居职八九月,数论时政,最后言曰:“智者若禹之行水,行其所无事也;舍而之险阻,不足以言智。自古兴治立事,未有中外人情交谓不可而能有成者,况于排斥忠良,沮废公议,用贱陵贵,以邪干正者乎?正使徼幸有小成,而兴利之臣日进,尚德之风浸衰,尤非朝廷之福。”遂乞去言职,改签书镇宁军判官。

曹村埽决,颢谓郡守刘涣曰:“曹村决,京师可虞。臣子之分,身可塞亦所当为,盍尽遣厢卒见付。”涣以镇印付颢,立走决所,激谕士卒。议者以为势不可塞,徒劳人尔。颢命善泅者度决口,引巨索济众,两岸并进,数日而合。

颢资性过人,充养有道,和粹之气,盎于面背,门人交友从之数十年,亦未尝见其忿厉之容。遇事优为,虽当仓卒,不动声色。自十五六时,与弟颐闻汝南周敦颐论学,遂厌科举之习,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秦、汉以来,未有臻斯理者。教人自致知至于知止,诚意至于平天下,洒扫应对至于穷理尽性,循循有序。病学者厌卑近而鹜高远,卒无成焉。

颢之死,士大夫识与不识,莫不哀伤焉。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八十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使徼幸有小成      正使:纵使;即使。

B.尚德之风       浸:渐渐,逐渐。

C.尽遣厢卒见付      盍:为什么。

D.泛滥于诸家          泛滥:博览而沉浸其中。

2.下列各组语句全都体现程颢的“和粹之气”的一组是(      

①门人交友从之数十年,亦未尝见其忿厉之容  ②一日,从容咨访,报正午,始趋出

③颢徐曰:“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④自安石用事,颢未尝一语及于功利

⑤立走决所,激谕士卒。                    ⑥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

A.①③④ B.①②⑤C.②③⑥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选取了瘗钱之辨、神宗咨访、中堂议事、曹村埽决等事件,充分表现了程颢“资性过人,充养有道”的形象特点。

B.程颢回答神宗的提问不知时间的长短,却深得神宗的赞赏;中堂议事不说则已,一说则让王安石愧疚折服。

C.程颢认为自古以来振兴政治而提出的措施,没有朝廷内外的舆论都说不可以而够有成绩的,何况还排斥忠良之士,阻拦和压制公众舆论。

D.程颢放弃了科举考试,广泛研究各家学说,但最后还是从儒家的《六经》中悟通了大道,成为一代硕师名人。

4.将上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要以正心窒欲、求贤育材为言,务以诚意感悟主上。

(2)病学者厌卑近而鹜高远,卒无成焉。

 

1.C 2.A 3.D 4. (1)大抵是围绕着端正心术、杜塞私欲、访求贤人和培养人才来建言,务求用诚心感悟皇上。 (2)担心学者厌弃低下浅近的东西而追求高明深远的东西,最终无所成就。 【解析】 1. 试题分析:C项“盍”,何不。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②只是说跟神宗议事,⑤处理政事果断有才,⑥做学问。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 ,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D项,前文有言“颢举进士”,“但”的后面也说得不对。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大要:大抵;窒:杜塞;务:务求。第二句:病:担心;卑近:形容词作名词,低下浅近的东西;高远:形容词作名词,高明深远的东西;卒:最终。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程颢中进士后,先后调任鄠县、上元县主簿。鄠县民间有一个借哥哥的房子居住的,挖地时得到一批陪葬的铜钱,哥哥的儿子申诉说:“这是当年我父亲埋藏的。”程颢问:“埋藏多少年了?”说:“四十年。”“你叔叔借住多少年了?”说:“二十年。”程派人取来十千钱仔细看过后,对申诉者说:“#from 阅读及参考答案__(程)颢举进士,调鄠、上元主簿。鄠民有借兄宅居者来自学优网End#现在官家所铸钱,不用五六年就能遍布天下,而这些钱都是没有埋藏之前几十年所铸的,这是为什么?”那个人不能回答。 熙宁初年时期,由于吕公著推荐,程颢担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神宗早就知道他的名字,多次召见。每次退出,必定说:“以后要多争取来答复咨询,朕想要常常见到卿。”一天,神宗从容不迫地提问,报时的人说时间已到正午,程颢才急步退出,内廷太监说:“御史不知道皇上还没吃饭吗?”前后进陈的意见很多,大抵是围绕着端正心术、杜塞私欲、访求贤人和培养人才来建言,务求用诚心感悟皇上。曾经劝皇帝预防尚未滋生的私欲,以及不要轻视天下的读书人,皇帝俯着身子说:“必会因为卿(的建言)而警惕这些。” 王安石执政,建议更改法令,朝廷内外都不认为适宜,议论的人攻击得很厉害。阅读及参考答案__(程)颢举进士,调鄠、上元主簿。鄠民有借兄宅居者文章阅读及参考答案__(程)颢举进士,调鄠、上元主簿。鄠民有借兄宅居者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程颢奉旨到宰相办公的地方去参加讨论,王安石正恼恨议论的人,以严厉的脸色等侯着大家。程颢从容不迫地说:“讨论天下的大事不是一家子的私下议论,希望平心静气地听意见。”王安石为之惭愧折服。自从王安石管事,程颢从来没有讲过一句涉及功利的话。在职八九个月,几次议论时政,最后说道:“聪明人做事就像夏禹治水那样(让洪水顺其自然地从低洼的地方流走),做的是无事之事;舍弃这种办法而到险峻的地方去(筑堤防水),说不上是聪明。自古以来振兴政治而建立功业,没有朝廷内外的舆论都说不可以而够有成绩的,何况还排斥忠良之士,阻拦和抹杀公众舆论,使贱的人欺侮高贵的人,邪恶的入侵犯正直的人呢!即使侥幸一点小成绩,然而使追求功利的臣子一天天受重用,崇尚道的风气一步步被破坏,尤其不是朝廷的福气。”于是请求辞去议事的职务。曹村的堤防决口了,程颢对知军刘涣说:“曹村决口,京师的安全堪忧,做臣子的本分,如果用身子能堵住决口也是应做的。为何不派遣全部厢兵交付给我。”刘涣把镇守的大印交给了程颢,程颢立即带领厢兵跑到决口的地方,并激励和晓喻他们。有人发表意见认为决口的情况不可能堵住,徒然劳累大家。程颢命令善于泅水的人游过决口,拉上大绳帮助其他人渡过去,两岸的人同时并进,几天就合上了口子。 程颢的资质超过了一般人,充实和修养内心又有正确的的法,平和纯粹的气质,充分显露在外表上,学生和朋友跟随他几十年,也未曾见到过他愤怒严厉的面容。遇事善于处理,即使遇到紧急的事情,也不动声色。从十五六岁时,与弟弟程颐听到汝南周敦颐议论学术,便厌弃科举的陋习,慨然有追求大道的志向。广泛地浸润于各家的学说,出入于佛家、道家之说几十年,再回过头来从儒家的《六经》中追求然后得到了大道。从秦汉时期以来,没有人达到过这样高深的真理。教导学生,从“扩展知识”到“懂得必须达到至善境界,”从“意念真诚”到“平治天下”,从“洒水扫地和有礼貌地回答长者”到“穷尽万物之理和充分发扬善良本性”,一步一步地有先后秩序。担心学者厌弃低下浅近的东西而追求高明深远的东西,最终无所成就。 程颢的去世,士大夫不管认识不认识他,没有一个不悲伤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和”是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对于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钱穆先生指出:“读一部中国文化史,正如听一场歌唱,不外一‘和’字。”“和”这一美学范畴包含着浓厚的政治、道德观念,它的内涵既是指艺术的,也是指道德的,是善与美的统一。《论语》中曾先后8次出现“和”的观念,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礼之用,和为贵”,“和无寡”等。《左传》曰:“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立面的多样统一。孔子论“和”,强调用道德来规范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以达到“善”和“美”的统一。“和”与“中”密不可分,“和”是把杂多与对立的事物有机地统一起来,“中”则是在“和”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居中不偏、兼容两端的态度;“和”偏重事物的调和统一,“中”强调事物所达到的最佳状态。在《论语·先进》中,他评论他的学生说:“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在艺术与审美方面,孔子对《关雎》的评价颇高:“《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认为《关雎》在情感把握上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无不及,这是非常可贵的。在他看来,像《关雎》那样不淫不伤的诗,才是合乎“中和”的诗,这才是合乎孔子所要求的美。“中”“和”本身,即包含着“美”与“善”的统一。孔子在其文质观上也体现出“和”的思想:“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在这里指后天学习所形成的文化素质与修养,“质”指内在的道德品质。对于文学艺术来说,文和质,即形式和内容,如果能和谐统一的话,它就是美的,也是善的。孔子认为,无论是“质胜文”还是“文胜质”,都会产生偏重的效果,破坏和谐之美,外在的礼仪修养与内在的道德品质达到完美的融合,这样的人就是“君子”。理想的美应是文和质二者对立统一,这是“文质彬彬”的境界,也是“尽善尽美”的境界。

儒家思想认为,善是美的基础、内容和目的,对美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强调审美和艺术的道德与社会作用。孔子区分了“美”和“善”,又充分肯定了“美”和“善”的统一。好的客体必须符合美善合一的标准,同时审美主体也必须努力达到美善合一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乐”。在儒家主张的中和之美中,“尽善尽美”代表了其最高的审美理想,通过艺术来倡导教化,实现社会和谐,在当今追求个体感官体验美学观念泛滥的情况下是非常必要的。从这一角度来讲,“尽善尽美”这一审美标准具有非常积极的社会意义,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然能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浅谈孔子美学思想之“尽善尽美”》)

1.下列各项中,对“中和”之美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即中庸,是“和”的物质基础;“和”则偏重事物的调和统一,也就是美与善的统一,艺术表达与审美主体的统一。

B.“中”强调事物调和所达到的最佳状态;“和”是把杂多与对立的事物有机地统一起来,艺术表达与审美主体也要统一起来。

C.“中”是“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等的包容;“和”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分寸。

D.“中”是在“和”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居中不偏、兼容两端的态度;“和”则是在情感把握上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无不及。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论语》中曾先后8次出现“和”的观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并不属于孔子艺术美学思想的范畴。

B.“和”这一美学范畴,不仅仅强调用道德来规范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也包含艺术创作中各要素的和谐统一。

C.“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表现了孔子认为音乐只有达到“善”和“美”的统一,才能起到教育作用。

D.在儒家主张的“中和”之美中,“尽善尽美”代表了其最高的审美理想,通过艺术来倡导教化,实现社会和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一部中国文化史,正如听一场歌唱,不外一‘和’字。”钱穆先生这句话深刻地揭示出中国文化缺乏多元性。

B.“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过犹不及”,体现了孔子“中”的美学思想。

C.对于文学艺术来说,文和质,即形式和内容,如果能和谐统一的话,它在艺术和道德上就是美的和善的。

D.在当今追求个体感官体验美学观念泛滥的情况下,“尽善尽美”这一审美标准应该具有非常积极的社会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卷面整洁书写美观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投资咨询公司的一则广告,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得体,请你帮助修改。

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请教,我们将不吝赐教,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鼎力相助,并惠赠《实用投资指南》一册。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所涉及到的人物依次是     

⑴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清湘应识九歌心。2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3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4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贾谊   韦庄        李清照        B贾谊   杜甫   白居易    

C屈原   韦庄                  D屈原   杜甫   白居易   李清照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

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

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

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  

A③⑤①④②     B⑤③④②①    C①②④⑤③    D④③②①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