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通过新闻,我们可以不出门而知晓天下事。阅读下列新闻,按要求作答。 新闻袋袋裤:国...

通过新闻,我们可以不出门而知晓天下事。阅读下列新闻,按要求作答。

新闻袋袋裤:国际经济时事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日本共同社6月1日报道,日本外相岸田文雄1日在东京都与马来西亚副总理扎希德会谈,提出希望在连接该国与新加坡的马来半岛高铁计划中采用新干线技术。扎希德表示期待日本参加竞标。共同社分析,目前日本在与中国争夺高铁订单。由于在印尼高铁订单争夺战中败给中国,日本政府在七国集团G7伊势志摩峰会上提出“建设高质量基础设施”,欲东山再起。日本和马来西亚两国确认了将就南海问题进行密切合作,还就强化反恐对策进行了磋商。

(1)请你为上述新闻拟一则标题,不超过25个字。

聚焦新闻热点:国际维和部队

【新华社讯】6月1日,联合国驻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马里稳定团)位于加奥的维和人员营区遭武装人员袭击,共有4人死亡、10余人受伤,一名中国维和人员不幸在袭击中牺牲。中国外交部1日证实,一名中国维和人员在袭击中牺牲,另有4名中国维和人员受伤。

                                               

 

(2)当你看完这则新闻后,你有什么感想?

影视新闻走向:太阳的后裔

【搜狐科技 文/杨舒芳】

韩剧《太阳的后裔》(柳大尉、姜暮烟的爱情故事)完结了,但收入依然不菲。剧播完后,不仅在独家播放平台点击率超20亿,数字专辑的成绩也相当不错。右图是该电视剧剧照。

                       

 

(3)请你简单描述一下剧照所反映的信息。

 

(1)示例:日竞争印尼高铁败给中国 欲在马来西亚东山再起 (2)感想:示例:我们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幸福是由许许多多的英雄战士永他们的汗水和身躯铸就成的,致敬维和人员!(围绕新闻谈论自己的感想,内容贴切、积极向上即可) (3)特战队队长柳大尉环抱着姜暮烟为她扎头发,姜暮烟嘴角扬起一丝微笑,场面十分温馨。 【解析】 试题分析:(1) 第一题考查给新闻拟标题。新闻消息一般分三个部分:导语、主体、结语。开头一段是导语,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中间是新闻的主体,详细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是对导语的丰富和扩展。最后是结语,对事件的意义和影响进行阐发,起补充延伸作用。给新闻拟标题,主要应看导语,适当参考主体部分,而结语可以用来验证。推敲语言重视表达。(2)第二题考查对新闻的读后感。围绕新闻谈论自己的感想,内容贴切、积极向上即可。(3)第三题主要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描述剧照所反映的信息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表情,揣摩人物的内心。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作为人民币的重要防伪特征,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设计了两条安全线。其中,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线宽4毫米,其光变性能对光源要求不高,颜色变化明显,集成镂空文字特征,更有利于公众识别。磁性全埋安全线采用了特殊磁性材料和先进技术,机读性能更好。中国人民银行表示,                   ,也有利于防止变造人民币。

A.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磁性全埋安全线分别位于票面两边

B.磁性全埋安全线和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分别位于票面两边

C.位于票面两边的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磁性全埋安全线

D.位于票面两边的磁性全埋安全线和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第三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大大小小的展台里,色彩斑斓、风格各异的外国工艺品     ,引得无数参观者驻足欣赏。

(2)春节期间,文艺节目多得令人      

(3)图书馆挤满了人,有还书的,有借书的,工作人员    

A.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B.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C.美不胜收   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D.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业态、新动能、新体验”是2016中国互联网大会展览的关键词。参会者可现场感受互联网技术应用给未来智能生活带来的便捷与最前沿的互联网新体验。今年互联网大会展区面积扩大了20%,并首次设立“创业街”,为创新创业优秀团队免费提供展位。

B.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全球网络界的许多领军人物悉数登场,这些互联网大腕的精彩演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

C.2016年6月1日下午,宋仲基所属经纪公司表示会将亚洲粉丝见面会一部分收益给宋庆龄基金。宋仲基认为捐赠这件事情是理所当然的,以后也会一直做下去。不仅对粉丝关爱有加,宋仲基还把这份爱心延伸到了慈善事业。

D.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新加坡召开,本次会议同期举办“未来之声”活动,将邀请约百名来自各经济体的学生代表和指导教师来参加了活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饶宗颐的书写情怀

方孝坤

有人把饶宗颐比作一座山、一片海、一座孤独的海岛。学术界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香港特首曾荫权说:国学大师饶宗颐以旷世之才,文通六国,学富五车,堪为一代鸿儒。

文化部前副部长郑欣淼说:饶公继承了我们传统文化最精致典雅的一部分。他研究之广、学问之深,古今一人而已。

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说: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

饶氏家族是近代潮州首富,书香门第,少年饶宗颐就是在自家的藏书楼“天啸楼”中打下了学问的根基,同时也打下了书画的坚实基础。他幼年即从唐人欧阳询及颜真卿之楷书及宋人行草入手。现在其潮洲故居壁上,仍存有他13岁时以欧体楷书所写对联,笔力刚健,不似幼年人之作。他的梨俱室还藏有他20多岁所书的扇面,也是典型欧体行书,他的早年学书经历似乎跟常人无异,但表现出的天赋则大异常人。

饶宗颐对前人书画艺术有极高观察力及转化能力。他的书法能够神追古人又极具个性。他曾对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等北碑,及唐欧阳询化度寺碑,深入研习其笔法,之后他广阅众碑之余,偶然涉笔写其他北碑与唐碑,皆能写得形神俱似而又匠心独运。他写金冬心漆书,参入了爨宝子,汉简隶体写得比金冬心还要灵动,他的隶书,扎根汉碑而广参汉镜铭、砖文、木简,同时吸收了清代隶书的意趣,既沉雄刚健,又生动有趣。行草方面,师法古人,自上而下,博精约取。篆书则广泛吸收古文字修养,独具特色。在工具的选择上,饶宗颐善用茅龙笔,且扩展其功能。亦书亦画,各体皆能,其成就远远超越茅龙笔书法的创始人理学大家陈白沙先生。

饶宗颐的书法得益于他在书画上的博、厚、通。

在学习古人上,饶宗颐博学诸家,转益多师,楷书除上述诸家外,更取法瘗鹤铭、张猛龙碑、爨宝子碑及龙门造像。章草取法简而参以急就章。行草好唐怀素与宋黄山谷、米南宫。隶书取径张迁碑、石门颂及开通褒斜石刻,而参入清人意趣,篆书于天发神谶碑,浸淫至深。正是在广博的学习和积累过程中,其书写技巧得到锤炼和升华,其书法视野得到开拓,其书法学养得以丰厚。其学书过程不仅遍临经典,而且结合自己的学术实践和思考对传统书法及其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并且留下了精辟的理论,为后人提供了更多的营养。饶宗颐的“学书十要”对书法技法、学书的路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发人深省。

饶宗颐之所以能够在学术和书画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我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他有一颗童心--一颗探索世界的不知疲倦的童心,他自己曾经表述过,他孜孜以求的学术之路其实都是在玩,似轻松幽默的话语包含了他的达观和童真,没有这份童真,就没有他对这个世界的探索精神,没有这份童真就没有他的独特的书画艺术。另外一点是他的书写情怀,所谓书写情怀,就是生活之闲暇可以以书画以寄情,生活之沧桑可以以书画以移情,生活之劳碌可以以书画以悦情。

2003年8月底,饶公患上了轻度中风,他的右手偏瘫,不能提笔。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主任郑炜民博士去看望他,饶宗颐跟郑炜民说:“炜民,我将用左手写字画画,学高凤翰一样。”当时饶公已经用左手执笔,练习写字。到2003年12月24日,饶公来学术馆,走进他的画室内,开始画画;他已经用右手执笔绘画的,很快就画成一幅《灵鹫山图》,这幅画的题字则是大约半年后才加写上去的。饶公先左手,后右手,凭着顽强的毅力和执著恢复了左手的功能,重新利用他的智慧的手书写性情,挥洒人生,他的书画情怀和书写实践验证了书画延年益寿的功能。

饶宗颐就是一位让人崇敬和瞻仰的书法大师。

(摘编自《传记文学》2013年10月第281期)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有人把饶宗颐比作一座孤独的海岛,一方面肯定他的巨大成就让人难以企及,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他的一些思想还不能被世人理解。

B.饶宗颐的隶书,吸收了清代隶书的意趣;行草方面博精约取;篆书广泛吸收古文字修养。从中可以看出饶宗颐对前人书画艺术有极高的观察力和转化能力。

C.饶氏家族是近代潮州首富,书香门第,少年饶宗颐就是在自家的藏书楼“天啸楼”中打下了坚实的学习基础,幼年即从唐人欧阳修及颜真卿之楷书及宋人行草入手,早年学书经历大异常人。

D.正是有学养和人格作为支撑,饶宗颐才成为了一位让人崇敬和瞻仰的书法大师。他的才情和他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使他变得越来越丰厚。

E.饶宗颐自己曾经表述过,他孜孜以求的学术之路其实都是在玩,可见,他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只有轻松和乐趣,从来都不会感到疲劳。

2.饶宗颐是一位让人崇敬和瞻仰的书法大师,他是怎样成就这一点的呢?请概括回答。

3.文章开篇引用了学术界和一些名人对饶宗颐的评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文中说“饶宗颐的书法成就体现在他的博、厚、通。”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药罐子

贾大山

于老喜欢生病。——不,应该说是时常生病。他生病,从来不到指定的地方治疗,一定得请李先生。

于老生在富人家,从小多灾多病,一直仰仗李先生:六岁肚里生虫子,请的是李先生;十二岁长秃疮,请的是李先生;二十一岁打摆子,请的也是李先生。李先生去世了,以后看病,还是请李先生——李先生的儿子也行医,也是李先生。奇怪的是,文化大革命中,李先生不能行医,他十年安然无恙,百病不生;新时期到来,李先生的诊所一开张,他的病就又来了:今天上火,明天肠干,伤风感冒不断,去了咳嗽添了喘,三天两头抓药、熬药,于是得了“药罐子”的外号。

于老个子小,嗓门高,禁不得半点病痛。身上稍有不适,便哼哼唧唧,大呼小叫,甚至还要嚷着给在西安工作的女儿拍电报。李先生一到,就更“蝎虎”了,脑袋一耷拉,说:“哎哟,我不行了!”

“不行了”的病症,一剂“小柴胡汤”喝下便好,他就越发崇拜李先生了,硬说李先生是“东垣老人”的后代。人们不知“东垣老人”是谁,他便到处介绍:“东垣老人,姓李名杲,字明之,晚号东垣,大金朝名医,咱县人氏!李东垣名扬天下,李先生错得了吗?你们看着李先生那相貌,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高鼻梁大眼睛,活像东垣!”

李先生究竟是不是“东垣老人”的后代,街上无人真正知道。但是,李先生人缘极好,却是人人称道。晚上,尤其是冬天的晚上,他的小诊所里总是歇半屋子人,谈天说地,十分热闹。

一天晚上,大家正谈得热闹,“阿嚏!”——一个大喷嚏,于老来了。他穿得很厚,戴一顶皮帽子,围一条毛围脖,一个大口罩上面,只露着一对小眼睛。他说他又不行了,喉咙发干,四肢无力,浑身冷浸浸的。李先生赶忙给他倒了一杯开水,让他坐下,然后打开药橱,用小勺取出一粒药,放在桌上让他吃,服务热情而又周到。

李先生也很喜欢于老,称他是“模范病号”。平时看病,李先生怎么说,他就怎么办,一点也不含糊。李先生说“不要着凉”,夏天也得烧烧炕;李先生说“多喝白开水”,他一定得问清楚一天喝几壶才好;至于吃药,更是一丝不苟,谨遵医嘱。可是,今天却有些反常,相面似的瞅着那粒药说:“这是什么?”

“一种西药。”李先生告诉他。

“我不吃西药!”他说,“我这辈子,凡是挂‘西’字的东西都不吃,西药治标不治本!”说着,鼻子一皱,“阿嚏!”——又是一个大喷嚏!

外号“火锅子”的杜老爱抬杠,听出漏洞,当仁不让地说:“老于,西瓜,吃不吃?”

“吃!”

“西红柿吃不吃?”

“吃!”

“西葫芦呢?”

于老知道上了当,不再言语。

李先生也笑了,像哄孩子似的,给他讲了一番道理。他说中、西两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能妄加褒贬;又说中医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并非千古不变。东垣老人熟读《内经》《难经》,但又结合医疗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创造了许多著名方剂。假如人云亦云,陈陈相因,哪来的“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沉香温胃汤”呢?他的“小柴胡汤”也是因症配伍的,君臣佐使,不断变化。所以,医家和病家,也应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不可拘泥一法,死认一门……

于老喝着水,望着李先生说:“试试?”

“试试吧!”卖烧饼的老温说,“这种药不错,电视上说了,打喷嚏流眼泪,一吃就好!”

“这种药是不错!”木匠老杨说,“今年春天,我们老爷子闹感冒,吃了一粒,立时见效。老爷子吃馋了,如今身上一不舒服,就吃这药,不吃别的药了!”

“极是!”李先生说,“天下万物,无旧不成新,无新不变旧嘛!——老于,吃了么?”

于老看看桌子上说:“吃了!”

李先生问他感觉如何,他嘿嘿一笑,眉毛也舒展了,眼睛也亮堂了,模仿着电视广告说:“不错,‘确实好多了’!”

大家望着他那焕然一新的样子,一齐笑起来。李先生把他送到院里,人们又听见他说:“不错不错,科学就是厉害!到底是著名的药。”

李先生送他回来,大家又有一番议论。李先生却呆呆望着桌子底下,怅然一笑说:“唉,我在他心目中,也不过是一粒西药!”说着,从桌子底下捡起一个什么东西,让大家看。大家看清了,哈哈笑了——于老喝水的时候,那粒药滚到地下去了,根本就没吃到肚子里。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篇写“于老喜欢生病”,巧妙设下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开篇这一句用语诙谐,奠定了这篇小说幽默风趣的基调。

B.于老逢人就说李先生是本县大金朝名医“东垣老人”的后代,这样做既表现了对李先生的崇拜,也有卖弄自己见多识广的意思。

C.于老到诊所就诊时病恹恹的,就诊后面貌焕然一新,前后的表现反差巨大,小说借此批评于老为了博取同情而没病装病的做法。

D.小说截取了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片段加以描写看,刻画出生活闲散、庸碌无为的平民群像,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

E.小说写杜老、老杨等人关于中西药疗效的议论,表现出了人们对中西、新旧等话题的认识,肯定了新时期人们思想认识的进步。

2.李先生凭什么让于老“一直仰仗”?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药罐子”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艺术效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