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2013年2月,在上海召开的由...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2013年2月,在上海召开的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举办的“先秦诸子暨《子藏》学术研究会”上,我们提出了“全面复兴诸子学”的运动。

B.明清的富贵权要和发达了的文人名士,将先秦时代哲人们对生命本义的发现转化为享受生命的实践,并做到了生活地域、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的高度融合。

C.曲阜打造了以爱聚孔子故里、诚播文化名城、孝传千家万户、仁撒和谐社会为主题的64项实践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道德建设典型;

D近年来,一些领域的道德状况令人堪忧:犬儒主义盛行,人际关系恶化,社会诚信缺失。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一看句中典型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词等等;二压缩语句,保留主干。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搭配不当,可改为“提出…的口号”。C项,动宾搭配不当,“打造”改为“开展”。D项重复累赘,去掉“令人”二字。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语病,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划线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第14届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上,面对评委的刁钻提问,一支农民合唱队真挚纯朴,巧言令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假如每个人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见贤思齐,那么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C.在微信公共账号上,他们呼吁文学爱好者们多创作,多评论,推荐优秀稿件,举行读书会等,活动内容丰富,无所不用其极

D.安倍晋三上台后,要求修改《防卫计划大纲》,计划从美国购买“全球鹰”无人机和“鱼鹰”运输机,其危言危行必将加剧钓鱼岛危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一代奇人辜鸿铭

陈彰

辜鸿铭,福建厦门人,名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他以南生于南洋,西学于欧洲,东娶于日本,北官于燕京,故又常以“东西南北之人”自命。得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时,年方21岁。在英伦完成学业后,又遍游德、法、意、奥各国,先后荣获文、哲、理、工、神学等博士学位,凡十三个之多。32岁归国后,精研中国学术,穷四书五经之奥并曾涉猎群籍。因此认为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之冠,首家将许多典籍译成西文,传播国外。

辜鸿铭自幼即饱受西洋文化的熏陶,植基深厚,但毫无崇外的观念。我们看他归国后,竟能就其学于西方者撷英汰芜,取精用宏,以发扬中国之学术,而又终归于儒家一路,躬行实践,迥非当时一般以口耳为学者所可比拟的。他平日与人谈到“民族精神的异同”之点,曾肯定地认为:“英国人博大而不精深,德国人精深而不博大,惟有中国既博大而又精深!”由此可见他对我国故有文化,是何等的推崇!青年时期的辜鸿铭是在西方世界度过的,曾饱受白人世界的冷遇。这种精神压迫的反作用力,使他尤为赞美中华传统文化,仇视所有崇洋媚外的思想。

鸿铭一代奇才,学贯中西,为世所重。王亮畴生前尝称赞他说:“鸿铭先生,学博中西,足迹遍天下,早岁游欧美,精研各种文化科目,均能撷英掇华,发其秘奥,著为宏论。迨归国后,专心讲学,春风化雨,桃李盈门,数十年如一日,更以余闲,从事著述,独具慧眼,尤以用西文翻译我国多种古籍,皆能尽信雅达能事;于中西文化交流之贡献,厥功其传!”足证近代学人对他钦佩之一斑。

辜鸿铭虽是学博中西,足迹遍天下,但他为人怪诞,他不但力主保存我国的旧文化,甚至连辫子、小脚、姨太太等也在他的保存范围之列。而他之好辩善骂,尤为当时人把他列为金圣叹一流的人物。中日甲午之战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解职到中国漫游,游次武昌,时鸿铭在湖北总督张之洞的幕府任幕僚,当将所翻译出版的英译文《论语》,送一本给伊藤,伊藤因笑问他道:“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如孔子之教,能行于数千年前,而不能行于20世纪的今天吗?”鸿铭不假思索地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好比是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20世纪,其法仍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的。”伊藤听了,一时也无词以对,只是含笑点首。

他对于当时权倾中外的袁世凯与富甲海内的盛宣怀极感不满,他们自然也逃不过他的讥笑怒骂。原来骂人不但要有艺术,也需要有胆量,辜鸿铭之骂人则兼而有之,他对袁、盛二人,不但背后骂,当面也骂,而且骂到入木三分,挖苦得痛快淋漓,甚至还编入他的《幕府纪闻》中,以广流传。鸿铭这一类的骂世讽语,大多是有因而发 ,却不是无的放矢。这使我们觉得这位狂狷之士,实寓劝世于骂世之外,含妩媚于辛辣之中,殊非当时一般泄泄沓沓的士大夫可比拟的。

鸿铭老当益壮,每一谈吐,诙谐百出,妙趣横生。他家里有一个老佣人叫刘二的,跟随他数十年,可谓形影不离;而他与刘二平日的穿戴打扮,极为相似,又同样在脑后拖着一条长辫子,以至每有生客登门,几无法分辨。他亦明知会使人误会的,因此常笑对友人解释道:“刘二是我的影子,我和他二人的穿戴打扮也差不多。”

鸿铭晚年,尝应日本聘,主讲“东西文化”,留东瀛十余年,迄民国十六年西历1927年归国。翌年,以疾复发不治去世,享年七十有二。

摘自《古今名人传记》,台北古今谈杂志社出版,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 ,全方位展示了辜鸿铭独特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行为,突出了他的性格特征和在保存中国古代文化方面的杰出贡献。

B.辜鸿铭早年就深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儒学功底深厚;后到西方求学,在知名大学深造,加上自己的聪慧和语言天赋,又精通了西学。

C.王亮畴中肯地评价辜鸿铭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对他的传奇人生进行了高度概括,“厥功其传”四字包含着无限的崇敬之意。

D.辜鸿铭怪异的打扮和生活形态,以及一些奇谈怪论,也体现了他为人轻浮、嬉闹,缺乏一种沉稳、厚重,同时也缺少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E.辜鸿铭好辩善骂,自比金圣叹一流的人物;他骂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骂袁世凯和盛宣怀,足见其蔑视权贵,张扬个性的民族主义精神。

2.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为一代“奇”人的辜鸿铭的形象特点。

3.文章第四、五两段中写到辜鸿铭“好辩善骂”。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文中说,辜鸿铭“尤为赞美中华传统文化,仇视所有崇洋媚外的思想”,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认为人应该接受苦难的磨砺,这种磨砺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及“学”与“思”的问题,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荀子在《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_______         ,_______       ”两句阐述了学习的三个层次,先是一般地通晓知识,然后是喜欢上学习,最后则把学习当作乐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2. 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程)颢举进士,调鄠、上元主簿。鄠民有借兄宅居者,发地得瘗钱,兄之子诉曰:“父所藏。”颢问:“几何年?”曰:“四十年。”“彼借居几时?”曰:“二十年矣。”遣吏取十千视之,谓诉者曰:“今官所铸钱,不五六年即遍天下,此皆未藏前数十年所铸,何也?”其人不能答。

熙宁初,用吕公著荐,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神宗素知其名,数召见,每退,必曰:“频求对,欲常常见卿。”一日,从容咨访,报正午,始趋出,庭中人曰:“御史不知上未食乎?”前后进说甚多,大要以正心窒欲、求贤育材为言,务以诚意感悟主上。尝劝帝防未萌之欲,及勿轻天下士,帝俯躬曰:“当为卿戒之。”

王安石执政,议更法令,中外皆不以为便,言者攻之甚力。颢被旨赴中堂议事,安石方怒言者,厉色待之。颢徐曰:“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安石为之愧屈。自安石用事,颢未尝一语及于功利。居职八九月,数论时政,最后言曰:“智者若禹之行水,行其所无事也;舍而之险阻,不足以言智。自古兴治立事,未有中外人情交谓不可而能有成者,况于排斥忠良,沮废公议,用贱陵贵,以邪干正者乎?正使徼幸有小成,而兴利之臣日进,尚德之风浸衰,尤非朝廷之福。”遂乞去言职,改签书镇宁军判官。

曹村埽决,颢谓郡守刘涣曰:“曹村决,京师可虞。臣子之分,身可塞亦所当为,盍尽遣厢卒见付。”涣以镇印付颢,立走决所,激谕士卒。议者以为势不可塞,徒劳人尔。颢命善泅者度决口,引巨索济众,两岸并进,数日而合。

颢资性过人,充养有道,和粹之气,盎于面背,门人交友从之数十年,亦未尝见其忿厉之容。遇事优为,虽当仓卒,不动声色。自十五六时,与弟颐闻汝南周敦颐论学,遂厌科举之习,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秦、汉以来,未有臻斯理者。教人自致知至于知止,诚意至于平天下,洒扫应对至于穷理尽性,循循有序。病学者厌卑近而鹜高远,卒无成焉。

颢之死,士大夫识与不识,莫不哀伤焉。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八十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使徼幸有小成      正使:纵使;即使。

B.尚德之风       浸:渐渐,逐渐。

C.尽遣厢卒见付      盍:为什么。

D.泛滥于诸家          泛滥:博览而沉浸其中。

2.下列各组语句全都体现程颢的“和粹之气”的一组是(      

①门人交友从之数十年,亦未尝见其忿厉之容  ②一日,从容咨访,报正午,始趋出

③颢徐曰:“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④自安石用事,颢未尝一语及于功利

⑤立走决所,激谕士卒。                    ⑥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

A.①③④ B.①②⑤C.②③⑥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选取了瘗钱之辨、神宗咨访、中堂议事、曹村埽决等事件,充分表现了程颢“资性过人,充养有道”的形象特点。

B.程颢回答神宗的提问不知时间的长短,却深得神宗的赞赏;中堂议事不说则已,一说则让王安石愧疚折服。

C.程颢认为自古以来振兴政治而提出的措施,没有朝廷内外的舆论都说不可以而够有成绩的,何况还排斥忠良之士,阻拦和压制公众舆论。

D.程颢放弃了科举考试,广泛研究各家学说,但最后还是从儒家的《六经》中悟通了大道,成为一代硕师名人。

4.将上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要以正心窒欲、求贤育材为言,务以诚意感悟主上。

(2)病学者厌卑近而鹜高远,卒无成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